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青春之歌》與《紅豆》的異同

2018-07-17 18:50黃宇嘉
文學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女性視角紅豆

內容摘要:十七年時期的小說多以革命斗爭和農村生活為主要題材,而《青春之歌》與《紅豆》則是為數不多從女性知識分子視角出發,將女性戀愛置于革命歷史背景下,敘述女性知識分子成長過程的小說。同時,作家創作均未脫離主流政治意識形態,都呈現了革命與戀愛之間的關系。本文從宏觀模式構建、具體內容敘述、人物形象塑造三個方面具體敘述二者之間的異同。

關鍵詞:《青春之歌》 《紅豆》 女性視角 革命加戀愛

《青春之歌》與《紅豆》均創作與五十年代,都屬于以愛情和革命為主題的小說創作,且均以女性為小說主體,于女性的細膩情感中體現其革命精神。二者在宏觀模式構建、具體內容敘述、人物形象塑造上有同有異。具體表現在:

一.宏觀模式構建

在宏觀模式構建上,《青春之歌》與《紅豆》都受到二三十年代“革命+戀愛”小說的影響,因此都帶有“革命+戀愛”的色彩。一方面,女主角的戀愛經歷與革命過程息息相關,在革命的背景下,愛情受到信仰、理想、革命態度的影響,這種戀愛模式是一種建立于國家民族之上的宏大戀愛模式。另一方面,兩部小說也都屬于成長小說,體現了女主角的成長過程,具體表現在其思想上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逐步壯大上。

雖然都呈現了革命與戀愛之間的關系,但是對這種關系的具體闡述又存在顯著差異。要談“革命+戀愛”小說,不得不從矛盾先生提出的三個公式談起。實際上,這三個公式可以依據革命與戀愛的關系分為兩類,一類是革命與戀愛相沖突,即“為革命犧牲戀愛”;另一類是革命與戀愛相兼容,即“革命決定戀愛”和“革命產生戀愛”。而且三個公式展現的是“革命+戀愛”小說從重戀愛走向重革命的動態過程。

“為革命犧牲戀愛”公式中,戀愛與革命是完全對立、相互沖突、互不兼容的兩個矛盾方。并且常常以“戀愛妨礙了革命,所以戀愛必須為革命做出犧牲[1]”為敘述中心,在內容上多對愛情進行描述,戀愛歷程常常是因愛情而結合,最終因革命而分開。在宏觀模式構建上,《紅豆》接近于這種公式。以江枚和齊虹之間的愛情為敘述主體,著重描寫了兩人在解放前期(革命時期)從相愛到分手的過程,最終的分離是因為革命態度、人生追求的差異。也就是說,《紅豆》更偏重于敘述愛情,革命時期的愛情小說成分更濃。

“革命決定了戀愛”和“革命產生了戀愛”公式中,戀愛與革命不再是完全割裂、對立的兩個矛盾方,而有了“決定與被決定”“產生與被產生”的關系。此時,革命與戀愛相兼容,且革命在二者的關系中占主導地位。內容上,二者分別敘述“在多男一女的戀愛關系中,女主選擇了最具革命意識的男性”和“干同樣的工作且同樣努力的男女怎樣自然而然地成熟了戀愛”。因此革命被置于主導地位,這類小說在內容上更偏重于對革命歷程的敘述。由此看來,《青春之歌》更接近第二個公式。以三十年代學生反帝愛國運動的革命為敘述主體,通過知識女青年林道靜的三段戀愛經歷展現了革命歷程及其對林道靜成長變化的影響。即《青春之歌》更偏重于敘述革命歷程,帶愛情成分的革命歷史小說色彩更濃厚。

因此,在宏觀模式的構建上,兩部小說都受到二三十年代“革命+戀愛”小說的影響,都敘述了革命與戀愛的關系。不同的是,《青春之歌》基本局限于傳統“革命+戀愛”模式,重“革命”,更忠實于“愛情服務于政治”的時代主題。而《紅豆》跳出了傳統“革命+戀愛”模式,重“愛情”,更充滿作者對愛情和人性的關懷。

二.具體內容敘述

整體上,兩部小說描寫的愛情有部分重合之處,具體表現在林道靜、余永澤之間的愛情和江玫、齊虹之間的愛情上。

一方面,他們的愛情始于共性。林道靜和余永澤的基本職業一致,都是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因文學上的共同愛好而結緣;江玫和齊虹在職業上都是學生,屬于知識分子,他們的相愛始于藝術上的共同愛好,齊虹醉心于物理和音樂,體現了他對科學和美的追求。

另一方面,他們的愛情又毀于差異性。雖然他們的基本職業一致,但是社會身份、出身卻落差顯著,由此導致他們思想差異巨大。余永澤是真的地主家少爺,林道靜卻是假的地主家小姐,因此在學生反帝愛國運動高漲的革命年代,林道靜投身革命以追求集體自由,余永澤卻埋頭古籍不問窗外事。齊虹是銀行資本家的少爺,江玫卻是平民家的女兒(其父還因政治原因死亡),因此在風云變化的解放前期,江枚最終“為革命犧牲愛情”,選擇投身革命事業,而齊虹則消極避世,選擇了去美國避難。

因此,在具體內容敘述上,兩部小說描寫的戀愛有相似之處,上述兩段戀情都是因“知識”一致而戀愛,因“革命”差異而分手。

三.人物形象塑造

1.女主角

兩部作品都以女性知識分子為主角,表現了她們在思想的成長。

從身份和思想上看,她們在家庭背景和思想觀念上有同有異。雖然都是知識分子,但林道靜的出身較為復雜,是個假的地主小姐,聽聞生母的慘痛遭遇、目睹窮人被地主壓迫的生活之后,她對地主階級又有著反抗意識;江玫的家庭情況沒有那么復雜,但其家庭在經濟上十分拮據,其父因政治思想問題被迫害,使江玫對革命更充滿干勁。

從戀愛性格上看,二者都向往自由平等的愛情,都意識到了戀人與自己在思想觀念上不可調和的差異性,并在“要不要結束感情關系”這一抉擇上表現出一定的延宕與猶豫。但是在與戀人分手后,卻有著不同的表現。林道靜十分決絕,尤其是在盧嘉川被捕以后,她對余澤華更是毫無留戀,毫不猶豫地投身到革命運動中。而對江玫形象的刻畫中,作者更細致地描寫了整個感情過程中她的心靈歷程,她對齊虹其實一直都難以割舍,分開前猶豫良久,分開時還要用那“一分鐘”控制住自己,甚至多年后仍會睹物思人。

從成長模式上看,二者都有“革命引路人”促進、推動著她們成長。不同之處在于,兩個“革命引路人”在身份設置與實際作用上有所不同。身份設置上,林道靜的引路人是三位男性,是作為她的戀人來引路的;而江玫的引路人是一位女性(肖素),是作為她的朋友來引路的。實際作用上,余永澤使道靜堅定了個性解放、追求自由的觀念,盧嘉川使道靜的無產階級革命意識進一步增強,并決心投身革命,江華則和道靜并肩作戰,在革命過程中發展了他們的感情,道靜也逐步成長為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林道靜對后兩個真正的革命引路人是完全認同的,對他們的思想也基本算是照單全收,可以說,道靜的革命意識是在不斷接受他們的思想觀念的基礎上慢慢發展起來的,即是在受教育中成長的。但江玫與林道靜相比,她對革命引路人的觀點并不是完全贊同。雖然江玫一開始就意識到了他和齊虹之間存在“永遠無法一致的東西”,對他們的情感就作出了悲觀預計,但是她仍然奮不顧身地與他相愛,甚至在肖素批評齊虹時作出過激反應。肖素的作用在于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江玫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思想,并使其逐漸過渡為革命思想。但江玫對先進革命思想的繼承并不像林道靜那樣完全贊同,前期她在心理上是有對革命思想的主動選擇的??梢哉f,她是在內心選擇中成長的。

2.男主角

從男主角的塑造上看,余永澤與齊虹在性格上有諸多相似點。他們都存在一個性格上的“轉向”,前后期性格也基本一致。

余永澤在初識林道靜的時候,是“騎士兼詩人”的形象,他們談天說地,從文學談到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充滿了浪漫色彩和革命激情。但他在“被質疑”(即道靜逐漸質疑他的優良品質)后,陡然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偽君子,后來甚至“摟著別的女人的腰”在人群中看林道靜狼狽的“革命形象”。齊虹在初識江玫時“有一種迷惘的做夢的神氣”,他對藝術著迷,對美的事物著迷,對江玫著迷。但當他與江枚產生矛盾后,他“靈魂深處是自私殘暴和野蠻”,像是“用公雞血喂大的”[2]。

這種“轉向”看似刻意而突兀。但其實并不是純粹的“突轉”,而是男主角缺陷的逐漸暴露。也就是說,兩人在性格上都存在吸引女主角的地方,當然也存在缺陷,這種缺陷在戀愛中不斷顯現出來,最終導致了分裂。余永澤剛開始也提倡男女平等,鼓吹婦女解放,但不過是紙上談兵,落到生活實處,他卻反對道靜找工作,認為女性應該做家庭主婦。余永澤的自私自利的思想缺陷逐步暴露出來,致使他們走向分裂。齊虹剛開始也和江玫一樣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追求自由,但他所追求的只是個人狹隘的自由,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仍然是自私的。愛情觀上,他認為愛情就是占有,就是“你是我的”和“把你裝進棺材里帶走[3]”。其實齊虹這些思想在戀愛之初就有所體現,只是不成熟的江玫沉浸在愛情的喜悅中,雖然清楚的知道他們之間“有的東西永遠也不會一致[4]”,但對于放棄這段感情是猶豫而痛苦的。

因此,在人物塑造上,《青春之歌》與《紅豆》塑造了性格和思想上有同有異的角色。二者都采用了有革命引路人引領的成長小說模式塑造女主人公,但革命引路人的身份和作用有所不同。同時,不僅小說中的女性存在“轉向”,具負面形象的男性也存在一個性格上的“轉向”,這種轉向的實質是其性格和思想缺陷的逐步暴露。

綜上所述,《青春之歌》與《紅豆》在宏觀模式構建、具體內容敘述、人物形象塑造上既相似性,又有差異性。

參考文獻

[1]趙強.意識形態化:“革命+戀愛”文學的必然進程[J].泰山學院學報,2009(01)

[2]王宇.性別/政治:《青春之歌》的敘事倫理[J].江蘇社會科學,2003(04)

[3]張化隆.評增補后的《青春之歌》[J].東北師大學報,1981(03)

[4]王晶.紅色信念 青春回響——再讀《青春之歌》[J].中國德育,2011(06)

[5]張文諾.革命與情愛的互文敘述——論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情愛敘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6]郭中艷、夏明彥.張揚與壓抑——淺論《青春之歌》中林道靜的女性意識[J].法制與社會,2009(04)

[7]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注 釋

[1]趙強.意識形態化:“革命+戀愛”文學的必然進程[J].泰山學院學報,2009(01)

[2]宗璞.《紅豆》[M].花城出版社,2010

[3]宗璞.《紅豆》[M].花城出版社,2010

[4]宗璞.《紅豆》[M].花城出版社,2010

(作者介紹:黃宇嘉,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

猜你喜歡
女性視角紅豆
南國紅豆發新枝
紅豆生蘇州,此物更相思
Untranslatable Cultural Experiences in Metaphor
感冒沖劑
幫灰姑娘數紅豆
相思湖
當悲的水流經慈的河
女性視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萬象》雜志女性作家群體研究
論嚴歌苓作品的女性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