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六柿圖》作者牧溪生平研究的文獻綜述

2018-07-23 07:09呂夢瑤
藝術科技 2018年4期
關鍵詞:生平

呂夢瑤

摘 要:關于牧溪的記載涉及的古代文獻有元代莊肅所著《畫繼補遺》、吳大素《松齋梅譜》、夏文彥《圖繪寶鑒》、湯垕《畫鑒》,元以后由于牧溪作品大量流入日本,文獻中便更少有出現新的說法,一般都承舊說,如蓮儒的《畫禪》。而見過法常真跡的項元汴和査士標對法常贊賞有加,提有畫跋,清彭蘊燦《歷代畫史匯傳》中提及的法常事跡,后來學者徐邦達認為存在爭議。本文通過對法常生平的研究以此明確其畫僧身份,同時能更完整地了解到牧溪本人的相關事跡,從而對從身份背景入手來研究其畫作方向有所幫助。

關鍵詞:牧溪;生平;畫僧

0 引言

牧溪的生平及相關畫作流傳至今的相對較少,同時中國古代傳統繪畫體系對于牧溪評價不高及有所排斥。其畫作在明代時流入日本,由于種種原因,日本對于牧溪反而非常歡迎,相關的資料也一并傾重于出現在日本文獻中。國內學者研究的不是很多,筆者搜集了大陸及臺灣的一些文獻,發現了幾位研究較為深入的學者,也間接接觸到日本的相關研究,發現相關研究更為詳細和深入;但由于筆者語言的學術能力有限,無法直接接觸日文文獻。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古代文獻中最早記載法常傳略的文獻有莊肅的《畫繼補遺》:僧法常,自號牧溪。善作龍虎、人物、蘆雁、雜畫,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提到法常:僧法常,號牧溪,喜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樹石、人物,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飾。但粗惡無古法,誠非雅玩。

湯垕《畫鑒》: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戲,粗惡無古法。

可以看到以上文獻中,評論家對于牧溪的畫作評論是基本一致的——“粗惡無古法,非雅玩”。而流于日本的文獻吳大素的《松齋梅譜》則有不同的記錄:僧法常,蜀人,號牧溪。喜畫龍虎、猿鶴、禽鳥、山水、樹石、人物,不曾設色。多用蔗查草結,又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綴。松竹梅蘭,不具形似,荷蘆鷺雁,俱有高致。一日造語傷賈似道,廣捕而避罪于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帳為之絕品。后世變事釋,圓寂于至元(1270—1294年)間。江南士大夫處今存遺跡,竹差少,蘆雁亦多贗本。今存遺像在武林長相寺中,有云喜愛北山。

可見《松齋梅譜》是有較為正向的評價。同時可以看出相同之處便是對于畫家繪畫內容的描述和筆法的描述。

元代之后,由于牧溪的畫大部分流于日本,便少有較新的論說,比如蓮儒的《畫禪》,記錄同于夏文彥《圖繪寶鑒》:法常,號牧溪,喜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樹石、人物,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妝飾,但粗惡無古法,誠非雅玩。

而見過牧溪畫作的明代鑒賞家項元汴與清朝的査士標則對牧溪贊賞有加,提有畫跋:

右宋僧法常,別號牧溪,喜畫龍虎猿鶴蘆雁山水樹石人物,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假妝飾。余僅墨戲花卉蔬果翎毛巨卷,其狀物寫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類,并得其意,京愛不忍置。

宋僧牧溪,畫兼眾妙,而尤長于花卉寫生。觀畫史所載,稱其點墨而成。不假妝飾。尚未足盡牧溪也。卷中一花一葉,一瓜一實,皆極精妙。有天然運用之妙,無刻畫拘板之勞。而幽禽翠羽,動息飛鳴,曲肖其態。令觀者心曠神怡,對之忘倦。

后代學者對于以上古代文獻爭論較少,這些資料大致相似,只是評價的傾向性不同。而清代彭蘊燦所著《歷代畫史匯傳》中提及據陶轂《清異錄》增加了關于法常的內容——“西湖長慶寺雜役僧”,“性,英爽,酷嗜酒,寒暑風雨常醉,醉即熟寢,覺即朗吟”。學者徐邦達認為陶轂為五代宋初人,不可能為南宋的法常寫傳,而南宋法常文獻記載中為蜀僧,《清異錄》中提到的則為河陽(河南開封一帶)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中稱法常為“開封人,俗姓薛氏”,而徐邦達在《僧法常(牧溪)傳記訂正》中認為此法常為近人陳垣《釋氏疑年錄》中提到的法常,陳垣考《名僧傳》《新續僧傳》《指月錄》和《五燈會元》法常卒于淳熙七年,徐邦達認為從此法常的卒年為“淳熙七年庚子”來判斷,要早于畫家法常畫《虎嘯風烈圖》軸的那個時間(公元1269年),因此這位法常也非畫家牧溪。于是關于法常的籍貫、俗姓及在寺中的身份,徐邦達的考訂明確了此類問題。

學者宗典曾在《僧法常(牧溪)傳記訂正》中提出5個問題:其一,元對牧溪的評價極壞。如莊肅說:“枯淡山野,誠非雅玩,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睖珗嬚f:“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戲,蟁惡無古法?!毕奈膹└胶颓f、湯之說:“麤惡,無古法,誠非雅玩”。牧溪的“墨戲”是否“無古法”?這是個問題。其二,說“法常蜀俗姓”,說“開封人俗姓薛”,孰是孰非?其三,說“牧溪是慶寺雜役”,一說“六通寺開山”,孰是孰非?其四,牧溪的生卒年問題:一說為1177—1239年,一說生年不詳,卒年為1291年前,孰是孰非?其五,有人說:“牧溪是無準師范的法嗣”,也是個問題。諸如此類,也許不止這些,皆應加以解決。宗典認為墨戲之說被評為“粗惡無古法”說明了“他們(莊,湯,夏)的無知和偏見”,而關于法常俗姓與何地之人,宗典先生與徐邦達先生的觀點是一致的,認為薛姓開封的法常與畫僧法常并非同一人,與唐代長安普光寺僧俗姓為張的法常更是不一致。宗典先生認為法常系“長慶寺僧役”的說法欠妥,“六通寺開山”是日本渡元僧默庵靈淵說的,而默庵與牧溪兩人年代不符,他認為頗為可疑。關于生卒年,他認為“可退前數年為宜”。他同時認為牧溪為無準師范子嗣與圣一國師的師兄弟這一記載較為可靠。

筆者認為宗典先生提出的關于“墨戲”是否粗惡無古法涉及了對于法常的評價,但由于當時古人歷史觀的局限,在他們的視野中,對于粗惡無古法的界定與今人不同,這樣的探討意義不大,于是關于古人對牧溪的評價的偏差與否還需討論。

臺灣學者嚴雅美女士在《潑墨仙人圖研究——兼論宋元禪宗繪畫》中有提到法?!皬氖竦厝胝憬?,最后再擔任杭州六通寺住持”。

徐建融教授在《法常禪畫研究》中也梳理了日本研究中的法常,這里提到日本人金原省吾所撰《支那繪畫史》中《丹青記》增加了不少關于法常的材料,書中稱法常俗姓李氏,為西湖長慶寺雜役僧,五十歲歲后閑居寺門外,理宗嘉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歲;他是無準師范的弟子,與日本來華學習佛法的圣一國師是同門師弟兄,圣一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還國,攜去了法常的《觀音》《松猿》《竹鶴》三軸等。

早于金原氏《支那繪畫史》的大村西崖《中國美術史》(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有寫:法常,嘉熙三年歿,六十三歲,蜀人,初系舉人,后為僧,居于西湖。

日本的文獻中增加了“雜役僧”“無準師范弟子”“與圣一國師為同門師兄”等新的資料。

日本學者戶田禎佑據笑隱大?《蒲室集》所記:“吾友遜敏中得殷濟川之畫,蓋模寫達摩、寶公而下禪宗之散圣者約二十八人像。敏中博識,以為濟川名畫脫去畦畛,常牧溪曾從之學?!苯沂玖朔ǔ@L畫來源于殷濟川,但無法作進一步考訂。

根據一系列的考證與研究,徐建融教授給出了較為完備的法常傳略:

僧法常,號牧溪(一作谿,二字通借),俗姓李,蜀人。生于南宋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輕時曾中舉人。兼擅繪事,受同鄉前輩文人畫家文同的影響。紹定四年(1231)蒙古軍由陜西破蜀北,四川震動,他隨難民由長江到杭州,并與馬臻等世家弟子相交游。后因不滿朝廷政治的腐敗而出家為僧,從師徑山寺住持無準師范佛鑒禪師。在這期間,法常受禪林藝風的薰陶而作《禪機散圣圖》,曾得殷濟川的指授。端平二年(1235),日僧圣一來華從無準學習佛法,與法常為同門師弟兄。淳祐元年(1241)圣一歸國時,法常以《觀音》《松猿》《竹鶴》三軸贈別,在日本畫壇贏得極高評價。由于日本方面的努力,加上國內對法常繪畫的貶斥,因此,法常的作品大都流到日本。

寶祐四年(1256),50歲以后,法常住持西湖邊的六通寺,目睹權臣誤國、世事日非,于成淳五年(1269)挺身而出,斥責賈似道。事后遭到追捕,隱姓埋名于“越丘氏家”;而禪林藝壇,從此傳遍了他的死訊。直到德柘元年(1275)賈似道敗績,法常才重新露面,這時已是將近70歲的高齡了。至元二十八年(1291),法常與世長辭,享壽85歲,遺像在杭州長相寺中。

法常死后,日本禪僧還紛紛葬名而來,瞻仰他的法像,傳承他的畫藝。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默庵靈淵和可翁。傳到日本的法常畫跡,有相當一部分贗品可能出于默庵和可翁之手。

補記:

《無文印》卷三記法常曾于淳柘間(1241—1252)畫《錦屏山圖》。錦屏山在四川嘉陵江。釋文珦《潛山集》卷十一《題牧溪錦屏山圖》有云:“錦屏山勢無雙鸞,影入嘉陵江水寒;人在東南歸未得,時時獨展畫圖看?!睋端膸焯嵋?,文珦生于1209年,約與法常同年;而且,他也曾以詩詆賈似道,與法常志向相契,所記應該是可信的。這就進一步向我們提供了法常里籍、秉性和活動時代的旁證。

可以看出,徐建融教授澄清了法常的籍貫俗姓,并汲取日本文獻中較為可靠的部分,同時給出理由,因此筆者認為此法常傳較為翔實,也能較為完整地描述法常本人的生平。

同時后輩學者楊娜作有碩士論文《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牧溪繪畫藝術》,由于其所學語言為日語,因此查找了許多日文文獻,同時還在日本本土查找資料,些許填補了牧溪研究中日文資料在國內不足的狀況。她翻譯《古美術》昭和二十五年十一月【牧溪 いろいろ】和本人研究所得知,“從某些畫作題跋、印章之中,和時人禪僧的題識之中,可以推論出牧谿的出生地等?!队^音 猿 鶴圖》絹本淡彩三幅,日本京都大德寺藏,觀音(豎1.71米橫0.97米),猿、鶴(豎1.73米橫0.99米)。三幅都是絹上的墨畫,其間極少的彩色,是現存牧谿繪畫中少見的大幅作品。畫面的左下角有‘蜀僧法常謹製的落款,是僅存的牧谿的親筆署名,正好在‘法常的名諱上面印有‘牧谿號印的朱文方印。由‘蜀僧法??梢酝茢?,牧谿的出生地應該是在四川,出家后法號法常。觀音圖的落款筆致嚴謹完全的宋代樣式,而且在名諱上印號印也是很正確的,印章也沒有作偽的跡象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余地”。

2 結語

經過一系列的搜集查找,發現對于牧溪生平的研究要有所突破還是較為困難,宗典、徐邦達等學者的考訂避免了一些錯誤記載,而中國學者對于日本文獻的研究還是較少。因此,筆者同意徐建融教授的研究思路,認為關于法常的生平研究應從國內入手,之后再結合日本的相關文獻進行勾勒,但對于日本文獻還可以繼續發掘。同時,筆者認為既然確定了其禪僧身份,便可推想其繪畫僅僅為其禪宗思想的附著品。筆者認為從繪畫史料入手較難有更大的研究空間,而從佛教的相關資料入手,尤其是六通寺,或許仍有研究空間。

參考文獻:

[1] 徐邦達.歷代書畫家傳記考辨[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

[2] 徐建融.法常禪畫研究[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3] 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 李淼.中國禪宗大全[M].長春出版社,1991.

[5] 嚴雅美.潑墨仙人圖研究——兼論宋元禪宗繪畫[M].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6] 妙虛法師,孫恩揚.禪畫研究[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7] 宗典.中國畫史上崛起的三畫僧[J].朵云,1981(1).

[8] 高居翰.日本收藏的中國宋元禪宗繪畫[J].美術研究,1983.

[9] 林樹中.牧溪的生平、藝術及其評價——答閻少顯與冉祥正同志[J].美術,1985.

[10] 史宏云.牧溪水墨畫的東傳對日本文化的影響[J].文藝研究,2008(12).

[11] 孟憲偉.禪宗與法常的繪畫藝術[J].美與時代(下),2010.

[12] 燕琦.關于牧溪[J].現代裝飾,2016.

猜你喜歡
生平
傅忠誠教授生平
吳寄塵生平考述
論楊衒之的生平仕履與史家意識
“曲圣”魏良輔生平考述
曾鞏生平
關于王鳳池生平及其瓷畫的考辨
張公瑾教授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元曲三家生平新考
勿忘初心不改其樂——許集美同志生平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