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2018-06-24 08:40余海英胥蘭羅春蘭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社會性小班同伴

余海英 胥蘭 羅春蘭

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往能力對于一個人能否很好地融入社會,充分展示自我的才能具有重要意義。每個人從出生之日起,就被包圍在各種社會物體和關系之中,與多方面的人們發生著聯系。在與其他人的相互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社會性和個性,發展期整個心理。對幼兒來說,生活中最經常、最主要的接觸者是父母和同伴,與這些“重要他人”的交往是幼兒生活和發展的重要內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幼兒期是孩子個性、意識和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小班時期導入交往能力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幼兒交往行為,有助于幼兒今后社會性的發展。

一、確定培養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主要內容

幼兒交往能力是其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所運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與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新《綱要》中提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的觀點。針對不同年齡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小班——關心尊重他人,喜歡并適應集體生活,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能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一)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言語有兩大功能:交往功能和調節功能。幼兒的言語是為交往而產生、在交往中發展的。幼兒的抽象思維不發達,語言表達也不可能嚴謹生動。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是只能進行對話,不能獨白,他們的語言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語。我們應結合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為孩子多創造一些機會,鼓勵他們說出想說的話,教師要持寬容的態度,允許幼兒在表達清楚意思的前提下用不完整的語言、手勢或肢體語言進行交流。同時也應給予幼兒恰當的指導,幫助幼兒的交往語言發展逐步走向成熟,幼兒的交往語言豐富了,交往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并能體會到與同伴交往、共同分享的樂趣。

(二)引導幼兒處理好人際關系

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集體生活是兒童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發展的必需。幼兒入園后接觸最為頻繁的對象是他們的同齡伙伴,幼兒之間的互相作用對其社會化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更勝于幼兒與成人之間的交往。在同伴交往中,一方面幼兒發出社交行為,如微笑、請求、表示邀請等,從而嘗試、練習自己已學會的社交技能和策略,并根據對方的反應做相應的調整,使之不斷熟練、鞏固和積極、恰當;另一方面,幼兒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對方的社交行為而學習、嘗試,對自己而言是新的社交手段,從而豐富自身的社交行為??梢娡榻煌苠憻捰變旱纳鐣m應性。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設幼兒交往的客觀環境,為幼兒提供充分交往的機會,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和尊重信任每個孩子,使他們真正感到老師是他們的伙伴,是他們可以信賴的大朋友,從而愿意、樂意與老師交往。

二、選擇有效途徑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

每個孩子對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特別是小班幼兒,來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時常表現的很緊張、膽怯,不能主動與小伙伴或是老師多交流,也不知道怎樣與人交往,非常依戀親人。我們必須為孩子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并和孩子一起進行游戲、談心、說悄悄話等,這樣也有利于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小班幼兒與他人的交往常常產生于活動過程之中,在幼兒園里,區域活動是幼兒交往發生最多的地方。對于剛進入小班的幼兒來說,家是他們熟悉的場所,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娃娃家”游戲,讓幼兒在“娃娃家”中模仿自己熟悉的角色,在游戲中體驗交往的樂趣。在圖書角放置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的圖書,在早飯或集體活動后,讓幼兒來圖書角邊看書邊交流自己閱讀的內容;在建構區為幼兒提供易操作的積木、插塑玩具,讓幼兒合作一起搭建房子、拼插汽車。教師在各個區域中為幼兒創設利于交往的情境,讓幼兒懂得與同伴一起玩、輪流玩、合作玩,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幼兒的交往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逐步發展。教學和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徑。教師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并教給他們一些必要的交往性語言,通過教學的形式循序漸進,培養幼兒初步交往能力。區域游戲、合作性的戶外體育游戲以及一些生活游戲等,能讓幼兒懂得為什么要交往,怎樣交往,讓幼兒將學到的交往技能在實際中得到運用加以鞏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如,在自由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活動材料,并有意識地提供需要與別人共同協作才能玩的環境。注意觀察了解幼兒活動時的情況,恰當的引導,成為幼兒活動的參與者和協調指導者,促進幼兒友好交往,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在教育活動中,有意識地結合平時幼兒交往中發現的問題,在各領域的教學中,利用教材進行教育。在日?;顒又?,適時適當的給予一些建議,引導幼兒觀察、體驗、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引發其自身解決問題的動機與能力,減少對成人的依賴。

(三)家園互動增強親子交往

親子交往是幼兒生活中最主要的社會關系,父母與幼兒的交往對幼兒社會性行為和交往發展,道德品質和行為的形成更具有直接的影響。蘇霍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不同父母在教養幼兒的具體方式上存在著諸多差異,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不同。社會行為的學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時間是連續過程。理解了父母與幼兒間的相互交往,并有效地提出調整建議,協調幼兒發展與父母教養之間的關系,才會盡可能地為幼兒保持或改變、創造一個良好、積極地親子交往環境。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從“同伴相識”到“同伴交往”,這樣才有助于逐步提高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會交往的人,如同擁有開啟心門的鑰匙,也為今后的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學會交往,讓每個孩子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歡
社會性小班同伴
以戶外混齡活動促進社會性發展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從社會性弱勢群體自身心理角度談接受科技知識
社會性交互及其在三維虛擬學習環境中的實現
社會性軟件在網上交互教學中的應用與分析
護理專業英語小班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