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文民營航天首飛的資本推手

2018-07-18 05:57寧新燕
創業邦 2018年7期
關鍵詞:體制火箭航天

寧新燕

5月17日7時33分31秒,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壹空間”)OS-X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中國西北某基地成功點火升空,實現了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首飛。

在國際上,商業航天領域已出現一批代表性公司,如: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開始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維珍銀河公司開始為普通人提供太空旅游服務;亞馬遜藍色起源公司在研發可重復使用的運載火箭和低軌道飛船,以降低載人航天的成本;Space X公司還實現了火箭回收技術。

零壹空間此次首飛的意義有多大?中國的商業航天之路還有多遠?

近日,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專訪了春曉資本創始合伙人何文。2015年,何文在零壹空間只有創始人舒暢一個人的時候就堅定地進行了天使投資?;鸺l射前一晚,何文激動得沒睡好。他發信息給舒暢:“很激動(的)在等待,三年了,終于到了突破的時刻,一路走來像夢一般,原來覺得做火箭是一個夢,但現在夢想開始逐步成真?!?h3>以下為現場訪談實錄,有刪減:

創業邦:零壹空間此次首飛成功,在中國民營航天公司中也是首例,您認為此次首飛對于春曉、對于零壹空間、對于整個民營航天領域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何文:對于春曉的意義在于,零壹空間驗證了我們“早期投資注重團隊”的投資邏輯以及“一路陪伴創業者走下去”的投資模式??萍碱I域是我們關注的方向,但在航天領域我們沉淀得并不太多,不過項目還是發展得不錯,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對人的判斷以及深度的投后服務。

對于零壹空間,第一,堅定了團隊的信心,鼓舞了士氣,團隊相信公司會按照規劃一步步達成目標;第二,投資人的信心更足了,這次的成功證明零壹空間是目前中國的幾家民營航天公司中節奏最好、做得最快、最有可能做成的團隊,對今后的融資會有更大的幫助;第三,團隊的技術經驗更豐富了,對下一步入軌的火箭發射也有很大幫助。

對于整個航天的意義也很大。中國的民營航天已經可以商業化接訂單了,開始在整個航天領域成為有影響力的角色。

創業邦:2015年,您在零壹空間只有舒暢一個創始人的時候就作了進行天使投資的決定。當時為何選擇零壹空間?

何文:第一,當時在商業航天領域做火箭發射服務方向的公司還很少,我們也接觸了一家公司,他們在做探空火箭,而舒暢團隊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做衛星的運載火箭,這個目標我認為比較高遠,也適合未來大方向,因為當時判斷未來的衛星會小型化,整個商業航天市場規??隙〞絹碓酱?。

第二,美國的SpaceX證明了用民營的力量、市場化的方式做火箭的研發設計會大幅度降低成本,這個邏輯基本被證明了,所以這個事情有可行性。

第三,我跟舒暢在聯想控股的時候共事過,知根知底。他本身學這個方向,能將體制內的技術人才組織起來,作決策的時候能跟技術人才對上話;這個行業需要資本、資源的支持,他能夠對接到資源,SpaceX的發展過程也證明零壹空間需要資本的力量去發展,尤其是在早期的時候。

創業邦:舒暢曾講述早期找投資時很多人說他是騙子,您當時有沒有懷疑過?

何文:我很了解他,所以肯定不會擔心被騙,對人和對大方向的判斷都OK。在事情的可行性上,我關心兩點:

第一,成本如何降低?

我去跟體制內的人聊為什么會降低,原理是什么,答案是:首先體制內的整個研發體系是分割開的,很多的部門分別做研發,最后再集合到一起,其中很多工作可能是重復的,而且部門之間的協同有很多接口,溝通成本很高。同樣一個實驗,舒暢團隊會把很多關鍵部件研發完后再做整車實驗,而體制內的單位是每個部門單獨做實驗,相比較而言,舒暢團隊的方式能夠大幅降低成本。

其次是技術上可以對火箭本身做集成。零壹空間這次發射的火箭在電器系統上做了高度集成,核心的單機總控機把原來的十個單機產品集成為一個單機,從技術上降低了成本,這個也很重要。

最后是效率。民營公司以市場化的激勵體系讓技術人員成為公司股東,工作起來效率高,高層的技術骨干會通盤考慮提升整個公司的效率。

第二,火箭發射本身有沒有不可攻克的技術難點?

專家告訴我們,火箭發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除了發動機的研發有非常高的門檻之外,火箭的其他部分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只需要把它們高效的組織到一起,是一個工程問題。發動機有自主研發的可行性,需要花費一些精力。發動機有液體發動機和固體發動機,液體發動機的投入周期更長,需要的資源更多,所以我們當時的想法是先從固體發動機切入,用相對少的資源把固體發動機研發出來,下一步借助更多的資源去搞液體發動機。這是比較務實的發展路徑。

創業邦:從舒暢有創業想法,到您最后決定投他,過程是怎樣的?有沒有可以分享的故事?

何文:舒暢從聯想控股出來之前我們就有交流。他當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去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做聯合創始人,二是創業做航天。我們當時在融科資訊的大樓里聊。我是理工科,對于航天也有一些情結,剛開始他說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也會有些懷疑,但是聊了多次之后有了了解,我認為應該可行。我鼓勵他說,做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短期來看財務回報還不錯,但是長遠來看跟眾多的公司沒有區別,但是做火箭非???,有意思,也有價值。

他內心也很想做這個方向,但是擔心資源得不到保障,正好我要出來做投資,所以我一開始就明確表示要投他。當然,我們后期也做了很多調研輔助工作,但我在最開始的時候表示要投資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去做這個事情。

當時有一個插曲:我們投了500萬元,但是不夠,大家四處找錢。舒暢找了很多投資人,被拒絕了很多次,甚至有人覺得他是騙子。除此之外,要把體制內相對核心的技術人才拉出來創業,組建技術團隊,也很有難度,因為大家不愿意放棄相對穩定的工作。創業之初,遇到過很多不順利的事情,對他有一些打擊。我們每周會在北新橋的一個咖啡廳碰面,保持溝通,相互打氣和鼓勵。到了2015年10月左右,慢慢團隊組建起來了,跟投方也有眉目了。

創業邦:您剛才提到了一些精神層面的投后幫扶,除了這些,您還給零壹空間提供過哪些關鍵的投后服務?

何文:分階段來看:最初階段,他需要的是精神層面的鼓勵、組建團隊和找投資,我們投后會借助自己的品牌幫助他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時跟他進行戰略上的研討;然后是下一輪的融資,當時大部分機構還是觀望的態度,我們會給他做背書,去打消別家機構的顧慮。

在戰略的梳理上,我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整個火箭研發的過程很長,需要一次一次地融資,每次你要拿出里程碑事件讓投資人看到;光嘴巴說2018年發射,人家沒辦法相信你。所以我們會幫他梳理,每個階段拿出什么樣階段性的成果,一步一步分解,基本上是按照當時的規劃一步一步推進的。

創業邦:相比“中國的SpaceX”,舒暢認為零壹空間更像“航天行業的華為”,表示會“埋頭苦干,把技術做好”。如今從融資速度、產品發布上看,零壹空間的步子邁得節奏很對?,F在您會如何評價零壹空間?

何文:舒暢的意思應該是我們會更務實一些,盡早商業化,去滿足客戶和股東。在我看來,零壹空間更像一家公司,它的目標是做出滿足客戶當前階段需求的產品,創造商業化的價值為股東創造利益,而不是把太多的資源投入到超前的研發上。

創業邦:國內一位投資人曾表示,“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發射,誰先打上去我投誰”。您怎么看?

何文:“誰能把火箭打上去”是一個結果,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判斷這家把火箭打上去的公司是否具備三點要素:

它的目標是不是足夠高遠,是不是符合市場大趨勢,這是基礎條件。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司有沒有一個成體系的完善規劃,能不能按照這個路徑去組織資源找融資。公司不能一開始就干最難的,戰線拉長到5?10年,靠什么資源支持?所以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路徑,每一步都拿到足夠的資源去支持這一步實現,這很關鍵。

最后是團隊。我們看重團隊的“德”和“才”兩個方面:“德”指人品和事業心,要當作終身事業去投入才有足夠的熱情;“才”,要看一把手是否足夠聰明,是否能把整件事情規劃好而且不斷迭代,是否能把一群技術人才團結在一起,組建一個擁有強大項目經驗的核心技術團隊。

能綜合這些因素,火箭上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創業邦:在“國家隊”的競爭層面,中美存在一個很大的不同:美國的策略是明確把商業航天交到商業公司手里,跟公益航天區分開;而中國的民營行業和“國家隊”時常有交叉,未來前者在業務上難免會受到擠壓。相比于體制內的航天研究院,民營企業的優勢有哪些?

何文:未來肯定有競爭。民營航天公司的優勢,也是我們投零壹空間的最初的邏輯,就是更高效、更低的成本。零壹空間會選擇一個相對差異化的定位。我們做小火箭,核心部件發動機是自主研發,并不依賴他人,其他的零部件會跟體制內單位有合作,所以雙方是一個競合的關系。

創業邦:從長遠來看,民營企業有可能超越體制內的“國家隊”嗎?

何文:體制內的單位畢竟經過很多年的沉淀,在技術、人才方面有它的優勢。未來雙方應該到不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我認為民營航天一定會成為商業航天里重要的一極,跟體制內單位并存,在產品方面打差異化。

創業邦:您覺得中國離真正的航天商業化還有多遠的距離?

何文:目前是大家搭建星座體系的階段,很多創業公司都在發衛星,不光創業公司,還包括一些成熟的母公司。下一步才是真正的運營衛星,這是需要時間的,到整個市場運營全部起來至少需要5?10年。

創業邦:對比美國來看,我國還沒有互聯網公司涉足商業航天,未來會否出現中國版馬斯克或中國版貝索斯,以TMT的背景將商業航天與互聯網思維甚至是AI結合?

何文:有可能,但在衛星運營領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提供火箭發射服務的是工業科技企業,而衛星發上天后的運營跟數據相關,跟互聯網的結合更緊密。衛星的主要應用有兩個方向:遙感和通信。通信中一個很重要的應用是擴大WiFi覆蓋面。全球有85%的區域沒有互聯網,通過衛星網絡的組建可以提供更好的互聯網服務,這個可以由互聯網公司來做。其實馬斯克也在做這個事情,他計劃發4000個衛星來提供更好的WiFi服務。

創業邦:零壹空間未來的戰略計劃是什么?

何文:比較明確的是一定會做火箭發射。未來肯定有新方向,比如:把整個火箭研發設計過程中沉淀下來的技術產品民用化,生產一些電子設備出售,拓展市場;也可能做衛星運營;也可能做液體發動機,做重量更大的運載。這些都是可能的方向。

猜你喜歡
體制火箭航天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逐夢航天日
最俗的創業故事是“離開體制”
“我與航天有個約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經典來信
透視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對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體制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