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曹妃甸名稱由來考及其辨偽

2018-07-12 11:07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071002
大眾文藝 2018年20期
關鍵詞:曹妃甸資治通鑒太宗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071002)

一、曹妃甸名稱由來的傳說

在距離市區不足百余公里的東南沿海中,有一座美麗的小島---曹妃甸。相傳唐朝時,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隨軍出征的還有一位李世民最為寵愛的妃子,名喚曹嫻,她容貌絕美,天資聰慧,能歌善舞,甚得太宗喜愛,但不幸的事,柔弱的曹妃不堪行軍征戰之苦,在途中身染重病,不幸離世。太宗悲痛不已,途徑這座小島,無奈之下,只得將曹妃葬于此,同時下旨在島上建造大殿,并賜名為曹妃殿,用以紀念他心愛的妃子。從此以后,曹妃也被當地人供成海神,祈求保佑出海平安,最終這座小島也因此得名為曹妃甸。

還有一個版本也是關于曹妃。相傳,李世民在追趕叛軍之時,病倒于船上,在一位善良的曹姓漁家女的精心照料下,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轉,同時,太宗皇帝也對這位女子產生了好感,并向她許諾,待他平定叛軍,便封她為妃。但后來,太宗已然忘了當年的承諾。但這位曹姓女子卻一直在島上等待,最終遺憾地死在島上。為了紀念這個善良美麗的女子,這個小島也就被人稱為曹妃甸。

二、曹妃甸傳說考證辨偽

曹妃甸的傳說在唐山地區流傳許久,但無論名字的由來都多少個版本,也都只是當地的人相傳整理而來,但是并無真實的歷史考證,至于這些傳說是否是真實的,本人認為應該是虛構的,只是人們為這個名字賦予的美好故事。本人會從以下幾點說明此傳說并不可信。

(一)關于唐太宗李世民后妃——曹妃的考證

在《舊唐書·后妃傳》開頭:“三代宮禁之職,《周官》最詳。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載本書,此不備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各一人,為夫人,正一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各一人,為九嬪,正二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諸司,分典乘輿服御。1”唐朝沿襲隋朝后宮制度,后宮嬪妃眾多,據史料記載,尤其是太宗一朝,妃子亦不在少數。

在曹妃甸的傳說中,我們可以得知,太宗是非常寵愛這位曹姓妃子的,但在正史中卻無記載。據考證《舊唐書》和《新唐書》的后妃傳中,其中都沒有記載過太宗的后妃中有過曹姓妃子。如果確有其人,無論是在行軍途中照顧皇帝,還是在皇帝生病時照顧,這樣大的功勞,其朝臣,史官都不可能視而不見,曹妃的事跡在眾多的史料中不見記載,這本身就是一個疑點。

在《灤縣志(卷二地理河流)》記載:“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灤縣志》中記載了曹妃甸的得名是由于島上有一座曹妃殿,因此而得名,但也并沒有記載曹妃殿就是為了紀念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曹妃而建,曹妃殿修建的由來,也只是當地的人民將曹妃的傳說演繹而來。

相傳,唐末宋初一個叫魏明鶴的秀才曾留下這樣一首絕句《曹妃吟》,詩曰:“唐王何日再回眸,蒼海橫流幾度秋??c素千帆隨浪逝,空余云影恨悠悠?!泵髂粗菀晃恍諒埖拟陨鷮iT有詩記錄這個美麗的傳說。詩的全文是:“唐王荒島憩羈身,驚見漁舟有麗人。玉女清歌旋百鳥 ,偉男子夜贈千金 ?;释奕斒幟杂膹?,鹽坊老夫立至親??蓢@長安一片月,深宮空自悵游魂!”

這些詩文均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曾家灣村西麻坨崗子出土的一本《古灤州詩鈔》中。上個世紀一位從臺灣歸來的叫孫夢之的游子,還做過一首藏頭詩,全文是:“唐王高麗去遠征,海浪濤天舟難行。就地荒島起爐灶,是時巧遇女芙蓉。曹女打漁貌無比,妃子起舞有冊封。故國千載留遺韻,里程遙遙撫古箏?!钡谝粋€字連起來是“唐海就是曹妃故里”。3這些詩文也在當地人中流傳,但其出處并沒有得到具體準確的考證。所以,即便相傳再為真實,終究也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二)唐山地名由來考證

唐山地區的傳說,大部分都和唐太宗東征高麗有關,最初的傳說,便和唐山這座城市的名字有關。唐山這個名字的“唐”,也有兩個版本的,一是唐朝太宗李世民之唐;一為后唐李嗣源之唐。其一是有關于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途徑一座石城,屯兵于此,賜山之唐姓,因此得名于唐山,而唐山的“山”,應該為現今大城山。雖然此說法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但遺憾的是,并未從正史中得到確切的證實,所以此說法的真實性,還是有待考證。另一個是有關于后唐李嗣源的記載。據《灤縣志》記載:“唐山周回數里,復嶺重崗,其東麓則徒河縈帶。相傳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將軍斬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于此?!贝苏f不僅民間有后唐清泰年間姜將軍斬蛟、消除水患的傳說,并有大城山上所修的姜將軍墓為證。4墓碑碑文為元代灤州人張勖所撰5。這就說明,后唐清泰年間姜將軍斬蛟、消除水患的傳說,元代時已經開始傳播。但在元代之前,并沒有太多記載。這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唐山地區的相關傳說與唐太宗李世民有關的并不是特別可信,所以曹妃甸的傳說與唐太宗有關系的可信度也大為降低。

(三)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有無經過唐山考證

隋朝統一中國后,把地方的州、郡、縣三級行政機構改為州、縣兩級(隋煬帝時又改為郡、縣兩級)。唐山的灤河以東地區屬北平郡,郡治在盧龍,598年正式設盧龍縣;灤河以西地區屬漁陽郡,郡治在無終。 唐朝時,地方機構實行州、縣兩級制,唐山一帶歸屬平州(今盧龍縣)、薊州(今薊縣)管轄。

貞觀十六年,高麗發生政變,“是歲,高麗大臣蓋蘇文弒其君高武而立武兄子藏為王”6時朝鮮半島上并存三個獨立國家,北部為高麗,南部偏東為新羅,南部偏西為百濟,其中新羅一直與唐保持朝貢關系。十七年九月,新羅遣使入朝,述說百濟攻占其40余城,并與高麗聯合圖謀斷絕新羅與唐的通道。唐太宗命司農丞相里玄獎持璽書至高麗,“相里玄獎至平壤,莫離支已將兵擊新羅,破其兩城,髙麗王使召之,乃還。玄獎諭使,勿攻新羅?!?但莫離支不聽勸告?!岸乱宜人沸勥€,具言其狀?!?相里玄獎自平壤歸來,向太宗稟告莫離支攻下新羅兩城。太宗怒,決心東伐高麗。

貞觀十八年,據《舊唐書·太宗本紀》中記載,“十一月壬寅,車駕至洛陽宮。庚子,命太子詹事、英國公李勣,為遼東道行軍總管,出柳城,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副之;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為平壤道行軍總管,以舟師出萊州,左領軍常何、瀘州都督左難當副之。發天下甲士,召募十萬,并趣平壤,以伐高麗。9”唐太宗兵分三路,于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親統六軍發洛陽。10”

從洛陽出發后,據《資治通鑒》記載,“(二月)癸亥,上至鄴,自為文,祭魏太祖,曰:“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馀,萬乘之才不足。11”鄴城,即今河南安陽附近?!叭?,丁丑,車駕至定州。12” 而后,“三月壬辰,上發定州。13”定州,即今河北省定州市?!跋乃脑鹿锩?,誓師于幽州城南,因大饗六軍,以遣之。14”在幽州誓師,即今北京市。而后,“五月丁丑,車駕渡遼?!薄顿Y治通鑒》又載,“夏四月,戊戌朔,世勣自通定濟遼水,至玄菟。高麗大駭,城邑皆閉門自守?!逼渲型ǘǖ貐^,即今沈陽省新民市附近。

根據《舊唐書·太宗本紀》中記載,“(夏四月)癸亥,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英國公李勣攻蓋牟城,破之?!庇顒匏ハ碌纳w牟城,即今遼寧省境內。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領將軍常何等率江、淮、嶺、峽勁卒四萬,戰船五百艘,自萊州泛海趣平壤......太宗親御六軍以會之。15”萊州,即今山東省萊州。

據《資治通鑒》記載,“張亮軍過建安城下,......高麗兵奄至,軍中駭擾。16” 建安城,今遼寧省營口蓋州市附近。五月,兩路大軍會師遼東城。在攻克遼東城后,又轉戰他處,“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巖城西南,上臨其西北。17”白巖城,即今遼寧遼陽境內。

據《舊唐書·太宗本紀》中記載,“六月丙辰,師至安市城......延壽等以其眾降,因名所幸山為駐蹕山,刻石紀功焉。賜天下大酺二日。18” 駐蹕山,即今遼寧省遼陽市首山?!扒锲咴滦廖?,上徙營安市城東嶺。己卯,詔標識戰死者尸,俟軍還,與之俱歸。19”戰爭在經過僅兩年多的艱苦奮戰,已經逐漸接近了尾聲?!鞍嗽卤?,徙營于安市城南。上在遼外,凡置營,但明斥候,不為塹壘。雖逼其城,高麗終不敢出為寇抄,軍士單行、野宿如中國焉?!睉馉幗Y束,“秋七月,李勣進軍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師。冬十月丙辰,入臨渝關?;侍幼远ㄖ萦]。戊午,次漢武臺刻石以紀功德。十一月辛未,幸幽州癸酉大饗還師。20”唐軍因氣候糧草等種種外力因素,在圍困安市城許久之后,終于撤軍回朝。戰爭結束后,太宗率軍班師,“丙戌,車駕至定州。21”定州,即今河北省定州市。 后“十二月戊申,幸并州。22”并州,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叭沙?,車駕發定州。十二月辛丑,上病癰,御步輦而行。戊申,至并州,太子為上吮癰,扶輦步從者數日。辛亥,上疾瘳,百官皆賀。23”

在此史料記載中,雖然有太宗病的記錄,但也只是寫了太子為其侍疾,并且是在定州病發,也并無和曹妃有關的記載。貞觀二十年,“三月己巳,車駕至京師。24”至此,太宗已經返回長安。

三、余論

通過考證唐太宗東征高麗的行軍路線,可以得出,太宗出征之時,其行軍路線大概為,從洛陽宮出發,經由幽州,到遼東城,一路東行。攻打高麗。班師之時,其行軍路線大概是為經由幽州,定州,并州西行,返回長安。唐太宗東征高麗卻有其事,但太宗究竟在行軍途中有沒有駐扎在曹妃甸境內,都有待考證。在史料記載中,雖有太宗經過幽州,但并沒有明確肯定的證據證明太宗在唐山境內駐扎過。所以這個傳說無法得到證實,應該是當地人相傳杜撰而來。但無論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這樣的美麗傳說終究給這座城市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好的色彩,為唐山人民的善良傳唱一曲生動的歌謠。

注釋:

1.(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五十,北京:中華書局,第2163頁.

2.灤縣志纂委員會撰.《灤縣志》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魅力唐山》之《唐山概覽》2005年4月8日.

4.任慶海,李權興,王興業.唐山城市名稱由來考[J].唐山學院學報, 2011(3): 8.

5.張勖,字勉之,昌黎人.(元朝)翰林院編修,累官至大學士.

6.(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4頁.

7.(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8.(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4頁.

9.(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6-57頁.

10.(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7頁.

11.(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12.(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13.(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7頁.

14.(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7頁.

15.(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7頁.

16.(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17.(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18.(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8頁.

19.(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20.(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8頁.

21.(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22.(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8頁.

23.(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北京:中華書局.

24.(后晉)劉昫撰.《舊唐書》卷三,北京:中華書局,第58頁.

猜你喜歡
曹妃甸資治通鑒太宗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澤東翻碎了的書
肱骨良臣魏玄成
《資治通鑒》帶我玩穿越
《資治通鑒》差點被毀版
太宗納諫
崛起的曹妃甸
武則天對太宗的情感性質分析
自貿區概念能否“拯救”曹妃甸
英武太宗亦多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