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數字鄉村”戰略統籌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信息化的思考與建議

2018-06-11 09:12王耀宗牛明雷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8年3期
關鍵詞:數字農業信息化

王耀宗 牛明雷

摘???要:近年來,農業農村信息化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諸多問題。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在農村的實施,更好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本文提出以“數字鄉村”戰略統籌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皵底粥l村”戰略通過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各環節廣泛而深度的應用,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服務在線化、治理精準化、數字一體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建成全面融入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關?鍵?詞:數字鄉村;農業農村信息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以信息化引領驅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開始廣泛應用,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開始逐漸顯現,農業農村信息化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破局的時代選擇。但是,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城鄉數字鴻溝依然存在,各行業各領域各環節各地區間的發展程度差距較大,嚴重制約了農業農村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涉及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的共有9條意見,包括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發展電子商務,加強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產權管理、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信息化應用等。但是這9條意見使用了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等幾個易混淆的相近概念,部分工作內容有交叉,且多數內容穿插在其他領域工作中一筆帶過,尚未形成統籌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的頂層設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業農村信息化特別是農村信息化工作的總體布局,以“數字鄉村”戰略統籌協調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各項工作,充分發揮信息化對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發展的引領、驅動和倍增作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數字鄉村”的內涵與特征

(一)“數字鄉村”的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皵底粥l村”是一個新的概念,是國家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結合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概念進行界定。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提出,數字中國是新時代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新戰略,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包括“寬帶中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電子政務、新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內容。

智慧社會是在智慧城市概念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是我國智慧城市實踐的重要成果。2018年召開的“中國智慧社會發展與展望論壇”提出,智慧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一種更為高級的社會形態。汪玉凱提出,智慧社會就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社會,在數字化基礎上實現萬物感知,在網絡化基礎上實現萬物互聯,在智能化基礎上使社會更加智慧,包括智能治理、智慧產業、智慧商務、智慧服務、智慧生活、智慧生態等6個方面[1]。

結合已有研究,數字鄉村是新時代國家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總體布局,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慧社會建設在鄉村的延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領域各環節廣泛而深度的應用,實現數字化升級改造和全面感知,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形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農業農村新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在線化、精準化、智能化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模式,建成全面融入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二)“數字鄉村”戰略的階段性特征

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在每個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特點。國內外學者對信息化發展階段的研究有很多,包括諾蘭模型、“S曲線”理論等。周宏仁[2]提出,信息化發展,可分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個階段。李道亮[3]從定性的角度提出,當前我國農業信息化處于諾蘭模型的第二、三階段,即信息化普及和發展階段。在農業農村信息化現有的發展水平上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應該抓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建設需求,同步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服務在線化、治理精準化、數字一體化。

產業數字化就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村一二三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加快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數字產業化就是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生產信息產品與提供信息服務的相關企業規?;?、產業化,形成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服務在線化就是推動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便民服務以及其他各類信息服務上網進村,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實現在線化、高效化、人性化辦理。

治理精準化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感知農村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加強農村資產、資源、生態、治安等領域的精準管理,推進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

數字一體化就是統籌城鄉信息化戰略部署,推進城鄉信息化各領域各環節之間數據暢通流動,并以信息流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數字鄉村”是新時代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事物的發展要與其所處的階段和地位相適應,要用發展的觀點分析和處理問題。我國的信息化是在一個較低水平上開始發展的,特別是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基礎更為薄弱,只能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村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重點領域進行分頭突破,不斷積累技術、經驗、人才,培育形成學網、懂網、用網的社會氛圍。通過這些年的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在農業農村不同程度應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不斷涌現,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54%,農村網民數量達到2.09億,智慧城市建設為系統推進區域性信息化工作也積累了經驗,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的條件基本具備。進入新時代,隨著基礎條件和建設需求的改變,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工作重點也將從分領域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轉變為系統推進“數字鄉村”戰略。

(二)“數字鄉村”是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需求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中央著眼于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默F代化新農村,面臨著資源環境、人才技術、要素生產率等諸多瓶頸制約,依靠傳統手段難以解決。在信息革命的時代背景下,就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化手段尋求超常規的解決辦法,推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引領驅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跨越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三)“數字鄉村”是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的外在要求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主體,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常住人口數量仍占總人口的四成以上,拋開農業農村談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是不完整、不現實、不可行的,也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政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有必要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實現以城帶鄉、以強帶弱的信息化發展新格局,加快補齊農業農村信息化短板,用信息流帶動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雙向流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讓農民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數字鄉村”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視互聯網、發展互聯網、治理互聯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是新時代推進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加快信息化發展,整體帶動和提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要推動產業數字化”“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要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要發揮互聯網優勢,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服務在線化、治理精準化、數字一體化,就是在農業農村領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具體措施。

三、農業農村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迅速,成效顯著,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較大發展

通過實施寬帶鄉村戰略,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推進光纜、衛星通信進行政村,按需實現光纖入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4G)網絡向自然村和住戶延伸覆蓋。2017年末,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7%,農村網民數量達到2.09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5.4%,農村寬帶用戶達到9377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通寬帶比例已經超過90%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二)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化應用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決策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在農資供應環節,農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測土配方的化肥定制化生產等技術開始推廣應用。在生產環節,遙感監測、遠程診斷、精準作業、環境自動監測與控制、水稻智能催芽、水肥藥智能管理、精準飼喂等技術開始大面積應用。據中國農業大學農業信息化評價研究中心于2016年在部分省市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研究中心在全國范圍內選取北京、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重慶、甘肅等7個省市開展了農業信息化評價試點工作。開展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情況試評結果看,生產信息化應用指數的均值已達到0.325生產信息化應用主要考察物聯網技術在大田種植、設施栽培、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四個領域的應用。。在加工環節,傳統手工生產設備逐漸升級為機械化、自動化大型設備,出現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加工新模式。在流通環節,電子商務成為新的流通渠道,網絡期貨期權、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批發市場網絡交易成為新的交易手段,產銷信息對接效率大幅提高。2017年,全國生鮮農產品電商交易額達到1391.3億元,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實物交收額超過10萬億元數據來源:《2017年全國農村電子商務運行報告》。。在產業管理方面,政務信息化深入推進,信息統計監測體系基本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開始應用,各類行政許可事項基本實現在線辦理。在綜合應用方面,出現了“云農場”“農場云”“田田圈”等集中農資供應、農技指導、產品銷售等相關環節的智能農場管理系統、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體系,部分實現了農業全產業鏈的網絡全流程管理。

(三)農村互聯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

農村電商發展迅速[4],2017年農村網絡零售額12448.8億元,其中實物類產品7826.6億元、服務類產品4622.2億元,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數據來源:《2017年全國農村電子商務運行報告》。,農村地區網民使用線下支付的比例達到47.1%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底,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達740萬人,其中543%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農產品加工局新聞發布會。都使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獲得信息和營銷產品?;诨ヂ摼W的共享經濟、眾籌農業、在線旅游、在線餐飲等一些創新應用在農村加速推廣。

(四)農村在線服務、在線治理開始應用推廣

各類農村信息服務站大規模設立,依托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設立的益農信息社可以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共建成運行益農信息社16.9萬個,開展便民服務2.33億人次。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科技、市場、政策、價格、假劣農資投訴舉報等全方位的即時信息服務,已經惠及全國1/3以上農戶《12316三農信息服務基本情況》,農業農村部官網。?!盎ヂ摼W+”教育、文化、醫療等在農村開始發揮積極作用,例如:教育部門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和遠程教育,解決400多萬偏遠貧困地區學生因師資缺乏而開課不足的問題;文化部門開展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立了大批鄉鎮服務點,建成農村數字院線252條?!盎ヂ摼W+”社會治理、精準扶貧等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浙江省紹興諸暨市楓橋鎮推行基于“四個平臺”的網格化管理,提高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為村”平臺讓村民可以更好地監督村務、黨務;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技術支撐。

雖然農業農村信息化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同時也存在一些重要問題,限制了其發展速度和效果。一是城鄉信息化差距較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10%,是農村地區的近一倍;城鄉地區網民在互聯網應用的使用率也存在明顯差異,網絡購物、旅行預訂、網上支付及互聯網理財等應用的差距在 20%-25%之間;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85億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但服務內容和服務主體主要是城市居民。二是農業農村信息化內部發展不平衡。電子商務成為農業農村信息化最突出的亮點,信息化在農業產業方面的發展速度要快于在農民生活、農村治理方面的應用,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的應用規模和發展速度存在明顯差異。三是農業農村信息化產業體系尚未形成。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呈現點狀、條塊特征,各地區各部門各自開展試點工作,個別地區個別領域個別案例的成功經驗不能快速推廣,系統化、規?;潭炔桓?,產業體系尚未形成。據農業信息化評價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7省市農業信息化產品研發生產企業2016年營業收入均值為1.63億元,最高也僅為6.0億元。

四、基于農業農村信息化現有基礎的“數字鄉村”建設路徑

“數字鄉村”戰略是在農業農村信息化現有發展基礎上的新戰略,應該堅持服務“三農”發展、適應“三農”特點、滿足“三農”需求的基本立場,堅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布局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中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信息化建設,以提高全面感知能力、貫通信息流動渠道、建立智能決策機制、實施精準管理控制為技術主線,加快推進農業產業數字化、農村數字經濟產業化、農村服務在線化、農村社會治理精準化、城鄉數字資源一體化。

(一)加快推進農業產業數字化

1.建立“空天地”一體的數據感知網絡。充分整合在軌衛星資源,補充必要的專用觀測衛星,結合高低空無人機遙感和地面移動式監測平臺,建成全覆蓋、高分辨率、適應多樣化任務需求的遙感觀測平臺。充分整合農業氣象觀測站點、農田水利監測站點觀測信息,根據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不同生產環境對監測數據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全面推廣各類環境監測、個體感知的物聯網設備。建立智能終端報送網絡,提高人工采樣信息報送效率。在農產品加工、儲藏、流通階段,大力推廣RFID、二維碼等技術,加強對農產品流程的感知能力。

2.構建農業產業基礎數據體系。建設耕地基本信息數據庫,完善土地調查監測體系和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建立健全耕地質量和耕地產能評價制度,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動態監測。結合資源要素權屬和人口、工商登記信息,以及農業補貼發放、投入品監管等工作,建立農業生產經營信息“一張卡”制度。建立覆蓋世界主要國家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監測體系,形成農產品生產、消費、庫存、進出口、市場價格、成本收益等6大類基礎數據。推動各類監測信息互聯互通,建立中央數據庫和各層級監測平臺,按需求按權屬管理、查看信息。

3.建立農業智能生產決策控制體系。在大田規模種植區域,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智能催芽、智能灌溉、智能農機、航空施藥、遠程調度等設備和作業模式。在設施農業領域,加強作物生長決策模型研究和開發,重點推廣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室內環境自動控制系統、智能育苗、采收嫁接機器人等技術,形成智能化、工廠化種植模式。在畜禽水產養殖基地,重點推廣網絡選育、飼料精準投喂、疾病自動診斷、智能收獲、廢棄物循環處理等技術和設備,構建畜禽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管控系統。通過各種智能設備和技術的應用,建立農業智能生產決策控制體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節本增效和綠色生產。

4.加強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管理。依托數據感知網絡和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建立農業全產業鏈大數據分析決策系統,提供市場預警、政策評估、資源管理等決策支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開發應用基于ERP系統的農場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農業基本生產單位的數字化、精準化管理。推廣貫通全產業鏈的“云農場”等管理模式,以及電子商務、訂單農業、農產品期貨、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等交易形式,建立按需生產、就近配送的農產品智能供應鏈,提高農產品供給效率。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全流程監管。

(二)加快推進農村數字經濟產業化

1.大力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農產品電子商務出村工程等項目,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快建設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分等分級、采后處理、包裝儲運、冷鏈物流、服務管理的設施設備和標準體系,打造農產品銷售農村服務站點和縣級公共服務中心,建立智能冷鏈物流體系,加快推動農產品上行。以解決電商發展需求為目標,提供文案撰寫、圖像影像制作、宣傳策劃、包裝設計、營銷分銷、代運營等電商服務,建立農產品電商服務體系和孵化基地。

2.推動農村互聯網創業創新。創新開發農業多功能價值,加強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在線鄉村旅游平臺,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打造網絡交易平臺,推動閑置分散的農房、農機、勞動力、土地和車輛等進入市場,發展共享經濟,盤活資產、提高收益。打造農村創業創新眾創空間、產業園區,提供一站式服務和多種形式支持,降低創業創新成本,發展眾籌農業、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等新業態。

3.建立農業農村信息化產業體系。加快農業農村信息化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與農業生產經營有效對接,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新型信息技術、產品、應用和服務。引導建立安裝維護、軟件應用調試等社會化配套技術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軟件和設備檢驗檢測體系。培育一批農業農村信息化龍頭企業,探索完善企業協作機制,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發展,形成產業鏈條健全、專業協作機制完善、競爭力強勁的創新應用企業集群。

(三)加快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在線化

1.推進涉農服務事項在線辦理。重點推進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黨建、民政、殘聯、法律、人力社保、建設、衛生、人口計生、公安、農業、林業等各類政務服務事項,以及車票購買、水電氣繳費、小額取貸款等便民服務事項,實現在線化辦理。鼓勵網絡購物、就業求職、旅行預訂、影音娛樂、金融理財等適應農民特定需求的各類互聯網平臺和應用向農村延伸。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合各部門、企業在農村的服務站點,提高益農信息社覆蓋率,實現各類涉農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解決農村非網民的上網需求。

2.利用各類遠程平臺就近提供優質服務。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建設,推動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推進遠程教育,為農村中小學生就近提供優質教育。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加強鄉鎮衛生院和農村衛生站點信息化建設,利用遠程醫療匯聚專家資源,為農民就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建立推廣面向“三農”的法律咨詢、心理咨詢、政策咨詢、技術咨詢等各類遠程咨詢平臺,為農民提供各類在線咨詢服務。

3.利用互聯網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整合全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專家資源和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遠程農技指導。建立農業生產性服務網絡交易平臺,推動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農機作業、農業植保、農業氣象等各類農業生產性服務資源與生產需求更好對接,提高服務資源使用效率。鼓勵各類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利用農業產業基礎數據資源體系,針對農民個性化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四)加快推進農村社會治理精準化

1.推進農村地區資產資源數字化管理。采用衛星遙感、空間地理信息等技術,實現耕地、草原、林地、水資源以及民房、宅基地等農村地區各類資產資源和權屬“一張圖”管理,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資產資源權屬動態更新和快速核查。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網絡管理平臺,建立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管理電子臺賬。建立農村各類產權網絡交易平臺,引導農村產權規范流轉和交易。

2.推進農村社區智能化管理。推進“雪亮工程”建設進農村,加強農村視頻監控設備布點,推進人臉識別等大數據應用,構建智能防控體系。利用遙感、傳感器、視頻監控等各類適用技術,推進對生產廢棄物排放、生活垃圾處理、土壤水源等農村環境關鍵區域關鍵環節的在線監測,提高農村環境實時感知能力。推動氣象、地震、泥石流、火災等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精準推送。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加強互聯感知、數據分析、智能決策技術的應用,整合人口信息、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污染防控等網絡平臺和數據庫,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基層服務和管理精細化精準化。

3.推動形成互動參與的農村基層自治模式。推進村務、黨務在線公開,創新各種方便農民在線交流、在線議事、在線投票、在線監督的互聯網應用,提高便捷性、降低議事成本,保障農民參與基層自治的落實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加強網絡民意搜集和整理,及時分析、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農民最關心的現實問題。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通過網絡等各種形式廣泛征求農民意見,激發農民的創造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4.推進網絡精準扶貧。構建統一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建立扶貧動態跟蹤監測機制,為每個貧困戶建立致貧原因、收入狀況、生產生活條件、家庭成員等特征的數字化檔案,開展對貧困戶從識別到幫扶、脫貧后跟蹤監測的全過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脫貧。推進扶貧相關數據資源共享,為貧困戶提供精準信息服務,幫助貧困戶依靠網絡創業就業。

(五)加快推進城鄉數字資源一體化

1.加強信息化戰略的統一規劃。加強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中城市和鄉村的統一規劃,推進城鄉信息化各項措施和項目工程的統一布局,協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數字鄉村”各項工作,按照中央層面建立“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各省份或有條件的地市統一建設“數字鄉村”軟硬件平臺,縣級按需定制部分服務項目,村級站點提供信息服務的總體思路,加強平臺系統和數據中心的集中開發建設。

2.推進數字資源共享開放。統籌推進城鄉信息化硬件環境、軟件系統、數據共享等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數據質量、數據交換、開放共享的監督評估機制,推進數字資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管理和服務,提高數據的可利用性,推動形成“數字鄉村”大數據。編制數字資源共享開放目錄清單,逐步推進部內各單位之間、涉農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數據共建共享。建立數據分級分類制度,建設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實行分級共享開放,鼓勵社會各方對公共數據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和增值利用。

3.形成數據驅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城鄉各類在線公共服務事項無縫銜接,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打通產業各環節橫向、縱向信息傳遞渠道,構建城鄉全覆蓋的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能供應鏈等智慧網絡,以信息鏈帶動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逐步形成數據驅動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推動城鄉產業聯動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五、以“數字鄉村”戰略統籌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

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成立“數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建立“數字鄉村”戰略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內設“數字鄉村”專職工作機構,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和政策協調,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形成中央統籌、省市負責、上下協同的工作機制。加強“數字鄉村”戰略頂層設計,制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可操作性的《國家“數字鄉村”戰略發展規劃》和各部門協同推進工作計劃、各地區具體實施方案,有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建立“數字鄉村”的統計監測體系、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工作獎懲機制,營造支持改革、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發展環境。推進“數字鄉村”戰略專家咨詢委員會和智庫建設,完善社會化專業服務體系,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建設“數字鄉村”的合力。

(二)完善扶持政策

合理劃分政府和市場界限,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大政府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整合面向農業農村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加大中央財政資金和基建投資投入力度,完善項目補貼、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融資擔保、政策性保險等多種資金支持方式,推進相關應用項目建設和技術研發產業化。結合各地實際,研究出臺“數字鄉村”建設用地、用水、用電的支持政策。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項目建設和運營模式,探索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企業投資為主體、金融機構積極支持、民間資本廣泛參與的“數字鄉村”建設投融資模式。引導設立創投扶持基金,支持各類人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在農業農村領域創業創新。慎重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推動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創新股權眾籌融資、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業務。

(三)強化科技創新

制定“數字鄉村”技術研發計劃,加強對農業農村信息化前沿技術、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統一研發布局和科技攻關力度,加強對國內外相關理論和技術的跟蹤研究,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逐步實現重點領域的自主、安全、可控,強化對“數字鄉村”建設的技術支撐。構建以企業為主導、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壯大農業農村信息技術學科群、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建設,采取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和基于開源社區的開放創新模式,推進跨界交叉領域的協同創新。加快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統籌推進物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的制定,充分發揮標準化在促進“數字鄉村”各領域資源整合和集成應用中的作用。建立完善技術轉化、推廣、服務體系,研發推廣一批性能穩定、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維護方便的適用信息技術產品和集成解決方案。

(四)建立人才隊伍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信息化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建立高端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隊伍和跨學科、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推進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建設一批農業農村信息化技術人才實訓基地、研發機構和實驗中心,推進產教融合。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完善農業農村信息化領域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充分利用農村職業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教育培訓資源,加大農業農村信息化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機制,拓寬培訓渠道,對于符合政府培訓方向和培訓要求的,采取購買培訓服務的方式,支持相關企業、科研單位向農民提供農業農村信息化培訓,制作一批培訓教材和影視資料,通過網絡和農村信息、文化服務站點廣泛宣傳。

(五)加強網絡安全

建立各層級“數字鄉村”網絡安全保障機制,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態勢感知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基本形成基礎網絡、重要網站和信息系統、重要控制設備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農業農村網絡安全態勢總體可控。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目錄體系,重點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嚴格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組建農業農村網絡安全測評中心,提高農業農村網絡安全檢測評估技術能力,建立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監管機制。建立“數字鄉村”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和風險評估機制,及時預判風險因素,組織應急演練,防范化解網絡安全潛在威脅。成立各層級網絡安全應急處理團隊,切實提高網絡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嚴格規范網絡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和銷毀等行為,加強數據防攻擊、防泄露、防竊取等安全防護技術手段建設,構建大數據安全保障技術體系。

參考文獻

[1]?汪玉凱.智慧社會倒逼國家治理智慧化[J].中國信息界,2018(2):34.

[2]?周宏仁.信息化:從計算機科學到計算科學[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6 (6) :591-598.

[3]?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階段化發展戰略[J].中國信息界,2007(23):37-43.

[4]?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2017年全國農村電子商務運行報告[R].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0).

猜你喜歡
數字農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答數字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