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板料漸進成形專利技術分析

2018-06-17 07:32易明軍賈曉雪
科學與技術 2018年26期

易明軍 賈曉雪

摘要:板材數字化漸進成形技術具有無需專用模具、可提高板材成形極限、可用于加工變形程度大、形狀非常復雜的板材零件、易于實現板材成形自動化等特點,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難成形的鈑金件加工。本文通過對金屬板料漸進成形的專利申請從申請年度分布、技術原創國分布、申請目標國分布進行了分析,并列出國外和國內的主要申請人,分析了金屬板料漸進成形的技術演進過程,為熟悉的金屬板料漸進成形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漸進成形;增量成形;逐次成形

一、漸進成形簡介

金屬板材漸進成形是引入快速原型制造技術(rapid prototyping)的分層制造(layered manufacturing)的思想,將復雜的三維數字模型沿高度方向離散成許多斷面層(即分解成一系列等高線層),并生成各等高線層面上的加工軌跡,成形工具在計算機控制下沿該等高線層面上的加工軌跡運動,使板材沿成形工具軌跡包絡面逐次變形。

漸進成形包括兩種方式,即正向成形(雙點漸進成形TPIF)和反向成形(單點漸進成形SPIF),如圖1、2所示,從圖中可見,正向成形在與工具頭相對的一側設置有支撐模型,工具頭對板料位于支承模與夾具之間的部分加壓,同時夾具與工具頭同向運動,從而在板料上形成凸起;而反向成形時,夾具固定不動,工具頭對板料位于夾具之間的部分加壓,從而在板料上形成凹腔。負成形可以成形一些形狀比較簡單的零件,它不需要支撐模型,只需要簡單的夾具,板料由夾具夾緊,然后成形工具頭按設定好的程序實現分層加工,每加工一層,成形工具頭便下降一定距離,進行第二層的加工,如此直至結束,在加工過程中夾具夾緊板料始終不動。反向成形及板料成形角原理示意圖如圖1所示。形狀復雜的零件要用正向成形的方法。在正向成形方法中,需要支撐模型,支撐模型的形狀要與所成形的零件的形狀一致,這種支撐模型與沖壓成形中的模具有很大差別,支撐模型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并且材料的選擇比較靈活。在這種成形方法中,首先加工支撐模型,支撐模型加工完畢后再放上板料,以后的加工步驟與負向成形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正向成形中成形工具頭每走完一層的路徑,托板都要帶動板料與成形工具頭共同向下移動相同距離。正向成形原理示意圖如圖2所示。

二、漸進成形專利分析

本節將從專利分析角度對漸進成形技術的專利申請進行分析,主要從申請分布、主要申請人等方面進行。

2.1申請分布

圖3示出了在中國專利申請的年度分布情況,中國申請最早始于1999年,申請量從1999-2007年一直維持在個位數,2008年達到10個,2009年有所回落,然后從2011年開始顯著上升,到2013年之后一直維持在20個以上,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中國的漸進成形技術的專利申請量會維持在一定數量。

圖4示出了在世界范圍內的專利申請的申請量的年度分布,最早的申請出現在1996年,2002年達到一個高點,之后有所下降,從2010年之后開始加速上升,近幾年的申請量維持在25-30件之間波動。結合圖2可知,從2010年后申請主要來自于中國申請。

由圖5可見,該技術來自中國的申請量最大,超過申請總量的一半,其次是日本,然后是美國。

圖6為申請目標國的分布,從圖6可見,在中國的申請公布量最大,接近總量的一半,其次是日本和美國。

2.1申請人分布

由于技術原創主要為中國和日本,主要的申請人集中在中國和日本,見圖7。中國的申請主體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而日本的申請主體為企業,由此可以推斷,中國在漸進成形技術研究方面尚處于實驗室階段,而日本可能已經在產業上有所應用。

雖然中國申請人的申請量最大,但通過數據可以發現,中國的申請人幾乎都是高等院校,而且由圖8可見,中國申請人的申請全是中國專利申請,即沒有向國外提交專利申請,主要的非中國申請主體都在本國之外申請了一定數量的專利。美國是除申請的技術原創國之外的主要目標國,幾乎所有的主要申請人都在美國投放有專利申請,說明美國是漸進成形技術的重要市場,這也和漸進成形技術的應用領域集中于汽車覆蓋件、飛機蒙皮等的成形,而美國是上述領域的重要市場直接相關。

結語

漸進成形技術源于日本,日本和中國是漸進成形技術專利申請的主要技術原創國,但源于日本專利申請的峰值已過,源于中國專利申請還在高位,中國的申請主體基本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或許表明漸進成形技術在中國還處于實驗室階段,另外也可能是漸進成形技術本身的特點,即適用于小批量生產決定的。

(作者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