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西“年例”器物的研究價值分析

2018-07-23 08:54鐘周潘婷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非遺傳承粵西民俗

鐘周 潘婷

摘 要:粵西“年例”是廣東西部地區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民俗活動,是粵西社會、文化、經濟的集中展示與體現。在年例活動中,人們開展游神、舞獅、宴客等豐富的活動,用到了彩旗、禮盒、燈籠、花船等眾多器物,特色明顯,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對于傳承民間藝術、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具有積極意義。對粵西年例器物的研究,可用優秀的作品提升傳統年例的檔次,展現富有時代特色的新氣象,增加傳統節日的氣氛,擴大年例的影響力,傳承與保護粵西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廣東文化的軟實力。

關鍵詞:民俗;非遺傳承;粵西“年例”

“年例”,即一年一例(次),是粵西地區盛行的一種獨特的節日慶典活動,也是粵西鑒江、羅江流域村落中集敬神、酬神、祭祀、祈禱、歡慶、宴客于一體的民俗活動?;浳髂昀谇宕鷷r已十分流行,《光緒重修茂名縣志》記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歷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被浳髂昀话銡v時一天到三天不等,其活動各地略有不同,大致為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木偶戲、燃放煙花爆竹等。其中“游神”活動有彩旗、香爐、菩薩、道士、紙船、炮手、長號、嗩吶、鏘、鑼鼓等相隨,沿途各家燃放鞭炮以迎神,以致當地一直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

粵西年例作為地方性傳統節日,傳承了幾百年,但隨著城市化進程與人員流動的加劇,民間信仰逐漸淡化,很多傳統風俗正逐步消失,年例也一樣受到影響,這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與重視。

1 粵西“年例”器物的研究現狀

粵西年例融民間信仰與諸多民俗藝術形式于一體,并通過“吃年例”等習俗增進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并為諸多民間藝術提供了演出的平臺,既是一本粵西地區文化的百科全書,也是一幅立體的民俗風情畫。2012年,廣東茂名將“年例”申請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隨后湛江吳川“年例”也成功入列。但學術界對此研究相對匱乏,至今在中國知網檢索“年例”關鍵詞得到的相關文獻也不過百篇,它們有的對“年例”作出描述,有的從經濟、心理、文化、娛樂等功能對粵西年例進行了深入研究,有的分析了“年例”儀式的當代意義,有的介紹了“年例”的起源。

這些研究大多是探究“年例”的歷史淵源及論述儀式活動過程和意義,它們對“年例”的看法僅局限于其作為傳統節日的宗教屬性和民俗屬性,從非遺文化的角度探討粵西“年例”器物的學術成果較少,而從藝術與設計的角度去研究“年例”器物的變遷與發展也沒有得到更多的關注,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2 粵西“年例”器物的研究意義

粵西“年例”主要的盛行地方有高州、化州、電白、茂南、吳川、信宜、遂溪、廉江、坡頭、麻章、雷州、徐聞以及廣西北流一帶?;浳鳌澳昀敝兴玫降钠魑锎笾掠猩褶I、賀丁燈、宗臺、煙花鞭炮、彩旗、飄色、穿刺床、燈籠、大傘、鑼鼓、花棚、花龍船、禮袋等,這些器物都有特定的來頭和用途,是增加節慶氣氛和表現民俗色彩的重要載體?;浳鳌澳昀逼魑飳ρ芯炕浳鞯貐^民間信仰和民間藝術的發展、衍變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對于傳承民間藝術、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具有積極意義。

2.1 保護粵西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適應時代的發展

粵西是廣東西部地區的簡稱,屬經濟欠發達地區。根據出土文物,遠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粵西有壯族、瑤族、苗族、黎族、傣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地方文化色彩非常濃厚,有廉江石角儺戲、雷州灰塑、徐聞屯兵舞、信宜竹編、高州木偶戲、陽江咸水歌、陽春根雕等67項省級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昀弊鳛榛浳鞯貐^特有的文化習俗,其在傳承和發展優秀民間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我們應當深入一線,細致摸查粵西各地“年例”的現存狀況,其誕生、發展與演變歷史,以及在當地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等。我們還可以深入研究粵西“年例”的文化表現形式,研究神壇、花燈、飄色、餐具、禮品等器物的文化內涵,著重研究粵西各地“年例”所有器物的特征與差異,以及粵西各地“年例”所有器物的藝術審美特征,還有粵西各地“年例”器物的文化特征與體現等內容,進而對其進行創新設計,用優秀的作品提升傳統“年例”的檔次,展現富有時代特色的新氣象,增加傳統節日的氣氛,擴大年例的影響力,傳承與保護粵西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

2.2 提升粵西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社會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粵西“年例”作為一個內容豐富的民俗狂歡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拉近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得到調節,精神得到宣泄和陶冶,激發了人們對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向往,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粵西“年例”器物的創新設計不單是為了審美效果,它還能提升地方文化發展的層次與地位。優秀的設計能引領時代風尚,并和當地的文化、經濟、社會相融合,真正發揮設計的作用,我們可以從融合的角度研究創新設計后的“年例”器物如何才能真正植根于當地的文化與生活。比如,粵西“年例”器物創新設計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與傳承,粵西“年例”器物創新設計在當地文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等。

粵西處于后發達地區,經濟、文化水平較低,“年例”是帶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提升民間活力、增進鄉土情懷的一個有效方式。對“年例”器物的文化研究及創新設計,可以提升粵西“年例”的檔次,吸引更多本地及外地人參加,進而促進更多產業尤其是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給地方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實現藝術和經濟的雙贏,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

2.3 豐富嶺南設計文化,為我國藝術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空間

粵西“年例”所用器物有特定的形成機制與土壤,代表了很多特殊的含義,要對其進行創新設計,必須尊重其原有的文化基因,立足鄉土情懷,用科學的研究和設計方法,巧妙地融入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元素,我們可以研究現代創新設計理念對粵西“年例”器物設計的影響,以及新實用主義思想在粵西“年例”產品形態中的延伸,還可以研究新工藝技法的發展對粵西“年例”器物創新的推動,粵西“年例”各類神器、樂器、餐具食器、服飾裝飾、各類禮品的創新設計表現方法等。

研究粵西“年例”器物的創新設計與開發,是一種新的設計方向,要用到新的設計方法,需要結合歷史學、藝術學等研究方法,把粵西的風土人情及“年例”的民俗氣息和現代時尚元素巧妙融合,使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和諧統一,恰到好處地用在全新的作品中,開創新的研究領域,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形成新的思路與方法,為我國藝術文化的發展增添新的研究內容。

3 結語

我們對粵西“年例”器物的研究可以從粵西“年例”的歷史與現狀入手,以粵西“年例”器物文化為線索,從實用的生活角度出發,運用歷史學、材料學、設計學、美學和經濟學等綜合知識,多角度分析神器、樂器、食器、服飾、裝飾、禮品等粵西“年例”器物的歷史與文化,并用現代設計的方法對它們進行創新設計,以推進粵西“年例”的新發展。還可以從造物文化的角度綜合研究粵西“年例”器物的發展方向,從其與文化、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中探索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方法。

對粵西“年例”器物的研究能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對“年例”器物進行創新設計,幫助其提升藝術檔次,展現新氣象,增加積極的節日氣氛,通過藝術與設計的力量來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發揚傳統文明,提升文化軟實力,為廣東省的經濟、文化、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余柳娟.文化自信背景下粵西年例的保護與傳承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8.

[2] 鄭蘇文.冼廟、傳說、年例與鄉賢:一種文化存續的四維建構[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6,26(05):91-94.

[3] 姚雪蘭.淺析粵西地區年例文化的保護[J].科教文匯(下),2012(08):200-201.

[4] 姚雪蘭.粵西地區年例文化研究[D].廣州大學,2011.

[5] 蔣明智,呂東玉.鄉村社會的人情盛會——以粵西高州的“年例”為例[J].民俗研究,2008(03):84-99.

[6] 周大鳴,潘爭艷.“年例”習俗與宗族認同——以粵西電白縣潭村為中心的研究[J].文化遺產,2008(01):61-70.

猜你喜歡
非遺傳承粵西民俗
粵西出土唐許夫人及馮氏墓志相關史事考略
350人參會!恒興蝦苗在粵西再次火爆,為何深受養戶青睞?
冬季民俗節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粵西地區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民俗節
“三維協同”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茂名:粵西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成立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