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打報告,和諧交往

2018-06-24 08:40張泉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指導策略幼兒

張泉

【摘 要】幼兒告狀行為是指幼兒在自認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發現同伴的某種行為與幼兒園的集體規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起的一種互動行為,突出目的是借助教師權威力量的影響,約束、改變、阻止同伴的行為。

【關鍵詞】幼兒;告狀行為;指導策略

一、幼兒告狀行為的主要表現及存在的問題

幼兒時期,孩子的認識水平低,生活經驗缺乏,各種心理過程,特別是認知處理過程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能力、獨立性等還很差,依賴性較強。因而,他們對周圍所發生的事不能進行完整的、全面的評價,也不能應付和處理發生在他們身上或周圍的問題。在實習期間,我們一直會遇到小朋友告狀的情況,不管大事還是小事,他們都會跑來找老師解決問題?!袄蠋?,他搶了我的玩具?!薄袄蠋?,他剛剛打我了?!薄袄蠋?,是他先說我壞話的!”“他剛剛弄我的衣服?!薄變阂坏┏霈F問題或遭到挫折,告狀行為便會頻繁出現。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當“裁判”,教師對幼兒告狀行為的處理會影響幼幼之間、師幼之間的關系,并會對幼兒的性格和品質產生影響。

二、幼兒告狀行為的成因

(一)尋求老師的幫助

在日?;顒又杏變簣@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得幼兒有很多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互相接觸,在各種各樣的接觸中由于幼兒的年齡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發生爭執知也不能很好的解決,在這時就很有可能發生一些攻擊性行為。兩個小朋友因為爭奪一件玩具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最后其中一個小朋友就把另一個弄哭了。在面對這個的幼兒告狀是教師們弄清事情的原委,看到哭的小朋友也不一定是對的。

(二)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

在班級中有些小朋友不太愛說話,上課不怎么認真聽講,主動舉手發言更是少之又少,這樣的小朋友特別容易讓老師忽略,對他們的關心就顯得比較少了,其實這些小朋友很想得到老師的關注,但由于膽小或不善于表達,就顯的有點內向,當些小朋友在看到別人告狀后老師會去關注關心他,為了也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就開始學別人找各種各樣的小事請求老師的幫助,希望老師能注意到他。

三、幼兒告狀行為的有效指導策略

告狀行為是我國兒童特有的一種比較典型的社會行為,是兒童社會話過程中常見的行為之一。它是兒童與教師之間的一種互動。具體地說,告狀行為是指兒童處于同伴侵犯或發現同伴某種行為不符合集體規則等原因而發起的指向教師的言語行為。幼兒的告狀行為的表現形式也是各式各樣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幼兒為打抱不平而發生告狀行為。

有的幼兒看到某某小朋友被欺負了,就會產生同情心和正義感,向老師檢舉。

案例1:區域游戲時,科學院的小“科學家”們都在認真鉆研科學技術,這時,小林把玩具小槍從小美手里搶過去給了正在抹眼淚的小茹,然后跑過來對老師說:“老師,剛剛小美搶了小茹的手槍!”“我看到是小茹先拿到的?!毙×挚吹叫∪闶芷圬摓樾∪闵鞆堈x,給她打抱不平。老師了解情況后說:“我知道了,去玩吧,以后別動不動就告狀?!?/p>

案例分析:如果遇到幼兒告狀,老師不要不耐煩,也不要截斷幼兒說話,應耐心指導幫助幼兒,用微笑放松孩子和老師之間微妙的情緒。教師應重視幼兒告狀,不要隨便敷衍,讓幼兒感覺到自己不被老師所喜歡,幼兒的心是很敏感的。教師以恰當的方式加以指導,從幼兒的告狀中,教師應了解孩子告狀的緣由和他們的心理需求,然后“對癥下藥”,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這樣,幼兒會覺得老師是重視他們的,會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也能使他們的良好心理品質得到很好的發展。

(二)幼兒為了讓人關注、受人承認而產生的告狀行為。

案例2:桌面游戲時,孩子們搭積木搭的都非常認真,這時,玲玲指著小偉說:“老師,小偉把不要的積木扔地上了!”“老師說過玩具是不能亂扔的?!彼麄兡阋谎晕乙徽Z說得很激動,這時老師說:“好了,小朋友們安靜了,小偉以后不會扔積木了,大家繼續玩吧?!焙⒆觽冞@才把目光從小偉身上移開,不再說話了。

案例分析:案例中,玲玲是一個表現欲望挺強的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而告狀,教師只是隨便說了幾句話,并沒有作出很好的引導。因此,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教師不能聽之任之,對于幼兒來說很困難的事,只要向老師求助,通過教師的干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三)一些客觀或人為因素增加了幼兒間的摩擦,引起幼兒告狀。

幼兒玩玩具時,時常會因為玩具的所有權而發生矛盾,矛盾多了,就增加了告狀的次數。

案例3:角色游戲時,娃娃家的媽媽思思和奶奶小苗因為娃娃的所有權而發生了矛盾,小苗把老師拉到她們中間做“裁判”“我是奶奶,應該在家抱孩子,媽媽應該在外面上班的?!庇谑抢蠋熼_口道:“奶奶先抱娃娃,媽媽下班回來后再抱?!?/p>

案例分析:幼兒的依賴性較強,即使一點小矛盾也總想依賴成人幫助解決。因此,老師不要向上述案例中一樣,聽到幼兒告狀就插手他們之間的事,這樣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不能鍛煉到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的,以后的告狀次數還會不斷增加,因為他們沒能明白誰是誰非,在以后遇到類似的事后第一反應也不會是自己先想想辦法看看能否解決。

四、結語

幼兒年齡小,他們幼小的心靈還很脆弱,對成人的依賴特別強,碰到問題時無法解決,常常依賴老師的幫助解決問題。老師首先應該對幼兒間的矛盾進行一定的了解,先判斷幼兒間的矛盾需不需要老師來解決,盡可能讓幼兒自己解決事情。這樣,既可以鍛煉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讓幼兒不能養成對任何事情都要依靠老師的習慣。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不管結果怎么樣,教師都應給予幼兒教育及指導。

參考文獻:

[1]孔京東.關于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及其指導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3.

[2]劉瑩琦.幼兒告狀行為的成因與指導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

猜你喜歡
指導策略幼兒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區角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大學生思想行為偏誤與指導策略研究
小學生記敘文習作課堂指導策略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