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在我國發展的現實意義與當下訴求

2018-07-07 06:41孫若原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7期
關鍵詞:現實意義中國夢

孫若原

【摘 要】“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本文從“中國夢”在我國發展的現實意義和當下訴求兩個角度來闡釋“中國夢”,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國夢;現實意義;當下訴求

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是中華億萬人對民族復興以及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和美好愿景,受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從現實出發,“中國夢”的提出有利于促進個人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促進個人為社會和生態做出貢獻。從當下訴求來說,我們需要不斷提升個人能力,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凝聚中國力量付出一點微薄之力,為實現“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中國夢”在我國發展的現實意義

“中國夢”蘊含著豐富的涵義,“中國夢”的提出對緩解個人信仰和生態社會建設的危機有重要意義,通過不斷加強提升個人的信仰,努力構建社會與生態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中國夢”的提出,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個人信仰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被多元化的經濟利益所充斥,其中包括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對人們的思維、行為、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人們獨立自主的人格特征導致在面對外界誘惑時極易發生逆反等不良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們政治信仰的迷失?!爸袊鴫簟钡奶岢?,有利于加強人們對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從而樹立科學的政治態度。通過提出“構建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政策導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的政治信仰危機,有利于幫助人們不斷形成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高尚人格。

(二)“中國夢”的提出,有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高度轉型時期,其面臨的勞動關系等社會問題逐漸表現出來,有的社會問題甚至逐漸惡化,例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就業形勢嚴峻、腐敗問題嚴重等,導致社會發展的環境一直處于不斷變化的動態之中。因此,及時加強社會主義的建設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中國夢”凝聚力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和目標,反映了當下中國社會建設的共同利益,對緩解社會危機和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要想實現中國人的“中國夢”,就必須根據當下面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通過改善民生,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爸袊鴫簟焙甏?,但不空洞,它是由社會建設的各項基礎設施組合而成的,由廣大人民群眾為之付出行動,凝聚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號召力和踐行力[1]。

(三)“中國夢”的提出,有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生態環境

我國的發展一直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發展為核心。當下我國生態建設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嚴重、人均資源利用率低等現象已經備受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爸袊鴫簟钡奶岢?,就是要求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構建“綠色發展”的發展模式,有利于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對緩解當前的生態危機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中國夢”教育在我國發展的當下訴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要想不斷培養人們對“中國夢”的強烈意識,就必須不斷加強對其社會責任感和生態責任感等方面的教育,以此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基礎。

(一)提升廣大群體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要想構建美好社會的發展,必須不斷形成勇于承擔責任和履行相關義務的綜合素養。如今,在市場經濟和消費主義的思想充斥下,社會一部分人的信念開始發展變化,逐漸信奉“個人利益至上”、“享樂主義”等不良的社會思想,使得個人的社會責任感逐漸淡化并消失。作為當下社會共同奮斗目標的“中國夢”,一方面為社會責任感教育提供了教育機會,另一方面社會責任感又是造就“中國夢”不可或缺的品質。要想積極培養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需要加大社會責任感與實踐活動相融合的力度,為個人發展和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契機,可以有效的緩解當前社會中部分人的不良社會信仰的信任程度,從而樹立堅定的社會責任感,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努力[2]。

(二)提升廣大群體的生態責任感

實現天人合一是構建美麗中國的重要前提,也就是構建和諧穩定的生態文明社會。要想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在廣大群眾心中的地位,必須加強生態思想的建設,促使人們對生態建設進行反思,從根本上改變人們陳舊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強調生態道德教育。作為生態建設的軟實力建設,需要不斷加強對人們生態意識的培養,還需要強調人們生態行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使保護生態的意識逐漸成為約束人們不合理行為的道德觀念,有利于促進人們自覺的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3]。其次,加強人們對生態文化的建設。根據當下我國環境危機的突出問題為發展契機,加強對人們的生態教育,提高對生態環境文化的深刻認識。最后,通過生態文化建設,在保護環境的各個環節中秉承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建設生態文化,摒棄傳統的、落后的征服自然的不科學思想,為建立節能環保的生態環境做出努力,為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語

中國擁有長達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其不斷探索新知的精神生生不息,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如今,“中國夢”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凝聚著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雖然在奮斗發展的道路上艱難不斷,但只要我們不放棄,團結中國力量,最終將會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夢。

參考文獻:

[1]范五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路徑探析——以大學生為視角[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7,15(2):152-156.

[2]謝新麗,呂群超.鄉愁訴求背景下福建省省級美麗鄉村記憶旅游產品創新發展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3):35-41.

[3]堯翠蘭.新常態下我國新農村發展道路的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7):235-238.

猜你喜歡
現實意義中國夢
村志在鄉村文化承傳中的現實意義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三重邏輯與現實意義
《怦然心動》的情感與現實意義
毛澤東的黨內批評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思索《鯢魚之亂》生態危機的現實意義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淺談對臺文化統戰的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