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昌濟的理學面相

2018-06-23 02:32堯育飛
書屋 2018年6期
關鍵詞:楊昌濟理學日記

堯育飛

毛澤東的岳父、楊開慧的父親、北京大學的教授,這些頭銜之外,也許有人還記得楊昌濟是一中國倫理學的先驅。然而回到一百年前,楊昌濟并非因那些頭銜而為人熟知。生于1871年的楊昌濟,在他生活的時代,是以湖南屈指可數的儒者——一位尊德性而道問學的理學家而聞名的。

1924年,湖南大學教授李肖聃梳理光緒以來的湖南學術時曾談及楊昌濟,標舉的著述是《論語類鈔》和《達化齋日記》。李肖聃以為當時湖南儒家僅存兩家:湘鄉陳士廉及長沙楊昌濟。陳士廉為詩人,且其《黃學廬雜述》雖大要為儒家言,但總體不如楊昌濟《達化齋日記》精純。而楊昌濟的《達化齋日記》則是標準的理學家日記,注重反躬自省,以期修身養性,鍛煉存養工夫。故而有感于湖南學風之頹敗、理學一脈之不傳的李肖聃,不無深情地揭橥楊昌濟在近代湘學史上的價值:

昌濟始宗程朱,其學本純于宋,其后主講大學,乃稍變焉。湘中理學,自宋逮元,風會略同,而船山獨宗橫渠,劉蓉則攻陽明,曾公篤宗宋儒,左公尤崇朱子??计渌?,則賀長齡、唐鑒功不可沒也。士德日荒,學益無本,理學尤蒙世詬。楊君則已逝矣。新學之徒,傳其激論,恨不起楊君而正之也。(《最近湘學小史》)

在李肖聃筆下,楊昌濟似乎是湖南最后的儒者,他恨不能起楊昌濟于地下,以拯救彼時“士德日荒、學益無本”的湖南學界。經由李肖聃的學術史筆,我們隱約可見楊昌濟那學本程朱的“儒者”面目。而細讀楊昌濟的《達化齋日記》及其平日講學授徒的行跡,楊昌濟的理學面貌則越發具體而微了。

儒家向來重視親情與家族,講求孝親之道。當民國知識界群倡“走出家庭”,追求個性的獨立與自由時,楊昌濟乃在日記中寫道:“篤親念故,乃忠厚長者之行;中國習尚親親,疏遠之宗族仍視若家人。雖有家族壓制及起無志者倚賴心之弊,而相生相養,相維相制,實為社會組織之一大要素。余觀西洋各國教會之組織,實為統理群眾至要之機關。吾國無教會而民不散,實賴有家族主義以維持之。近有人提倡破壞家族主義之說者,竊恐徒長澆薄之風,而社會終不蒙其福利,不可不深加察焉”(1914年3月18日)。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諸領袖,皆以為中國人重視家族乃是“徇私”,不便于培育“公”與“群”的觀念。而從日本、英國留學回來的楊昌濟,在比照中、西社會組織之后,卻肯定了中國家族制度在維系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今日看來,楊昌濟的觀點實具卓越價值。

楊昌濟肯定中國的家族制度,對“五倫”關系也極力維護?!哆_化齋日記》1914年9月28日記載:“葉奐彬二十九歲喪偶,未續弦納妾,獨宿至今?!睂θ~德輝的人品和學問,楊昌濟不以為然,但葉德輝不續弦納妾的行為,他卻深加留意、表示佩服。不止在夫妻關系上,在友朋的交道上,楊昌濟也時時怵惕在心。1914年3月18日,在一次友人聚會之后,楊昌濟不告而別,歸家之后即在日記中反省道:“人在社會之中,不能絕無交際,要不可過于脫略,使人生惡感情。余今日赴席,散席后即歸,未與座客一一告別,似乎簡傲,此后宜留意也?!边@種反躬自省的態度,是一般人所不易辦到的。難能可貴的是,楊昌濟在維護正常的倫常關系時,還飽含濃濃的人道主義精神。如他認為“仆人年節酒資不可太嗇,此等處所費無幾,而關于感情頗巨。呂新吾曰:‘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即此等處?!泵魅鍏卫ぃㄗ中挛幔┑难哉Z影響著楊昌濟的處世態度,使他如陶淵明一樣,具備“此亦人子”的博大情懷。需要指出的是,楊昌濟以儒學治家,然而并不迂腐。譬如他不耐繁文縟節,也會果斷省卻。這見于1914年5月29日日記:“昨日端午節,余對于同居者未往行賀禮。因我往賀則彼必來報,人家太多,頗為煩擾,不如簡省虛文,較為率真也?!?/p>

又不止在家庭生活上篤行儒家五倫之道,楊昌濟還把儒家學說當作最高的人生追求。楊昌濟內心有成圣成賢的追求,并且深味圣賢樂處。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圣賢所以能樂者,一則欲望不奢,能安分知足也;二則出言行事悉循天理,仰不愧俯不怍也;三則研究有素,事來悉有以應之也;四則有聞道之樂也?!彼终f:“必有圣賢之學識,而后可發為憂世憫俗之辭。少年為學,但宜默識圣賢之遺訓,而一一躬踐之。于世俗之言行接于耳目者,則一裁以天理節文,使是否可否了然于心,以為思齊自省之助,而不必形之論說,動輒詆諆,以其近妄且招怨也?!卑讶寮沂ベt的學識作為處世的最高原則,聽其言,篤其行,不輕易舞文弄墨挑起是非之爭,楊昌濟可謂忠實的儒家門徒。而他這段話也頗得曾國藩“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精髓。楊昌濟曾說:“吾無過人者,惟于堅忍二字頗為著力,常欲以久制勝?!弊匀?,這也是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精神的堅守。

楊昌濟這些理學化的自省和處世方式,在今天看來,不免略顯保守和頑固。留洋多年,且深入研究過西方倫理學的楊昌濟,為何要不遺余力發揚理學精神?回答這一問題,不能不回到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思想現場。1901年,銳意維新的梁啟超的思想發生重要變化,他在致友人信中,坦言自己仿照曾國藩之法記日記,“凡身過、口過、意過皆記之,而每日記意過者,乃至十分以上,甚矣!其墮落之可畏也。弟自此洗心滌慮,愿別為一人……弟亦愿諸兄弟鑒于弟之墮落,而亟亟猛醒,思所以進德修業,不勝大望?!彼€把日記寄送給友人披閱,讓他們“勤攻其過”,以此修身自省。在《清議報》上發表的《機埃的格言》中,梁啟超感喟:“學者求新知識,固屬要事,然于當前陳腐之事物,決不可輕看而吐棄之。吾今日每讀中國理學家之書,常覺其于國民教育上有一大部分之關系?!绷簡⒊亚宄卣J識到理學于國民教育大有裨益。對此,王汎森敏銳指出:“(梁啟超)巧妙地將理學工具化,并將原來宋明儒的價值的部分轉換為對現代國家富強的追求?!彼慕K極目的,是“想養成愛國合群的現代公民”。楊昌濟對理學工夫的實踐,與梁啟超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希望發揚理學精神來改造國民,故楊昌濟的為人處世也懷有理學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有次赴宴,楊昌濟目睹座客所談“多賭錢漁色招權納賄之事”,令他震驚不已,畢竟“此皆中上等社會,宜為國民之模仿者,乃腐敗惡濁如此”。對這些積習已深的上流階級,楊昌濟認為無可挽救。然而他還懷抱希望,他把新時代道德自新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他以為,“惟與青年之天良尚未鑿喪者講明義理,使未入腐敗社會以前,即知此等事之為俗惡,庶將來人到社會時不為所動?!北M管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但對“不可救藥”的老輩,楊昌濟有時依舊不免“怒其不爭”。如1914年王闿運受袁世凱禮聘為國史館館長,湖南各界多規勸王闿運不必出山,但王闿運不聽,徑行北上。楊昌濟在日記中云:“老前輩一舉一動,四海矚目,不可不慎。玩世者世亦玩之,老氣橫秋固不能禁士大夫之清議也?!憋@然,楊昌濟希望王闿運不要為老不尊,畢竟老前輩的舉動關乎風教,豈能不顧惜社會的影響和風評。正因如此,對章太炎叛出老師俞樾門下的名文《謝本師》,楊昌濟深表不滿。他認為章太炎師事俞樾八年,“不當以一言之斥,遽告絕籍”,章氏所為乃“儇薄之行”。儒家重師道,而章太炎所為敗壞師道,自然要受楊昌濟責備。而若干年后,章太炎也收到昔日弟子周作人所作的《謝本師》??磥?,楊昌濟的憂慮不無道理。

楊昌濟重視師道,與其傾心教育事業關系密切。1913年,楊昌濟學成歸國,譚延闿請他任湖南教育司司長,他予以拒絕;請他為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教授,楊昌濟方才允諾。楊昌濟并非自造身價,而更熱心教育遠甚做官。須知,儒者向來重視教育,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笨酌系慕逃砟钣绊懼鴹畈凉?,他自己也有教育改良社會的意圖,曾言:“以直接感化青年為己任,意在多布種子,俟其發生?!彼苍x詩明志云:“強避桃源作太古,欲載大木柱長天?!笨犊慕逃硐?,在楊昌濟那里并非空談,如孔子和朱熹一樣,楊昌濟很注意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去教導學生。他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如云:“余思本學年倫理學之教法,要與上學年不同,不專教一本書,取各倫理學書中之精要者而選授之……又本學年說講不限于西洋之倫理學說……又我之心得處,如《達化齋日記》、《論語類鈔》,亦不妨講與學生聽。又可取報章雜志中新思潮而批評之。如斯變更教授之方法,想較與學生有益?!背俗⒁庵v授知識的更新與方法的迭代之外,楊昌濟對課堂舉止也有明確的反思,如某天他“在教室間有失檢之處,為生徒所笑,亦不注意之過也。英國厄北淀大學教育學講師喀拉喀先生,頗注意于學生之言語,偶有所誤,必反詰而改正之。余嘗自愧其不精細,以后當于此等處格外留心?!睆拇瞬浑y見出楊昌濟反思課堂教學的心思是多么細膩。于教育有宏大的理想抱負,于教學有自覺的方法和省思,無怪乎門人毛澤東、蔡和森等人都能卓然有成。也無怪乎時人稱楊昌濟:“經師人師,備諸一身,以故來學之士,一受其熏陶,無不頓改舊時之宇宙觀,如飲醇醪?!?/p>

民國時期的湖南動蕩不已,學者或憂時憤世,或放浪形骸,或群趨新學,或泥于考據,以至于道南一脈逐步衰歇。此時,楊昌濟高標獨立,講求程朱性命之學,砥礪名節,銳意于教育事業以圖新民,其儒者氣象令人感佩。1920年,楊昌濟病逝北京,李肖聃撰《楊懷中先生遺事》,開篇便云:“懷中之死,令人心傷。好學之篤,立志之堅,誨人之勤,克己之苦,求之友輩,遂無此人?!比允琴潎@楊昌濟的儒者面目。后來在《星廬筆記》中,李肖聃再以沉痛之筆記其人其事:

亡友楊君昌濟懷中,慕羅山講學之風,居岳麓時,即教弟子以理學。年三十,游學日本,仍以師道自居,暇則集故弟子授以舊學。余少于君十歲,懷中以弟畜之。嘗召我于東京小石川植物園,坐圓石上,從容語以程朱之書。謂子宜先觀日人所述《宋學概論》,知其大要。且曰:“子于書無所不讀,胡第泛涉文史而不從事性命之學乎?”余自是稍知讀朱子書,自文集、語類及其年譜。懷中又曰:“為學之要,在乎躬行。左文襄所謂無實行不為識字也”……已而君往教北京大學倫理,病居西山,手書責余,謂無為社會負責之大志而徒自了,子有異人之才,幸毋以文人自命……

于近世的湖南學術而言,如果說作為教授的楊昌濟有其時代的價值,那么,作為理學家的楊昌濟則有其永久的價值!

猜你喜歡
楊昌濟理學日記
文理學人
《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征稿簡則
偉人舊居
章士釗妙藏態度
章士釗妙說楊昌濟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成長日記
研究楊昌濟父女生平思想的珍貴文獻
里約日記
成長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