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學生學習生活幸福感研究

2018-06-24 08:40雷發虎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學習幸福感中學生

雷發虎

【摘 要】了解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現狀,研究其影響因素,提出提高主觀幸福感的策略,不僅豐富和深化主觀幸福感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改善中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學生;幸福感;學習;生活

一、學習主觀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性

學習主觀幸福感是指學生在學習前、學習中和學習評價后所體驗到的一種愉悅感、滿足感和成就感。也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部分。認知指對學習整體的滿意度或對學習中具體方面的滿意度,如學習方法、學習目標、努力程度。情感包括積極情感如快樂、欣喜、振奮、滿足,也包括消極情感如厭煩、壓抑、羞愧、悲傷、焦慮等。

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幸福感,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增加其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消除部分學生的厭學情緒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中學生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期,提高中學生學習的主觀幸福感尤為重要。

二、影響中學生學習生活幸福感的因素

1.教育因素

從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的角度來看,中學生的幸福感受到中高考壓力和教育體制的影響較大,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中,學生漸漸迷失了奮斗的方向和自己的最初理想,繁重的學業和就業壓力讓幸福感離他們漸行漸遠。面對中高考因心理準備不足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片面強調強調整齊劃一,扼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一刀切”、“一風吹”現象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在教育方式上,學校偏重于以道德知識灌輸為主導的德育方法,沒有重視道德實踐方面的工作,在被動接受道德知識的時候,學生不能更好的體會到道德所帶來積極幸福感。班主任缺乏與學生的足夠的溝通,從而導致德育工作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2.家庭因素

中學生的父母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時期,繁重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致使很少有時間和孩子們溝通交流。對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愿望多寄托在孩子身上,對子女多有過高的期望值、甚至“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學生心理負擔,從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感體驗,乃至一些中學生因為害怕不能滿足家長的要求而引發了焦慮和苦悶等消極情感。

隨著單親家庭、下崗家庭等問題家庭的增多,這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學生的幸福感,和諧的家庭關系自然能讓孩子感受到積極情感體驗并對生活做出較高的評價,幸福感自然日益增長。相反,家庭關系緊張,子女有什么事情不敢也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有些父母單純的認為只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物質關愛就是疼愛孩子,而很少與孩子們溝通,很少知道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時間久了,代溝越來越深,使孩子們對于家庭生活的幸福感慢慢缺失。

3.自身因素

一些中學生因身材矮小或外貌有某些缺陷或者出身貧困而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放大了別人的幸福,縮小了自己的快樂”;相反地有些學生不能準確評價自我,過分自信,對自己缺乏客觀評價,常為自己設計過高的目標,“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存在矛盾糾結,從而產生焦慮和苦悶的不幸福感。他們的性格不夠成熟理性,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難以接受失敗上的考驗,容易灰心喪氣、一蹶不振,甚至走向極端。有些學生認為只有比別人強才是幸福,一旦滑坡就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從而陷入惶恐不安、心神不寧的狀態中。

三、提升中學生學習生活幸福感的措施

1.學校采用先進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

“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人”,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務,盡管推行素質教育已經多年,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升學壓力下學校和老師往往以高分數來衡量教學質量,教育領域內的質量觀、成績觀卻不見有絲毫改變,依然唯分數是聽,長期處于分數質量觀壓力之下的學生自然沒有幸福感而言。因此,教師應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改變這種單一的評價體制,應建立一套科學的教育評價質量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將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綜合考慮,將老師、同學、家長的評價綜合考慮,建立學生成長檔案,以平時的考核評價為主,不搞一考定終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健康和諧的發展。

2.家長應了解中學生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及時改變教育策略

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時,不僅要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要,還應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家庭關系不和會使孩子產生負面情緒,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冷漠、專制型家長會拉大與孩子的心理距離,使孩子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因此家長應爭取建立民主型家庭,對孩子采取溫暖理解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學習期望應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過高使孩子感覺遙不可及,過低又會使孩子喪失學習動力。對孩子的進步及時進行獎勵,并以精神獎勵為主。

3.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

要想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取得成功,就要在提高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打造屬于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汲取書本以外的營養,以滿足社會對所需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學生面臨的學校環境里面有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充滿著各種未知的因素。為了讓自己能夠適應學校環境,學生除了要學習書本知識外,還要學習多種生活需要的人際溝通和生活自理等本領。要有創新能力,敢于嘗試,積極總結。學生一定要學會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找到自己的理想,腳踏實地的去實現。培養責任意識,一定要準確把握自己的定位,抵抗外界誘惑,承受的住一時起起落落。做事要堅持到底,不要輕易放棄,對自己負責。根據本我、自我、超我的觀點,這就需要我們不僅實事求是,又要有所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有高的主觀幸福感。只有學生自己內心知學,懂學,會學、愛學,才會有高的幸福感。

課題項目:中學生學習生活辛福感研究 子課題編號KYKT912。

參考文獻:

[1]陳石兵,陳方.中學生學習幸福感的提升策略[J].商情,2017(31).

[2]杜秀枝.中學生學習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J].校園心理,2016(1):44-46.

[3]周芹.班級環境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生活幸福感的研究[J].情感讀本,2015(12):8-8.

猜你喜歡
學習幸福感中學生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家庭習得環境對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創設探索情境,讓學生在“探”中“學”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