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文化產業研究綜述

2018-07-18 17:52李思捷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文化產業

李思捷

【摘 要】中國是一個歷史資源豐富,各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改革開放使它的文化建設踏上了繁榮發展的新征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孕育了文化產業廣闊的發展空間。近年來,文化產業在我國經濟中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主導地位,本文對國內外文化產業文獻進行了研究綜述,并立足當下提出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文化產業;區域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理論

一、文化產業理論與實踐研究

“文化產業”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在其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中對“文化產業”說明道:“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y)必須和大眾文化嚴格區分開來。文化產業把舊的面熟悉的東西熔鑄成一種新的特質。在其各個分支中,那些適合大眾消費的產品,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特性的產品,或多或少地是按計劃生產的?!被艨撕Dc阿道爾認為文化產業制造出的“大眾文化”是一種“商品文化”,喪失了文化本身的特點。他們對“文化產業”的研究并不是為了謀求產業本身及其發展,而是帶有否定色彩的對文化工業的社會批判。

與法蘭克福學派不同,英國1964年誕生的伯明翰學派關注到了文化產業生產和消費中的能動和解放力量,他們注重從制度話語、思想意識和權力等微觀政治視角來考察和分析文化產業。該學派堅持文化的平民立場,他們使用“通俗文化”而代替“大眾文化”,強調文化對社會生活的介入功能,主張文化研究的跨學科性,開創了學術界的文化研究思潮。

隨著時代發展與文化產業的具體實踐,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爭論逐漸弱化,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國家紛紛給予文化產業支持以快速實現發展,促進了文化產業研究從理論爭論走到了實踐應用研究。當代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理論學者投身到了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中,大量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文化產業的成果涌現出來。以美國文化產業理論為代表的當代西方文化產業應用理論,十分注重文化產業的生產和消費方面的理論研究,代表著當今世界文化產業理論研究的方向。

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一個專門小組對文化產業進行研究,之后,隨著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才逐漸成為一種廣泛意義上的文化經濟類型:“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ies)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p>

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還沒有“文化產業”的提法。1992年,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明確提到要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同年出版的國務院辦公廳綜合司編著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一書,明確起用了“文化產業”的說法。

2000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明確提出了“文化產業”這一概念。

2003年9月,中國文化部制定下發的《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界定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p>

2004年,國家統計局對“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界定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所以,中國對文化產業的界定是文化娛樂的集合,區別與國家具有意識形態性的文化事業。

20世紀80年代,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之一的“法蘭克?!绷髋傻睦碚搨魅胛覈?,我國學術界也逐漸展開了對大眾文化、文化經濟的討論。李軍(1987)認為,“把作為第三產業一部分的文化藝術納入與商品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運行軌道,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調節,完全是它自身的客觀要求,是由它的商品性質決定的?!备吖阡摚?988)認為,大眾文化是現代化的產物,大眾文化產業跟科學技術發展一樣,是大眾文化的推動力量,而不是消極供應者。金冠軍、尚月(1989)通過梳理總結外國文化管理的經驗,對我國文化經濟管理從文化價值觀念、文化市場和體制、經營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伴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在從“十五”到“十三五”時期發展成效的屢屢攀升,相應地,學術研究對于文化產業研究的成果也逐漸豐富起來??偨Y起來,我國學者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

(一)關于文化產業政策與體制研究

許鋼(1992)認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越來越成為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而文化產業作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在第三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加快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產業政策去規范。胡惠林(2000)認為,中國文化產業除了體制轉型帶來的矛盾外,另一個需要重視的就是缺乏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的文化意識。因而他提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需要建立國家文化安全預警系統,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向有明、王玉明(2001)認為,政府統管文化、文化事業的行政化與非產業化、非法制化造成了中國文化事業運行機制的低效率,與文化產業發展相悖。解學芳(2007)認為,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制度性保障,在探討了文化體制改革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后,他提出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有多重路徑,包括理論創新路徑、漸進式改革路徑、意識形態路徑以及規制路徑。

(二)關于文化產業與經濟增長的研究

當今世界,文化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資源,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而且把文化產業發展為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文化產業早就成了本國的支柱產業,在此之后我國政府與理論界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學者們紛紛通過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各自闡述和論證文化產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說明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上應該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與支持,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穩定地發展。鄭茂林、郭旭紅(2004)從文化產業與知識經濟、社會科等的關系以及對關聯產業的帶動作用等方面分析,認為文化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日益明顯。他們認為現代文化產業不僅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逐漸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厲無畏、王慧敏(2006)認為,文化創意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意義應該與科技創新相提并論,它既能創造可觀的經濟增長收益,又能改變經濟增長模式。

(三)關于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關聯研究

近年來,關于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關聯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多,主要以文化產業與城市化、信息化、金融產業等之間的互動關系為主要研究范圍。祝青(2002)指出,文化產業將成為繼工業化、第三產業后,第三波助推城市化的產業浪,文化產業的擴展將成為城市化擴展的主要動力。羅靚(2006)總結得出我國文化產業金融支持政府占比高,企業融資存在多方面障礙,通過分析金融支持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提出金融業應該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張海燕、王忠云(2010)指出,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建議通過體制觀念整合引導市場整合,進而促進市場整合的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四)其他研究

除此之外,學者們還從其他角度紛紛展開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研究,例如對產業集聚與文化產業發展關系的分析,康小明、向勇(2005)認為,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與產業規模的擴張相互促進,從而對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發揮作用,應啟動并完善我國文化產業集群戰略。王文章、陳飛龍(2008)認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國家文化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施方式。

三、我國區域文化產業研究

胡惠林(2006)認為,各個文化企業總是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決策目標,很難實現區域乃至國家整體效益的最優,某種程度上的資源掠奪式的文化產業發展、甚至導致對該區域文化經濟發展的破壞。因此必須從國家戰略的宏觀層面和區域整體利益考慮區域間合理的文化分工和產業布局。趙彥云、余毅、馬文濤(2006)對中國36個省市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對比,結果顯示了四個梯隊的水平分布格局, 競爭力優勢分布呈兩極分化的態勢,廣東、浙江等第一梯隊的省市,基本上集中了大部分的優勢要素,而另外一些較弱省份則集中了大部分的劣勢要素。馬萱、鄭世林(2010)對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文化產業效率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中國東部地區文化產業在技術、純技術、規模效率上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但東中西部差距在逐漸縮小。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學術界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研究的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1、從20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從對文化經濟的研究到對文化產業的研究;2、從對文化產業自身的研究轉變到對文化產業和經濟增長、國家競爭力、以及與其他產業關系的研究;3、從以定性研究為主到逐漸增多的定量分析和實證研究;4、從國家整體文化產業發展到對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關注轉變。

四、啟示

在當今全球主要國家的文化產業日益彰顯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一國的文化軟實力越來越直接轉化為國家經濟實力的一部分。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在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國的文化產業在東西部地區上通過生產要素重新組合和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互補發展,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良性發展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廷興,董佳蘭,從曙光.中國文化產業史[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7

[2]范周.文化產業論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3]韓英.文化產業經典案例解讀[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7

[4]許鋼:《我國文化產業及其產業政策》[J].《管理世界》1992年第6期

[5]向有明,王玉明.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兼論文化體制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關系[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1

[6]解學芳:《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的一項制度安排》[J].《學術論壇》2007

[7]霍步剛,傅才武.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理論分期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策略問題[J].中國軟科學,2007

[8]鄭茂林,郭旭紅.知識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與經濟增長關聯性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04

[9]祁述裕,殷國俊.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和若干建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

[10]厲無畏,王慧敏.創意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機理·模式·路徑[J].中國工業經濟,2006

[11]祝青.文化產業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的關聯性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2

[12]羅靚.發展文化產業與金融支持[J].農村金融研究,2008

[13]張海燕,王忠云.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

[14]康小明,向勇.產業集群與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提升[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15]胡惠林.關于區域文化產業戰略與空間布局[J].山東社會科學,2006

[16]趙彥云,余毅,馬文濤.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評價和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

[17]馬萱,鄭世林.中國區域文化產業效率研究綜述與展望[J].經濟學動態,2010

猜你喜歡
文化產業
傳承晉繡技藝 做大文化產業
突出文化產業核心驅動力
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幾點探討
培育壯大縣域文化產業的探討
對文化產業創新模式的分析:以傳媒類文化產業為例
對我國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