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2018-07-06 02:37劉玉芬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木偶戲

劉玉芬

摘要:梅縣區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內,始建于秦朝,在民國元年,梅州改稱為梅縣。梅縣區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和足球之鄉之美譽,先后被國家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以及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同時梅縣還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梅縣提線木偶戲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就已傳入到梅縣,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本文以梅縣提線木偶戲為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木偶戲

一、前言

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加速,一些民間的傳統藝術正在逐步接近消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受到了現代科學技術創新的猛烈沖擊。梅縣提線木偶戲由明朝萬歷年間傳入,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在2009年,梅縣提線木偶戲被評定為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在2015年,梅縣區木偶傳習所被授予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基地的稱號。本人對梅縣提線木偶戲的文化傳承與保護進行了分析,以供借鑒。

二、梅縣提線木偶戲的發展現狀

梅縣提線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在客家人當中稱之為吊線戲具有悠久的歷史,梅縣提線木偶戲在明朝萬歷年間傳入梅縣,距今已有400多年。在梅縣提線木偶戲的演出過程當中,要求演員在高臺上通過三條硬線到10至20多條2.5米長的軟線,來對木偶進行操作,從而達到能人之所能,人之所不能的神奇境地。提線木偶戲當中的角色,一般分為生旦丑公婆六大行當,表演的形式也非常多,主要有唱做念打。唱主要有古裝漢劇,二黃腔板等或者是民間小調,非常擅長表演,丑行道白對白,以及風格不同的客家方言戲。梅縣提線木偶戲的爐火純青的技藝,是各種木偶戲當中以及木偶舞臺藝術形象中非常完整,表演動作非常復雜,以及操作難度最大的一種木偶藝術品種。

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關注度低

隨著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展,新思想,新文化的融入,使得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度逐漸降低。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也大不如前,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快,農村當中的人口不斷向城市里涌入,生活方式上也逐漸與城市進行接軌,生活節奏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民間藝術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不利于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由于人們的關注度逐漸降低,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展當中不能夠引起人們的重視,從而出現逐漸衰敗的現象。

(二)傳承問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文化素養以及修養的要求也逐漸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新思想新文化的融入,導致人們對傳統文化以及民間藝術的重視逐漸降低,忽視了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再加上許多優秀的提線木偶表演藝術家的相繼去世,年輕人更多的選擇外出謀生,這使得提線木偶戲的繼承問題,逐漸加重。這幾年來,雖然有些文藝工作者開始逐漸對民間藝術進行保護,但是更多的卻是對民間藝術進行仿造,從而導致對民間藝術產生了許多非常不良的影響。

四、加強非物質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宣傳力度

在建國前,梅縣提線木偶戲只有六個戲班,經?;钴S于梅縣城鄉以及閩、漳周邊地區。建國之后,提線木偶戲班,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重視之下,以《樂饒天》為基礎,將舊有的六個戲班進行整合,在1951年3月組建了梅縣民藝縣劇團,這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各類木偶劇種的專業劇團。在此之后,梅縣提線木偶戲便由專業劇團傳承進行發展。梅縣提線木偶戲劇團經常深入到基層當中,在學校以及農村進行演出,從而對提線木偶戲進行了良好的宣傳。同時由于提線木偶戲為專業劇團進行演出,表演的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從而使得人們對提線木偶戲的評價都非常高,擴大了提線木偶戲的影響力。不僅如此,提線木偶戲劇團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2009年傳統的木偶劇《化子進城》獲得了廣東特色展演優秀劇目獎、在14年木偶劇《變臉》獲得了首屆中國木偶展演金獎、18年木偶舞蹈《偶緣》獲首屆客家舞蹈大賽二等獎等。這些演出都使得梅縣提線木偶戲能夠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同時也使得木偶戲表演更具有專業性藝術性。通過擴大宣傳的方式,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走進人們的視野以及生活當中,提高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從而使其能夠更好的發展下去。

(二)加強法律法規的保護

我國雖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頒布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但是還沒有完善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這就導致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承時,不能夠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保護,從而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因此在完善法律法規時,可以根據梅縣提線木偶戲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更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保護體系,這樣就能夠在對其進行保護與傳承時,能夠根據具體地情況來進行,使得保護制度能夠有效的落實在實踐工作當中,從而使得梅縣提線木偶戲的保護與傳承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三)與國際接軌

隨著文化全球化的發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時,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保護思想進行借鑒,從而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當中的缺陷進行不斷的優化與改進。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吸取新文化當中的優良部分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改編與創新,使其在保持原有的民族風格以及獨特的魅力下,將新的時尚元素融入其中,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增加其藝術性與專業性,根據人們審美的改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適當的改變,使得其能夠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例如,梅縣提線木偶戲劇團就根據時代的發展,對原有的劇目進行改變以及創新,不僅增加了表演的藝術性以及審美性,還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從而促進提線木偶戲能夠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四)適度進行改變

隨著人們對民間藝術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民間藝術被企業進行開發利用,從而使得民間藝術的表演形式豐富多彩,但是經過過度商業包裝后的民間藝術會變的過于扭曲抽象,其藝術性以及專業性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推廣以及包裝的時候,讓注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的特點進行保留,不可以因為一時的利益,從而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缺失了原本的味道。要注意對民間藝術當中的原汁原味進行合理科學的保留,將健康優良的文化引入到民間藝術表演當中,在保證民間藝術自身健康發展的前提造成影響下,對民間藝術進行改進與創新。從而使得民間藝術能夠與時俱進,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當中不被人們淡忘,從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五)加強對繼承人的培養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注意力不斷被新的技術以及文化所吸引,對于民間藝術的注重程度也逐漸降低。年輕人對傳統民間藝術普遍存在不理解不感興趣等現象,從而使得繼承人問題成為非文化遺產傳承當中的重要問題。梅縣提線木偶戲是由專業劇團來進行傳承的,每年劇團都會積極的到學校進行木偶戲表演,從而加強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教育,也讓學生能夠充分的認識到提線木偶戲這一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教材當中,從而加強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提高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學校開設提線木偶戲的討論會,邀請提線木偶戲劇團進行講解和傳授,從而促進梅縣提線木偶戲能夠廣泛進行傳播與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梅縣提線木偶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的一部分,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當中的瑰寶。經過長期的發展,劇團對木偶戲進行不斷的創新與優化,將梅縣的民族風格特色與現代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從而使提線木偶戲能夠與時俱進,同時還積極的參加各類表演活動以及比賽,使得木偶戲的專業性以及藝術性不斷提高,進而擴大了木偶戲的影響力,使得提線木偶戲能夠得到廣泛的傳播與保護,完整的傳承木偶戲。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木偶戲
木偶和木偶戲
傳統戲劇——木偶戲
木偶戲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啟示
古村鎮調查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