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勵機制在高校藝術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2018-07-18 17:52劉長海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激勵機制管理

劉長海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近些年的迅速發展,藝術高校教育也逐步走向普及化和大眾化,藝術類大學生的數量也逐年增加,這給傳統的高校大學生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本文結合作者在高校從事藝術類大學生管理的實踐和體會,通過分析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探索激勵機制對藝術類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運用技巧。

【關鍵詞】高校藝術生;激勵機制;管理

藝術生作為高校學生中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鮮明的個性和自身獨特的特點。他們除了具備新時期大學生的共性外,同時還具備一些有別于其他文理科學生的“藝術個性”。在考慮對藝術學生實施有效管理時,必須高度重視藝術生鮮明的個性特征。這些特征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高校藝術生的教育管理既需要理性,也需要藝術性,科學地結合藝術類學生特點且實施教育管理,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

一、高校藝術生的“藝術個性”

(一)觀念意識淡薄。大部分高校藝術生思想上比較活躍,具備較強的創造力,感性意識強,理性意識較差,考慮問題往往不注重現實基礎。他們易受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影響,注重藝術的自由思想。他們盡管思想上比較活躍,但考慮問題缺乏深度;盡管他們熱愛自己的專業但卻較少的關心時事;他們思想上高度重視自身專業技能訓練,卻輕視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他們常常沉迷于“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發展”和“為藝術而藝術”,從而極易導致觀念意識淡薄,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

(二)團隊協作能力較差。許多高校藝術生注重強調個性化發展,集體觀念和團隊協作能力相對較差,當今社會是一個需要團隊協作的社會,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但是這些高校藝術生的社會化程度較低,旺旺以自我為中心,突出個人,忽略團隊,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和團隊協作上的散漫。

(三)組織紀律意識較弱。許多高校藝術生認為“藝術就是激情”,比起普通文理科的學生,他們表現出更強的情感意識,更加好惡分明,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極其敏感,情緒易受到環境干擾和影響,同時組織紀律性較差,往往不樂于受到紀律約束,喜歡以個人好惡做事,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大學生中較為敏感且最不愿意受組織紀律約束的群體。

(四)文化理論知識基礎薄弱。許多高校藝術生進入高校之前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部分學生從小就酷愛藝術,自身不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種是很多學生迫于高考的升學壓力,在高考前,純粹為了考上大學而選擇藝術學習,這些學生往往接受藝術技能的強化訓練,從而弱化了理論知識的學習。無論哪種情況,這些高校藝術生都對理論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導致他們文化理論知識基礎較為薄弱。這就勢必導致很多高校藝術生文化修養不夠深厚,知識面不夠寬廣,考慮問題時思想深度太淺,思辨性相對比較弱,缺乏人文精神。

(五)社會負面效應對他們影響較深。許多高校藝術生高考前要先參加專業藝術考試,一些高校藝術生很早,甚至在高中就開始獨立生活,在外寄宿強化專業訓練,帶著專業工具到全國各地去參加多所高校組織的專業考試,與社會接觸較早。這就導致一些高校藝術生進入高校后,就表現出較明顯的獨立意識,較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還有部分學生利用自身專業特長,涉足經濟領域,使他們過早的形成了不夠成熟的經濟觀念、價值觀念,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自身修養的提高,他們中的有些同學甚至帶有濃厚的利己主義色彩。

二、激勵機制理論的內涵

所謂激勵機制,就是組織通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以一定的行為規范和懲罰性措施,借助信息溝通,來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組織成員的行為,以有效的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系統活動的相關規范和制度的的總稱。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激勵的出發點是滿足組織成員的各種需要,即通過系統的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來滿足企業員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內在性需要。

(二)科學的激勵工作需要獎勵和懲罰并舉,既要成員表現出來的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進行獎勵,又要對不符合成員期望的行為進行懲罰。

(三)激勵貫穿于組織成員工作的全過程,包括對成員個人需要的了解、個性的把握、行為過程的控制和行為結果的評價等。因此,激勵工作需要耐心。赫茲伯格說,如何激勵成員:鍥而不舍。

(四)信息溝通貫穿于激勵工作的始末,從對激勵制度的宣傳、組織成員個人的了解,到對成員行為過程的控制和對成員行為結果的評價等,都依賴于一定的信息溝通。組織中信息溝通是否通暢,是否及時、準確、全面,直接影響著激勵制度的運用效果和激勵工作的成本。

(五)激勵的最終目的是在實現組織預期目標的同時,也能讓組織成員實現其個人目標,即達到組織目標和成員個人目標在客觀上的統一。

當然,激勵作為管理的核心問題,承接了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的特點。在高校藝術生的管理工作中,急需構建激勵機制,而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既需要理論上的深入研究,又需要實踐中的不斷探索。

三、激勵機制在高校藝術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高校藝術生管理構建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藝術教育中‘藝術的特殊性,決定了創作對于教育教學的意義和作用。藝術教育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藝術教育是不可能離開藝術作品的。這并不是說排斥相關知識的教學。衍生藝術本體的學科知識不僅可以、而且應當學習。但是,從總體上講,學科知識的學習必當圍繞著藝術,圍繞著支持、幫助對藝術的學習、理解和深刻把握而展開。二是藝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參與性、操作性一一包括欣賞、唱奏、制作、排練、演出展示等等,藝術教育教學也離不開實踐性。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的主要方式,就是創作。對創作的重視,就是對藝術教育特色的尊重和重視。

與高校藝術生缺乏藝術創作動機的現狀相并存的是高校藝術生教育管理中學生創作激勵機制的缺乏。目前,國內少有高校建立比較系統、完善、合理的學生管理激勵機制,毋庸諱言,這極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藝術生藝術創作工作的開展。因此,為加強高校藝術生的管理工作,構建相應的激勵機制勢在必行。

(二)高校藝術生管理中激勵因素理論分析

組織行為理論認為,激勵就是“通過高水平組織成員的努力實現組織目標的意愿,而這種努力以滿足組織成員個體的某些需要為條件”。即某些心理需求轉化為實現目標的外部行為,這需要一定的外在的誘發因素,從而為產生行為助力,此助力就是所謂的激勵。所以,通過個體的行為過程來,我們可以將激勵理解為一個滿足自身心理需要的過程。

一般意義的需要就是個體的一種未滿足狀態,只要個體意識到這種狀態就會馬上表現出行為,驅使個體趨向于為滿足需要而行動。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的需要不僅是分層次的,而且是一個由低向高的發展過程。一般而言,一個人只有當低層次需要被滿足后才能被高層次需要所激勵。但這種發展過程并不總是刻版存續,而是在不同時期或在某些誘因存在的情況下某種或某些需要層次居于優勢地位,并主導著一個人的外部行為。

結合一些研究,聯系高校藝術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大概界定一下當下高校藝術生真正的需要到底有哪些。結合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我們可以分析出高校藝術生的較高層次需要主要包括社會交際需要、自己的成就得到別人肯定與尊重的需要、提高自身藝術才能的需要等;而低層次需要主要為生存需要,尤其指特困生、身心方面有疾病的學生和有特殊困難的學生。當然,在當下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低層次需要很容易得到滿足,高到國家,小到學校都會有一些相關政策惠及到這些學生;因此對高校藝術生的激勵機制應主要滿足他們的應該是較高層次需要。

(三)高校藝術生管理中激勵機制的實施原則

(1)目標結合原則

在激勵機制中,設置目標是一個關鍵環節。目標設置必須同時體現組織目標和員工需要的要求。目標是對需要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明確提出的概念,是人從需要出發通過行動要獲得的結果。目標激勵就是通過個體的目標設置,把個體的需要與目標緊密地結合,從而調動個體行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體到高校藝術生的管理工作,我們可以讓學生樹立目標,構建目標體系,并督促其為實現目標而付諸行動。

(2)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物質激勵是基礎,精神激勵是根本。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以精神激勵為主。精神獎勵以情感為載體,情感具有特殊功能,在人與人的交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既可以通過它來表示態度和溝通感情,也能夠調動人們的行為。也正因為此,師生之情才可能在教育中起著特殊的激勵作用。所以,在高校藝術生管理激勵機制中,教師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師真心實意,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提供適當的指導,才能發揮情感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創作的熱情。

(3)借助榜樣引導性原則

外激勵措施只有轉化為被激勵者的自覺意愿,才能取得激勵效果。因此,借助榜樣引導原則是激勵過程的內在要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然而,人為“拔高”的或“高、大、全”的榜樣人物對當代大學生已經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可能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榜樣不夠真實、遠離生活,而且差距太大無從學起,反而是那些真正生活在學生身邊的、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活生生的人更有說服力。因此,在高校藝術生管理激勵機制中,應該充分發揮“身邊榜樣”的帶動作用,讓部分表現優秀的學生成為大家心中的榜樣,并鼓勵其它同學向身邊的優秀同學學習。

(4)借助團隊的合理性原則

激勵的合理性原則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激勵的措施要適度。要根據所實現目標本身的價值大小確定適當的激勵量;其二,獎懲要公平。團體激勵是通過團體規范來約束成員、用團體期望來激勵成員的一種方法。在高校藝術生管理激勵機制中,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群體和風氣來實現團體激勵。

(四)高校藝術生管理中激勵機制構建的探索與實踐

在高校藝術生需要和管理激勵因素等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筆者近年來著力構建高校藝術生管理激勵機制,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完善制度建設,注重學生管理中實施激勵機制的保障

制度是機制實行的基本保障,而機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因此在高校藝術生管理激勵機制的構建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學生作為學生管理激勵機制有效性的主體因素,自然是重中之重;教師是學生管理中的指導和推動因素,同樣也不能輕視。因此,在激勵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學?;蛘叨墝W院應著重考慮出臺諸如《學生管理激勵實施辦法》等相關制度,明確了藝術生管理中的具體激勵措施,對于學生不該做的要明確制定出負激勵政策,當然在學生取得成績的時候,要明確有正激勵的政策依據,包括學生學習中的的領導、指導、經費資助、成果獎勵、檔案管理等方面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措施。

2.積極搭建展示平臺,加強學生管理中以引導主動學習為目的的激勵機制建設

學生的較高層次需要主要就包括自己的成就能夠得到認可,而學生學習的起點和內因就是獲取成就,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其實是整個激勵機制構建的核心任務。當然,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外部環境也很重要,即必須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高校應在除了外部競賽、展示平臺之外,積極搭建校園內部平臺,注重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因和外因并重,高度重視學生管理中的心理引導,又重視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展示平臺,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這一平臺主要包括:

(1)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以學生亮點作為管理基礎培養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2)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等實踐活動,同時對學生的成就要給子一定的資助,

并安排專業教師用心指導;

(3)鼓勵學生多參加文體比賽活動,同時要引導學生多獲取比賽信息,充分發揮各班級和學生專業社團的主觀能動性;

(4)學校、學院可以考慮定期舉辦相關藝術專業作品展覽、展播等,以此為平臺為學生搭建展示作品、展示能力的機會。

3.注重精神激勵,提升學生管理中激勵機制內涵發展

高校藝術生的管理在激勵機制方面,應當充分注重精神激勵。盡管要獲得有效的激勵效果,必須充分考慮到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的平衡,但是根據需要層次結構的動態變化以及當下社會高度發展的狀態,物質激勵的負面作用逐漸凸顯,為充分實現高校藝術生的目標、情感、榜樣、團體等激勵因素,精神激勵應占主體。物質需要的滿足并不是最終目的,精神激勵才是當下激勵的主導因素之一,只有充分體現出精神激勵的價值,才能使高校藝術生的目標、情感、榜樣、團體等激勵因素真正發揮作用。因此,高校應特別注重精神激勵。其實,精神激勵的方法是多元的,例如,藝術生中組織演講比賽或者作品展覽時可以有“最佳人氣選手”、“我最喜愛的展品”等稱號,或者對在各類比賽中獲獎者給與重點宣傳,層層宣傳,均可以給予優勝者極大的榮譽感和情感激勵,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中積極的榜樣與示范作用。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了,學生管理的心氣自然也就順了,這是相輔相成的過程。

四、結語

高校藝術生的教育管理有著多重元素的影響,極其復雜,構建合理化的激勵機制當然是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構建激勵機制本身也是比較復雜的,涉及到教育管理的諸多方面,依據高校藝術生的“藝術個性”,通過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而進行激勵因素的理論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索高校藝術生管理的激勵機制的構建,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跟更好的發揮激勵機制的職能。

【參考文獻】

[1]李麗.淺談全面報酬理論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措施[J].人力資源管理,2013(4):5-7.

[2]張小波.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對完善企業激勵機制的啟示[J].中外企業家,2015(17).

[3]吳永.基于需要層次理論的知識型員工激勵策略分析[J].當代經濟,2013(18).

[4]初長洲. “五維一體”構建優良學風——以吉林工商學院為例[J].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5(02):108-111.

[5]王堅, 陳艷艷, 張韶華. 激勵效應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4):84-86.

猜你喜歡
激勵機制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濕地恢復激勵機制的國際立法及啟示
激勵機制助推節能減排
山西票號的激勵機制及其現代啟示
激勵機制在推拿手法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