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問題成因及對策

2018-07-18 17:52鐘小紅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管理優化食品安全

鐘小紅

【摘 要】食品安全是人們生活的基本保障,關系民生的重要體現。我國于2015年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方面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時,隨著食品工業的大規模發展,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關鍵詞】食品安全;分級式管理;管理優化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在根據國情及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在食品工業方面發展較早,法律法規的制定已有很長歷史。而我國在這方面才幾十年的時間,和西方國家相比,相關法律法規只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一)政府職能的制定和監管方式的優化

國外主流觀點認為食品安全是政府的職責,同時民間組織也是非常重要的,圍繞食品安全進行公益活動,讓更多民眾學習相關法律,在自身權益受到傷害時站出來維護。在國內,政府作為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的制定者,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領頭羊。另外,在國內,相關民間組織相對較少,多數靠媒體引發的群眾輿論監督。這樣的監管方式對政府層面工作要求較高,需要精化細化工作,才能保障食品安全,前些年開始被廣泛熟知和關注的“3.15”晚會便是很好的案例。

(二)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的層次構建

國外很多國家不僅在食品立法程序擁有很多成就,而且對有關食品安全管制的法律進行衍生和細化也非常豐富,建立了許多有關食品安全生產的法規和實施規范。食品的質量監督認證體系、食品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和動植物的疾病預防規范體系等基本管理體系作為有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礎,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國內對食品安全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基本法律系統已經完善,后續需要對各類食品藥品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方面細化出臺多項法規并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實施責任到人制度,保證法律法規的制定和監管體制的多層次構建同步前行。

(三)充分調查了解研究消費者和食品安全相關者的意識形態

消費者作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直接利益相關者,食品安全相關者包括食品生產、加工、運輸、分銷的各類從業人員,是確保食品安全的基本和基礎力量,同時也是食品安全發生的主要始作者。在西方國家的研究理論中指出,個人消費習慣以及區域的經濟文化水平、社會環境問題等因素會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和各步驟從業人員的實際操作產生巨大影響。在國內,研究食品安全相關從業者的意識形態和核心利益需求是全面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必要手段。在充分了解食品安全問題發生的源頭后,針對相關從業者通過加強違規懲罰或提高從業門檻等多方位實現食品安全的保障,同時相對應的制定管理細則和監督手段。

(四)食品安全管理信息溝通的完善

國外學者在對食品安全研究中發現很多信息不健全、不完善、溝通不暢等問題存在。多數從業機構從各自的角度、采用各自的方法來單獨完成各階段工作。食品藥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過程各自為政,與整體流程中的上下級缺乏溝通,導致各階段信息流通不暢,產生許多本可避免的問題。在國內,政府各部門間有關食品信息傳達不及時,各部門分工不明確,政府監管無法實時到位,錯過最佳監管時間,導致整體監管流程存在政府信息同食品行業從業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從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

二、食品安全問題成因

(一)法律法規系統化程度不夠,細分化程度不強

雖然我國努力制定法律法規規范食品安全,但我國這方面不可否認起步較晚,成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問題面臨的一大嚴峻挑戰。我國目前缺少一套相對完整和系統化的法律法規。法律細分化程度不夠,單一法律只能對行業標準規范等做出規定,而食品行業涉及廣泛,涉及到農業、畜牧業、輕工業、運輸業、零售業等多而雜的行業類別。由此可見,缺乏具體翔實的法律法規很難保證每一類食品的安全。

(二)食品安全的多頭分段管理體制

由于多頭分段式管理,造成“九龍治水,各自為政”這種不利的現象,農業、質監、衛生、交通、工商等各職能部門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不一,部分部門相關規定長時間不更新,信息陳舊,甚至存在不同部門食品安全標準相互矛盾的情況。由于該體制易導致管理過程中各部門權力分散,不易協調,多項規定不夠明確,職責劃分不夠明朗、責權脫節等問題以及各基層審查部門歸屬不同職能部門管轄,導致各類部門標準不同,缺乏統一標準,為食品安全問題埋下隱患。

(三)各流程部門信息不對稱

在市場環境下的今天,各部門獲取信息的渠道和來源不同,信息在不同層次中的理解存在區別,導致關于食品安全流程中各部門的信息不對稱。第一,消費者和食品生產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主要缺乏對生產企業的具體了解,在不了解生產者具體信息的情況下,僅憑企業單方面的宣傳和價格,消費者很容易被欺騙;第二,食品生產者和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政府只能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很難對每一個生產者進行監控。在當前市場高度自由發達的發展情況下,各生產者的信息零散,地域流動等都為政府監管帶來難度;第三,消費者和政府間的溝通難度大。政府的安全管理機構審核過于冗雜,單個消費者的發言權很難被采納,致使兩者的溝通效果低下,極難解決問題。

三、解決我國食品安全的對策

(一)整合資源,強化監管

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完善監管制度規范,充分落實監管責任,合理運用監管資源。在改善食品安全分級制管理模式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加強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要注重管理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隊伍的建設;加強對現有制度的落實,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規范,并加以進一步完善;加強安全管理的頂層設計,制定安全監管目標,一方面保障食品市場健康安全發展,保證廣大群眾日常飲食安全;另一方面也保障食品相關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推動社會多方位監管并行

加強對公眾食品安全常識的普及,將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深入校園、住宅區、商場等單位,引導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觀;食品安全平臺的建設,需要完善各職能部門的食品檢測能力,需要政府加強投入,提高建設平臺的食品檢測能力;加強第三方監督系統建立可通過設立相關專業協會,引導媒體進行積極正確的大眾輿論導向。

(三)推動各方責任落實具體

政府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具體責任落實到個人,監管落實到企業,加強問責力度。政府作為監管實施的實施方,要主動承擔責任,將責任具體劃分到部門至個人,爭取做到具體企業,落實個人負責;企業作為監管的主體,要承擔主體責任,加強內部安全監管,引用先進管理模式,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對違反食品安全管理規范的企業給予嚴懲,對嚴重違反的企業進入政府黑名單,取消各項地方性扶持政策等措施進行嚴懲;對相關工作人員,發現問題隱瞞不報,或執法力度不夠,進行嚴厲批評,嚴重者可以從政府工作體系中除名。

四、結語

食品安全的公共屬性說明政府職能的重要性,需要政府通過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對食品生產進行監督管理??v觀當前的安全管理體系,落實責任制管理奏效,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監管能力提升,食品相關企業安全意識提高,但要完全保證食品安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李季.長沙市食品安全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2015.

[2]黃躍輝.分級管理條件下區域食品生產監管體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6.

猜你喜歡
管理優化食品安全
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的儲位分配優化研究
市場經濟下食品安全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