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數據時代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現狀研究

2018-07-13 08:50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210037
大眾文藝 2018年24期
關鍵詞:時代傳統文化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 210037)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云數據”和大平臺建設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也對人們的認知和交流都產生了影響,一方面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環境的同時也對人們的傳承和接收方式產生影響,人們開始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盡行信息搜索和交流,使以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逐漸轉向為人與物與人間接交流。

網絡信息的傳播其實也是文化的傳播,通過網絡人們更容易接收到的是間接的文化,而非直接的文化傳播,而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多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這就對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這相對西方文化而言更符合西方文化的傳承特點它在網絡上反而卻容易傳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一些傳統文化的丟失和消失,雖然在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文化的發展有了很大的傳播空間但依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在云數據時代下傳統文化的發展模式和現狀

陳一棟的《新媒體思維引導下的傳統文化傳播》提到當今新媒體技術出現之后,徹底改變了傳統文化傳播的方式。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推動了全新文化體系的建立,這給傳統文化的新媒體傳播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為傳統文化傳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云數據時代,傳統文化已經與互聯網有所結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如南京云錦等在網絡上都有著詳細的記載和描述,信息全面程度很高,但是對少數民族或者偏遠一些的傳統文化就沒有這么詳細的網絡文字信息記載,網站上面除了有文字和圖片信息介紹以外,部分網站已經有了視頻介紹,記載著詳細的制作流程,但這只局限于知名度和產業化程度都很好的傳統文化工藝,對于一般的傳統文化來說,并沒有這么高的待遇,在網絡上僅僅有一些簡單的文字介紹和圖案展示。

1.云數據時代下傳統文化的發展模式

王俊玲的《O2O模式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以南京為例》提到突出傳統文化與O2O模式結合之下的創新發展模式,提出傳統文化在互聯網發展之下的現狀并提出改進措施,利用互聯網與電子信息技術,對中國文化進行大面積的普及應用,是解決傳統文化流失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當下傳統文化發展模式由單極化向多極化發展,分為政府主導鼓勵和支持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個體在政府主導下進行自主創作的繼承發展方式,還有在政府的保護和引導下傳統的繼承方式依舊存在。

網上流行的有改編傳統的古詩等傳統文化,變成流行的網絡文化進行網絡傳播,已經成為當代人通過網絡進行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模式,評論標準是轉載量和評論彈幕的多少等還有由正規部門協辦的“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對傳統詩詞的繼承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互聯網+傳統文化”是政府提倡的當代傳統文化的發展形勢,通過網絡宣傳進行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形成全面系統的文化產業鏈,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地區發展,由形成以文帶形的地區特色文化。

以南京云錦為例,南京云錦在南京的發展很好,有著名的南京云錦博物館,進行云錦作品展示,而且在南京地區景點都有云錦門店進行售賣和宣傳,形成了良性的繼承和發展的循環系統。

還有一些設計師把傳統文化內涵和傳統圖案作為設計理念和設計素材來進行文創產品創作,在一些旅游景點或者當地展覽館進行售賣產生一定的利潤和推廣推廣價值。

2.云數據時代下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

伊成的《新媒體發展對傳統文化傳播的影響》提到在各種文化思想、文化結構不間斷涌入我國文化領域之后,我國群眾的文化觀念獲得了巨大轉變,使得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延續變得舉步維艱。在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的媒體技術,新媒體時代革新了我國文化體系,其快捷的傳播速度、豐富的傳播渠道、多樣的傳播內容對傳統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伍宏的《傳統文化傳播的機遇與挑戰》提到新媒體碎片化的傳播方式,其簡化、解構、快餐性消費的信息生產創造,削弱了傳統文化深層次產傳播的真正效果。

這一現象的出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障礙,網絡上構建的“片段主義社會”中,人們通過傳統的閱讀方式培養起來的獨立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被削弱,從而導致對待歷史文化的嚴肅性和專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從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更加片面化碎片化,直接導致傳統文化在云數據時代下網絡繼承中信息片面化,文化內涵缺失,導致寶貴的傳統文化流失現象嚴重。

二、云數據時代下傳統文化發展面臨的問題

國家大力提倡弘揚的時代背景下通過云數據對傳統文化進行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傳統文化發展地區不平衡,碎片化的傳播導致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缺失,網絡傳播對傳統文化進行任意篡改,導致傳統文化傳播水平降低,使人們喪失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網絡文化信息量巨大,又面臨這西方文化的滲透和傳播,但是傳統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吸引力不足導致網絡競爭能力較低,使得人們不愿意、不能夠、不可以主動投入到發展和創新的事業之中,造成傳統文化繼承難,發展慢的問題。

目前針對傳統文化網絡共享資源平臺相對較少,專門針對性的網站或其它數據媒體平臺較少,這就造成一些設計師或者學者難以在網上尋覓到詳細的傳統文化資源,間接影響了了傳統文化傳播和創新水平。

總之,傳統文化發展面臨著以下問題:

(1)傳統文化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區域間傳統文化融合水平低。

(2)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文化精華被忽略,導致傳統文化吸引力降低.

(3)傳統文化創新和發展狀況局部化,缺乏整體的發展趨勢,導致傳統文化發展程度兩極分化嚴重。

(4)針對傳統文化發展的網絡建設平臺較少,導致信息存在一定的封閉性,在網絡文化競爭能力低,吸引力不足。

(5)傳統文化產業化水平總體偏低,市場競爭力較弱。

三、云數據時代下傳統文化發展的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下國家正在大力弘揚和挖掘、保護傳統文化,云數據和大平臺建設也正在飛速發展,新技術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這對于傳統文化的發展是個難得的機遇,傳統文化發展面對這些機遇要提高自身的創造力,突破局限,在國家的引導下順應時代潮流,取其精華進行優質的傳承。

1.各地區加強文化交流促進優質文化的傳承和融合

近年來,各地區傳統文化蓬勃發展導致特色突出的傳統文化“一枝獨秀”針對此現象,建議相互扶持相互借鑒,讓各地區傳統文化有機協調發展,在提高傳統文化的時代性和生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傳統文化的競爭力。

2.鼓勵開發針對性的傳統文化網絡資源庫建設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傳統文化復雜多樣,這意味著我國傳統文化底蘊雄厚發展空間很大,借助針對性較強的網絡信息平臺,可以更加便捷和多樣的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更有利的實現傳統文化的優質的繼承和發展。

3.傳統文化產業化發展

在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傳統文化的發展要盡快做到,自給自足的發展水平,通過延長傳統文化產業的產業鏈讓更多文化產品進入大眾視角,在繼承和宣傳的過程中達到自我生存的市場目標。

四、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文化發展也緊隨其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也是發展重點,如何在新時代下更好發展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當代傳統文化發展的新趨勢。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經過中華民族代代相傳優秀的傳統文化依然被我們所傳承著,在新時代的云數據和大平臺建設的發展下傳統文化發展雖然面臨著種種問題和挑戰,但是我們依然相信我們的傳統文化會順應時代潮流依舊生生不息向前發展。本文對云數據下傳統文化的發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對未來文化發展的道路進行探討和摸索,希望本文能在云數據時代下對傳統文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猜你喜歡
時代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誰遠誰近?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清明節的傳統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