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度評價

2018-07-09 01:19李穎湯艷張煒嵬
安徽農學通報 2018年10期
關鍵詞:宿遷市協調發展環境

李穎 湯艷 張煒嵬

摘 要:該文從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2個方面構建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協調度模型評價了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類型,并針對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趨勢和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宿遷市

中圖分類號 F127;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0-0008-03

Evalua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Suqian City

Li Ying et al.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Suqian University,Suqian 223800,China)

Abstract:Sustainab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basic idea of urban developmen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wo aspects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and uses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Suqian City,and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rends and deficiencies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Finally,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Economy;Environ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Suqian City

在資源能夠永續利用,并且不對人們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發展經濟是宿遷建市以來的不懈追求。宿遷作為江蘇省北部新興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在得到巨大提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使得宿遷市的經濟與環境出現了不平衡的問題。如何協調經濟增長及環境改善,是目前宿遷市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對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度研究評價綜述如下:

1 研究區概況

1.1 地理概況 宿遷地處江蘇省北部,屬淮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與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境內有廣袤的平原、肥沃的土地、河湖交錯,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京滬、寧宿徐、徐宿淮鹽高速、宿新高速建成通車,新長鐵路、205國道穿境而過,宿淮鐵路、省道344加快推進,西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60km,北離連云港白塔埠機場100km,東到淮安漣水機場130km。

1.2 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2016年底,宿遷戶籍總戶數150.12萬戶,戶籍總人口591.60萬人,其中常住人口487.94萬人,城鎮常住人口280.71萬人。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2351.12億元,人均GDP達48309元(折合7275美元)。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產比重為11.7:48.5:39.8。與2015年比較,一產比重和三產比重,前者下降0.4個百分點,后者提高0.4個百分點,二產比重持平。服務業增加值的增速比GDP快1.1個百分點,對宿遷市GDP的貢獻率為43.7%。

2 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度模型

2.1 指標的選擇 環境與經濟系統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體系,僅作定性分析是基本無效的,對區域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沒有實質性的指導作用[1]。急需選取合適的、能夠良好反映宿遷市經濟與環境相互關系的指標,來進行定量分析,構建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表1)。

2.2 數據的標準化 本文所選數據指標分為負效指標和正效指標兩大類,負效指標是數據越小越好型,正效指標反之[2]。選用公式1初步處理數據,來消除因指標量綱的差異,而對數據最終處理結果造成的影響。

[X=xiλmax,xi是正效指標λminxi,xi是負效指標] (i=1,2,…,m)

[Y=yjλmax,yj是正效指標λminyj,yj是負效指標] (j=1,2,…,n)

式中,[λmax]是所對應的正效指標的最大值,[λmin]是所對應的負效指標的最小值。

2.3 評價模型函數 經濟效應指數f(x)、環境效應指數g(y),其公式如下:

[f(x)=i-1maiXi]

[g(y)=j-1mbiYi]

其中[ai]、[bj]分別為所選各經濟指標、環境指標對應的權重,由層次分析法和專家打分法求得,[Xi]、[Yj]為經過處理的標準化值。

2.4 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度

本文以協調發展度為度量尺度,具體公式為:

[D=C×T],[C=f(x)×g(y)f(x)+g(y)22k]

[T=αf(x)+βg(y)]

式中:D為協調發展度,C為協調度,k為調節系數(k取2),[a]、[β]為權重,鑒于經濟和環境的重要程度相當,取[α=β=1/2][2]。

3 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狀況分析

3.1 計算結果 根據構建的模型對宿遷市2008—2016年經濟和環境協調狀況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宿遷市經濟效益指數、環境效益指數及兩者的協調發展度(表2)。根據宿經濟與環境類型評判標準(表3),判定得出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類型(表4)。

3.2 效益指數分析 由表2可知,宿遷市經濟效益指數和環境效益指數總體上都呈上升趨勢。經濟效益指數由2008年的0.56基本上平穩的增長到2016年的0.99。經濟總體實力增幅巨大,GDP由2008年的721.09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126.19億元,翻了三番。經濟結構變化不大,一產比重僅從20.4%降低到11.7%,三產比重僅從33.8%提升到39.8%,依舊停留在“二三一”的發展模式。經濟繁榮度變化明顯,尤其是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8年的3681元增加到2016年的11980元。環境效益指數由2008年的0.52緩慢增長到2012年的0.59,2012年后,進入飛速發展模式。在氣環境和水環境方面,單位工業產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兩者改善明顯,分別由2008年的72.90t/億元降到2016年的15.48t/億元和由161.92t/億元降到72.50t/億元。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具體表現在生活垃圾無害處理率由2008年的36.66%到當前的百分之百。

3.3 協調發展度分析 由表4可知,宿遷市的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度總體趨勢是穩步上升的,由2008年中級協調發展類(D=0.73)上升到2011年良好協調發展類(D=0.80),再到2016年的和諧發展類(D=0.99),這說明生態環境質量隨著經濟的增長而改善,走的是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下的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成功避開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誤區。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宿遷市以“穩中求進、進中求好、好中求快”為工作導向,貫徹落實黨“穩增長”的方針政策,積極突破發展瓶頸,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建設。由協調發展亞型可以看出,宿遷市經濟與環境無論處于哪一類協調發展型,環境都是滯后型,這是因為以宿遷市目前的經濟水平,無力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完全遏制環境的惡化,只能在能力允許的范圍內開展環境整治工作。但可喜的是,在正確的政策統領下,目前環境質量改善長期滯后于經濟增長的僵局被打破,已經基本達到經濟與環境同步發展。

4 宿遷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對策

4.1 優化經濟結構,形成區域特色 宿遷市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第一產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應該穩定的發展農業,切實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著重優化農業產業的結構,提高其機械化、產業化、規?;?。但因農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相對較低,所以進一步的發展要減少農業的比重,將經濟重心轉向工業與服務業[3]。產業結構程度不高,科技競爭力水平低是目前宿遷發展的真實寫照,唯有提升科技競爭力,突破原有經濟結構,構建新型發展模式。

4.2 推進生態建設,注重旅游開發 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決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以發展的眼光理性看待經濟發展問題[4]。將環湖旅游開發、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旅游產業的一部分,加快湖濱特色城市建設,緊扣城市特色塑造這一理念,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走宿遷市新常態下的“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特色道路。

4.3 發展高新產業,增強科技競爭 將主導產業轉向高新技術型產業,積極應對宿遷資源劣勢的現狀。宿遷是資源缺乏大市,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較快發展,資源緊缺問題更加突出,現有的礦產資源應用面狹隘,不能支撐多種產業發展。當前宿遷的支柱產業大多為輕工業,無法通過重工業化的路徑實現工業的崛起,只能另辟蹊徑,揚長避短,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在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型產業,但也要時刻警惕互聯網經濟的潛在危險。

4.4 樹立創新意識,引導創新升級 樹立創新意識,引導宿遷產業由“要素驅動類”向“創新驅動類”升級[3]。以改革創新為切入點,充分發揮經濟發展的制度優勢。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蘇北振興的戰略機遇,采取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管理制度、改革舉措來加快發展[5]。找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快經濟社會制度創新改革,促進宿遷從“追趕型”發展轉向“內涵型”發展。

參考文獻

[1]仇方道,殷鈺.縣域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研究——以江蘇省新沂市為例[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1(1):61-64.

[2]成長春.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的戰略構想[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1):1-8.

[3]房勇志.淺析宿遷市產業結構優化路徑[J].商,2015(33):265.

[4]龔麗肖.河北省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實證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9.

[5]陳碧.改善欠發達地區投資環境的對策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4):28-30.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宿遷市協調發展環境
宿遷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動仗
宿遷市創建“三四五”工作法,畫好僑界同心圓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宿遷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