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棉花“一枝獨秀”到產業“百花齊放”
——新疆烏蘇市種植業結構調整紀實

2018-07-16 07:25文/高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18年36期
關鍵詞:烏蘇市河子農家樂

◆ 文/高 文 劉 昊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破以往棉花“一枝獨秀”的局面,將全市農牧區分為玉米、番茄、優質高產棉花、綠色無公害蔬菜和農區育肥基地四個片區,形成了適宜各鄉鎮發展的農業生產格局。同時通過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推動產業融合,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產業區域化:“插花地”連成片

筆者在烏蘇市夾河子鄉采訪時看到,連片的菜地里都是綠油油的蔬菜,過去什么都種的“插花地”幾乎見不著了。談到原因,夾河子鄉黨委書記楊萬金告訴筆者,夾河子鄉是市郊鄉,在烏蘇市實施的農業產業化區域布局中,這里被確定為綠色蔬菜產業區。

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環境和不同的產業基礎,形成種植業的區域化產業布局,是烏蘇市發展新型農業的重要舉措。

“烏蘇市現有耕地近百萬畝,由南部山區到北部平原,自然條件和生產環境差異很大。曾經,由于農民對市場判斷能力有限,盲目跟風,各個區域沒有形成適宜的主導優勢產業,不僅種植業缺乏發展后勁,也使農民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睘跆K市副市長牛義強表示。

針對這一問題,烏蘇市委、市政府經過反復調研,提出了“突出特色抓產業、圍繞市場調結構、依托科技創品牌、改善設施促增收”的發展思路。針對各鄉鎮場不同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產業基礎,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在全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產業布局——

以北部車排子鎮等鄉鎮為主,形成優質棉花生產區,棉花播種面積占耕種面積90%以上。這一區域重點發展高新節水等先進的農業新技術,在棉花產量和品質上下功夫;同時鼓勵西大溝鎮等4個次宜棉區的鄉鎮退出棉花種植。今年全市棉花播種面積已由80多萬畝調整為65萬畝。

以西大溝鎮等鄉鎮為主,形成玉米產業區,玉米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該區域的目標是依托烏蘇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天玉淀粉廠,重點加快玉米高產技術的推廣應用?,F在,這里已成為天山北坡最重要的玉米集中產地。

以吉爾格勒特郭楞蒙古族鄉、皇宮鎮等鄉鎮為主,形成制醬番茄種植區,今年種植面積8萬畝。為了錯開采摘和供應期,種植上分為早中熟和晚熟兩個區域。規?;N植還帶動了當地制醬生產能力由兩萬多噸上升到6.5萬噸。

以八十四戶鄉、夾河子鄉等鄉鎮為主,形成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區和農區育肥基地。蔬菜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68%。這一區域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并提倡通過土地置換、租讓、流轉等方式,已形成7萬畝蔬菜的種植規模,并打造了兩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

通過種植業產業化區域布局,烏蘇市實現了優勢產業向適宜地區集中,一批專業種植鄉鎮和特色產品村組脫穎而出,在全市形成了不同種植區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生產標準化:每個示范區都有龍頭企業帶領

筆者在烏蘇市農村采訪時,印象最深刻的是,農田中劃分村民承包地的田埂子消失了,一塊塊上千畝的大條田種上了同一種莊稼,十分壯觀。烏蘇市通過租賃、轉讓、托管等形式整合到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手中,讓他們成為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的主力。

眼下,夾河子鄉奎河村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無公害番茄基地里,3000多畝番茄已進入成熟期??哟妩h支部書記阿不都熱依木·米吉提高興地說:“村里成立了種植合作社,以每畝地500元至600元的價格流轉,進行土地整合。整合后去埂還田,統一種植高產品種,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地膜覆蓋、滴灌等標準化生產新技術全面推廣應用,種植面積較原來增加17‰,滴灌用水量較原來節約20%?,F在,番茄畝產能達到2000斤以上,每畝至少增收1000元?!?/p>

楊萬金告訴筆者,夾河子鄉深入實施“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企業與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自2013年底被列入‘第八批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項目縣市后,烏蘇市開始整建制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了全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睘跆K市農業局局長陳金都介紹,在整建制推行農業標準化進程中,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實施去埂還田和土地整合是重要抓手。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為推進農業標準化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更有利于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模式。

據陳金都介紹,為推進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實現土地規?;洜I,兩年來烏蘇市共整合土地80余萬畝,占全市種植面積的33%,占農村集體土地的55%,全市已有14個村整村實現土地整合。土地經營逐漸向農場主、種植大戶、合作社集中,為大馬力機械化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新成立土地整合合作社31家,都積極參與到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當中。

目前,烏蘇市已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2個,建設面積達到23.3萬畝,每個示范區都有企業或合作社帶領。示范區帶動完成土地整合55萬畝,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40項,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農區景區化:種莊稼變成“種風景”

垂釣莊園、農家樂、草莓采摘園、油桃采摘基地……如今走進烏蘇市,人們既可以領略鄉村民俗風光,又能體會綠色康養休閑,別有一番風味。

在烏蘇市八十四戶鄉巴海村田園綜合體內,年逾八旬的韓松奎和老伴正在自家認領的小菜園里忙活著。老韓坐在小板凳上,一邊整理剛剛摘下的蔬菜,一邊和筆者閑聊:“自打有了這一分地的小菜園,現在每天一大早,就從城里開著電動車到菜地來,又能鍛煉身體,又能夠吃上自家的新鮮蔬菜?!?/p>

近年來,烏蘇市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游、休閑度假游、民俗風情游,進一步帶動農業轉型、農村發展、農民致富。

黃沂珍是巴海村出了名的蔬菜種植大戶。這兩年,黃沂珍在蔬菜大棚附近開起了農家樂,用的都是自己種的蔬菜。起初有些顧客買菜回去吃,現在采摘已經成為農家樂的重要經營項目之一。

據了解,八十四戶鄉共擁有草莓基地100余畝,葡萄、蘋果、蟠桃等果樹100余畝,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5000余畝,為發展觀光農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八十四戶鄉副鄉長何薇介紹,近年來,八十四戶鄉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開辦農家樂、舉辦草莓采摘節等。今年,他們還投資400余萬元在鄉村安裝路燈、拓寬道路、打造景觀模型,進一步增加鄉鎮的觀賞性。下一步,還將發起市民認領“小菜園”活動,為農戶開辟一條致富新途徑。

據了解,烏蘇市近年來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差異化布局,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打造休閑農業綜合開發片區,構建采摘、垂釣、觀光一體化休閑農業綜合體系。通過對休閑農業進行立體開發,建成了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草莓采摘基地、油桃采摘基地、QQ休閑農場等休閑農業創意體驗基地6處,開發休閑農業精品旅游線路3條。為了規范發展,烏蘇市還出臺了《農家樂服務質量規范》,依據質量規范推出建新農家樂、阿布都英葡萄園、希麥莊園、兄弟農莊等46家優質農家樂。

隨著種植結構調整、產業融合升級,在烏蘇市,農民種莊稼變成了“種風景”,實現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促進了傳統農業向高效現代觀光型休閑農業的轉型。

猜你喜歡
烏蘇市河子農家樂
農家樂里去休閑
杜鵑花紅農家樂
歡迎來咱農家樂
一座男孩子的橋
讓農家樂再樂起來
U型鋼板樁在干河子壩二級消力池修復工程中的應用
13 級美術教育班黑龍江省橫道河子鎮下鄉考察課及匯報展紀實
烏蘇市麥后復播玉米栽培技術
烏蘇市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及改善途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