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情說戲, 深情撰文

2018-06-15 02:44夏康達
美文 2018年11期
關鍵詞:劇種戲曲民間

夏康達

讀劉潔的看戲隨筆《紅粉應墨彩》,我不禁搜索記憶中有關看戲的名家散文,從周作人的《村里的戲班子》,梁實秋的《聽戲》,再想到魯迅的《社戲》,這篇小說在我潛意識中一直是當作散文讀的;但這些作品都“醉翁之意不在酒”,雖說以看戲立題,但都另有立意,無一真在寫看戲。當然也有真寫看戲的,如《齊如山回憶錄》這樣的,那是真心深入到京劇藝術的專業里面去了;劉潔寫的這些隨筆當然沒有也不可能有這個方面的想頭。

劉潔是醉翁之意確在酒,就戲言戲,并無旁顧;她又始終抱持觀眾視角,最多是個戲迷或“粉絲”,絕對無意躋身戲劇評論專業隊伍。請看這一組六篇文章涵蓋了四個劇種,議論中涉及的劇種更多,再聯想她以前已經發表的27篇看戲隨筆,提到的地方戲劇多達十幾種,除非要搞戲劇通論,是不會涉獵如此廣泛的。

那么,是什么把這些四面八方、南腔北調的劇種串聯成一個文化整體的呢?我想起了《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中國的優秀傳統戲曲千百年來能夠盛傳不衰,除了各種藝術元素之外,它之所以能在民間深深扎根,有一個基本因素就是“世事洞明”和“人情練達”。一句話,應合廣大民眾的人情世故。舉凡忠孝節義、忠貞愛情、清正廉潔、平反冤案、懲惡揚善等等國人所有的家國情懷,構成了中國傳統戲曲傳承不變的永恒主題,而中國許多劇種極具特色的臉譜藝術,我猜想也正是傳統戲曲善惡分明的標志性產物,體現著中國戲曲觀眾愛憎鮮明的樸素審美。

劉潔看戲,首先看到的就是廣大中國觀眾心理基因中共有的人情世態。她從小跟著奶奶在農村在城市、在廣場在劇場、在舞臺在影視,從被動到主動接觸了各種戲曲劇目;她在現實社會中成長,同時也在戲劇世界中長大,她在看戲中看世界,更通過現實生活把戲看得更深入透徹。在看戲時,劉潔與自己的長輩、鄉親們融為一體,同悲歡共哀樂,完全是接地氣的。她又在看戲同時完成學業走入事業,所以她的看戲經歷也成為影響她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因素,必然也反過來影響她的戲劇觀。在這個時候——看戲已經四十年——她回顧看戲歷程,她確實意在談戲,但僅僅是戲嗎?

就說《紅粉應彩墨》第一篇《蝴蝶杯》,田玉川扶弱除惡,又與弱女子喜結良緣,這是觀眾喜聞樂見的劇情,此戲所以能流傳久遠,多個劇種盛演不衰,道理是明擺著的。劉潔著眼于它的演變,述說了崔嵬導演將戲曲拍攝成電影時,考慮結構的需要,更必須回避原劇一夫兩妻的結尾,壓縮掉了后半部分,這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改編。同時原劇藏舟一段,胡鳳蓮的父親尸體還在眼前,卻與田玉川心生愛慕,男歡女愛,頗感在情理上不甚妥帖——胡姑娘在老父尸骨未寒的情狀下,心態竟能如此超脫,劉潔驚嘆“這個心,也太大了”。這樣的評述,不是從編劇角度考量,完全是發自觀眾內心的直抒胸臆。劇場的中心是舞臺,臺前的中心是演員,幕后的中心是導演,而臺下的中心則是觀眾!劉潔就是在臺下發聲,從劇本到演出、從唱腔到做工,說是道非、議論風生。此時此地的評議雖不在現場,舞臺與觀眾時空相隔,但仍然體現了觀眾與戲劇的互動、呼應;劉潔這樣若干年后發出的“回聲”,展現了傳統戲曲劇場潛在的、恒久的活潑潑的生命力!這就是劉潔看戲隨筆的特色,我覺得她的議論無意中提供了可供戲劇接受美學研究的一個標本。

營造了這一切的是劉潔頗有個性、別具特色的文字表達功力。我稱這組文章是“看戲隨筆”,只是大致給它們一個命名,心里總感到與我心目中既有的散文隨筆不大一樣。劉潔興之所至,侃侃而談,完全不考慮某種文體的既有范式,得心應手地操作著無拘無束的民間化的話語體系。

這里隨手撿出幾個句子:

在前面說到的《蝴蝶杯》“藏舟”中關于胡鳳蓮在父親尸體前談戀愛,作者以“心太大”一言以蔽之,而對有的版本竟然出現田胡兩人在船上“成其好事”,劉潔沒有用“匪夷所思”之類文辭來表達不滿,而是直呼“比較扯了”。是的,“扯”,還有比這更生動、確切的民間用語嗎?說到戲中反面人物盧世寬的形象“帶著混不吝的架勢”,也正是民間對這類混混兒極傳神的形容。

《寶蓮燈》中有這樣的句子,“純潔的情感會被頌揚,表達個人一己的欲望就是倒霉催的了”,這“倒霉催的”句式,在書面語境中,一般文人會用嗎?二郎神讓哮天犬偷了寶蓮燈才把妹妹(三圣母)抓住,劉潔評點“這樣的作為不太符合哥哥的立場,倒像個大義滅親的清官”,這議論就很有民間幽默了。

還是回到《蝴蝶杯》,文中說到《劉墉下南京》,“當年在鄭州,鄭織機俱樂部里演這出戲,場場爆滿,加座的程度和今天的紅歌星演唱會有一拼”,這一個“拼”字,語言不僅民間,而且時尚。

僅舉以上數例,大致可以看出劉潔語言的民間化、口語化、時尚化風格,有時還很得體地引入一些網絡詞語。我深深感到,《紅粉應墨彩》的語言力求親近民眾,又與時代同步。

與這種語言格調相適應,文章在結構、手法等方面,都顯得漫不經心,舉重若輕。在流暢的述說過程中,常出枝蔓,東拉西扯,看似毫無章法,仔細品味又都在邏輯之中。其實作者追求的是寓旁征博引于東拉西扯,在笑談戲說中,不著痕跡地融入許多社會、歷史、戲劇知識,使得在我印象中顯得比較精致的隨筆卻呈現了豐滿的體態。

傳統戲劇歷史悠久,作者的觀劇歲月也堪稱漫長,文中必然涉及許多戲劇史料,而文章一律訴諸梨園掌故、菊壇趣聞,把許多帶有學術專業性的內容都演化為街談巷議式的輕松話語。

在文章結構上,每篇開頭都從一個似乎關系不大的話頭開始,如《蝴蝶杯》以老舍《正紅旗下》一個細節開頭,《挑滑車》從電視劇《大宅門》中七爺的一句唱詞引出,《劉??抽浴窂难胍暣和斫?、李谷一的節目說起,凡此種種,我不禁聯想到《詩經》開頭常常運用的“興”的手法,劉潔可說也是運用了類似于起興的結構方式,在《粉紅應墨彩》中,這又是與東拉西扯的手法渾然一體的。

誠然,劉潔確實東拉西扯,但她言不離戲,主旨專一;劉潔又確乎無意真心深入戲劇,她的事業、專業、職業還在于文學。所以,她最終還是逃不脫“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宿命,熱情論戲意在深情撰文,看似率性落筆,隨意馳騁,其實斟字酌句,用力甚巨,深意所在乃是嘗試一種隨筆寫法,繪制一種語言色澤,探索一種散文格調。功夫不負苦心人,希望劉潔的努力能得到讀者認同!

最后說一句,我總覺得,散文、隨筆對語言的要求,比之于小說,似乎更加追求一種斯文氣,或說書卷氣。小說似乎更講究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如果愚見略有道理的話,劉潔是否在“反其道而行”,執意要探索一條平民化、大眾化、口語化、時尚化的路途呢?

猜你喜歡
劇種戲曲民間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戲曲從哪里來
小劇種大舞臺
傳統戲曲
關于“守望瀕危劇種”的呼吁
河南省將戲曲納入大中小學課程
揚劇老生表演藝術淺識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