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探析

2018-07-07 06:41王承方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7期
關鍵詞:體系構建問題

王承方

【摘 要】在現代教育發展背景下,信息化發展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教育發展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在信息化教育發展趨勢的推動下,我國教育部提出了構建網絡學習空間的具體規劃,為我國的信息化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從“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構建的優勢出發,結合其中的問題探究相應的構建對策。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問題;體系構建

進入到信息時代,構建信息化教育環境已經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基本方向。據此,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钡囊?,并在2014年3月發布的《2014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提升“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規模的規劃。在國家教育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建立網絡學習空間,并推動教育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構建的優勢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構建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教育發展平臺,讓信息技術真正融合在教師的教育實踐,學生的學習活動,家長與學校的互動溝通中,進而構建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元的教育教學環境。具體來講,“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構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現了教育資源在信息化平臺上的整合與共享,降低了教學以及管理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益,并推動了教學改革;第二,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教師的個人資料、備課筆記等可以在平臺上進行顯示,教師、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自主選擇,并利用在線交流實現課堂延伸,創新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新模式;第三,實現了學生之間的全面互動,在中學階段,學生思維活躍,對網絡的接受程度高,因此,利用網絡學習空間,為其打造一個新的成長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作業難點,溝通課堂學習要點燈方面獲得更加便捷的途徑;第四,促進了家校聯系,在網絡學習空間中,教師可以通過登錄人人通平臺,及時了解學校的教學規劃以及課堂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的表現與教師進行溝通,并探究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方案,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合作中共同發展。

二、“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策略

目前,全國許多中學在教學環境構建中基本完成了寬帶和班班通建設,并保證了多媒體演示和課件在課堂的使用,但是這只是初步信息化教育環節,“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建設依舊處于萌芽階段,其在信息化條件不成熟、教師專業能力不足、教育服務體系不完善、對產品市場選擇不規范等方面的問題依舊普遍存在。而要想真正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學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實踐。

第一,創新教育理念,構建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氛圍。在信息技術逐漸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校、教師、學生都應該在思想認識上進行轉變,重新認識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帶來的變化,并逐漸適應網絡資源、教育云技術平臺和網絡學習空間所構建的教學新環境,主動參與到人人通體系的構建中來。

第二,利用當前的多媒體環境,搭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平臺。在信息化教育實踐中,學校應基于云服務的技術優勢,建立虛擬學習空間,為教師的備課、專業進修、教學設計、作業管理等提供新模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新空間。在“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平臺的使用中,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實名登錄的方式參與到平臺的建設與管理中來,從而利用網絡跨越時間、地域上的限制,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第三,優化職業培訓內容,提高教師運用人人通網絡平臺的能力。在中學教育中,學校應該調整對教師專業能力衡量的評價標準,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納入到教學考核中來,以督促教師主動學習并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在職業培訓中,學校一方面開展常規培訓,根據信息化教育要求營造人人參加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做好專項培訓,結合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平臺功能,對教師的課程制作能力,資源共享意識以及文本、課件、視頻資源的轉換能力,多媒體課堂的設計水平等進行專項培訓,提高教師應用平臺的能力。

第四,加強設備投入,完善“網絡空間人人通”系統建設。根據網絡化教育發展要求,學校應積極做好寬帶網絡改造工作,為班級資源共享提供條件,建立WIFI系統,實現學??臻g的全覆蓋,打造課堂互動、校際互動、地區互動的教育環境;擴大參與人人通系統規模,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參與提供條件;做好對優秀教育資源的挖掘與推廣,真正體現人人通在教育教學中的橋梁性作用。

第五,探究網絡學習空間與具體學科之間的契合性,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手段,各學科教師在課堂設計中,應利用平臺實現教學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新,從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網絡空間中發揮自身優勢,進而真正融入到信息化教學環境中來,交流并積累學科學習經驗,以打造“有效課堂”。

第六,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優化教學評價,提高過程評價在教學實踐中的開展。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評價,并利用自評、互評、他評相結的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控制,以打破傳統結果評價的片面性,進而吸引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以真正實現人人通的學習空間構建。

第七,優化教育教學信息化服務水平,利用聯體課堂的設計,為遠程教育的實現提供條件,實現城鄉課堂的有效結合,從整體上打破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讓教師、學生能夠在更加廣泛的教學溝通中,體驗信息化教學的服務,同時利用專家引領、專題講座、課題輔導等形式,加強教學管理聯動交流,在人人通中實現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傅鋼善,佟海靜.網絡環境下有效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37(08):23-30.

[2]劉洪,王莉,沈娟華.淺談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J].信息系統工程,2016(07):53-54.

[3]呂紅軍,杜陽陽.“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體系的構建與思考[J].現代教育,2016(05):22-23.

猜你喜歡
體系構建問題
農村職業學校學生成績考核體系的研究
如何構建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