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近現代音樂研究案例及方法論學習

2018-07-23 08:54劉少蓉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劉少蓉

摘 要:“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極為特殊,有著極為豐富的音樂活動的政府音樂機構,在1933—1946年這特殊的13年中,對江西省乃至全國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者林媛經過多次深入調研之后,著了《執著與堅守——“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1933—1946》一書,這部作品首次詳細地記錄和總結了“音教會”13年來的音樂活動及活動軌跡?,F筆者對其進行精讀學習,試圖在掌握“音教會”音樂活動內容的條件下,反思當時全國范圍內的音樂現象,探索作者林媛的心路歷程,探究對近現代音樂現象的研究方法,為筆者往后獨立的學術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江西音樂;近現代音樂;音樂機構

0 緒論

筆者的專業研究方向為中西方音樂對比研究,筆者的導師陳老師現在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江西近現代音樂史研究。在與陳老師經歷過半個學期的磨合之后,筆者對自己的專業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并制定了初步的學習計劃。在1840年門戶開放以后,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百多年間在我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發生了哪些有趣的音樂現象,音樂文化的發展展現出了如何的狀態,在西洋音樂文化的沖擊下,傳統音樂得到了怎樣的發展,產生了哪些新形式的新音樂,當時的音樂思想是怎樣與音樂相互影響的,這些問題都深深地吸引了筆者,因此筆者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在與陳老師反復商議后,決定采用林媛編寫的《執著與堅守——“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1933—1946》這本書作為筆者的第一本學習材料,以此來學習其研究方法,建立自己的研究輪廓,并進行反思。

1 選題的原因

1.1 作品題材——“一粒米看大千世界”

《執著與堅守——“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1933—1946》這部作品以近現代江西省政府創立的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為主題,對其成立的背景及組織機構、工作內容、《音樂教育》雜志以及戰時遷移軌跡等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此研究為切入點,將當時的江西音樂文化看作那個年代整個中國音樂文化的縮影,對整個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如今,諸多學者都順應潮流將視線放到全國范圍的綜合性音樂教育史研究,作者林媛卻將視線放在了南昌這個中國的內陸城市,并對“音教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圖使讀者在了解民國時期江西音樂教育的基礎上,能夠以江西為例,更清楚地洞察中國當時的音樂教育情況。

1.2 研究方法——“讓史料自己說話”

作者林媛在第一章導論中提出:“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對于材料的使用一方面采用‘讓史料自己說話的研究方法,同時筆者還力圖對史料進行分析,發現史料背后隱藏的內涵?!痹陂喿x其作品之后,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材料的掌握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論是一手史料,還是二手材料文獻,她在研究時均對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完整掌握材料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符合邏輯的、客觀的推論,并給出自己的見解,由此來發現史料背后隱藏的內涵。

例如,作者引用材料《音樂教育》雜志1933年《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五月份工作報告表》中記載的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曾經“函公安局報告明星、光明戲院拒絕本會視察員視察事”“函公安局請查辦拒絕本會視察員視察并請令各戲園以后不得再有同樣事情發生”,這些記載表面上是一些音樂活動的場所不配合“音教會”視察員的工作,但深入分析就可以發現這些記載隱含的內容:當時“音教會”改造民眾音樂生活的工作并不順利,甚至可以說受到了一定的抵制,“音教會”初期的工作舉步維艱,同時還可以發現,當時的公安局與“音教會”關系密切,諸多指令都是得益于公安局的加入才能夠順利施行,公安局也加入了民眾音樂活動的監管之中。這進一步說明了政府對當時大眾音樂生活的改造與控制的重視,更進一步說明了當時“音教會”在大眾音樂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強大的監管力度。

文中還引用了許多其他的文獻,包括官方文本(檔案館檔案,如通知、訓令等)、大眾傳媒(《音樂教育》雜志、《江西民報》等)、圖片及回憶錄(對熊志成、張慕魯、李中和三位先生的訪談),還有已有的研究成果(二手資料)等等。所有材料在使用時都極為考究,嚴格遵循各個材料相互印證的原則,其嚴格遵循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1.3 身為江西學子的遺憾

選擇《執著與堅守——“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1933—1946》這部作品作為學習范例,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即身為一名江西學子的遺憾。據筆者的導師陳老師描述,作者林媛在2012年畢業之際完成本篇論文,2013年出版這部作品。這部作品一出版便引起了整個江西省音樂學術界的大轟動,凡江西近現代音樂研究學者,無一不感到懊惱和遺憾。筆者作為一個身處江西的剛剛開始學術研究的學子,對這種懊惱和遺憾也感同身受,因為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是十分不容易找到的。而“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如此重要的課題卻被一個外省的研究學者搶了先,并且不止本書作者林媛,早在21世紀初就已經有許多外省學者關注了“音教會”所發行的《音樂教育》雜志,并對其進行了研究,如2009西安音樂學院趙晗的“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會刊《音樂教育》研究”。拜讀這部作品之后,筆者引發了反思,也激勵自己在將來的學習過程中要提高對課題的敏銳度。

2 案例書本的結構與內容

2.1 結構

《執著與堅守——“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1933—1946》這本書共8章,除第一章為導論,第八章為結論之外,中間的六章按照戰前、戰時和戰后分為三個部分,從縱向的時間線切入,具體講述了每個不同的時期“音教會”這一機構的歷史性發展,詳細描述了處于不同時期的工作內容。每一個部分又從橫向切入,將其具體工作分為四個板塊深入探究。八個章節,三個部分,在其條理清晰的思維邏輯之下,作品的內容及形式縱橫交錯地、毫無間隔地、辯證地結合在了一起,為讀者呈現出了一部優秀的作品。

第一章導論,簡述了“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這一機構的歷史研究、本書選題的原因及其歷史意義,以及本書的分布結構。向讀者交代了這一研究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以及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包括第二章(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成立的背景及組織研究)、第三章(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推行學校音樂教育研究)、第四章(江西省推行音樂委員會推行社會音樂教育研究)、第五章(《音樂教育》雜志研究),集中考察了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戰前的音樂活動。這一部分介紹最為詳盡,篇幅占用最多,詳細地回答了“音教會”這一政府音樂機構是什么機構、為什么建立、怎樣運作等問題。

第二部分內容集中在第六章,以南昌—吉安—遂川—泰和—贛州這樣的地理路線以及時間順序為主線,敘述了抗戰期間“音教會”在不同地方的音樂活動。

第三部分在第七章,是一個簡短的尾聲,簡單記錄了“音教會”在戰后的重建以及最后的解散。這一部分內容最為簡略,僅僅占用了不到兩面的篇幅??赡芤驗閷嵶C材料缺失,這一部分的敘述不夠詳盡。

第八章結論部分為作者的自我總結及反思,從宏觀的視角對“音教會”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性進行了評價。

2.2 內容

(1)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成立的背景及組織研究。20世紀30年代,西方音樂文化在全國范圍內傳播,推行音樂教育的組織先后成立。1932年,蔣介石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熊世輝在江西省走馬上任,并大張旗鼓地推行政治革新。1933年,在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程時煃的建議下,一個專門推行音樂改造民眾音樂生活的組織——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成立了,并聘請當時著名的留日音樂家程懋筠為“音教會”的主任委員。設立之初,“音教會”下設了諸多組織,分管推行音樂與改造民眾音樂生活(如圖1所示)。其中“民眾娛樂指導委員會”的工作在公安局的配合下才得以順利進行。

(2)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推行學校音樂教育研究?!耙艚虝背闪⒅?,在對南昌市民眾音樂生活進行控制和改造的同時,對南昌學校音樂教育也進行了調查和視導。取締了學校內的黎派音樂,廢止簡譜并推行五線譜,對學校音樂教材進行審查,在《音樂教育》雜志上刊登適合中小學學習的音樂作品,培訓師資,召開音樂教育研討會。

(3)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推行社會音樂教育研究。當時的“音教會”對許多茶館、戲院、游嬉場甚至街道等公共空間的音樂活動都進行了監管控制與改造,并塑造了新的公共音樂活動空間——湖濱音樂堂,還做出了諸多推行新音樂的舉措,如創作民眾音樂替代品、開設藝人音樂培訓班、定期舉辦音樂會等。在種種措施的施行過程中,警察、同業公會的參與大大減小了“音教會”的工作難度。而當時的傳統音樂文化在嚴格的監管之下,面對自身日趨沒落的現實仍然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4)《音樂教育》雜志研究?!兑魳方逃冯s志于1933年由“音教會”創刊,1937年被迫???。作者通過對雜志內容的研究,總結出了幾點雜志的主要內容,如關于音樂社會作用的討論、關于國樂改進引發的爭論、關于俗樂方面對黎派音樂的批判、對民間歌曲的關注等,這些內容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主要的音樂思想潮流。雜志提供的音樂作品為學校音樂教師提供了教材,刊登的音樂教育理論譯著豐富了音樂教師的理論知識,更為當時音樂界討論音樂熱點問題提供了一個平臺。同時雜志還記錄了“音教會”在戰前的工作情況,為后人對“音教會”的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材料。

(5)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戰時的音樂活動及其復會、解散研究。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音教會”的工作重心由原來的“革固”“除害”“創新”轉變為利用音樂與戲劇進行抗戰宣傳。1938年至1944年,“音教會”隨省政府機關在江西境內不斷轉移,開始在江西省內巡回公演,先后在吉安、遂川、泰和、贛州開展工作,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維持了6年的時間,出版了《音樂與戲劇》期刊、《音樂教育戰時續刊》等刊物,在抗戰宣傳、民眾音樂、學院音樂、社會教育等方面作出了諸多的貢獻。

1944年由于經費不足、遷移困難等原因,“音教會”在贛州解散。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音教會”在1946年1月初正式恢復,主任程時煃,副主任劉天浪。同年9月,江西省政府當局實施緊縮案,“音教會”被裁撤。至此,成立于1933年3月的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3 總結展望

3.1 對文章的批判認識

在拜讀這部作品時,筆者深刻地體會到了作者想要將內容表達清晰的心情,可還是因為缺失文件或者別的某些原因,好多內容語言不夠精簡,文中許多同樣的表達多次重復出現。同時,因為作者是以時間為序貫穿全書,故許多同樣的內容在不同時期多次出現,造成了文章在內容上的多處重疊。這啟發了筆者,就像在英語學習中經常強調避免同一詞匯在上下文反復出現的原則一樣,在往后的研究中,應當盡量注意同一內容的不同表達方法,以免造成閱讀疲勞。

據筆者的導師陳老師分享,由于這本書出版較早,是相關課題的初創性研究,所以在出版后的這些年,隨著江西近現代音樂史研究團隊的覺醒,又挖掘出了很多全新的資料。關于“音教會”,可完善的部分還有很多。第一,在這部作品中,僅以程懋筠為中心探究了“音教會”的結構及其工作內容,而關于“音教會”其他會員的表述在文章中并未看到,僅列出一份職員名單,而從職員名單中可以看到王家瓊、王笥香兩位后來任教于江西師范大學的老教師,相信其他人同樣擁有不凡的經歷,有著一定的探究價值。第二,這部作品關于“音教會”在戰前的敘述都十分詳盡,而因為材料的缺失,1937年戰亂開始后的內容難免不夠完整,關于復會與再解散的記錄更是只有寥寥兩面書頁。據筆者了解,關于“音教會”的復會和最終消亡,陳老師已經與王哲欣學姐進行了詳盡研究,并在《中國音樂學》共同發表論文《劉天浪與近代江西專業音樂機構創立始末考》。在發現作品空白點的同時,筆者深刻意識到在往后的研究學習中要學會尋找已有課題當中的空白點,完善和補充也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研究途徑。

3.2 音樂與新的學科的結合

作者林媛提出:“中國的歷史往往是由精英來記錄的,他們的目光多集中在社會上層,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很少有文字的記載,處在沒有話語權的狀態?!痹谖恼轮?,這些沒有話語權的普通民眾也得到了作者林媛的關注,她獨創性的將音樂研究的范圍擴展到了普通民眾在公共空間的音樂生活,尤其是街道、茶館中的音樂。尤其是文章中詳細描述的湖濱音樂堂,它由“音教會”申請修建并使用,在“音教會”普及新音樂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對筆者產生了巨大的啟發,在往后的近現代音樂史學習研究中,或許可以把音樂與建筑聯系起來,建筑作為音樂的具體演出載體,也對音樂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3.3 學術研究可以是異地的

作者林媛作為一個東北人,曾幾度南下江西,沿“音教會”向贛南轉移的路線,只身一人到多個地方采集資料。不得不嘆服作者對學術的敏銳度,更不得不嘆服她研究異地文化的勇氣與決心。這讓筆者認識到,并不是江西學者就只能進行江西的音樂研究,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本地,學術的研究是可以跨越地域的,可以是異地的。學術的視野要放寬,只要是有學術價值的、有巨大填補空白意義的研究,在哪里都可以進行。

3.4 切勿“因小失大”

文章啟發了往后的音樂學者,不要拘泥于主流方向的研究,而要將眼光放到那些非“主流”的研究方向。江西南昌作為一個“非代表性區域”,程懋筠作為一個“非主流音樂家”,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作為一個政府創辦的音樂機構,都對中國當時的音樂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具有十分巨大的研究價值。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需要靜下心來,仔細挖掘。

4 尾聲

通過對《執著與堅守——“江西省推行音樂教育委員會”研究:1933—1946》這部作品的研究與學習,對于近現代音樂史的研究方法的輪廓已經在筆者心中生成,更是為筆者將來的近現代音樂史研究指明了方向,希望未來可以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做出更多的研究成果,為近現代音樂史的完善貢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