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短期名義利率于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

2018-07-18 17:52馮晨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馮晨

【摘 要】名義利率、實際利率和通貨膨脹率一直是經濟研究中的熱點問題,費雪效應說明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均衡關系,為了檢驗我國的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是否也存在費雪效應,本文選取了2002-2015年的月度數據,進行了單位根檢驗、建立回歸方程、參數平穩性檢驗來進行實證分析。檢驗結果表明,我國并不存在費雪效應。

【關鍵詞】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費雪效應

一、引言

利率和通貨膨脹率是宏觀經濟中的兩大重要經濟變量,分析利率變化對預計通貨膨脹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一定時期內,利率是指利息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是貨幣資金的價格,由貨幣資金的需求與供給的變化決定;物價指商品的價格,通常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表示,反映了和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以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情況。

在傳統理論中,利率與物價隨著貨幣供給量的增加而同向變動,費雪認為利率與物價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名義利率可以分解為實際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率之和。自費雪效應提出之后,各國經濟學家都在驗證其科學性,并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結果并不相同。中國具有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利率變動由中央銀行控制,費雪效應是否存在于中國的短期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中需要更為深入的檢驗。

二、相關綜述

1930年,費雪提出費雪效應,即名義利率等于實際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率之和,實際利率的變化不會使名義利率對預期通貨膨脹率有一個充分調整。針對該理論許多經濟學家進行了驗證,Mishkin基于美國1953-1990 年的月度數據,對通貨膨脹率和利率之間的共同趨勢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存在長期費雪效應,短期費雪效應并不存在。 Rose 基于美國1892-1970 年和 1901-1950 年的年度數據進行檢驗,發現通貨膨脹是 I(0)過程,而利率是 I(1)過程。而Jaques(1995)用 1958-1991 年的月度數據進行檢驗發現通貨膨脹率是 I(1)過程,而利率是 I(0)過程。對于各種矛盾結論,學者們提出了各種解釋,包括:Mundell(1963)和 Tobin(1965) 的“財富效應”,Darby(1975)和 Feldstein(1976)的“稅收效應”等。

國內對于費雪效應的研究相對于國外來說較少,但我國的學者在利率與物價關系領域內有很多重要研究,如劉康兵(2003)等利用我國1979-2000年一年期存款利率和零售物價指數進行經驗分析,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短期和長期的費雪效應。張麗(2011)結合我國1984-2009年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和物價指數進行利率與物價關系的實證研究,得出了物價與利率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劉金全、陳文靜、王少平等發現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弱的費雪效應等。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的選取

在理性預期理論下,實際通脹水平與預期通脹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二)模型的建立

1.數據說明

以2002年至2015年的CPI數據為基礎計算出的通貨膨脹率和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統計的同期30天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作為實驗的樣本數據。為了綜合考慮,選取的是加權平均月度利率,30天的利率作為短期利率的代表。

2.工具:Eviews8.0

3.模型假設:假設存在理性預期,實際利率是穩定不變的。

4.模型的建立

(1)首先根據數據做出圖形直觀判斷是否具有時間趨勢,發現CPI與r均不存在時間趨勢,并且CPI有著穩定的均衡水平。

(2)在建立回歸模型時,為了避免虛假回歸,分別對CPI月度數據以及名義利率月度數據r做單位根檢驗。檢驗證明:通貨膨脹率序列是I(0)過程,名義利率序列r是I(1)過程。

5.建立模型。

經過上述單位根檢驗過程,建立回歸模型:

回歸結果如下:

回歸結果表明,短期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較弱的費雪效應即dr每變動一個單位,通貨膨脹率會同方向變動0.102839個單位。

(三)模型的診斷與檢驗

1.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基于平穩的dr序列和 序列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認為利率是引起通貨膨脹率的格蘭杰原因。

2.異方差檢驗

從上述計量結果中可以看出,F統計量十分顯著,該模型中不存在異方差。

3.參數穩定性檢驗

(1)遞歸殘差檢驗

由Recuesive Residuals檢驗可以看出有個別數據不穩定,整體來說位于置信區間之內,因此判斷參數不具有穩定性,即我國不存在費雪效應。

由CUSUM TEST和CUSUM OF SQUARES TEST 可以看出部分數據超出了置信區間范圍,參數是不穩定的,因而不存在費雪效應。

(四)模型的不足之處:

本模型只針對期限為1月的短期利率的月度數據進行檢驗,未針對不同期限的利率進行建模;基于理性預期的假設來檢驗費雪效應的存在性,而實際上,在不同的經濟背景中,不同的經濟主體所產生的通貨膨脹預期是不相同的。

四、總結

回歸得出的結果與其他研究有不同之處,可能是由于數據的選擇出現問題,選取的2002-2015年的月度數據中由于出現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導致中央銀行多次調息,數據不能反映經濟發展正常時的情況。其次,數據的樣本容量結果有失偏頗。在上述模型檢驗過程之中,參數不具有穩定性,說明我國的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不存在費雪效應,即利率的調整不能對通貨膨脹或通貨膨脹預期產生調整效應。

我國經濟運行不存在顯著的“費雪效應”,可能導致貨幣政策作用難以實現預期目標,甚至導致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弱效,進而降低積極貨幣政策對于名義需求的刺激作用。因此,加強利率杠桿對于通貨膨脹率的反應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在目前出現輕微通貨緊縮的時候,繼續降低名義利率仍然是穩健性貨幣政策的重要選擇。我國現在正處在利率市場化的發展時期,雖然當前我國的經濟基本面比較穩定,但外部環境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應當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結合,在維持經濟穩定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Mishkin, Frederic 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Fisher Effect in Australia. Economic Record. 1995(214):217-232.

[2]Million, Nicolas. The Fisher Effect Revisited through an Efficient Non Linear Unit Root Testing Procedure.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 2003(15):951-954.

[3]劉康兵,申樸,李達.利率與通貨膨脹:一個費雪效應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2,(2): 24-29.

[4]劉金全,郭整風,謝衛東.時間序列的分整檢驗與“費雪效應”機制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4): 59-63.

[5]王少平,陳文靜.我國費雪效應的非參數檢驗[J].統計研究,2008,(3): 79-8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