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江蘇民歌《茉莉花》的創作特點

2018-06-24 08:40吳吉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創作特點茉莉花

吳吉

【摘 要】《西廂記》中有記載,我國最早刊載《茉莉花》曲譜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在歷經了幾百年的風雨之后,全國各地形成了幾十種不同旋律和風格的《茉莉花》版本。其中,以江蘇民歌《茉莉花》為主的創作特點上,是同宗民歌“鮮花調”中一首代表性借贊美“茉莉” 表達純潔愛情的美好向往之歌。并以其獨有的風格特點、調式、曲式結構、旋律及其節奏感上都展現地方性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加上《茉莉花》還作為世界上最優美的音樂被入選進入美國發射一艘尋找宇宙生命飛船當中,更加彰顯了中華民族以及華夏象征的文明所在,并成為了民歌中璀璨的珍珠。

【關鍵詞】江蘇民歌;茉莉花;創作特點

一、江蘇民歌《茉莉花》的藝術生命力

江蘇民歌《茉莉花》來源于江南小調——《鮮花調》。不僅具有曲調婉流暢和結構嚴謹、五聲微調式的特點,還展現了江南魚米之鄉清新秀麗的風格。其中,茉莉花以潔白清香的自然樸實形象展現了大家面前,讓受眾者感受到心曠神怡的心境同時,也感受到了樸實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磅r花調”一共有幾百種唱法,但是也大同小異,于是就呈現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近似音調”[1]。

二、江蘇民歌《茉莉花》的創作特點

(一)《茉莉花》作品分析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調式是徵、宮、羽、徵中A徵五聲調式。換句話說是一種起和承、轉、合的結構關系。是典型的四分之二拍音符,構建了五聲徵調式和四句體樂段式結構。在曲調上,四個樂句可以構建一個單樂句,結構婉轉,旋律平衡。其中,江蘇民歌《茉莉花》第一句一共四個小節,旋律在音區進行轉換。起始于“角”,落于“徵”。第二句呈現了頂真形態,第三句展現了“轉”的意味。從旋律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分為6個小節,還是落于“徵”上。并在重復的旋律中于第三句開始分為2小節的拖腔,但是主調不變,結束句在第4、5小節中出現了一個九度的大型跳躍,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音域為十三度。換句話說就是,小字組g-小字二組的e。旋律以進為主,隨后間接性進行跳躍,并在自然平穩中展現密集的形態。也正是江蘇民歌《茉莉花》其迷人的曲調,展現了我國古典音樂的魅力[2]。江蘇民歌《茉莉花》不僅保留了《鮮花調》原有的主體曲式,還在結尾的部分以托音的形式進行展現,構建了淳樸柔情的情感。

(二)《茉莉花》的歌詞分析

江蘇民歌《茉莉花》是一種具有情節性的質樸民歌。主要以敘事手法和抒情結合的方式進行構建的。并基于《鮮花調》基礎上,實現茉莉花的隱喻建設。從歌詞上分析,三個樂句組成一段。例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她”進行重復演唱。緊接著的歌詞,卻以清新的可愛的形象展現到了大家的面前。并利用“香”和“白”、“比”的手法,引發了人們委婉、流暢的形式結合[3]。

(三)《茉莉花》感情變化

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感情變化上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層面,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表現了女孩子想要摘下花,但是害怕旁邊人笑話的心理。第二個層面,是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話。展現了女孩子害羞的心理特征,第三層層面,是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展現了女孩子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靈。與此同時,也反映了江南人民細膩的感情特點。面對滿園的春色,少女們們開始膽怯——羞澀——躊躇,經歷了這三層情感的變化之后,也展現了少女們愛花和賞花及其愛護大自然的美好心靈。

在演唱的方式上,江蘇民歌《茉莉花》不僅把江南小調的形式展現到了大家的面前,而且還發展了不同國家之間的審美視角。在演唱的時候需要注意的點是:第一,突出調調的細膩性,讓感情更加的抒情和柔美。第二,突出展現情緒上的變化,構建一種想做一件事情,但是又害怕膽怯的心理,最后開始躊躇,將后生生的一個少女形象展現到了大家的面前。第三,江蘇民歌《茉莉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民歌小調,也不僅僅流行于大江南北,并在世界的角度強調著重要性的地位。在演唱的時候,作為中國人,應該以自豪的心態來演唱《茉莉花》,讓更多人對《茉莉花》進行認知,并在潛移默化中將其不斷的發揚光大。

三、江蘇民歌《茉莉花》的藝術活力

江蘇民歌《茉莉花》不僅展現了幅獨特、清晰、真摯的畫面,還把自身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受眾者。構建了棄繁從簡和返璞歸真、平易近人中國元素的文化符號。江蘇民歌《茉莉花》就像托爾斯泰說過的那樣,“藝術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手段”。不僅展現了平和的音樂形式,還把中國人那種平易近人形象展現出來,構建了符合十九大精神倡導的“和平世界”“和平發展”“友好型社會”的總動員,及其柔媚屬性的契入。展現了茉莉盛開,遍地芬芳的景象。不僅符合現代化的審美觀念,還衍生出溫婉和清麗、流暢的節奏感,匯集了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風韻和時代氣息的構建。

四、總結

托爾斯泰有言:“藝術作品的好壞,需要從感情的獨特性、感情表達清晰性、感情真摯程度幾個層面進行構建”。 江蘇民歌《茉莉花》不僅讓人感受到茉莉花開香四溢昂首,還讓全世界的人民體會了這份共同文化財富的魅寶所在。相信江蘇民歌《茉莉花》會在其強烈的文化價值之下,受到更多人所折服,并引發對音樂的尊重,民族音樂的熱愛及其愛國的情懷。并在強烈的社會監督之下,展現原滋原味的“生態化”音樂構建,利用《茉莉花》的生態形式,實現強烈的視覺及其聽覺的全新碰撞。

參考文獻:

[1]馮光鈺.《茉莉花》花開何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6(04):04-05

[2]張鐵.何仿與中國民歌《茉莉花》[J].蘭臺世界.2016(10):10-11

[3]王桂芹.《茉莉花》最早的曲譜文獻[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03):03-04

猜你喜歡
創作特點茉莉花
論南宋詩人孫應時山水紀游詩的特點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創作特點
淺析馮子存竹笛作品的藝術風格
我愿化做潔白的茉莉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