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言情小說發展中的女性角色變化研究

2018-07-23 08:54覃葉梅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網絡小說女性主義

覃葉梅

摘 要:互聯網的興起讓大陸的網絡言情小說得到發展,為了利益最大化,網絡文學作者會盡可能地滿足讀者需求,從網絡言情小說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女性讀者的婚戀觀及心理訴求。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反映到了她們所閱讀的小說中,受歡迎的女主角的個性由單純善良轉變為獨立聰慧。在這種變化中可以看出,在網絡世界,女性作者和讀者基于自身的體驗和審美,進行自我創作、自我展示、自我傳播,可以更自由地表達自身的欲望和需求,因此網絡言情小說能夠深切表現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網絡言情小說也成為女性表達話語的工具。

關鍵詞:女性主義;網絡小說;女性話語權;網絡社區

網絡文學是一種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通俗文學,言情小說是一種以女性視角寫作愛情故事的文學類型。中國言情小說的發展由唐朝的愛情傳奇開始,中國古典文學造就了才子佳人式的言情傳統。民國時期出現了以張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為代表的鴛鴦蝴蝶派,在80年代以瓊瑤、亦舒為代表的港臺言情風靡大陸,港臺文學的熱潮退去之后,中國大陸的言情小說依托晉江文學城、紅袖添香等網站迅速發展,“言情”成為網絡文學的重要種類之一。[1]

1 網絡言情小說的特點

網絡女性寫作既繼承了90年代女性寫作對獨立意識的表達,又更關注自身的生存狀況和欲望表達。然而,網絡言情小說發展在消費主義的時代背景下不免呈現出快餐化、娛樂化的傾向,很少會像優秀的文學名著那樣,通過愛情來思考人性,反映社會。網絡言情小說有以下特點:

1.1 故事情節的類型化與模式化

網絡言情小說發展的初期是以臺灣言情為主流,后來這種單純的言情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于是網絡言情小說開始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類型化言情小說。一些網絡言情小說的套路結構基本固定:如宮斗文,往往是看女主角如何從地位低的小人物一步一步獲得權力;種田文,是以古代為背景,描寫女主角穿越到古代或穿越到小時候發生的生活瑣事。不難看出,網絡小說類型化嚴重,網絡文學內部形成了一套套固定的寫作模式,每種故事類型的元素和情節走向都嚴重雷同。在著名的網絡言情小說網站晉江文學城中設置了種種標簽,如快穿、青梅竹馬、女強、歡喜冤家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元素,搜索想要看的小說,深受碎片化閱讀時代的青少年讀者歡迎。

1.2 極度滿足讀者需求

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最大區別在于盈利模式,傳統文學的盈利模式是作者將版權賣給出版社,而網絡文學的盈利模式是按字數將作品賣給讀者。這會導致作者極度重視讀者的反饋,小說情節要讓讀者覺得開心,讀者往往可以提出要求改變作者設定的故事情節,網絡文學必須很好地適應市場才能得到回報。

網絡小說充斥諸多“白日夢”,它虛構了一個浪漫的、異彩紛呈的世界,為在平庸現實中的青年女性讀者提供了一個幻想世界。網絡言情小說必須給女性讀者一種代入感,讓她們相信自己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以彌補在現實生活中的失落。網絡文學中的女性主人公就是女性讀者想要成為的另一個自己。讀者的價值取向、愛情觀勢必會影響網絡文學寫作的方向和內容,因此研究網絡言情小說類型的變遷可以反映當下女性的婚戀觀與她們的心理訴求。

2 網絡言情小說中女主角的人設變化

2.1 從“白蓮花”到“毒婦”

傳統的灰姑娘故事中,女主人公往往是貧窮上進、單純善良甚至有些傻氣的形象;在早期“瑪麗蘇”文中,女作家因為剛剛擁有網絡書寫的權利于是無限放大女主角的優點。不管是灰姑娘故事還是“瑪麗蘇”文,其背后反映的是女性讀者的自戀情結和烏托邦想象。不同于灰姑娘、“瑪麗蘇”的模式,在宮斗、末世、職場、商戰等小說類型中,女主角不再是空有美貌或者富可敵國,她們更有智慧。在這類文章中,愛情不再是唯一的主題,女主角的任務不僅僅是談戀愛,而是需要帶領讀者領略平庸生活中不會出現的冒險歷程,而讀者會在女主人公奮斗的過程中自我代入得到心理滿足。

在宮斗小說中,女主角不再是等待白馬王子拯救的灰姑娘,宮斗小說中的女性在爭權奪勢、追求愛情、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努力實現著人格獨立,最終卻無法擺脫對皇權、父權的依賴。例如,《甄嬛傳》借一個青春女性理想的幻滅揭示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小說主人公甄嬛就不同于以往柔弱單純的女性形象,她殺伐決斷,甚至有些狠辣。盡管官方批評《甄嬛傳》價值觀錯誤,充滿負能量,但網絡上的粉絲卻力挺“甄嬛”這一形象,認為她愛恨分明、真性情。這反映了當代女性的價值觀:拒絕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圣母形象。文學作品中的“圣母”形象,指的是逆來順受、以德報怨、任勞任怨、柔弱善良的女性形象,這一形象其實是男性視角下的女性理想化身,以瓊瑤小說中的女性角色最為典型。

時隔幾十年,瓊瑤筆下的女性主人公和甄嬛相比,在性格與行為上有諸多不同之處,讀者對這兩種人物角色的喜愛反映了中國社會女性價值觀的變遷。在熱門網絡小說《孤芳不自賞》《錦繡未央》《延禧攻略》中,女主人公都是聰慧果決、善于謀略的女諸葛形象??梢哉f,當代女性觀眾已經不滿足于幻想白馬王子的拯救,而是幻想自己能夠成為有能力、有魄力的女性形象,能夠與男性以共同的地位一同奮斗,就像多年前舒婷在《致橡樹》中的呼號:“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p>

2.2 從“灰姑娘”到“大戶嫡女”

在大眾的認識中,以瓊瑤為代表的八九十年代言情小說,女主一向貧窮善良,好人大多數是窮人陣營里的,而女配角大多數是有錢人,囂張、惡毒。例如,貧窮而善良的紫薇、小燕子以及依萍母女,而反派雪姨、皇后娘娘都是有錢人陣營里的。

觀眾對這種貧窮善良的“灰姑娘”模式的喜愛一直延續到2005年,從臺灣言情、韓國言情在當時的熱銷可以看出。直到穿越文的走紅,女主角的地位一路往上,從灰姑娘到大戶人家的小姐。

流行文化可以反映集體意識,在“灰姑娘”模式走紅的八九十年代,國民的經濟水平普遍較低,貧窮善良最終得到“高富帥”男主喜愛的女主更受歡迎,更能讓收入和經濟水平低的女性獲得代入感。而刁蠻、惡毒的有錢女配的設置,可以理解為一種仇富心理,將有錢人設置成假想敵。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言情小說的讀者邁入小康生活,這時候受歡迎女主角的社會地位也隨之變高,女主角一般是大戶人家出身的小姐,出身低的也不外乎是地位稍微低一些的“庶女”。小說里的反派也由刁蠻、惡毒的富家女變成貧窮的心理陰暗的窮家女。

但不管是哪個時期,男主角的社會地位一直沒變,不外乎是家境富裕的校草、公子哥、太子等等“高富帥”。八九十年代中“灰姑娘”+“高富帥”的模式,可以理解為經濟地位低的女性群體想要依靠婚姻來改變社會地位的幻想;網絡文學時代“大戶人家小姐”+“高富帥”的模式可以理解為階級固化的今天,有產階級女性讀者對“門當戶對”這一觀念的認同和對底層民眾的冷漠、污蔑。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宮斗、宅斗小說中,出現了很多出身決定性格的論調: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女主由于出身好而知書達理、教養良好,因此受男主青睞;反派由于社會經濟地位低,所以心理陰暗、沒有才華、野心勃勃,被男主厭棄。

3 女性意識的覺醒

綜合觀眾喜愛的女主角人設變化可以看出,男性角色的重要性在慢慢減少,言情小說的多樣化也顯示,網絡時代的言情小說不再以愛情為唯一主題,在愛情之外,女主角可以濟世救人,可以變成大明星,可以實現田園夢。如今,“IP”這個概念走紅,IP指的是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許多有讀者基礎、熱門的網絡小說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如《甄嬛傳》《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傾城》《延禧攻略》等。這些劇大多數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是“大女主戲”,即女主角是整部戲的核心人物,整部戲聚焦女主角的成長、謀略、爭斗、愛情、親情等?!按笈鳌钡臍赓|強韌,出身平凡,但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打拼走向了自己渴望的人生。這樣的設置能夠吸引大部分女性觀眾的眼球,迎合了以女性觀眾為主的電視觀眾群,提高了收視率,從深層次的角度來看這種現象的背后更多的是女性話語權的提升。

喬納森·施羅德說:“凝視不只在看,它意味著一種心理上的權力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凝視者優越于被凝視的對象?!庇^看者可以通過凝視來構建自身的主體地位,而被觀看者的行為和心理就會在被凝視的過程中受到規訓。而勞拉·穆爾維認為,女性作為他者,是帶有觀看癖的男性主體的被看“奇觀”,女性他者作為男性的欲望凝視,不斷地被看、被展示。在傳統的文學作品中,女性除了作為男性的欲望投射外,從性別權利分配的角度來看,女性還要受到男性目光的權利壓迫。

父權社會通常會塑造出一個歡樂、滿足、幸福的家庭主婦形象。美國二戰時期,男性出去打仗,而唯一的勞動力——婦女們紛紛進入工廠。這個時期的美國政府宣傳、鼓勵女性發揮自己的力量,投身社會,二戰著名宣傳畫是《鉚工羅茜》,其中畫著一個肌肉強壯的女性工人。而二戰結束后,男性回歸社會,擠壓了婦女原本的工作崗位,于是美國社會開始提倡家庭價值,壓制婦女的獨立地位,婦女紛紛回歸家庭,社會文化開始宣傳女性應單純、幸福,以家庭為中心。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男性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傳統的描寫愛情的小說是以男性視角來塑造符合社會主流審美的女性形象,都是以男性為中心,把女性當作情欲的對象或者是過濾器。[2]例如,《聊齋志異》中自薦枕席的美貌狐妖,《白蛇傳》中優雅又慈悲的白素貞。在男性主導的文化中,女性要么被打扮成女扮男裝的花木蘭,要么是賢妻良母,這種傳統的女性性別角色特征是現實生活中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期望與控制,是傳統男權的女性價值尺度在文學中的折射。[3]只有在女性自身體驗的忠實寫作中,女性才能打破種種凝視。[4]因此,女性在從事寫作,立足于女性視角,用女性自己的聲音表達真實內心,才能改變被凝視、被控制的命運。20世紀80年代,瓊瑤的言情小說風靡全國,雖然港臺言情小說滿足了女性對于性別、愛情的浪漫幻想,但在出版社時代,女性作家一直處在公共領域,男性的窺視無所不在,因此瓊瑤的作品符合父權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規范和期許。

而在網絡言情小說這個領域,女性可以依靠網絡這個私密空間進行自我創作、自我展示、自我傳播,并且由于作者、讀者絕大多數是女性,沒有了男性的審視,沒有了對女性的規訓,因此女性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激情與理想。

4 結語

傳統言情小說中充滿了父權制的意識形態,其人物塑造充斥了二元對立的性別刻板印象,“男強女弱”是言情小說人物設置的主流,且言情小說中的世界充滿了對金錢、美貌、地位與權勢的狂熱追求。言情小說進入網絡時代后,其類型、模式得到了發展,出現了總裁文、宮斗文、穿越文等言情小說類型,女性讀者不再滿足單一的灰姑娘或“瑪麗蘇”故事情節,她們自身女性意識的覺醒反映在對網絡小說類型需求的變化上,她們喜歡獨立、聰明的女主角,她們的婚戀觀更加理性。網絡言情小說不僅留下了女性主體意識覺醒的印記,還成為女性話語表達的工具。

參考文獻:

[1] 詹秀敏,杜小燁.試論網絡言情小說的美學特性[J].暨南學報,2010(4):74.

[2] 孔慶東.街前街后盡瓊瑤——論當代港臺言情小說[J].學術界,2010(1):7.

[3] 劉慧英.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26.

[4] 陳力丹. 2011年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5(6):4.

猜你喜歡
網絡小說女性主義
以女性主義視角解讀《蘇吉尼瑪》
網絡小說標桿作品2019
論日本的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從影視改編看網絡小說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為例
網絡小說與明清小說之比較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義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影響網絡小說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點中文網為例
《花月痕》的女性主義解讀
《飄》的女性主義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