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助力農產品精準溯源

2018-07-18 17:52李菁羚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大數據農產品

李菁羚

【摘 要】數據是基礎性戰略資源,同時也是21世紀的“鉆石礦”。隨著海量的農業數據呈增長式的爆發,農業進入大數據時代。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萬眾關注的焦點。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對農產品精準溯源對于提升消費者安全感有重要作用。此外,大數據下農產品溯源平臺對政府監管、企業管理,以及農商利益聯合等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農產品;精準溯源

一、大數據下農產品精準溯源的背景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關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農產品安全問題是萬眾關注的焦點。因此,如何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追溯也就十分重要,而對農產品質量追溯的核心就涉及到了數據。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地理信息技術、遙感等技術的發展,海量的農業數據呈爆發式的增長趨勢,使得了農業邁入大數據時代。數據是基礎性戰略資源,同時也是21世紀的“鉆石礦”。在農業大數據的背景下,好好利用數據,采集高質量、真實的數據并對之分析,有利于實現對農產品的精準溯源,有利于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從而提升消費者的安全感。

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利用大數據對農產品的精準溯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法規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將逐步實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障是通過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由大數據記錄,并全程監控采集而來。一旦有不符合質量標準的農產品,通過大數據記錄庫可以清晰得查到農產品的來源,查明責任方,監管人員對之依法處理。

為了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部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于2016年12月30日通過。因此補貼政策、項目資金、資源力量將向規模農業傾斜。這也有利于大數據下發展農產品精準溯源的實現與發展。

二、溯源體系的概念以及國內外應用情況

溯源體系源的概念自于1997年歐盟為應對“瘋牛病”問題而逐步建立完善起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政府來推動整個食品產業鏈條的上到下游,即:食品生產基地、食品加工企業到食品終端銷售等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當消費者發現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問題,消費者可以通過食品標簽上的溯源碼進行聯網查詢,那么該食品的諸多信息,如生產企業、食品的產地、具體農戶等信息都會被查到,事故方相應的法律責任也能明確。監管人員一旦發現問題也能夠通過該系統判斷企業是否存在過失行為。同時對企業來說,也能通過該系統查找是哪個環節、哪個步驟出現了問題,最終找出責任人。

在國外,農產品追溯系統已取得了較好應用。如:美國將農產品可追溯制度分了以下三類:農業生產環節可追溯制度、包裝加工環節可追溯制度和運輸銷售過程可追溯制度。在美國,農產品可追溯制度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在任何一個生產環節出了問題,可追溯到上一個環節。在國內農產品可追溯系統尚處于起步探索發展階段,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國內一些城市,如北京、杭州、深圳、武漢等地,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迅速查到根源。

三、大數據農產品溯源的意義

(一)大數據農產品溯源對農產品安全的意義

溯源的精準定時以及精準定位是溯源的精準性的表現。構建農產品溯源體系,能查找到問題到底是由哪個具體主體、在什么時間、處于什么原因產生的。大數據時代的迫切要求溯源的精準性。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中,數據是核心也是戰略資源。例如一包大米,過去消費者只需要知道這包大米從哪里批發來而來,如今消費者需要掌握這包大米在哪里種的,是誰種的、用什么種的、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是否有超標等,而這些都依賴數據來支持才能精準地回答?;诖髷祿木珳仕菰纯梢詭椭鷮崿F農產品的優質優價,并且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偏好。在產生問題時,能減少消費者的疑慮和恐慌,避免所有的企業被一起鎖定而擔負連帶責任。

(二)大數據農產品溯源對政府監管的意義

雖然“看不見的手”可以調節信息的供給和需求,但由于市場的缺陷,無序和混亂的情況很容易出現。例如:在很多關鍵和敏感的節點,無人提供信息,甚至提供虛假的信息。在許多節點,信息提供得堆積成山,以至于由于信息過多而無法被處理和應用。這些現象致使信息生態系統運轉受阻,乃至信息生態鏈經常出現斷裂。

面對這些情況,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宏觀調控,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制定嚴格的約束來控制目前所存在的信息生態鏈斷裂或堵塞問題。市場經濟下,政府以政策指導和強制性的法律法規作為武器去約束個人或企業在社會運轉下的行為,使各種已經出現和即將出現的混亂現象得到約束。在農產品溯源方面,也為需求強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武器作為保障來保證信息生態鏈的順暢運行和信息生態的健康發展。。

“溯源大數據”正是為政府監管的難題,拿出了一道正解。農產品通常是消費者、加工者和流通者的日常必需品。消費者、加工者和流通者往往從較為固定的市場或企業中在較為固定的時間重復購買某些品牌或品種的農產品。因此,農產品的購買具備較大的重復性,而且購買的各類主體間也有相當的類比性。通過對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來發現不安全農產品在品種、區域、供應商、消費者、市場中產生的規律性,以此大幅度地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溯源精準度,并且降低了投入的成本。以充分的數據在問題還未發生之前,就可以預先預測出在什么樣的時間、會發生什么問題、以及相應的責任主體。因此監管者就能先發制人,實現基于預測的精準定位和精準定時。

(三)大數據農產品溯源對建立消費者互動參與的意義

作為可溯源農產品的最終購買者,消費者既是受益者,也是溯源信息價值實現的核心驅動者。數據采集和傳遞信息的基礎架構需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最終形為消費者服務,創造價值的渠道。社會信息產生與傳播方式如今較大得變化,企業與消費者間的關系日益趨向平等并相互影響。消費者創造的信息和數據形成了互聯網海量數據的重要來源。企業與消費者群體通過互聯網密切進行互動,引導網民參與其業務流程管理中的生產、運輸和質量保證。同時,企業根據網民群體的互動反饋來完善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溯源大數據”平臺的出發點是公眾合理的訴求。以此引導生產者與消費者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接觸,讓消費者能夠親眼見到乃至直接參與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運輸的全過程。增加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心。同時,消費者的反饋也能測試和幫助提升信息鏈質量。

(四)大數據農產品溯源對農商利益聯合的意義

溯源大數據平臺與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聯合體,可讓農戶通過土地、勞動入股,與農戶建立起“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契約關系。因此,農戶既可獲得土地收益,又可以獲得額外分紅。電商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合作關系得到了穩定,同時也將增強農戶的責任感,使項目可持續發展。

此外,溯源大數據平臺也推動農產品的網上銷售。平臺能為種植、養殖以及深加工產品,提供育種、施肥、生長管理、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終端售后等全產業鏈追溯管理,產品價值得到了提高,市場認可度獲得了提升。

四、結論

農業目前是國家高度重視的一個領域,也是與萬眾息息相關的領域。采用大數據下的農產品溯源平臺,能夠提升從生產、加工、到運輸、消費整個信息鏈的數據質量。發揮好大數據這一現代農業新型資源要素的重要作用,深度參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當地農業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引導種植企業完成智慧農業改造,規范企業生產規范、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企業收入,依托高端產品溯源,真正解決當地特色農產品上行,為大型商超和電商解決高端綠色產品一站式采購和預定服務。

【參考文獻】

[1]謝楚鵬,溫孚江.大數據背景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精準追溯[J].電子商務,2015(11):3-6

[2]劉念,王楓.基于大數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3):104

[3]王文生,郭雷風.農業大數據及其應用展望[J].江蘇農業科學.2016,43(12):43-46

猜你喜歡
大數據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這些模式解決農產品滯銷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傳統媒體轉型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