?

淺析淮海地區漢畫像中袖舞的形態之美

2018-06-08 10:13歐陽明月
戲劇之家 2018年11期

歐陽明月

【摘 要】漢代是華夏文化的奠基時代,更是華夏審美精神形成的大一統時代。兩漢時期對于美的高度崇尚,所呈現的是整體的民族審美精神。對于美的追求,在漢代樂舞中同樣都有突出的反映,袖舞作為漢代主要的舞蹈藝術形式,經過發展形成了特定歷史時期下獨特的舞蹈形態,并呈現出獨特的舞蹈形態之美。因而,本文以袖舞的形態之美作為研究重點,圖史為證,通過對袖舞形態種類的歸納,分析淮海地區漢畫像中袖舞形態的“和諧典雅”之美、“圓曲溫潤”之美、“中和共容”之美。

【關鍵詞】袖舞;淮海地區;漢畫像;形態之美

中圖分類號:J6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143-02

袖舞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不僅是漢代舞蹈藝術的成就,更是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漢代經濟文化的繁榮、疆域的開拓和絲綢之路的開通,形成了樂舞文化大繁榮的時代背景。穩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衣袖”在超越了實用性、禮儀性的作用后發生了質的變化,被大量運用于舞蹈服飾上,豐富舞蹈藝術的表達。古文云:“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這些袖舞的舞蹈形態直接體現在大量的漢畫像上,為當下漢代袖舞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圖像資源。

一、淮海地區漢畫像中袖舞圖像的概況

淮海之名最早見于《尚書·禹貢》,書中云:“海、岱及淮惟徐州”?,F在主要是指以徐州為中心城市的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域,東瀕黃海,西連中原,南鄰江淮,北接齊魯?;春5貐^作為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經濟區,自古以來各區域之間就保持并延續著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聯系。因淮海地區的中心城市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所以淮海地區便成為漢文化第一輻射地區,遺存下來了大量的文化資源。漢畫像作為寶貴的文化遺存資源所呈現的內容包羅萬象,是漢代人生活理想和審美崇尚的直接寫照。從整體區域來看,各地的袖舞漢畫像既有共同的風格和樣貌,同時又有些許差異性。在蘇魯豫皖四省廣闊的地域中,漢畫像石的分布以徐州地區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呈放射狀分布,總體來說多數袖舞的舞人形象均刻畫得較為修長,且身姿婀娜。

二、淮海地區漢畫像中袖舞的形態種類

袖舞上溯之因承襲楚風,下續漢代豐富發展,既含荊楚巫文化的基因,又具漢儒文化的氣象。同時袖舞也是江淮流域文化與黃河流域文化相互交織碰撞所產生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經過對淮海地區形態豐富的袖舞漢畫像的統計與分析,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種類型的舞袖方式。

(一)曲折繾綣的對稱型舞袖

曲折繾綣的對稱型袖舞,指舞人軀干姿態豐富,衣袖飄然,左右衣袖同時做相同的舞袖動作或技巧。舞人肢體上的動作一般較為婀娜,曲折有致,逶迤蜿蜒。從總體的舞蹈體態和造型上看,舞袖動作與整體動作配合巧妙,舞姿形態和諧對稱。如圖1,舞人身體成曲折之態,左右兩側手臂同時繞袖劃圓,在身體兩側完成對稱的舞袖動作,形成曲折繾綣的對稱型舞袖之態。

(二)傾倚低昂的同向型舞袖

同向型舞袖在漢畫像中極為常見,指舞人在做手袖動作時,兩個手臂動作于同一方向。譬如,舞人右臂向右方做舞袖動作時,左手臂也向右做舞袖動作。當衣袖于同一方向作舞袖動作時,身體也會隨之舞動,根據舞袖運動方向把握身體重心,形成配合性舞姿,或傾斜,或倚靠,或騰躍,或低跪。如圖2,舞人頭梳三髻,身姿纖細,右手長袖于右側做下垂之態,左手臂長袖舉過頭頂也向右側拋出,腰部同時向右側彎曲,配合舞袖動作,形成側傾同向舞袖的舞姿造型,溫婉俏麗。

(三)顧眄多姿的平衡型舞袖

平衡型舞袖,指舞人其中一手臂向某一方向做動作時,而另一手臂所做的動作與其有所差異。例如,舞人左手斜上方舉臂拋袖,這時舞人右手會在另一方向做動作,或斜下方,或旁平位等不同位置,整體呈現出的舞袖動作基本左右互補,或一上一下,或一前一后,平衡身體重心和舞姿構圖,因動作不同,形成的舞姿風格也不盡相同,或是曼妙之感,或是健麗之感,或是輕盈之感。如圖3,舞人左手小臂帶動長袖上甩,右手小臂下垂,大臂幾乎在同一位置,而小臂做一上一下動作行成互補,做平衡型舞袖動作。

圖1 圖2

圖3

三、淮海地區漢畫像中袖舞的形態之美

傅毅在《舞賦》中說道:“與志遷化、明詩表指?!贝蟾乓馑贾肝璧杆囆g通過形象、動作的外衣,最終所表達的是內在的精神層面。即以有限的舞蹈動作形態,表現無限的情感精神。雖然舞蹈動作所呈現的形態是多重的而非單一的,但多重的形態并不妨礙對單純內質的揭示?!耙驗槎嘀匦螒B中的任意形態,都是對那一內質不同方式的呈現?!雹贊h代的袖舞就是一種賦予人體和道具以意義,進而以多重的舞蹈形態表現“美”的藝術行為方式。

(一)“和諧典雅”之美

“對稱是形式美的法則之一,古希臘認為和諧與比例才能稱得上有美感,而對稱美更是這種和諧與比例觀念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雹谧畛?,古人的對稱意識,以及舞蹈形態中的對稱性,應該是來自于宇宙事物之間自然表現的對稱性啟發。自然界中到處都充滿著對稱的特征,人體、動物、山川、花草等等,無不具有對稱的特性。所以,對稱性舞袖的發生,或許源自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和模仿,是受到自然的影響。關于對稱型的舞袖形態,是指以一條中軸線為分界,在左右兩側形成等型等量的對等姿態或構圖,舞袖的舞姿最終形成左右相對稱的對等結構。依據對稱性的作用,將這一表現形式運用于舞袖動作上,成為構造舞蹈形態美感的重要手段。

就像許多民族傳統建筑、裝飾一樣,均強調對稱性,體現完整、統一、莊重、肅穆、和諧的審美格局。因而,對稱性所激發的美感恰恰是一種“和諧”之美,這種“和諧”之美在舞蹈中最終將以不斷雅化的形式呈現,以達到“和諧典雅”之美的舞蹈藝術效果。一定意義上來說,袖舞對稱的“和諧典雅”之美與歷史文化的關系是分不開的。中國傳統美學中提出樂舞有三境,分別指初境樂人,中境樂治,上境樂天地。所以說,“大樂與天地同和”,樂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宇宙天地之和。舞蹈中“和”的美,不僅是對了宇宙自然的本質的體現,更是一種審美境界、生命境界?!昂椭C”之美不僅是為了達到樂人樂治的目的,更是為了達到天地相和,也就是藝術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二)“圓曲溫潤”之美

自古以來,“圓”就有溫潤、圓融、豐富飽滿的美感特征,它能使舞蹈動作呈現出清晰的軌跡、自然流暢的特點。例如,舞人的手臂在做同向舞蹈動作時,另一只手臂多呈現的是最遠距離的劃圓路線,這時,舞蹈動作空間占度更加豐滿,表現力也更加充實?!皥A”是人體對空間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利用,求“圓”的審美思路運用在袖舞的表現上可以說是“物盡其用”。其實,從一定程度上講,漢代袖舞就是追求“劃圓”的藝術,通過舞袖動作形成不同形式的“劃圓”路徑,不管是衣袖還是身體,大多都是“圓曲”的體現。舞蹈者手臂變化中的平圓、立圓、交叉圓等,以及造型上強調各關節之間形成的曲線線條,突出婀娜圓曲的舞蹈形態,形成獨特的具有東方神韻的民族審美追求。所以,圓流周轉正是漢代袖舞的形態體現,以“圓曲”的動作形態來表現“圓曲溫潤”之美。

提到“圓”,又不得不提“曲”,“圓”與“曲”是分不開的,舞蹈藝術中暗含求“圓”成“曲”,“曲”中有“圓”的規律,袖舞所呈現的每一個動作幾乎都離不開“曲”,在漢代的袖舞表現上,“曲”與“圓”相輔相成,“體如游龍”“狀似回波”等佳句被大量形容于漢代袖舞所呈現出的舞姿體態。所以,袖舞藝術形式在歷史的磨礪下,積淀的是中國古代高度的思想文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身體表征,“圓曲”的形態更是中國哲學符號的藝術性象征。

(三)“中和共容”之美

中國自殷周時期就講究“中”與“和”的思想,“五行”說講的便是“和”,以對立中和平衡為理想式追求。這在漢代袖舞的舞袖動作中也恰恰體現了這一思想特點。通過觀察漢畫像中的大量舞姿形態,不難發現,舞蹈動作依平衡之感,上下、前后、左右互補,形態變幻豐富,講究相互包含、融合,使之相互對立而又相互統一,最終呈現的舞袖動作給人一種平衡協調卻不失特點的“中和共容”的舞蹈美感。通過文化歷史來看,這種美的追求在春秋時期李耳所著的《道德經》中就已經提到:“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庇纱?,我們可大膽推測,漢代舞袖動作所呈現的舞姿形態,體現的“中和共容”之美不僅是時代的藝術追求,更是歷史審美的延續。

平衡中和性的舞袖動作在淮海漢畫像中非常常見,呈現的美感幾乎也都是“中和”而不失大氣、“共容”卻不失個性的平衡之感。舞蹈強調動作的變化、高低、前后、大小、明暗等等之間的轉換,同時形成強烈的左右對比,相輔相成,協調舞姿與情感之間的關系,這種反差的互補性舞姿具有特殊的審美效應。所以,袖舞不僅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和形態,同時又是一種非常具有包容性的舞蹈藝術形式,它既可以以對稱性的舞袖動作體現“和諧典雅”之美,又能以豐富的舞姿體現其“圓曲溫潤”之美,同時它還能夠以不同的舞袖動作相互配合,以及融入多種舞蹈道具來表現其多樣性的舞袖形態之美。

四、結語

漢畫像上的舞蹈形態并不是一個個孤立的舞姿造型,它們所積淀的是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審美。透過身體語言符號,已然構成舞蹈形態美的隱形結構。這些隱形結構,有些已被發掘破譯,有些亟待探索。袖舞既是當時人們審美活動的“對象”之一,和審美精神下的“作品”,同時又凝結了漢代時期的審美文化理想,彰顯特定歷史時代下特有的觀念、意識以及創造激情,這是內在歷史文化意蘊的凝結,顯現在外在的感性表象的形態上,由袖舞這一藝術表象形態,表達出內在文化意蘊的美之所在。

注釋:

①于平.舞蹈形態學[M].北京:北京舞蹈學院內部教材,1998:50.

②吳憲珊.談“對稱美”[J].陜西:人文雜志,1989(06):44.

參考文獻:

[1]袁禾.中國舞蹈美學[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劉建.漢畫像舞蹈圖像的表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高眾.古典舞的美學探索[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16(03).

[4]李淼.身體敘事中的流動美學——論漢畫像中舞蹈圖像的審美形態與文化表達[J].河南: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7(07).

[5]周宏.論中國古典舞的審美文化內涵[J].北京: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