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計數據準確性評估:方法分類及適用性的研究

2018-07-18 17:52韓運娟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統計數據

韓運娟

【摘 要】選擇合適的統計數據準確性評估方法,能夠保證評估結論的可信度?;诖?,本文闡述了兩種常見的統計數據準確性的分類方法,包括針對總量數據評估方法與針對分類數據的評估方法,同時,將這兩種分類方法進行比較,來得出不同的數據分類方法的實用性。通過論述以上內容,為數據統計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統計數據;數據評估;事后調查評估

我國經濟的發展進步,使得一些新統計方法應用到數據統計中。由于數據統計調查內容多、處理過程較為復雜,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因此,為了保證相關數據的精準性,需要構建一個評估體系,來評估數據分類方法及適用性,促進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實踐的規范化,進而解決國內外對我國統計數據質量的質疑。

一、統計數據準確性的分類方法

(一)總量數據評估方法

1.分類方法的邏輯規則

數據的產生者和使用者對數據總量統計方法存在著差異。數據生產者對于數據的評估目標是中心環節,是以保障公布數據的準確性為主要目的,而數據的使用者是以數據分析的準確性為目的。這樣一來,分類方法的邏輯規則就具有很大的影響。我國的數據統計系統中,各級的數據指標都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邏輯,比如,期末的存量和期初存量和,國民收入要小于GDP總數等??梢允褂眠@些邏輯關系來驗證衡量指標的精準性。由于這種分類方法具有多重指標的要求,因此,當總數據小于分項數據的和,說明分項數據存在著誤差,產生這樣的誤差原因是統計制度,在數據評估和數據審核過程中出現錯誤,使得總量數據邏輯出現問題。

2.參數比對

反應數據指標活動主要是通過穩定關聯性和協同變化的規律,分析指標信息,能夠得出基本的經驗數據。使用這些參數來作為指標評定的參數,如果指標的比例偏離經驗參數,說明評定方法的準確性存在的誤差問題。比如在經濟核算領域,經濟內部結構和三次產業占總GDP的比值,或者是人均GDP占全國的次位等內容,在一定情況下,這些數值都是相對穩定的。因此,通過對比參數,能夠初步確定數據精準性。

但是這種方法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第一,即使是評估的參數沒有產生變化,也無法排除數據不準確的問題;第二,經驗參數使用的范圍有限,如果客觀事實產生變化,無法確保慣用參數的精準性,也就保證不了評估結果的精準性。

3.指標變動對比

指標變動對比作是經驗參數比對的一種變形方法,指標變動比對法需要和待評估指標保持很好的互動。作為評估參照標準,可以按照其變動的趨勢,來評估指標的準確性。比如工業能源量增長率與經濟總量增長速度,應保持高度正相關的指標,如果兩個指標之間的變化趨勢出現較大偏差,可以確定經濟增長數據存在統計誤差[1]。

(二)分類數據的評估方法

1.統計數值分布檢驗

掌握統計指標的個體數據分類匯總數據,從匯總數據的特定概率來進行分配,可以將個體數據的具體分布形態與特定分布進行比較,如果二者趨于一致,則表明統計數據是準確的;若二者不一致,則認為統計數據存在誤差。按照特定的概率分布形態來估計,或者源于理論上的推斷,能夠計算出數據規模的,如產量大小、數量多少等。

該方法要求個體或分類統計數據服從特定概率分布,但在很多情況下,數據的先驗分布是未知的,或者無法用任何一種理論統計分布來整合,因此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即使統計數據確實符合特定分布,也不能排除全部個體存在系統性數據偏差的可能性。因此,該種方法仍未完全被接受,并且數據的檢驗過程也很困難,但就數據準確性來看,這種方法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2.基于是事后調查的偏差評估

事后調查評估是控制數據質量的主要手段,通過使用隨機樣本調查的方法,可以將調查的數據和原始數據進行對比,來評估兩組數據之間的正確與否,如果數據無法對應,說明數據的可信度存在誤差。比如在人口調查中,采用重復調查程序來判斷抽樣調查方法的誤差。調查人員將工作分為兩個部分,在實施調查的時候,需要對調查對象進行重復調查,并利用一些項目輔助手段,像電話調查的方法,進行提問,來開展對調查結果的數據精準性進行評估。設置在歐盟人口普查中,也通過事后抽樣調查方法,對普查數據的準確性進行評估,以此估計人口普查數字的真實性。

事后調查的評估方法,可以將系統存的偏差歸結于調查自身問題,因此,通過控制實施重復調查方法的條件,使得這種方法可以在標準環境下使用,進而獲得準確的評價。但是在實際中,事后調查的結果真實性與否,卻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性,尤其是在社會調查中,由于社會調查的變數過多,情況復雜,無法控制環境的標準,導致事后調查的準確性被質疑[2]。

3.誤差效應的測量及其模型構建

統計調查誤差對于統計數據準確性的影響,體現在系統偏差和增大統計結果的不確定性方面。為了對統計調查誤差效應進行測量評估,通常是采用重復調查或隨機實驗的方法,設置不同的問卷設計、調查方式等,然后比較調查結果,同時,也可以采用方差分析來估計具體的誤差效應值。比如在進行我國農業普查的事后質量抽查數據過程中,對普查數據的可靠性進行了估計,通過對與農戶的基本回答方差和平均總方差的計算,發現對調查估計最大的誤差來自調查員誤。

二、兩種統數據準確性分類方法的實用性對比

通過對比上述兩種方法,得出相關實用性信息:

(1)可行性。針對總量數據統計信息,評定標準是數據的生產者、使用者,二者全都需要依靠評估方法和相關的統計指標作為輔助資料,輔助資料要從原始數據中獲得,同時要按照標準構造來靈活的核對活動復雜性。針對個體數據的可靠性評估,主要是明確數據的分配和評估方法,并基于事后調查,來判斷原始數據的精準性,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控制數據生產者的質量,確保參數的準確性;

(2)有效性。當數據的生產者在數據進行匯總的過程中,要依據統計的內在邏輯對數據進行審核,來發現存在的問題,同時,數據使用者還可以基于調查研究領域的相關理論,進行系統建模,來分析統計數據是否超出正常水平。此外,通過對數據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控制,按照重復調查的誤差參數,來評估數據的有效性,進而確保統計工作的質量;

(3)數據可靠性分析。上述兩種方法如果無法評定數據統計的精準性,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將實際的數據判定“誤差”;第二,將誤差數據判定為“可靠”。針對這兩種數據評估分類方法而言,無法確定統計數據的精準性和可靠性,會使評價結果出現錯誤。針對數據的生產者而言,需要提升數據誤差的辨別能力,來最大程度的降低數據的誤差;針對數據的使用者而言,要利用事后調查方法,來進行評估,進而對誤差機制進行控制,進一步降低數據評估的誤差,提升精準性[3]。

三、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總量數據和分類數據評估方法,能夠提升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針對個體數據的可靠性評估主要是明確數據的分配和評估方法,并基于事后調查,來判斷原始數據的精準性;同時,通過對數據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控制,按照重復調查的誤差參數,來評估數據的有效性,進而統計工作的質量。因此,通過分布檢驗統計數值,應用事后調查的偏差評估方法,能夠評估出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吳春堂.影響統計數據準確性的因素及解決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1):101.

[2]孫紅.統計數據準確性評估:方法分類及適用性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6(09):12-13.

[3]祝君儀.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統計數據質量的評估方法及適用性分析[J].中國市場,2015(29):41-42.

猜你喜歡
統計數據
創新視角下統計數據的提取與使用
創新視角下統計數據的合理決策問題
國際統計數據
基于故障統計數據的計算機聯鎖設備服役周期研究
2017年居民消費統計數據資料
提高人口統計數據質量的研究與探討
淺談施工企業統計數據的質量控制
地理國情普查統計數據網格化
統計數據
ATI公司2012年全年經營狀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