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史中的文獻考古方法初探

2018-07-23 07:09陳佳麗
藝術科技 2018年4期
關鍵詞:電影史方法

陳佳麗

摘 要:關于電影史中的文獻考古方法研究也有不少,迄今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學者對于文獻考古方法的提出及應用,在電影史的研究中有不少喜人的成果。我們相信借由這一方法,定能撥開重重迷霧挖掘更多的細節,還原一個更為清晰的歷史真相。

關鍵詞:電影史;文獻考古;方法

我國電影從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期出版的電影史書籍不僅數量有限且囿于資料收集等諸多原因,逐漸顯現出偏差而被學界指出并糾正。電影史學家酈蘇元認為,電影史既是電影研究,又是歷史研究,是一門交叉學科。[1]電影史的觀點撰寫不是對事實的消極轉述,閱讀歷史也不是對文本的被動接受,而影像建構的歷史和影像本身的歷史更是吊詭曖昧。因此,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電影歷史學充滿了抗衡和變動。[2]近些年來,隨著學界對重寫電影史的呼吁,雖是源自全球化語境的變化,也督促我們為既存的早期電影史書寫作糾錯或補充。以我國電影史書寫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電影發展史》為例,在民國報刊引用方面達到了難以逾越的高度,但是也存在缺陷,僅就史料選擇的問題,也無法遵循歷史分析和學術研究的基本規律,“一般均服從于闡明我國電影中階級斗爭情況的必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隔斷了民國報紙與中國早期電影的內在聯系,將中國早期電影的歷史敘述推向了中國電影政治史的狹窄路途。[3]通過文獻等資料的考古形式雖說不能為研究某一特定時段的電影歷史還原出一個“考古現場”,但如果過濾掉其在早期電影史書寫存在的資料不足或是政治批判話語,那么我們離有失偏頗的武斷歷史書寫勢必越來越遠。

要理解文獻考古這一研究方法的定義,首先需要理解考古及知識考古的概念。在考古學方法論中,考古是指借以獲得這種知識的考古方法和技術,包括搜集和保存資料,審定和考證資料,編排和整理資料的方法和技術。傳統歷史研究從事的是記錄過去的遺文遺物,將之轉變為“文獻”并使文獻說話,使用并質疑文獻。[4]而??绿岢龅目脊艑W,即所謂的知識考古,它運用了一些具有結構性的原則:知識考古學并不是旨在通過在已知事物本身中找出這些事物的方法來重復它們,不是向起源的秘密深處的回歸,而是對某種話語——對象的系統描述。它實際上是一種重寫或改寫。??聦⑽墨I看作“遺物”,只考慮其自身價值,不考慮其工具價值,只揭示其復雜的內部關系;不針對時間,它針對的是某一知識系統的內在層次。知識考古學力圖界定的不是在話語中隱藏或揭示的思想、形象、主題,而是那些話語本身,那些遵守一定規則的作為實踐的論述。它不是一種解釋性的學科,而是一種描述性的學科。[5]我們在電影史研究中所言及的文獻考古方法,更接近于兩個概念的集合。它既涉及歷史學中考古的概念,又涉及??玛P于文獻和陳述的定義。也有學者對此下過定義:“文獻考古”絕非利用考古材料去印證文獻記載,而是去偽存真地分析有關的古代文獻和出土文獻的正確邏輯關系同相關的考古資料的存在背景關系的系統對應,以解釋考古問題。[6]將文獻考古方法應用于電影史的研究中,要求我們跳脫一般意義上對于影像文本的考古,而是借由文獻和歷史資料對既存的電影史內容進行糾錯或補充。

區別于傳統電影研究中非常注重電影拷貝及與影片創作相關的史料此類偏重影像的能指,文獻考古更偏重于諸如檔案、報紙、期刊、電影年鑒及其他地方歷史文獻、日記、私人信件、回憶錄、口述史等資料。這些文獻資料不僅通過影片批評和放映廣告還原電影的諸多細節,也訴諸時局背景呈現了從制片、發行到放映的各個環節以及電影的政策法規和交流傳播?;氐皆缙诔霭娴膱蠹?,再參證電影刊物、電影檔案以及其他形式的史料,可以修復電影史上存在的那些因人為或非人為原因造成的巨大裂隙,最大限度地還原中國電影豐富而又深厚的歷史軌跡。[7]從學者在電影史研究中運用文獻考古的成果即可窺見一二。學者黃德泉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初創活動影片考》一文中提到商務印書館自1914年開始制作幻燈影片,但早期制作的活動影片多已失傳。其通過對同時期出版的《時報》中商務印書館的廣告進行對照,得出了更為翔實的商務印書館初創期的活動影片出品及放映活動細節。電影史中文獻考古的必要性也因為以往有些史料運用不充分或有錯誤,所以有必要像考古一樣尋求史料、證據,細致分析得出結論。黃德泉學者在《“電影”古今詞義考》中即通過對報刊中各種名詞的比對,得出了被視為圭臬的《中國電影發展史》中關于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的論斷有誤的結論?!吨袊娪鞍l展史》作為早期出版的頗具權威的電影史尚且存在此類紕漏,證明電影史還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當然也顯現出重寫早期電影史的必要性。民國時期的報紙資料不僅是研究民國政治史、軍事史、經濟史,尤其是社會生活史和日常風俗史的必由之路,也是重寫中國早期電影史的重要依據。民國報紙里的電影信息包括電影新聞、電影論評和電影廣告在內,為我們反思中國早期電影的歷史敘述建立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參照系。[8]正是借助這些文獻資料,學者對部分有失偏頗的陳述進行了補充和糾正,也豐富了電影史在某些冷門方向的研究,對學界模糊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挖掘。

運用文獻資料進行考古,在審視傳統的歷史觀和電影觀的前提下重寫中國早期電影史,已有不少學者取得成果且見諸筆端。要了解文獻考古方法在實際研究中的運用,我們可根據實例予以說明。就《中國電影發展史》中對于電影最早傳入中國的記錄最初就遭到黃德泉的質疑(見《“電影”古今詞義考》),電影最初傳入中國與書中記載的“一八九六年八月十一日,上海徐園‘又一村最早放映了西洋影戲”到底存在幾分出入,不少學者考據了早期出版的各類報刊,提出了幾種不同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電影最初傳入中國確實是在上海,只是時間、地點上存誤。第二種觀點認為電影最初傳入中國是經由香港?!耙话司帕瓿?,路易·盧米埃爾雇傭了二十多個助手,把他們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影片,同時拍攝新的影片,他們其中的一個,在當時香港,電影就是這樣傳入香港的?!盵9]至于時間和地點等各種細節也存在差異。第三種觀點認為電影最初在中國放映是出現在武漢。第一種觀點的提出者主要是以黃德泉為主的大陸學者。第二種觀點主要見于余慕云先生編著的《香港電影史話》,雖放映的各種細節有待推敲,仍被引用多次。第三種觀點主要提出者是華裔學者魯曉鵬,他根據實地探訪法國盧米埃爾紀念館及法國外交部檔案中的記載,確證電影在1896年7月曾在武漢的法國領事館進行放映。雖然這個時間是否早于上海并未得出準確結論,但不可否認魯曉鵬的觀點給國內學者研究電影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當國內的資料不足以考證事實的始末和全貌時,跨國框架下的世界研究有助于民族電影研究。[10]這一研究視野的提出也使得眾多學者得到啟示,電影作為舶來品傳入中國,早期的電影史研究習慣性地援引民國期間出版的《申報》等中文資料,而被忽視的外文資料的記錄或許會幫助呈現更多的細節。關于這一議題的最終結論也證明了跨國視野在電影史研究中確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電影初到中國考結論的提出,我們可通過幾位學者的文章予以梳理,從中理解文獻考古在其中的運用以及常見的幾種方法。黃德泉是最早對《中國電影發展史》中的觀點提出疑問的學者。在《電影初到上??肌芬晃闹?,黃德泉通過對當時出版的報紙中對于“西洋影戲”“電光影戲”等多個相近名詞的報道進行辨析,確認1896年徐園“又一村”放映的并非電影。而后,又經過報刊中的廣告進行對照,佐以刊登的觀眾所記錄的觀影感受,確證電影最早在上海放映實則是1897年的5月,地點并非徐園而是理查飯店。在確證的過程中,黃德泉主要通過提出疑問、資料排查、尋找佐證的方法最終得出結論。資料排查的過程切忌先入為主,要多加對照不同資料的記錄,確保結論的準確性。黃德泉在文章中援引的以當時出版的《新聞報》《申報》《游戲報》為主。在黃德泉之后,青年學者劉小磊提出了考證電影傳入中國時間的另一種方法:通過反證法和排除法,先考證文獻中記錄的電影放映系統傳入中國的時間,再來反證幾種說法的準確性。劉小磊首先對余慕云在書中記錄的“一八九六年初,電影最早由盧米埃爾兄弟的助手在香港放映”這一說法進行反證,考察《華字日報》中刊登的影片廣告以及當時市面上僅存的兩種電影放映系統,最終確認在1896年初,香港中環大道放映的并非電影而是幻燈片。隨后劉小磊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史料中記載的徐園“又一村”中最早在1896年6月進行了電影放映的觀點進行反證,最終得出結論:當時在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的確為電影。而這一結論顯然與黃德泉文章中提到的推測相悖。其后學者楊擊沿用黃德泉的考證思路,通過查找同時期在中國出版的外文報紙《字林西報》及《北華捷報》中電影放映的廣告及觀眾的觀后感,確證了電影最早在中國的放映時間和地點:1897年5月22日于上海的理查飯店。值得一提的是,楊擊不僅通過援引同時期出版的外文報紙打開了電影初入中國研究的新思路,也通過這些資料對當時的電影放映活動細節進行了補充,確定了最初上海電影放映活動的發起人、到場觀眾以及放映地點。隨著越來越多的細節被披露,電影早期在中國放映的圖景也越來越清晰。受到學者楊擊對外文文獻考據的啟發,青年學者林吉安也通過對同時期大陸及香港出版的外文報紙進行考證,確證了“香港先于上海放映電影,其中香港的首次電影放映是在1897年4月28日,地點是香港大會堂”。[11]

從眾多學者所做的努力來看,電影最初在中國的放映時間看似只是電影史當中一個小小的細節,實則考證起來淵源頗多。其中涉及了史料缺失、中文語義模糊等,故而一直以來也存在各種爭議。我們尊敬前人,如程季華先生所做的努力,但早期書寫的電影史中史料缺失、不勘正誤的部分正是當今要補足的部分。青年學者應保持客觀的態度,盡力通過對文獻的考古達到研究的“在場”,以進入研究背景的情境。學者們對電影初入中國考的考證過程也激勵著我們青年學子,通過對文獻的考古不斷完善對電影過程的描述,厘清早期電影史書寫時存在的有失偏頗的時代語境,為中國電影的歷史圖景拾遺補闕。

參考文獻:

[1] 酈蘇元.中國現代電影理論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2] 楊遠嬰.電影理論讀本[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3] 李道新.民國報紙與中國早期電影的歷史敘述[J].當代電影,2005(06).

[4] 黃暉.??碌闹R考古學理論剖析[J].法國研究,2006(02).

[5] 米歇爾·??拢ǚǎ?知識考古學[M].三聯書店,2003.

[6] 何駑.文獻考古方法論芻議[J].華夏考古,2002(01).

[7] 李道新.一個電影史研究者的心靈絮語[J].電影文學,2007(04).

[8] 李道新.民國報紙與中國早期電影的歷史敘述[J].當代電影,2005(06).

[9] 余慕云.香港電影史話[M].次文化堂出版社,1996.

[10] 魯曉鵬.盧米埃爾兄弟電影在中國放映考[J].電影新作,2015(01).

[11] 羅卡,法蘭賓(澳).香港電影跨文化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電影史方法
“開端”:《定軍山》的媒介文化闡釋
學習方法
對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對
高中歷史教材中“電影史”專題比較研究
用對方法才能瘦
從法國電影史的發展看“作家電影”流派的意義與影響
電影史研究 主持人寄語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