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楷書結字法系列講座之二體勢平正原則及其方法

2018-06-27 07:51高光天
少兒美術·書法版 2018年5期
關鍵詞:結字楷書筆畫

文高光天

GAO GUANG TIAN高光天

中國科學院退休科學工作者,自幼喜歡書法,退休后開始研究書法理論,試圖從文理交融、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角度研究楷書結構?,F在已獲得六項國家書法專利,發表《啟功結字黃金律科學解析》《啟功結字黃金律再解析》《古今習字格發展路線圖》等文章,所撰寫的《楷書黃金律》和《楷書結構原理》兩本著作即將出版。

一、體勢平正原則

結字或結體的過程,從時空角度看是在力的作用下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或節奏在空間展現的一種時空藝術架構;從組合過程來看又好像是搭積木,字的筆畫對應積木的部件,字的結構對應積木搭成的房子,這個過程包含“形”與“勢”,靜態結構與動態結構兩種藝術元素。書寫完一個字,則在時空框架內呈現一個字體的形勢,書法家常用“體勢”一詞描述其結構態勢?!吨袊鴷撧o典》 (陶明君,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對“體勢”一詞解釋為:“指因字的結體與布白的變化而產生的筆勢,在營構‘體’的過程,實質上也是生成‘勢’的過程,形生勢成?!?/p>

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敝傅木褪恰绑w勢平正”。歷代書法家所寫篆、隸、楷書的結構都是體勢平正的,即使是行書和草書,單個字體的筆畫、結構有時看來并不平正,但從整體來看也是平正的。由于體勢平正的物象,人們必然產生安穩、舒適的感覺而知其美;若見傾斜不穩的物象,必產生驚險危懼的感覺而知其丑,所以學習楷書首先要求平正。所謂平正,并不是要求每字的橫畫必平,豎畫必直,而是要求每個字及其筆畫符合視覺平衡,不失重心?!捌健敝笝M向筆畫的自身安排和左右對平,“正”指縱向筆畫自身形態、部件自身端正和上下對應筆畫對正,這是結體“平正”的基本特征。如何做到體勢平正,便是本文后面將要具體介紹的體勢平正方法。體勢平正是概括結字方法的一項藝術原則,為了幫助大家透徹理解結字法,如何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首先解釋一下這項藝術原則背后的科學道理。

二、 藝術原則科學解析

書法是一門視覺藝術。如何運用視覺科學的概念、方法和原理解釋書法現象,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但在書法教學中能為學生解疑釋惑,培養興趣、陶冶情操,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書法藝術蘊藏的科學內涵。

1. 視覺重量概念

書法中常常提到“筆畫的輕重平衡”“結體的上下、左右、內外平衡”“字的重心平穩”等等,這些“平衡”“輕重”“穩定”等概念都與“重量”密切相關,但這個“重量”絕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引力重量”,而是與視覺重量密切相關的。按照阿恩海姆的視知覺理論(魯道夫·阿恩海姆,孟沛欣譯《藝術與視知覺(新編)》,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我們看到的圖像都是具有“視覺重量”的,也就是說圖像內容是有重量的。有趣的是這個重量不僅和圖像大小、顏色的深淺有關,還與圖像所在位置、緊湊感、孤立性、形狀等視覺因素有關。顯然同一張圖中圖像大的比小的重(見圖1-a);同樣的圖像,在畫面中的位置越高,勢能越大,重量越大(見圖1-b);兩球大小一樣,本應該感覺一樣重,可是由于有左右位置關系,右邊的球會感覺比左邊的更重(見圖1-c);在圖1-d中,由于筆形錯覺,粗細均勻的橫畫看上去中間顯粗,兩端顯細,其原因一是人眼在看橫畫時停留在中間部分時間較兩端要長,二是橫的兩端白度大于中間段(視覺黑白度原則)。因此唐楷以橫畫兩頭起落筆頓勢加粗的形式,既解決了筆形錯覺,也使單線橫畫有了“左低右高”起伏姿勢,以增加美感(見圖1-e)。另外右手握筆“左低右高”書寫時,腕、指順暢、自然方便,容易取勢。

圖1. 視覺重量與圖像大小、位置的關系

2.“左緊右松”的視覺科學

前面提到圖像的視覺重量與緊湊感有關,阿恩海姆指出:“散亂的物體向中心靠攏的程度,亦會影響到重力”,“垂直走向的圖形看起來要比傾斜的圖形重力大些?!痹趫D2-a中左邊圖形比右邊圖形感覺重些,因為左邊的線條密集,而右邊的線條疏散;圖2-b所示的兩個大小相同且線條疏密一樣的圖形看起來右邊的圖形重些,原理同圖1-c;在圖2-c中,調節左右線條的疏密程度,即左緊右松,目的是使左邊與右邊圖形的視覺重量相近。在古人的書法理論中也有相似的記載,如談及左右結構的字時,都強調要“左促右寬”,即“左緊右松”,如圖2-d中的“林”字,看起來舒服,因為視覺重力平衡。反之,如果將此字寫成左右線條疏密均勻(對應圖2-b),就會看起來難看,沒人這么寫字。

圖2. 視覺重量與緊湊感的關系

3.“上緊下松”的視覺科學

在造型心理學里有一個經典的關于上緊下松的范例:有兩個一樣大小顏色的正方形,縱向地把兩個正方形疊在一起,如下圖3所示,視覺上會誤以為上面的正方形較下面的正方形面積要大(并且上面的正方形較下面的正方形感覺重量要大,見圖3-a。因而,為了維持視覺的等量均衡,習慣性地將上面的正方形處理得小一些緊一些,這種視覺均衡的處理原則無論是中國的書法還是國外的字體當中,都采用相同的處理手法 ,見圖3-b中阿拉伯數字“8”、英文字母“S”和圖3-c中的楷書“昌”“多”二字。

圖3. 造型心理學中一個經典的關于上緊下松的范例

4.“內緊外松”的視覺科學

根據阿恩海姆的《藝術與視知覺》,由于視知覺心理力或視覺張力的作用,一個正方形外框的中心處最穩定,所以一個方框內的漢字的筆畫分布,只有當各種筆畫向中心匯聚時,眼睛看起來才舒服,否則會產生視覺張力向外框移動的傾向,所以不穩定,自然不舒服,請見圖4中楷書“田”“衣”二字。

圖4. 視覺張力與“內緊外松”原則的關系

三、體勢平正方法

在古人“二四六八”法基礎上總結出8種體勢平正方法,為了囊括各種處理情況,在方法種類尾數之后可增添B、C、D等擴展空間,如G03B、G03C;為了體現結字方法的普遍規律,對每種方法都挑選歐、顏、柳三體同字范字做具體講解。在第一種方法G1后面出現兩個名字,前面稱作主名,例如“平正”,以便與古法一致,后面稱作次名,例如“橫畫不平”,起到解釋說明作用;在次名之后跟隨的古法代號“H30,L34,Z3”表示G1是根據“二四六八法”中黃自元的第30法、李淳的第34法和智果的第3法歸納而成。如果后面沒有提供古法代號,例如在G02法中,說明該法屬于古法無有的創新之法。其他類同,不再贅述。

G01平正,橫畫不平H30,L34,Z3順從視覺規律,橫畫要寫得左低右高,多橫要長短參差,要求字的體勢平正

G02對平,左右對平左右兩邊的橫畫雖然分離(稱作“橫斷”),但應力求對平、筆斷意連,方向一致,不可松散。

G03橫勢,天穹覆下,H5,L31,O8為突出上長橫主筆對下的覆蓋作用,要寫得長而細,呈下俯之勢。與下部筆畫相接用“虛接法”。另見G39C。

G03B橫勢,地隆載上為突出下長橫主筆對上的承載作用,長橫呈俯勢,右端不可過長,且須下壓。與其他短橫配合時,注意長細短粗、長俯短仰。

G03C橫勢,中腰橫擔中腰橫比其它橫畫長(比豎畫細),一般情況中腰橫應收筆下壓,起到平衡或挺中的作用,以保證全字筆勢平穩。另見G29。

G04縱勢,豎貫正直H6,L32豎畫多的字,主筆中豎宜長,其余筆畫適當收斂,主筆端正有力,字形挺拔。豎畫不是一味筆直,要曲中見直。

G04B縱勢、正中求斜結字雖然講究端正工穩,但在一個字中往往利用豎畫的開合之勢正中求斜,一是為增加動感,二是對中豎主筆起到陪襯和烘托作用。

G05中正,上下直對中豎要寫得中正,要上下直對,分兩種情況:一是當上點和下豎相對時,都要力求端莊、分別對正,形斷而意連,不可偏側。二是當上豎和下豎分開(稱作“豎斷”)相對時,上豎和下豎雖然分開,但都要力求端莊、分別對正。注意上下“直對”不等于上下居中在字的中軸線上。

G06對正、交點對正,H35,H40,Z15,16撇與捺相交,相互映帶,其交點與上下對應筆畫對正,顯得整體莊重。注意對正而不居中,即“正者偏之”。

G06B對正、,窄對寬中凡上下部件寬度不同的字,要把窄的部件對準寬的部件的中間,不要偏左或偏右,以求整齊平穩。

G06C對正,左右對中如果上下結構的一個部件的二級結構是左右型的,那么另一個部件要對準該左右型部件的整體中間而不是其左右分界線。

G07偏側,偏者正之H63,L 71,L73,O6對于偏斜的字,要斜中求穩,反向補償,所謂“偏者正之”,偏斜分三類:偏向左方、偏向右方、略有偏斜。

G08偏正,正者偏之H11,L 51,L52,O6如果中豎(包括豎鉤)左右有撇捺,為突出右捺中豎須偏左,上橫寫短,撇短捺長;如果中豎左右無撇捺或其他筆畫,則中豎略向右偏,為左面留出視野空間;如果左右撇捺組合,撇收捺放,如“天”字,以上三種情況又稱作“中軸不中”。另見G52C、G96。

猜你喜歡
結字楷書筆畫
楷書的教與學
《蘭亭序》對初唐楷書風格構造的影響
簡論啟功的書法教育成就
隸書“接筆”論
筆畫相同 長短各異
——識記“己”“已”“巳”
有趣的一筆畫
杜甫《寄韓諫議》(楷書)
找不同
徐州《從事墓志》書法藝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