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及對醫學會工作的啟示

2018-06-28 10:21咸春艷
學會 2018年4期
關鍵詞:醫學會啟示發展

咸春艷

[摘 要]本文探討了繼續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并對國外繼續醫學教育的模式與經驗、形式及其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醫學會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組織和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帶來啟示。

[關鍵詞]國外繼續醫學教育 發展 醫學會 啟示

醫學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包括醫學基礎性教育、醫學專業化培養(住院醫師培訓和研究生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這是國際醫學教育界的共識。繼續醫學教育是指繼高等醫學院校教育和畢業后的一種終身的醫學教育,它以學習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注重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1],是為保持、發展和增強醫生服務于病人、公眾和同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專業工作能力及人際關系的各種教育活動[2],旨在幫助在職衛生人員不斷更新和完善專業知識與技術,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從教育的職能上看,它屬于成人教育的范疇,是專業教育的繼續、補充和完善。本文通過探討繼續醫學教育的必要性,并對國外繼續醫學教育的模式與經驗、形式及其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以期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的繼續醫學教育經驗和最新動態,探討我國醫學會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組織和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

一、繼續醫學教育的必要性

因為醫學具有持續發展和開放的學科特點,所以繼續醫學教育是必要的,這也是目前國際通行慣例和醫學教育及臨床醫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3]。在線繼續醫學教育不僅提供給醫護專業人員繼續教育,而且后續會對醫療質量、患者知識、疾病自我管理等發生影響[2]。國外研究結果顯示,當醫生在支持性環境中工作時,個人能力會快速提升,并能提供更好的治療[4]。美國一項在2.8萬名內科醫生中開展的國家繼續醫學教育10年對臨床技能影響的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繼續醫學教育的要求與醫師臨床知識的改善相關[5]。

二、國外繼續醫學教育模式與經驗

在歐美、日本等國家,繼續醫學教育是整個繼續教育體系中比較完善的一部分,是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繼續醫學教育的模式均有其本國特色,雖然不同國家的繼續醫學教育的模式不盡相同,但是各國的醫學會在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組織實施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繼續醫學教育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目前美國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主要管理工作由美國繼續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Acceditation Council for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ACCME)和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共同負責。ACCME作為美國官方負責對美國舉辦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機構進行認證,比如醫療機構、學校、專業社團等,認證后可授權其給予美國醫學會繼續教育一類學分[2]。

加拿大的繼續醫學教育要求醫師每年完成40學分的學習,每5年為一周期,要完成400學分的學習。加拿大醫學協會(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CMA)和加拿大醫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Faculties of Medicine of Canada,AFMC)負責審核和批準加拿大所有院校醫學教育項目和所有由院校承擔的繼續醫學教育的項目[6]。

英國繼續醫學教育由大學、皇家醫學會和政府衛生機構共同協調完成。英國建立了繼續醫學教育認證系統, 即通過評估醫生的繼續教育學習時間長短來計算CME 學分, 并提供認證根據。全英醫學協會是教學質量控制中心, 也是全英繼續教育協會的樞紐?;始裔t學會指派導師負責各地區的繼續教育, 并在繼續醫學教育中應用CRISISS 模式, 即采取方便高效、加深記憶、針對性自測等形式來開展系統化的有效學習[7]。

日本醫師會下設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每個地區都有繼續醫學教育的主管部門,負責繼續醫學教育的管理工作。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醫師在一個年度內,通過課程學習、遠程參與繼續醫學教育講座、發表醫學學術論文等方式獲得單位數(1單位為1學時,最小單位為0.5學時),填寫“生涯教育單位記錄表”,繼續醫學教育學習周期為3年。參加者每年取得10個單位,3年累計30個單位,加上通過參加研討會、聯合會診等方式取得的30個單位,共計60個單位,即可獲得日本醫師會審核合格后頒發的“日本醫師會生涯教育認定證書”[8]。

三、國外繼續醫學教育形式及其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繼續教育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近年來,在國外繼續醫學教育中比較受歡迎的教育形式包括模擬教學、跨學科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和新媒體教學等。

(1)模擬教學。即人體各部位的模型、可模擬疾病病狀的高級無生命“模擬患者”,以及經過培訓后表現得和真實患者一樣的真人模擬患者,目前正日益用于培訓和評估醫學和醫生的醫術以及提高醫患溝通技巧[9-10]。

(2)跨學科和跨專業教育。美國醫學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指出:當代醫學核心競爭力的重點之一在于持續多學科的醫療救護[11],因此跨學科教育與協作尤為重要。美國和加拿大聯合發布了跨學科合作相關指南[12]。

(3)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具體定義為“一門教學或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圍繞一系列問題學生們主動進行研究,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知識和技能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案”,也應用于臨床醫師繼續教育。國外研究顯示,部分醫生對于傳統PBL持滿意態度,小組學習結合組間互動的方法,利于提高培訓和學習效率。網絡PBL授課比較受歡迎,多數參與者對此持肯定態度[13-14]。

繼續醫學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和受訓者較好地參與,對設計和準備課程的醫師提出更高的智力挑戰。美國醫學會指出,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將是學習系統不斷發展的關鍵資源,因此鼓勵不斷改善和創新,其創新形式包括混合式學習(比如會議視頻、網上直播等)、床旁病歷討論、模擬教學、使用社交媒介的在線病歷討論、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過程培訓、角色扮演用于溝通技巧實踐、互動游戲學習有效的實踐管理等[3,15-16]。

美國2015—2016年開展的一項大規模的隨機調研結果顯示,有97.1%的接受調研的醫師在過去5年中參加過在線學習,有84.2%的接受調研的醫師在過去5年中使用過模擬教學。最后得出研究結論,醫師在實踐中可以接受并準備使用多種形式的教育技術,與年齡無關[17]。

四、對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啟示

(一) 醫學會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

2000 年12 月28 日,人事部、衛生部聯合頒布《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要求正在從事專業技術的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必須參加繼續醫學教育。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機構包括高等醫學院校、醫療衛生機構、各類學術團體等。其中,醫學會作為衛生專業的學術團體,在衛生行政部門的委托和指導下,承擔著繼續醫學教育培訓的主要工作,為促進醫學新技術、新成果的交流與教育,促進醫學科技隊伍的成長與提高,推動繼續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 醫學會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醫學會匯集了區域內各醫療機構相關專業的頂級專家,因此較單個醫療機構而言,醫學會在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方面更有優勢。

醫學會下設各學科??品謺?,匯聚了各??祁I域的知名專家,每一個??品謺袑嵙χ鬓k各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而且各??祁I域專家來自不同的醫療機構,對不同醫療機構的繼續教育需求了解更全面,對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組織設計更有普遍性和實用性。

(三)加強國際交流,適時采用新技術、新模式

加強國際交流,學習借鑒國外醫學會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先進經驗,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結合工作實際,適時采用新技術、新模式。比如,采用模擬教學、跨學科教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和新媒體教學法等。

可以參考美國和加拿大組織專家撰寫繼續醫學教育系列指南的模式,組織專家研究探討國內繼續醫學教育的相關指南,對繼續醫學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評估方法進行研究和指導。

(四)加強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在具體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設計上,可以與區域內醫學專業具有優勢的醫療機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集中力量辦精品,大力發展繼續醫學教育,如三甲醫院人才濟濟,具有??苾瀯?,有實驗手術的條件。學會具有組織協調、號召力強的優勢,兩者結合可增加學術效果,提高社會效益。

(五)利用創新科技,鼓勵繼續醫學教育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

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要在繼續做好傳統教育模式和形式的同時,鼓勵在實踐中利用創新科技,促進繼續醫學教育形式的多樣性、靈活性、實用性,使教育資源的利用更優化,進而幫助醫師有效利用碎片學習時間,促進個性化和高效實用的繼續教育,并提供更好的教學和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方瑩,林慶龍.發揮學會優勢,開展繼續醫學教育[J].學會,2011(10):49-50.

[2]McMahon G T, Skochelak S E. Evolution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Promoting Innovation Through Regulatory Alignment[J].JAMA,2018,319(6):545-546.

[3]白金柱.Louis Gossing.比利時醫學教育與醫學生臨床培養路徑簡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7):8-9.

[4]Shanafelt TD,Mungo M,Schmitgen J,et al.Longitudinal study evalu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ian burnout and changes in professional work effort[J].Mayo Clin Proc,2016,91(4):422-431.

[5]Vandergrift J L,Gray B M,Weng W,et al.Do Stat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for Physicians Improve ClinicalKnowledge?[J].Health Serv Res, 2017.

[6]Loh L C,Peik S M.Public health physician specialty training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J].Acad Med, 2012, 87(7):904-911.

[7]蔣葵.英國繼續醫學教育制度探析[J].亞太教育,2015(7):97.

[8]閆群,張璐,祝懷新,等.日本繼續醫學教育制度的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5,35(2):316-320.

[9]Stocker M,Laine K,Ulmer F,et al.Use of simulation-based medical training in Swiss pediatric hospitals: a national survey[J]. BMC Med Educ, 2017, 17(1):104.

[10]Strensen J L, Stergaard D, LeBlancV, et al. Design of simulationbased medical education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 situsimulation versus off-site simulation[J].BMC Med Educ,2017,17(1):20.

[11] Balmer J T.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 in the United States[J].Adv Med Euc Pract,2013(4):171-182.

[12]Van Hoof T J, Grant R E, Sajdlowska J, et al.Society for Academic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Intervention Guideline Series. Guideline 4,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J]. J Contin Educ Health Prof, 2015,35(Suppl 2):S65-69.

[13]胡水清,張玫.PBL教學法在繼續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8):1-2.

[14]Bodagh N,Bloomfield J,Birch P,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Br J Hosp Med(Lond),2017,78(11):C167-

C170.

[15]health system series. https://nam.edu/programs/value-

science-driven-health-care/learning-health-system-series/.

[16]McMahon G T.The leadership case for investing in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Acad Med,2017,92(8):1075-1077.

[17]Cook D A, Blachman M J, Price D W.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for Physician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National Survey[J].Acad Med,2018,93(1):104

-112.

猜你喜歡
醫學會啟示發展
新形勢下加強醫學會經濟管理的思考
醫學會經濟管理與成本費用控制研究
區域發展篇
供給側改革思路對醫療糾紛技術鑒定的啟示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醫療損害鑒定一元化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