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吳淞》歌曲分析及演唱提示

2018-07-23 07:09崔騰
藝術科技 2018年4期
關鍵詞:演唱

摘 要:應尚能是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優秀的聲樂演唱家、教育家、作曲家,創作了大量歌曲,作品結構嚴謹、語言精練,歌曲調性豐富、感情濃烈,富有強烈的現代派氣息,與當時其他重要作曲家一同發出了抗戰的最強音。

關鍵詞:《吊吳淞》;應尚能;演唱

應尚能(1902—1973)浙江寧波人,是我國著名的歌唱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是一位杰出的男中音歌唱家,是20世紀上半葉于中國樂壇舉辦獨唱音樂會的先驅之一,在演唱中外藝術歌曲方面獨樹一幟;作為一位聲樂教育家,他移植歐洲美聲唱法,培養了像斯義桂等優秀的專業聲樂演唱家;他還融中國傳統唱論與西洋美聲唱法為一爐,寫作了《以字行腔》和《我的聲樂教學經驗》等聲樂理論專著;此外,他還是一位作曲家,創作了歌劇《荊軻插曲》以及《吊吳淞》《國殤》《我儂詞》《梨花落》等優秀的藝術歌曲。

應尚能的獨唱曲作品量非常多,共有105首,其中現有譜例的有29首。筆者在已有譜例中挑選的這首《吊吳淞》是應尚能在一二·八淞滬事變后,于1932年5月2日所作。這首歌曲從鋼琴伴奏的協作、旋律調性的安排以及歌詞所表達的意義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欣賞性及藝術價值,為應尚能的藝術歌曲之典范。

《吊吳淞》是韋瀚章作詞,應尚能作曲的一首藝術歌曲。韋瀚章(1905—1993),祖籍今珠海市。1950年定居香港,曾任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編輯、香港音專監督兼教授,獲香港民族音樂學會頒發的“榮譽會士”銜。他是我國第一批從事現代歌曲創作的歌詞大師,一生共創作了3500多首歌詞。代表作:《送別》、與黃自合作的《旗正飄飄》《思鄉》《春思曲》,清唱劇《長恨歌》(根據白居易的詩意創作的我國第一部清唱?。┑?。

《吊吳淞》的歌曲結構為帶有引子和尾聲的對比——再現單二部曲式,曲式圖如下:

《吊吳淞》是一首通譜歌,歌曲結構并不復雜,但作者將鋼琴伴奏與歌曲旋律以及歌詞每一個因素間都安排得非常巧妙,將歌曲所要傳達的感情體現得淋漓盡致。歌曲調性發展是本歌曲的一大特色,由a和聲小調開始,經過15小節的發展到達d小調,并在第16-20小節“re、do、bsi”三個音重復強調,以至于在第19小節轉到bE大調,并落音于該調的下屬音,進入第二樂段,最后回歸到d小調上,結束全曲。

歌曲一開始,鋼琴伴奏以a和聲小調出現,小二度的裝飾音,渲染出一種緊張不安的氣氛。fff的強度加上越來越低的音區(大字組到大字組),更將這種沉重、壓抑的感情表現得更加深刻,如一聲聲驚雷,預示不詳之事即將發生。第3-5小節持續的小二度顫音如暴風雨已經來臨,局促不安的氣氛繼續濃厚。第6-9小節震音的出現,“雷聲”更為密集,氣氛愈發緊張,右手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以allegro的速度演奏,將整個氣氛推至最高點。第10小節,鋼琴停在a和聲小調主音,“雷、雨”皆平息。

人聲從第11小節第二拍進入,第一句“春盡江南”,曲首冠音的旋律恰如一聲悲涼的嘆息。此時卻無鋼琴伴奏,與之前的極盡喧鬧形成鮮明對比,更使得這聲“哀嘆”扣人心弦,迅速將聽眾的心情降至冰點?!安豢盎厥住边@4個字的運用類似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動機的節奏型,字字都是對生活的叩問?!澳昵笆隆?個字同音反復,好似回想往事,自言自語。14小節伴奏進入,“到如今”3個字用向上的四度跳進,疑問性的旋律加上逐漸密集的伴奏,不斷將聽眾心弦抓住,推入歌曲第二樂段。

演唱這一段時,需有良好的氣息支撐,演唱者必仔細揣摩歌詞語氣,并特別注意對歌詞中短暫的休止符的處理,要做到聲斷氣不斷,以努力營造出歌曲A段中悲痛不止、字字戳心的藝術氛圍。

B段從第21小節開始,伴奏一出便與A段對比強烈。大山型的伴奏音型如頌歌一般,深切表達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同時,左手的持續震音卻讓氣氛仍然沉重,仿佛是提醒著國人,那些伴隨我們美好生活的大好河山已因為殘酷的戰爭凋落消亡?!耙淮绾由?,一寸傷心地!”2句相同旋律的重疊使用是作者為國為民的聲聲吶喊?!皹O目吳淞”為歌曲感情的高點,3個連續的長音是對吳淞、對祖國被無情擄虐的陣陣哀悼,感情無比悲壯。第18-28小節頻繁出現的調外音與“衰草黃沙迷廢墟壘,敬浦暮潮生,點點都成淚”的歌詞,一同表現出作者內心情緒的強烈涌動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從第22小節開始,音樂速度變為adagio,節奏舒緩,加上優美、連貫的旋律,與歌詞里的極盡哀傷背道而馳,更顯其為國憂思卻不知何以作為的無奈、凄涼。

演唱此段氣息需更加連貫,柔美與濃厚的情感互相交織,調性頻繁更替,需特別注意音準。樂譜中漸強與漸弱的力度標記較多,也需時時注意。

第29小節回到a和聲小調,伴奏音型為A段變奏,音樂速度也變為allegro,情緒再次變得緊張不安。從宏觀上看,此時人聲多為上行旋律,似作者對未知的祖國命運的惶惶不安。一句“白骨青磷夜夜飛,可憐未竟千城志!”在左手密集的音樂織體以及右手較大音區間跨越,并帶有極不協和的小二度裝飾音的伴奏中,將歌曲情感推至最高點。第33小節轉為d和聲小調,伴奏以從后往前相反的順序重復鋼琴的前奏部分,最后結束在d和聲小調主音。這一段是作者內心的愛國之情的強烈爆發,演唱時要將歌曲感情中的激動、憤慨盡力表現出來,由于伴奏的旋律性不強,演唱時需注意節奏的穩定。

這首歌曲是根據具有強烈愛國情感的詞文所作,歌曲中情感的變化豐富且旋律形式多樣,更特別之處在于其收尾調性并非一致,從a和聲小調開始,卻結束在d和聲小調上。演唱者務必在演唱前仔細分析每句歌詞、每句的旋律以及跟伴奏之間的關系,才能將整首歌曲的感情、意義完整地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 應錫音.應尚能音樂論著及作品選集[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

[2] 王大燕.藝術歌曲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崔騰(1990—),男,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

猜你喜歡
演唱
淺析聲樂作品演唱中的“聯覺現象”
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分析
淺談《黃河怨》的音樂處理
隴東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傳統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