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戲曲網絡傳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2018-07-23 08:54劉麗娟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網絡傳播中國戲曲對策

摘 要:中國戲曲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是獨屬于中華民族的寶貴藝術財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隨著網絡的發展,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我國的戲曲也試圖通過新的媒介來傳播和傳承,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碰撞,拓展了戲曲的傳播領域。通過對中國戲曲網絡傳播的調查,筆者發現雖然中國戲曲在網絡中傳播,但是傳播效果并不好,針對此種現象,本文從中國戲曲網絡傳播現狀分析和針對中國戲曲網絡傳播現狀的對策兩方面著手,對中國戲曲網絡傳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中國戲曲;網絡傳播;對策

1 中國戲曲網絡傳播的現狀分析

中國戲曲是中華傳統藝術之一,歷經漢、唐、宋、金,形成了完整的戲曲藝術。其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將美術、舞蹈、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融于一身。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傳統戲曲受到了強大的沖擊,所以,中國戲曲要借助網絡傳播力量繼續發展。

中國戲曲作為藝術與文化的特殊載體,卻處于受眾老化、人才流失、在中國日趨小眾化的尷尬境地。針對這種現象,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目前各個網站都在傳播戲曲,各大網絡平臺都有戲曲的相關視頻、介紹和推廣,但是傳播效果并不明顯,有三點原因:第一,人才斷層,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去學習戲曲,對戲曲產生興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個是戲曲傳播范圍小,年輕人很少接觸戲曲,另一個是演員的工資低,用人機制不完善;第二,受眾面小,現階段看戲曲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如果年輕人不主動在各個網站搜索戲曲兩個字,網站也不會主動推送戲曲相關內容;第三,戲曲本身的內容不夠新穎,無法吸引年輕人的注意。此外,在網絡的沖擊下,逐漸形成了“快餐文化”,而戲曲一般分為十幾出,甚至幾十出,比如昆曲的《牡丹亭》一共有55出,在這樣一個追求“快”的時代里,戲曲演出顯得拖沓、漫長,很少有人愿意花幾個小時去看一個故事。

2 針對中國戲曲網絡傳播現狀的對策

2.1 重視對中國戲曲的創新

中國戲曲不能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內容不夠新穎,無法吸引年輕人,所以要對戲曲進行創新。大部分人認為,創新戲曲很難,因為戲曲的唱腔、服飾妝容等都是固定不變的,很難創新。但是,從戲曲的發展來看,從最初的廣場廳堂表演到后來的戲曲廣播、電影,都展示了戲曲可以改變的事實。所以,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也應該根據網絡傳播特點對戲曲進行創新??梢酝ㄟ^以下兩個方式進行創新:第一,對內容的發布方式進行創新,以往只是在網絡上投放戲曲選段,很容易被忽視,所以要改變戲曲的發布方式,舉辦戲曲的相關節目,比如把戲曲和綜藝結合起來,吸引關注;第二,開發符合網絡傳播的戲曲節目,一方面展示戲曲的魅力,另一方面融合觀眾的興趣點,使戲曲在不失去原有藝術形式的前提下,還能吸引年輕觀眾。

2.2 促進中國戲曲和網絡媒體的融合

從中國戲曲的網絡傳播現狀來看,單純地把戲曲投放在網絡上的傳播效果并不明顯,所以要對戲曲和網絡媒體進行進一步融合。首先,建立多媒體數據庫,網絡空間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信息存儲量大,減少了現實中的儲蓄空間,降低了成本,這樣做雖然不能達到快速傳播的目的,但是可以對戲曲進行完好的保存,也便于戲曲愛好者收集整理。其次,強化網絡虛擬技術的應用,二維畫面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觀眾在觀看戲曲時的身臨其境感受,但是,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完全可以利用VR等技術展現現場觀看戲曲的情況。對于觀眾來說,虛擬技術也是新鮮的體驗,同時也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2.3 提升觀眾對中國戲曲的文化認同感

大多數戲曲的劇種是地方文化的標志,比如北京的昆曲、天津的評劇、東北的二人轉,會使當地的人們產生文化認同感,對于當地人更是有一種家的象征,具有歸屬感,所以地方認同感對于戲曲的保護和傳播意義重大。將戲曲按照不同地域劃分,構建虛擬社區,讓人們按照喜好自主選擇,在虛擬平臺內用戶可以相互溝通。比如,對于戲曲中的二人轉,討論的大部分人來自東北,東北本地人對二人轉有強烈的認同感,而在外地工作的東北人,在二人轉的虛擬平臺可以找到歸屬感。而從全國角度來說,在各大平臺發布戲曲相關內容,制作戲曲的發展史的同時展現我國的發展史,可以讓人們產生民族認同感,從而關注戲曲。

2.4 加強人才的培養

由于中國戲曲傳播速度慢,傳播范圍小,出現了人才匱乏現象。另外,中國戲曲人才待遇普遍偏低,無法吸引年輕人,甚至導致長期學習戲曲的年輕人選擇改行。中國戲曲講究“角兒”的藝術,核心就是人才?!罢猩y、就業難、學習難”是戲曲在傳承上最大的阻礙,所以國家在支持戲曲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人才的培養,提高戲曲表演藝術家的待遇,將戲曲帶到學校,讓學生對戲曲進行了解,在學校選拔人才,更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注重宣傳戲曲的藝術家。

3 結語

面對中國戲曲網絡傳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必須對其進行改善,找出新的對策,結合新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將中國戲曲不斷發揚和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 陳一凡.戲曲網絡傳播的現狀分析及途徑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2] 楊睿.中國傳統戲曲的網絡傳播[D].山西師范大學,2014.

[3] 桑愛兵.互聯網上的戲曲傳播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6.

作者簡介:劉麗娟(1993—),女,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方向:數字視聽藝術。

猜你喜歡
網絡傳播中國戲曲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昭往彰來——《中國戲曲志》編纂出版工作紀實
“前?!迸c當代中國戲曲評論
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中國戲曲為何形成多種聲腔
從《大魚海棠》看中國動畫與新媒體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