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傳統元素在動畫電影中的應用

2018-07-23 07:09于淼
藝術科技 2018年4期
關鍵詞:中國傳統元素動畫電影傳統文化

摘 要:“中國傳統元素”這一理念自從被提出以來,就受到了人們廣泛的推崇和熱愛。中國傳統元素不僅代表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也代表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揚。中國傳統元素常常被喻為一種獨特的中華精神,并被大眾接納,隨著21世紀科技的不斷更新,動畫產業憑借自身的韌勁,發展迅速,中國傳統元素也慢慢滲透動畫產業,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風動畫電影,動畫電影行業被注入新鮮的血液,逐漸打入了中國主流市場。近年來,我國一些優秀中國風動畫電影,不僅贏得了很好的評價,還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這些好結果的背后,中國傳統元素的助力是不可忽視的。

關鍵詞:中國傳統元素;動畫電影;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元素在近些年的演變中,不再以局限于某一個單獨的圖騰或精神為代表,相反,它代表了所有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大合集,它是天人和諧的統一,是所有智慧的凝聚。例如中國結、丹鳳眼、黃包車、琵琶、《詩經》等,無一不屬于中國傳統元素,由此可見,中國傳統元素包含代表中國精神的所有東西,并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動畫電影作為一種獨立的電影類型被劃分出來,人們對于動畫的認識不再只停留在動畫片上。2015年由田曉鵬導演的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7天創下了3億元的票房,一直到電影下架,累計票房9.56億元,創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單日最高票房6465萬元,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段饔斡浿笫w來》毫無疑問是中國動畫歷史上的巨大成功,在這部電影里,處處體現著中國傳統元素。

在《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整個影片中,傳統古代建筑元素大量出現,例如長安城里的建筑、中國傳統的斗拱等。石獅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擺放物品,是中國傳統建筑使用最多的裝飾物,多用來鎮宅,哪怕到了現在,許多企業和公司門前也有擺放;斗拱作為古代的常用建筑結構,對中國古代的建筑具有巨大貢獻,斗拱飛檐就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但自唐代以來,斗拱成了皇家建筑專用,民間不得使用。正因為影片中中國傳統元素很多,人們能很明顯地看出這是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影片開場便展示了長安城宏偉壯觀的景象,并加以渲染,顯得別有一番風味;在影片中期,壯闊的山水則成了主旋律,三山五岳的壯觀使人眼前一亮,同時推動電影進入高潮;影片的最后,反派混沌的老窩借鑒了山西大同的懸空寺。懸空寺于公元491年建成,是我國有名的融合佛教、道教、儒教三教的古建筑,三教思想在懸空寺中進行交流融合,給這座古老的寺廟披上了獨特的神秘色彩。正因神秘,懸空寺被作為影片中反派的老巢。

影片中的人物大多身著中國傳統服飾——漢服,其中“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稱,一雙怪眼似明星”的孫悟空則是中國傳統元素的最突出體現。隨著《西游記》在國際市場上的傳播,孫悟空作為《西游記》中的主角,也成了中國神話傳說的代言人。傳統的孫悟空大多是身披金甲圣衣,武功卓群,雙目炯炯似火,相比之下《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里的孫悟空則平淡了許多,他更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傳統的孫悟空更加滄桑和平凡,但也正因如此,更增添了大圣獨有的人情味,也正因為他近人情,才會一路護送小和尚江流兒。而法明老師傅和天真可愛的小和尚江流兒、豬八戒剛見大圣時脫口而出的京腔,以及大圣穿的絲綢衣服,這些細節都體現了中國傳統元素。正是因為這些細節,才誕生了這部絕佳的動畫電影。

無獨有偶,除了《大圣歸來》,在2016年上映的《大魚海棠》也把中國元素運用到了極致。電影當中出現的角色皆出自古書典籍,男女主人公出自著名篇章《莊子·逍遙游》,其余人物則是借鑒了《山海經》當中的角色形象,為了符合電影美好溫馨的氛圍,制作人對很多人物進行了再創作。在電影場景方面,土樓和廊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影片開場、椿離開土樓后開啟的新故事以及故事的高潮,都發生在這個場景。除此之外,影片中關于椿放在廊橋上的海棠花的場景也很有講究。影片中的廊橋取景于福建永定的濟行橋,它是福建現存的最古老、保護得最完整的風雨橋之一。

影片里男女主人公的衣著,也是中國傳統服飾,椿的衣服風格類似于民國風格,而湫則是身著常見的農夫服。在整個影片中,靈婆的這個角色也起到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作用,靈婆門前的鋪首銜環和雙魚鎖都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物件。鋪首銜環的歷史要從商朝說起,后多出現在棺木和青銅擺件上,因傳說鋪首是龍的第九子,性好閉,人們便喜歡將鋪首銜環裝飾在大門上,取平安、安寧之意。在靈婆詢問鯤的死亡時間時,女主人公說:“是谷雨的前兩天?!惫扔瓿鲎灾袊鴤鹘y二十四節氣,而靈婆在詢問椿的時候,手中翻動的日歷也是常見的干支紀年法,可以看出導演和制作人員在影片中下足了功夫。除此之外,打麻將和放河燈的情節都給影片增添了一抹濃郁的中國風色彩。放河燈在中國古代又叫作“放荷燈”,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祭祀活動,椿化身為紅色海豚在人間巡游的時候,導演通過紅色海豚的視角來呈現中國民間傳統活動。在整個電影中,許許多多的細節組成了一部恢宏的電影。電影中有很多作為道具的物件,都透露出了中國古代傳統的氣息,例如油紙傘、斗笠、蓑衣、燈籠、陶罐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家庭中常見的擺設物。其中出場率較高的核桃、龍王面具和塤,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電影給了核桃一個特寫,不難看出核桃的表面刻著雙魚圖案,在古代,雙魚圖案代表陰陽,也就是太極圖,在此處用到太極圖,也給核桃添加了神秘色彩,而面具則常常在祭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當看見椿的奶奶戴著面具跳舞的時候,常常讓筆者想起一種中國傳統戲劇——儺戲,儺戲作為中國古老劇種的代表者,其主要表現形式是通過簡化的祭祀步驟,再以舞蹈綜合,最終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戲劇形式,其主要內容也多與宗教鬼神有關,并且多以鑼鼓進行伴奏。在影片中,龐大的祭祀舞場景,常常讓人聯想到幾千年前古人的祭祀活動。塤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在世界古老樂器歷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清朝時期,塤已經失去了繼承者,成了后繼無人的樂器。導演在影片中用塤作為信物,也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追憶。

在電影里有許多傳統神話故事。椿的爺爺在瀕死時化身為鳳凰,把海棠花燃燒殆盡最終消失,這正是上古神話鳳凰涅槃的故事;而在影片最后鯤在化為人形之際,變得越來越大,越過海天之門直上,這一段演的正是《逍遙游》中的鯤鵬神話。

綜上所述,在國產動畫電影發展得越來越好的同時,導演和制作人員也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元素,這是值得我們歡喜的事情。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沒有被我們注意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不勝數,作為中國人,傳承、延續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應做的事。在制作動畫電影方面,并不是要一味地講述其他國家的故事,我們的國家就有著豐富的資源和故事等待人們發掘,并且,在影片中應用中國傳統元素,也可以給觀影者帶來巨大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實際上,在認識這些傳統元素的同時,我們心里也會產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很多中國元素都像塤一樣面臨無人知曉、后繼無人的窘迫局面,例如影片中的儺戲,儺戲產于貴州,但現代貴州的青年們知道儺戲、觀賞儺戲的卻寥寥無幾,導致曾經輝煌一時的傳統元素變成了記憶里的故事。人們應該意識到,正是這些記憶里的中國元素構建成了一個完整的中國,如果人們選擇遺忘這些中國元素,以后被遺忘的一定是人們自己,到那個時候再恍然醒悟,為時已晚矣。

參考文獻:

[1] 李念念.《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民族文化元素的運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5(17):54+49.

[2] 陳可紅.《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敘事回歸和人文情懷[J].電影藝術,2015(06):59-61.

作者簡介:于淼(1998—),女,遼寧丹東人,遼寧師范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中國傳統元素動畫電影傳統文化
動畫電影大導演養成記
沒有一位觀眾曾看過這樣的動畫電影!
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