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羽人形象的緣起與發展

2018-07-13 08:50上海商學院201400
大眾文藝 2018年24期
關鍵詞:巴蜀崇拜文化

(上海商學院 201400)

中國羽人(亦稱鳥人、仙人)主要有人身背翼、人首鳥身、人首獸身背翼等造型。羽人形象目前最早見于商代,學術界普遍認為其緣起于原始的巫術信仰,以“萬物有靈”為理論根基,與鳥崇拜極為相關。而人鳥合一的羽人形象的出現則是鳥崇拜人格化提升的具體體現。

一、羽人形象與鳥崇拜相關

鳥崇拜現象在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遺址中均有跡象。商代羽人形象目前僅在四川與江西發現。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在江西吉安新干縣大洋洲鎮商代晚期墓出土了一件“側身羽神人玉飾”,通高11.5厘米;身高8.7厘米;背厚1.4厘米,蹲坐,兩側大體對稱,濃眉,臣字眼,鉤形嘴,高冠后部用掏雕法琢出3個相連的鏈環,手肘至臀部處刻有疑似羽翼狀的紋飾。此玉飾出土時染有朱砂,當與觀念信仰有關。但由于沒有任何同時期的類似文物可以參照,考古界歷來有“孤證不立”的慣例。加之學者們對非商代核心區域的新干縣大洋洲鎮出土的這批文物,由于涉及商代的研究材料缺乏,整體上是認識不足的。因此,“側身羽神人玉飾”是否與鳥崇拜相關,目前尚不能確定。

而古蜀文化中的鳥崇拜卻是相對確定的。如傳說中的第三代蜀王(不一定是個人,可能是一個部族)以水鳥——魚鳧為名,西漢揚雄《蜀王本紀》:“魚鳧田于湔山,得仙。今廟祀之于湔。時蜀民稀少?!钡谒拇裢醵庞?,更是化身為杜鵑鳥(亦稱子規鳥),即“杜宇化鵑”,直接就人鳥合一了?!鞍褪駡D語”至今未解,故古巴蜀文化研究目前沒有確切的原始文字資料可供參考。古蜀的一些事跡是通過口頭傳播流傳下來,最后只剩模糊的神話傳說。文字記載也是見于離當時年代很遠的后人,且多非巴蜀之人所做,有時難免猜測、傳訛。但如果結合出土文物,鳥到羽人的演變脈絡還是比較清晰的。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和成都金沙遺址中出土了不少與鳥類相關的文物(最有名當屬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箔”),這些鳥形文物一般為青銅器,鳥形青銅器多棲息于與祭祀(可能是太陽崇拜)有關的青銅神樹上,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了8棵青銅神樹,1號青銅神樹(樹干原高約3.96米,殘高約3.84米,樹上端部件如無缺,估計總高約5米)上多達9只鳥,絕大多數鳥的造型夸張了翅膀、尾羽的長度和寬度,甚至是厚度,顯然有鳥崇拜因素在里面,鳥崇拜雖然有多義性,可翅膀承載著人類自由飛翔的夢想是確實的。少量鳥形文物與羽人形象相關,如1986年三星堆2號祭祀坑出土的商代“人首鳥身銅像”,通高12厘米,造型抽象,實際也多為青銅神樹的一部分。鑒于此,四川極可能是中國最早出現羽人形象的地方。

二、至漢代羽人形象才常見

甲骨文中雖曾多次提到蜀,可發現羽人形象的古蜀地區并不屬于商王朝疆域,只是勉強算商王朝的文化輻射圈。古蜀文化的主干來源于本土還是外來,還頗多爭議。但古蜀文化向東傳播是確切的,如川東北的達州市羅家壩遺址是巴文化的代表,文化堆積層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東漢,其中不少春秋晚期、戰國早期的青銅器與三星堆的風格相似。其后,古巴蜀文化向東北傳入陜西、河南等地,向東南傳入湖北、湖南等地。春秋時期巴國與楚國曾一度結盟,并有姻親,但巴國總體受制于楚國,直至前316年秦滅巴蜀,古巴蜀文化與其它文化直接交融,傳播速度才明顯加快。換言之,在東周時期秦國和楚國的疆域內,以及其后秦漢王朝的疆域內,應該能找到羽人形象,而越來越多的考古成果亦證明的確如此。

商代以后的很長時間,羽人形象幾乎銷聲匿跡,偶有發現疑似羽人的,也并不確定。如湖北棗陽吳店鎮郭家廟曾國墓出土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羽人型玉佩”,其造型其實更似鳥類。又如浙江寧波鄞州區甲村出土的春秋“羽人競渡紋銅鉞”上刻的羽人實際只是頭戴高大羽冠的劃舟者。直至戰國早期,羽人形象才又開始真正出現,不過數量不多,一般見于楚文化圈。如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上的漆繪羽人”;2000年湖北荊州天星觀2號楚墓出土的“羽人木漆器”等。

漢代羽人形象多見且分布地域廣,不過,主要還是集中在陜西、河南、山東和四川等地。在雕塑、壁畫、畫像磚石、帛畫、日用品上均能見到。如雕像方面,有1966年咸陽渭陵附近出土的西漢“羽人奔馬玉雕”;1966年西安出土的西漢“跽坐羽人銅像”;1987年洛陽出土的東漢“鎏金羽人銅像”等。如壁畫方面,有洛陽淺井頭東漢墓“羽人御龍圖”;洛陽金谷園新莽墓“羽人戲天馬圖”等。另外,漢代部分羽人形象有程式化傾向,常見一種人身背翼、長臉、深目、顴骨高聳、發短、大耳過頂的羽人造型。這與漢樂府《長歌行》:“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導我上太華,攬芝獲赤幢。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發白復更黑,延年壽命長?!彼枋龅南扇诵蜗笙喾?。

三、羽人形象的涵義

對于羽人形象的記載,至戰國以后的文獻中才見到。如西漢劉向、劉歆輯錄《山海經·海外南經》:“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薄渡胶=洝ご蠡哪辖洝罚骸坝杏鹈裰畤?,其民皆生毛羽?!薄渡胶=洝纷髡邞喑鲇诎褪?、楚地,甚至遠及齊魯之地,且并非一人所著,成書時間約為戰國中后期至西漢中期。此兩處對羽人的描述極為簡略,并無“飛升”之意。而西漢劉向輯錄《楚辭·遠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睎|漢王逸注:“人得道身出毛羽,可長生不死?!彼未榕d祖補注:“羽人,飛仙也?!苯Y合兩注釋,這種“羽化飛仙”而長生不死的解釋當與屈原文章的本意不遠。顯然,神仙思想以不死和升仙為兩大特征。

可見,羽人形象具有“羽化飛仙”的涵義,至少在戰國時期已是非常明確。秦漢神仙思想大行其道,尤其搗藥羽人、騎獸羽人、戲獸羽人、持節羽人、持芝羽人等題材在漢代更是比比皆是?!肮攀裣傻馈?、“古巴鬼道”、“楚國巫道”謂之“三道”,“三道”中均有與“羽化飛仙”相關的內容。東漢末年,黃老之學與神仙思想相結合,楚國人張道陵才在巴蜀之地,正式成立了具有教團性質的道教,而道教追求長生不死、得道飛仙的主要宗旨,其起源與這“三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四、結語

至魏晉南北朝,羽人數量和種類迅速大規模減少。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魏晉南北朝不再興厚葬,羽人實物的出土量遠不如漢代;二是魏晉南北朝佛教興起,此期間的石窟造像、石窟壁畫幾乎被佛教壟斷。魏晉南北朝以降,羽人形象更是罕見,而且受外來風格影響特別明顯。如青海民和縣出土的唐代“羽人瓦當”,羽人形象具有西域風格。

猜你喜歡
巴蜀崇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川渝兩地攜手共建“巴蜀電影聯盟” 聯合打造巴蜀特色電影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我崇拜的那條“龍”
宋代巴蜀書法綜述
誰遠誰近?
我的爸爸是超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