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體育本質的認識

2018-06-24 08:40李曉雨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6期

李曉雨

【摘 要】通過對體育本質的文獻分析,在前人理論家對體育本質認識的基礎上,從人的本質需要淺談體育的本質。

【關鍵詞】體育本質;人的本質需要;人對體育的需要

80年代中期,人們對體育本質,體育術語,體育功能進行的大討論,在一定層面上,促進了體育理論的發展,但必須看到,體育本質還遠未取得眾所公認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體育的本質根本沒有必要探討,甚至說是一種“文字游戲”,我認為不管是體育人、普通人也好,或者說是古代人現代人,對于體育本質更廣的意義是:人從來沒有離開過體育,探討體育本質是時代的需要,是人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正確理論指導實踐和教育的需要。

一、現有的體育本質論

體育本質問題也就是體育到底是什么的問題,我國有代表性的體育本質論主要有幾種:

(一)探討體育本質論的成果與不足

1.多本質論”觀點認為:“體育作為身體活動的總和,強身健體是體育本質的一個方面,更主張體育本質應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辈煌^點的人則認為“多本質論”者把本質屬性與功能混為一談,并非體育這一事物獨有,更是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本質。

2.“單本質論”觀點認為:體育就是增強體質只有一個。人們不禁要問:是否凡能增強體質的就都是體育呢?。而且“增強體質”在語義表述上,也有不妥。

3.“身體活動論”觀點認為:體育的根本屬性就是身體活動。因此,體育本質就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手段)的教育?!钡?,“身體活動”是否體育獨有,仍是一個問題。

4.“社會文化論”觀點認為:體育從本質上看屬于社會文化活動

應該是“任何一種通過身體活動謀求身心健全發展的競技性,表演性,娛樂性,教育性的社會文化活動”。這樣的表述,有些學者認為泛化了體育的概念,模糊了體育的教育屬性。

(二)從不同角度認識體育的本質

各界人士對體育本質進行深刻的認識,從其文章的題目就可見。周愛光教授所著《體育本質的邏輯學思考》,趙立軍等人著的《體育本質的人文學思考》顯然是從文學、哲學角度認識體育的本質。并得出自己的結論;《青年毛澤東與體育思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體育精神》中的體育本質;《全民健身思想基礎下的體育本質》,顯而易見,這些定語已經賦予體育本質具有時代性;《東方體育本質》這個論文標題從字面上體育本質具有地域性,當然更深刻論述的是文化性的體育;最近,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趙廣濤等人,把體育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從外部看,體育知識是一種社會建構,另一方面,從內部看,體育技術具有高度的形象性的特征決定了體育發展是一個感性知識的建構過程,在“建構主義”觀下,對體育本質進行了重新認識我們試圖對體育本質有一個相對統一的認識,或者說借鑒各種方法理論進行分析體育的本質,但仍然尚未定論,我想主要的原因就在于:

第一“體育”一詞由國外傳來,在翻譯過程存在著理解和文化上的差異。第二理論認識與實踐相矛盾的現象。比如,在我國多年來設置的體育項目象棋、圍棋,甚至麻將賽也歸為體育,與理論的體育很大出入,那么,這樣把握體育本質,的確較難。

二、我們可以換一個思維方式,討論體育本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對人的實踐產生影響

(一)從人的本質需要探討體育的本質

在體育大討論中,在體育本質問題上社會定了幾個觀點,體育“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性統一”,人類社會需要和個體需要的統一,運用體力和智力相結合的活動等,在這里,社會是由無數人所組成的具體存在。作為人類共同的社會,各種活動應與人個體需要為日的,所以我認為個體“人”與社會的需要,視為社會人的需要,運用馬斯洛人的需要理論來探討體育的本質。

1.原始社會,人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物種的需要,將一些勞動技能和生活技能(也就是生存技能)以一種經驗積累起來,并以教育的形式一代一代的往下傳,一些具有普通意義的基木技能,如跑、跳、投,攀、爬和擊打孕育了體育的胚芽,從而產生了體育的初始形態。這個時期,只是一個“可能”的人僅僅以生物實體而存在,缺乏人所具有的主體意識,表現為人的自然屬性的發展,無意識地人生理機制的發展,心理發展水平低,這種基本活動能力和人的身體素質直接與人的生存,生理需要密切聯系,其特點是:以身體活動為對象,達到生存的需要。

2.在階級社會中,“作為有肉體,有生命的生物,人不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和類的存在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就是說,人的本質由社會性決定,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不同的社會環境具有不同的社會運行規則,而身體,腦結構及生理和心理機制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實踐(包括體育活動)互相作用而促進發展。這個時期,社會分工精細,體育與宗教,體育與軍事等已慢慢分離,成為獨立的社會活動形式。對于不同階級的人從事有關體育活動,他所處于馬斯洛需要層次也不同。比如:被統治階級中的士兵從事軍事體育活動,這種以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主要為的是自我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統治階級中的將領從事軍事體育活動,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或者從事些娛樂性的體育活動,總之是滿足自我的社會性需要,這種社會性需要包括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當然任何需要都是滿足了生存等自然的需要為基礎追求更高的需要的。這個時期,體育本質特點是:以自身為對象,達到人的身心需要的活動。

3.在現代社會中,東、西方體育大融合,東、西方文化也在不同程度的融合之中。社會人本質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二者的體現”,作為生產關系的發展是指個體在身上表現為人的思想、道德、情意、意志,性格的發展。發展生產力表現在個體其主要是人的體力和智力。也就是人運用各種方式首先滿足生理的需要,然后盡可能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在體育的各個領域以實現各自不同的心理需要為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愛光《體育本質的邏輯學思考》武漢體育學報1999.2

[2]盧鋒《論體育的本質及社會性表證》成都體育學報2001.6

[3]司徒炳坤,鄭俊武《論全民健身的思想基礎》1996.3

[4]楊文軒,林笑峰等著《體育學原理》廣東高等出版社199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