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路徑研究

2018-07-18 17:52葉倩倩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有效路徑新媒體特征

葉倩倩

【摘 要】高校的使命和責任是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中心環節,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斷努力奮斗的理想和信念,可見,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高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的重要抓手。文章將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希望有效融入新媒體這一大背景,提高教育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特征;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有效路徑

新形勢下,新媒體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不僅給大學生思想信念教育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挑戰。高等院校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善于運用新媒體,充分發揮其優勢,達到傳統教育模式下達不到的教育效果,同時,也要全方位認識和審視新媒體,掌握其傳播和特點,認清新媒體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負面效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克服新媒體帶來的消極影響。

一、新媒體的基本特征

新媒體主要以網絡數字基礎為載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形式和手段,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交際生活,同時,也逐步改變整個社會的結構,使人們進入數字化時代。與傳統的傳播媒介相比,作為信息傳播形式和手段的新媒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傳播信息的及時性,受眾再也不是受傳播媒介“嘲弄”和“擺布”的對象了,而是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了解相關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可能不全面,真實性有待進一步證實,這就要求人們提高信息辨識能力。

第二,傳播主體的交互性,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突破了信息傳遞單一性的特點,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傳輸渠道、多樣化的接受終端進行信息整合,可以保證受眾在不同方位、運用不同終端均可以接受信息、反饋建議;

第三,傳播范圍的全面性,為人類便捷地共享海量信息資源搭建了基礎和平臺,使以網絡和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作為載體的新媒體信息傳播范圍更廣闊、更全面。

二、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不強烈

理想信念教育要內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行動,就必須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意識和主動接受態度,使大學生成為掌握理想信念的主人。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對自身的關系只有通過他對他人的關系,才成為對他來說是對象性的、現實的關系?!碑斍?,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主動接受的因素既包括大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依賴,也包括現實利益導向的依賴。

(二)教育環境的推動力不明顯

按照教育環境的呈現方式,可以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環境分為顯性環境和隱形環境。顯性環境教育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時長采用的一種傳統教學方法,主要指充分利用包括課堂在內的各種公開手段開展系統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具有集中組織、目的明確、有一定強制性等特點?!迸c之相對,隱性環境教育也稱“隱含課程”、“無形課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是在顯性環境和隱性環境雙重作用下生成的,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常規的課堂教學,而且要重視隱性文化環境、管理制度、網絡環境等方面的影響,進而促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目標的實現。就當前現實情形而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教育環境的促進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甚至有一些外在環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起到負面的、反向的作用和影響。

(三)教育方式缺乏靈活性

當前,在課堂教學和宣傳教育中,仍然采用僵化、呆板的形式進行講解,例如“滿堂灌”、照本宣科、一個教案管多年、一種模式教到底等形式,學生在接受過程中會因缺乏新鮮感而出現接受困難的現象。不僅如此,許多學生在長期僵化呆板的教學模式影響下,總覺得理想信念過于高遠,是那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兒,跟自己的現實需求和發展需要沒有關系。為此,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從新的實際出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引領下,應充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應拓寬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以期達到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水平的教育目標。

三、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深化主題教育提高教育實效

主體教育活動以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貼近學生實際和生活被廣泛應用,因此,新媒體背景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陣地。只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實踐中用先進的思想意識約束自己的行為,引導大學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積極踐行大學生行為準則,堅持知行合一,做一位具有遠大理想信念與現代公民素養融為一體的優秀大學生。同時,通過一系列理想信念主題教育實踐活功的開展,有助于推動大學生樹立以學為上的理念,使他們明白大學期間,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業,從而進一步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煥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動力,珍惜大學時光,不斷豐富、充實和提升自己,全面提升大學生在新媒體背景下抵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投身實踐的自主性和自覺性。

(二)樹立媒介思維提升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的稱呼由來已久,最早起源于英國人出于保護傳統文化以及傳統觀念免受流行文化沖擊的目的。20世紀30年代之后,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具有嚴格社會準則的教育體系。從大眾傳媒的角度來理解,媒介素養是指參與媒介的主體(傳播者及受眾)在信息和知識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時所呈現出來的水平,同時也包含著媒介主體(傳播者及受眾)在獲取和利用各類媒體(傳統媒體及新媒體)來服務自己、他人及社會的技巧和能力。新媒體時代,不管是教育工作者還是作為教育對象的高校大學生,都需要學習新時代信息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的能力,并有效應用,同時,也要具有這一時代相適應的利用新媒體改變自我、服務社會的技巧和能力。

(三)增強文化自信夯實人文底蘊

青年大學生將是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注意道路的主力軍,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使廣大青年大學生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不僅可以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和親切感,而且還可以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有中國特色。習近平強調,“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边@“四個講清楚”不僅是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也是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新媒體背景下,要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充分運用大學生積極參與的新媒體通道,傳播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四個講清楚”教育。

四、結束語

當前,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形式發生了一定改變,其中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也受到了一定影響,為此,各個高校要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優化,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段忠新.新媒體與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7.

[2]蘇蕾.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任艷妮.大眾傳媒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15.

[4]周云杰.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01):161-162.

猜你喜歡
有效路徑新媒體特征
如何表達“特征”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抓住特征巧觀察
財經類高職院?!罢n證融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探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線性代數的應用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