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文化產業崛起的借鑒意義

2018-07-18 17:52呂曉林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借鑒意義文化產業韓國

呂曉林

【摘 要】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其影響力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并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來,“韓流”來勢洶洶,韓國在短短幾十年間迅速擺脫戰后衰頹形象一躍成為世界幾大文化輸出國之一,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韓國;文化產業;借鑒意義

一、21世紀經濟新增長點——文化產業

當今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愈發明顯,文化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新型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憑借其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等優點,被公認為是21世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其地位可以與資本、資源相媲美,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為了使自身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本國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已成為每個國家刻不容緩的任務。

二、韓國文化產業發展歷程

韓國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總面積僅為10萬平方公里,其中70%是山地和丘陵,再加上小國寡民,自然資源匱乏,只能依靠進口原料來發展生產,無形上制約了其一、二產業的發展。二戰結束后,韓國本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困苦,韓國政府為改變戰后衰敗景象,自1962年開始,在樸正熙的推動下,開始實行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并用出口導向政策代替五十年代的進口替代政策,此后韓國經濟超高速發展,創造出聞名世界的“漢江奇跡”,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但好景不長,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遭受了巨大的打擊,韓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崩潰,經濟開始下滑。金融危機后韓國政府認識到了文化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1998年為改變單一產業結構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進一步優化韓國產業結構,當時在任的韓國總統金大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明確文化產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動力,自此韓國開始走上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道路。隨后又相繼出臺了《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產業促進法》、《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21世紀文化產業設想》等有關法律,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規范文化市場,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建立國家級集約化、規?;a業經營,強化外向型產品,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2001年又設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通過建設綜合支援系統,以進入世界五大文化內容生產國,實現文化內容出口的產業化,并在《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中明確提出“先搶灘中國市場,進而以中國和日本為跳板打入國際市場”的發展策略。2008年發表的“文化藍圖2012”中又著重強調要在2012年之前將韓國建設成世界五大文化產業強國之一。不僅如此,韓國歷屆總統對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也可見一斑。自金大中政府開始到如今的文在寅政府,無論政策方針如何變化,無一不是優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國民文化福祉,從立法、組織機構、政策、資金、發展規劃五個方面給予全面支持。雖然韓國文化產業起步晚,但其發展之勢迅速,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產業輸出循環模式,通過扶持品牌、明星、電視節目和游戲等,打造文化產業鏈,提高國家形象、傳播文化的同時,推廣其旅游、家電、化妝品、飲食,時尚等相關商品,刺激消費,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到2017年為止,韓國文化產業總值已占全國GDP的15%以上,與2016年韓國文化產業出口額同比增長9.7%,達62.1113億美元,其中游戲產業出口額同比增長7.2%,達34.463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5.5%,位居第一??ㄍ?、知識信息、音樂等產業的出口額也分別增加了5.9177億美元、5.7924億美元、4.5232億美元,同比增幅為7.3%、11.1%。18.7%,此外,韓國國內文化產業銷售額也同比增長5.2%,達105.7萬億韓元。韓國文化產業總體仍呈高速發展趨勢,形勢喜人。

三、韓國文化產業崛起的原因

一個國家文化產業崛起,其成功原因涉及各方各面,包含了市場運營、組織管理、人才創新、立法政策等多種因素,主要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全面分析消費者心理與需求

韓國最大的門戶網站NAVER會根據年齡段和性別將用戶們分為10代、20代、30代、40代及50代以上男女,全面分析特定年齡群體的消費習慣,以此為基礎迎合消費者的喜好,來制作出使不同消費群體心儀的文化產品。例如韓國著名的文化產業三寶:影視業、游戲產業、音樂產業。韓劇用其浪漫的情節、帥氣的男演員、時尚的造型來吸引女性觀眾群體,電子競技則憑借其驚險刺激、謀略與技巧方面的娛樂性來吸引中青年男性愛好者,而年輕的偶像組合則通過其動感的舞曲,魅力的舞臺來吸引青少年粉絲,全方位、多層次的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文化需求。

(二)注重文化產業的綜合性、全面性開發

韓國政府極其注重文化產業的綜合性、全面性開發。以電影和電視節目為例,1998年,金大中總統正式推行電影分級制度,再加上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的開放,經過二十年發展,如今韓國已擁有發達的電影電視分級制度。根據年齡段區分是否可以觀覽,擴大了電影電視的放送題材,而全社會輿論的開放和自由又帶來了豐富的創意,使韓國傳媒業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文化產業內容、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韓國政府也積極支持文化產業縱橫向、多元化發展。將音樂、出版業、廣播、游戲、動漫等產業根據其自身發展特點,制定具體的管理發展策略,大力扶持。

(三)注重創新,極強的產權保護意識

韓國的創新精神在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不斷創新正是韓國文化產業的成功之處。近年來,韓國積極推動以創新為驅動力“創造經濟”、“創新型經濟”發展理念,提倡“創意為先”,并設立“創意韓國實驗室”,文化創意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以影視劇、綜藝為代表的傳媒行業、旅游產業和流行時尚文化產業尤為突出。據2016年“彭博創新指數”顯示,韓國在國家創新力七項綜合指標的評比中以91.31的高分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韓國還是一個高度重視文化產權的國家,一直在不斷完善自身的版權保護政策。韓國在九十年代先后頒布或修改了《著作權法》、《保護電視電影法》、《唱片錄像帶暨游戲制品法》等涉及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嚴格保護創作者的研究成果,對剽竊盜用者施以嚴厲懲罰。2016年,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發表的《韓國內容產業年度報告書》中,又重新從法律政策的制定、版權教育的普及、國內外版權保護三大方面,詳細介紹了如何保護版權及其相應措施。2018年1月韓國國會通過了“禁止外國抄襲文化產品及音樂”的法案,進一步保護了韓國的文化產品和音樂知識產權。

(四)完善的人才培育機制

教育為韓國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堅實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初,韓國政府制定了“教育立國,科技興邦”的發展戰略,推行“鞏固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政策方針,教育事業得以迅速發展。1966年至1995年,韓國又僅僅用了三十年時間實現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發展最快的國家。2010年,創新和品格教育被列為韓國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標。2014年,據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的調查顯示,韓國綜合教育水平位居世界第一。至今,韓國已擁有發達的教育體系與教育制度,教育水準與歐美同步,許多領域和專業均處于國際一流水準。不僅如此,為培育文化產業人才,韓國還專門開設了全州文化產業大學、大邱文化開發中心、網絡信息學院等一系列針對文化產業的大專院校,成立文化技術研究生院和“CT產業人才培養委員會”,并特別設立“教育機構認證委員會”對文化產業有突出貢獻的人給予獎勵與支持。利用網絡和其他教育機構,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專業資格培訓,同時注重國際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培養文化方面全方位優秀人才。

(五)政府與企業的大力支持,產業化的市場運作

韓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起著決定性的關鍵作用。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開始實行從中央到地方、政策到立法、資金到教育的全方位扶持,利用行政力量對文化產業進行幫助和引導,對文化產業薄弱部分加以補充與完善,始終扮演著雪中送炭的重要角色。在政府做堅實后盾的同時,韓國的大企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韓國的CJ、三星、LG等大型企業,專門設立文化基金,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投資文化相關的娛樂、影視產業,并通過冠名的方式贊助文化節等有關活動,為文化產業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持。當然,韓國文化產業的成功也離不開產業化的市場運作。以影視業為例,韓國的編劇、導演、明星等影視從業人員的培訓流程非常專業化、系統化,因此專業度高,對市場的了解透徹,能最大程度滿足市場需要。不僅如此,韓國還積極推行文化先行戰略,注重文化產品的綜合性開發,再加上產業化、專業化的市場運作,以點帶面,積極發展衍生品市場,使之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式的商業鏈條。

四、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韓國目前是全球公認的五大文化產業強國之一,雖然其發展歷史、文化基礎遠落后于歐美、日本等傳統資本主義強國,但卻能在短短二十年間內成功崛起,掀起從影視、游戲到旅游、時尚的“韓流”熱潮,其發展模式的巨大成功,對創新和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由韓國文化產業成功崛起的經驗可知,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推動,我國政府應從立法政策、財政支出、組織機構、發展規劃、人才培育等各方面給予文化產業大力支持,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具體做法如下所示。

一、制定相關法律政策,嚴明法律監控,保護其相關知識產權,重視版權教育,增強版權意識,打造良性循環的文化生產體系。二、構建專門的文化產業人才培育、管理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廣泛設立文化創意產業教育機構,加強專業資格培訓,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端技術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三、成立專門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中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完善文化市場準入機制,提出建設性的發展規劃,加強文化產業與政府、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引導文化產業健康、良性發展,積極調整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策略。四、建立文化產業園,使之形成集約化、規?;漠a業格局,提高文化產品生產效率,并加強對文化產品的綜合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形成一系列相互帶動的“商業鏈條”。五、設立文化產業專項基金,為深受資金短缺困擾的中小企業提供長期系統的資金資助。同時,積極支持企業和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帶動引導民間投資,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充裕的資本支持。

【參考文獻】

[1]李苗苗.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背景及現狀分析[J].《商情》,2015年第19期

[2]《韓聯社》[J],2017年

猜你喜歡
借鑒意義文化產業韓國
韓國“第一步”
聚焦韓國大選
在韓國走馬觀花
探究宋代翻異別勘制度的現代司法借鑒
儒家思想與明治維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揭秘韓國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