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民族聲樂學習的幾個常見誤區

2018-07-23 08:54徐建軍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聲樂學習演唱民族聲樂

摘 要:民族聲樂是聲樂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在民族聲樂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和演唱技巧,以達到更加良好的演唱效果。本文對民族聲樂學習過程中的幾個常見誤區進行分析,并提出民族聲樂的學習方法,旨在提高民族聲樂演唱水平。

關鍵詞:民族聲樂;演唱;聲樂學習;誤區

0 引言

民族聲樂是由民族語言、民族審美共同組成的帶有民族文化的音樂風格,是表達民族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民族聲樂的發展有助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必須強化基本功的訓練,以掌握更多演唱技巧,并且要對演唱技巧進行鞏固,找到正確的基礎音,建立自己的聲音形象。當前,很多人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的時候往往忽視了一些比較容易出錯的地方,比如呼吸方法、聲音共鳴、忽視支點等,這些都是演唱過程中常見的誤區。在民族聲樂學習過程中,必須用心體會聲樂作品的內涵,理解作品的意境、風格特點,用創作的心態去對待每一部聲樂作品,表現出聲樂作品的精髓。

1 民族聲樂學習的常見誤區

聲樂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聲樂演唱的要點,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民族聲樂又帶有十分濃厚的民族文化韻味,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很多人都容易陷入誤區,比如對聲樂學習的認知不正確、發聲方法不正確、聲樂表現力欠缺等,這些都對聲樂演唱有很大影響,總體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1.1 唱法和聲部選擇的誤區

聲樂唱法通常有三種,分別是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在選擇唱法的時候,一般會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來選擇合適的一種。確定聲部時,必須依賴歌唱器官的先天構造,有的人往往會忽視這一點,用不適合自己的聲部去演唱,結果適得其反。尤其是一些學生喜歡使用高聲部,誤以為聲部高,歌唱水平也高,還有一部分人,因為中低聲部的數量較少,或者因為自己害怕唱高音,在高聲部的時候也有用中低音來演唱。這樣亂用聲部的問題不僅會影響聲樂學習效果,還有損嗓音健康,越到后面會覺得氣息僵硬、器官僵化,甚至還可能失去歌聲表現力。

1.2 聲音概念誤區

在演唱時,聲音的產生是因為歌唱器官所發出的音波經過空氣傳導到聽眾的耳朵中產生的,歌唱者所聽到的聲音一般是經過顱骨直接傳導到內耳,聲音傳到歌唱者和聽眾耳中的途徑不同,因此也會出現聲音概念的偏差,即有的演唱者覺得自己唱得很不錯、很動聽,但其實聽起來是一種比較難聽的嗓音,而有的演唱者覺得自己唱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聽眾聽起來卻覺得不錯。這就是歌唱過程中內在聽覺與外在聽覺之間的矛盾。

1.3 歌唱方法的誤區

聲樂演唱是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學習不一樣,如果練習的方法或者練習的時間不對,都可能產生不好的演唱效果。練習聲樂演唱時,不僅要用嗓子,還必須用腦子去思考,只有將整個演唱過程與自己的思維結合起來,在頭腦中有一個基本的印象之后再開始演唱,才能唱出更好的效果。聲樂的演唱不僅僅是簡單的演唱,首先要找準發聲的方法,其次,在練習的時候,還需要對自己演唱的曲目進行深入理解,帶著感情去演唱,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演唱過程更加自然,不至于演唱得毫無情感。

1.4 歌唱練習的誤區

歌唱練習是一個重要的過程,是累積經驗、發現問題的過程,很多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往往急于求成,想盡快看到成效,所以在練習的時候一味追求速度,但事實是,欲速則不達,有的時候甚至部分時間場合進行盲目練習,收效甚微,甚至還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比如,有的人在練習的時候時間安排不合理,練習時間太長,導致身體的歌唱器官變得疲勞,加上沒有及時休息,久而久之,演唱的時候就容易讓聲音變形,而且這種細微的變化還不容易被察覺到,等到聲音真正發生改變,被意識和察覺到之后,想要再改變自己的聲音,就變得比較難了,并且也會漸漸偏離正確的歌唱感覺。此外,有的人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演唱時的聲音,選擇的地方也不正確,選了一些回聲比較大的地方,回聲反而對自己的聲音產生了干擾,不利于培養正確的聲音感覺。

2 民族聲樂學習策略

民族聲樂演唱十分注重歌唱技巧,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避開這些誤區,學習更多演唱方法。

2.1 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演唱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否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直接決定了演唱者的演唱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并不等于掌握歌唱技巧,正確的呼吸只是為歌唱提供良好的基礎,有助于演唱者較快地掌握歌唱技巧。呼吸是聲樂學習者必須學習的基礎內容,也是基本技能,聲樂演唱中的呼吸比我們的正常呼吸要復雜得多。對于初學者來講,唱出來的聲音不動聽,往往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因為呼吸不正確,所以聲音從發聲器官出來的時候沒有經過修飾,顯得粗糙、不夠圓潤,不悅耳。所以,掌握呼吸方法至關重要。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應該氣沉丹田,這是一個常規的呼吸方法。氣沉丹田,是讓丹田感覺到有氣息在支撐,利用丹田來控制人的氣息。事實上,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氣息是到不了丹田的,所以氣沉丹田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來講,在演唱的時候可以用低喉位來演唱,當然這并不是故意做出來的一種狀態,而是在吸氣的時候用較低的下腹部來吸氣,但是又不要將整個氣息放得太低,而是圍繞肋骨和背部來吸氣,以一種美妙的姿態吸氣。另外,在準備歌唱的時候,應該吸入大量氣息,在演唱接近極限的時候,應該數著拍子,立即呼出氣息,帶著節拍去呼吸,靈活運用氣息。

2.2 保證聲音的共鳴

演唱民族聲樂作品的時候,應該用一種具有穿透力的音量和比較寬廣的音域來修飾,讓整個聲音顯得更美麗、更動聽。要達到這種效果,除了要運用正確的氣息之外,還應該把握人體發聲的共鳴作用,利用這種共鳴來保證聲音的完美。當然,歌唱共鳴的音響比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產生的共鳴要強一些,因為歌唱會將人體的很多器官都調動起來,彼此保持和諧,從而擴大音域,修飾音色。在現在的聲樂學習中,教師對學生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即演唱的時候要用高位置,要靠前,也就是歌唱的時候要取得頭腔的共鳴,在高位置上,歌聲筆記圓潤、悅耳,靠前的聲音則比較響亮,并且帶有光彩。產生共鳴主要指的是額竇、眉心周圍產生共鳴,任何一個音區都應該保持這個部位的聲音共鳴,才能產生良好的演唱效果。歌聲被送出來的時候,需要注意將聲音送到口腔的前方,讓聲音在頭腔共鳴的范圍內,從眉心周圍到口唇,都能有一個立體、向上傳送出來的聲音,并且聲音不能停留在空腔中部,也不能停留在咽喉部分,這樣會讓整個聲音聽起來不夠干脆,有些拖沓。最后,在發聲的過程中,要利用硬口蓋的反射作用,在口腔中形成一個集中點,再讓聲音沿著這個集中的焦點流動,這樣整個聲音就會變得越來越豐滿、堅實,并具有立體感。

2.3 把握聲音的支點

聲音的支點是產生共鳴的基礎,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忽視支點,重視共鳴,這種練習方式就很容易導致練習者對音色產生誤解。因為有一部分人在學習民族聲樂的時候,出現了聲音沉悶晦澀的問題,聲音缺乏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傮w來講,聲音的支點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腰腹部的氣息支點,第二個是胸腔的支點,第三個是頭腔的支點,這三個支點是缺一不可的。上文提到了頭腔支點,其實三個支點發揮了不同的作用,腰腹部的支點主要是支撐氣息,胸腔的支點則主要體現音色,頭腔的支點產生共鳴。落實到實踐過程中,應該注意幾種感覺。首先,腰腹部的支點應該著重于后腰的力量,對胸腔中的自然音色進行感知,而頭腔中的支點則主要是從眉心位置去尋找。很多人覺得共鳴和支點之間的問題很難把握,常常顧此失彼,其實不然,共鳴和支點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過程,缺一不可,并且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當共鳴超出一定限度后,聲音也會失去其本來的音色,穿透力減弱。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對共鳴與支點的關系進行把握,在共鳴中尋找支點,用支點帶動聲音的共鳴,讓共鳴與支點結合起來,尋找聲音的改善方向。

2.4 選擇正確的演唱方法

演唱方法的誤區是很多練習者都面臨的一個困境,在演唱的時候,練習者所表現出來的音色與平時的練習是不相同的,在練習的時候往往可以發出明亮、干凈的音色,但是真正演唱的時候這種干凈透亮就消失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選擇的演唱方法不正確。從日常練習的過程中,筆者總結出一種十分有效的演唱方法,主要有幾個內容:

第一,“外笑內哭”?!巴庑Α敝傅氖窃谘莩臅r候要保持微笑的狀態,即要讓自己的笑肌被抬起來,而“內哭”則指的是在呼吸的時候要找到一種好像被感動了之后的鼻眼發酸的感覺,有助于尋找頭腔的共鳴。

第二,不要太注重自己的音色。在演唱的時候應該將注意力放在音樂本身,而不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的音色方面,不能過多地在意自己的音色,最好要以情感為重,以情帶聲,在聲音中透露出情感,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保證體力。充沛的體力是持續演唱的基礎,如果一個人的體力不充足,則在演唱的時候往往會感覺十分乏力,出來的聲音也就沒有多么強烈的感染力。并且在演唱的時候,演唱者的精神一般都是處于緊張空白的狀態,氣息較淺或發虛也是常有的情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必須保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盡量放松,用自然的狀態去呼吸,保持自然的狀態,從而更加順利地演唱完歌曲。

2.5 準確把握作品的曲式結構

演唱過程中,把握好作品的曲式結構,有助于更好地表現民族聲樂的特點。把握曲式結構,關鍵在于對作品的創作手法、結構特點等進行準確的認知,尤其是作品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等部分,都有明顯的特點,對于每一個部分,都要進行正確的認知,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形象。例如,在《我的祖國》這首歌曲的演唱過程中,曲式結構的分析就很重要,這首歌中包括領唱與副唱兩個部分,是分節的,第一個樂段是抒情的,包括四個不同的樂句,具有“起承轉合”的特點,在這個樂段下面的每一句的句尾,落音與下一樂句的句首起音都是相同的,構成了“咬尾式”的句法結構,這種結構會讓整個旋律變得更加平穩、優美,富有親切感,表達出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第一個樂段則及時變換了體裁,改變了演唱形式,演唱的速度加快了,加大了演唱的力度,在這種背景下,音樂變得豪邁、雄壯,表現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民族聲樂作品中,一首優秀的作品是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的,比如聲音的速度、聲音的力度、調式、節奏、旋律等,都是別具一格的,與其他歌曲有十分明顯的區別。再如《紅梅贊》,其采用了獨具特色的民族七聲調式,彰顯出了濃郁的民族色彩,并且其中還有很多地方借鑒了戲曲中的拖腔手法,使整首歌曲的旋律更優美、更抒情,將歌詞中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細致。了解這首歌曲的基本情況之后,在演唱時就可以注意一些細節,比如拖腔要細膩,附點十六分音符要準確,裝飾音要柔和,八度跳躍要飽滿,把細節控制好,讓聲音更有韻味。

3 結語

民族聲樂是聲樂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當前,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呈現多元化趨勢,美聲、通俗唱法層出不窮,并且發展十分迅速。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誤區,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對這些誤區進行控制,主要歸結為幾個方面,比如把握好共鳴、找準支點、選擇正確的演唱方法、把握曲式結構等,了解民族聲樂作品的內涵與本質,從根本上減少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的問題,讓聲樂變得更富有感染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民族聲樂演唱水平,弘揚民族聲樂的精髓。

參考文獻:

[1] 鄧玨.論民族聲樂學習的幾個常見誤區[J].劍南文學(下),2012(04):56.

[2] 韓冰.淺談民族聲樂教學中的誤區及應對方法[J].藝術時尚旬刊,2014(08):243.

[3] 蒲東珂.淺談民族聲樂學習中的常見問題及建議[J].藝術時尚旬刊,2014(07):269.

[4] 李小玲.淺談學習中國民族聲樂發聲方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懷化學院學報,2008(12):84-86.

[5] 李婷婷.論聲樂學習中如何學習一首完整歌曲[J].才智,2012(14):35-36

作者簡介:徐建軍(1997—),男,河北滄州人,就讀于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生會主席,研究方向:音樂表演(民聲)。

猜你喜歡
聲樂學習演唱民族聲樂
探究我國音樂發展的“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