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前的暮色

2018-06-13 12:23流馬
中學生百科·大語文 2018年4期
關鍵詞:點燈天黑暮色

天黑得越旱,越感到恓惶

尤其冬天,鄉下,三十年前

不會點燈的孩子

等待著沒育回家的母親

怎會突然想到這些

在燥熱的寫字間

锃亮的勻熾燈下

黑色玻璃窗猶如魔鏡

把你室內的孤影移進無邊夜色

就像那三十年前的黑暗

一路追蹤而來,再次把你捕獲

寒冷的人,你甚至不知道你的

罪名

薦詩 顏大人

這是一首自帶“寒冷”氣質的詩。三十年前,冬天的鄉下,天黑以后,毫無疑問是“寒冷”的,更加“寒冷”之處還在于,“不會點燈”和母親沒有在天黑前回家。從外在皮肉的“寒冷”到內心的“寒冷”,加深了一個孩子的被遺棄感。

但問題在于,在詩的第二節,“燥熱的寫字間”里,“锃亮的白熾燈下”,如何又會感到“寒冷”呢?明明燥熱嘛。這說明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年,皮肉的寒冷得到解決,內心的“寒冷”仍然沒有褪去。而且這“寒冷”像是擺脫不掉的“罪名”,時時擔心有被童年暮色所代表的創傷捕獲的可能。

好的藝術作品必然與作者氣質相合,流馬的詩里所洋溢的獨特氣味,我認為和他本人與生俱來的氣質有關,也和他雙魚座的性格有關。就像詩人自己所說,寫詩是他的一種習慣,是不善言辭者最好的表達。

他的詩集《夜晚懷疑我》我前后翻閱了三四遍,這里面有些詩是“往事”屬性的,有些是“故事”屬性的,還有一類是“夢境”屬性的。每種屬性都能輕易把你帶入他獨有的意境中,沒有“隔”的感覺。

今天這首詩就是“往事”屬性的。開篇講的是三十年前的一個冬天,一個鄉下的夜晚,一個不會點燈的孩子,在等待還沒回家的母親。短短幾句就營造出了一個架空的三十年前某個夜晚的畫面,讓我們快速進入詩歌。這段貌似平實的回憶,既像是回憶,又像在描述一個夢境。評論家秦曉宇說流馬原本就是一個夢境潛行者式的小說家,他寫詩常常使用小說的方法,“善于整體布局、制造氣氛和意象敘事”,所以他的詩總是具有“迷人的故事性”。

詩的第二段場景忽地轉換到了現實,白熾燈下的寫字間。場景切換自如,不施修辭語言卻很有力度,詩人就像老練的導演帶你在這三十年間穿梭。

隨后,三十年前的黑暗追蹤而來,將你捕獲。詩歌結束,這一場暮色即將收鑼罷鼓,可是卻把從詩歌一開篇就勾出的,我回憶里沒有點燈的往事和往事里的不安、局促都放大呈現。讀完詩之后我居然從兩個不同的場景中找到了相似的抽離感。

猜你喜歡
點燈天黑暮色
畫根電線來點燈
暮色之下
暮色與核桃
古代沒有電,天黑他們在干啥?
去刷牙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憂傷像一條線
↓點燈——派威爾(英國)
瞎子點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