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設計的現狀與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

2018-07-23 08:54隋靜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平面設計后現代主義信息時代

摘 要:平面設計經歷了商業美術、工藝美術、裝潢設計、平面設計等幾大階段的演變,從“無形”到“有形”,從“二維”到“三維”,因此,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當代社會逐漸步入一個數字化的“虛擬視覺”時代,平面設計的發展也無法違背自然規律,時代的痕跡和特性都會有所體現。平面設計學科要以一個華麗的轉身來迎接新時代的到來。設計師們用自己獨特的設計手法、形式語言,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理念和審美追求。對于設計,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發明;二是革新,也可稱之為改良或發展。

關鍵詞:平面設計;后現代主義;多元化;信息時代

1 平面設計的幾個重要歷史時期

1.1 現代主義平面設計陣地的轉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歐洲倒下,美國站了起來,歐洲許多杰出的設計師逃到了美國,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他們的設計才能又得到了發揮,現代設計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美國也因此躍居為二戰后的設計大國。沒有歐洲的移民,就沒有美國的現代設計,也就沒有美國成熟的現代風格。瑞士作為戰爭的中立國,經濟和文化都沒受到太大的影響,加上有大量設計師流亡到此,帶來了荷蘭“風格派”,加上俄國構成主義和包豪斯設計學校對平面設計思想和現代語言的探索,這一時期瑞士的設計界人才輩出,涌現了一大批一流設計師和優秀作品,并形成了獨特的“瑞士風格”。照相制版、新的廣告媒體和新的圖形設計觀念的出現,也影響了平面設計的發展?,F代平面設計領域中,對實用性過于看重,經常會凌駕于一切之上,減少了對社會文化、精神領域、審美情趣的考量,時常會為了實用性而放棄受眾的情感。

1.2 后現代主義平面設計思潮

20世紀40年代以后,后現代主義的序幕逐漸拉開。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產生于英國,60年代在美國達到高潮。[2]“pop”一詞是英文”popular”的縮寫,意思是流行文化或通俗文化。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發生了與西方國家類似的變化,具有反叛動機的激進設計運動在意大利興起,成為世界上非常有時代特色的設計浪潮,理論家把它統稱為“反主流設計”。后來出現的“超平面設計”是由一批建筑設計師在探索后現代建筑設計時突破原來建筑設計和平面設計分明的隔離狀態而創造的用于裝飾建筑的平面設計風格?!俺矫嬖O計”也是后現代主義平面設計的開始。后現代設計實際上是對現代主義設計的反叛和超越,實用性模糊是后現代主義的鮮明特點。與現代主義相比,后現代主義設計師們希望自己的設計作品除了具有功能性外,還能滿足受眾更多情感層面的精神需求。例如,對受眾審美、個性、情感表達等多方面的深層次影響。

2 “平面設計”這一術語的形成過程

2.1 平面設計

人類的視覺文化從認知和感受出發,可分為文本和視覺圖像兩部分。文本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為了人與人之間更準確的表達和交流而創造的一種符號系統。視覺圖像則是人對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和想象衍生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文字還未出現的史前時期,就有以壁畫為代表的視覺圖像的出現。而平面設計則是文與圖的完美結合體。

平面設計的英文是“Graphic Design”,[2]最早使用這個術語的是英國人威廉·阿迪遜·德威金斯(William Addison Dwiggins,1880—1956),他在1922年開始使用這個術語來描述他自己從事的設計活動,而這并沒有得到美國和國際的認可,人們習慣使用裝潢藝術來描述這方面的設計活動。其實,平面設計不僅僅具有裝飾和美化作用,其主要功能應該是調動所有平面的因素,達到準確的視覺傳達的目的,這是平面設計的真正功能——實用性。而裝飾與美化功能則位于從屬地位,是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之上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特別是1970年以后,“平面設計”這個術語正式成為國際設計界通用的術語。所謂“平面設計”, 就是指在長寬二維空間中的設計活動,包括的內容主要是二維空間中各種設計元素的組合和布局設計,其中包括字體設計、版式設計、插圖以及攝影圖片的使用,而這些設計活動的核心是傳達信息、指導、勸說等等,其表現方式主要是通過現代印刷技術實現的。因此,平面設計和印刷設計具有密切且不可分割的關系。中國的平面設計與中國的繪畫有相似之處,即長期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模式中,在平穩中發展,雖然學科發展有所突破,但是突破的程度充其量也不過是改良型的。因為缺乏一個大工業革命的沖擊,本土印刷業的發展也沒有西方18世紀以來的那種巨大的改革,整體發展在平穩中有改良,一直到20世紀,受到世界印刷業的沖擊,才有嶄新的突破和變革。

2.2 當代平面設計的現狀及發展方向

平面設計經歷了商業美術、工藝美術、裝潢設計、平面設計等幾大階段的演變。從這個演變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平面設計從側重于實用性的失衡狀態轉變成了實用性與審美性相融合的學科設計理念。當今時代已進入一個以視覺圖像為中心的時代,影視、攝影、插圖、繪畫、雕塑、建筑、廣告、設計、動漫、游戲、多媒體等相互影響,匯流整合。在“讀圖時代”,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圖像時代或視覺文化時代,視覺傳達設計是脫離實用工藝的表面性設計,它把幾種元素放在一起是為了一定的目的,體現了當代的時尚品位。從某種意義上講,視覺傳達設計就是“圖形語言化”和“語言圖形化”的過程。在其他外界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視覺傳達設計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平面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的核心學科,其重要地位如同心臟對人的作用,無法取代。

當代平面設計概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筆者認為,當代平面設計是為了一定的目的而產生的,最終的平面設計作品除了我們以往所說的具有溝通與傳達的實用性之外,還具有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平面設計師把一切需要的視覺形象根據目的進行篩選,組合成平面設計,平面設計是唯一一門可以把多種視覺元素同時融入一個作品的學科。以靳埭強先生為例,他的作品就把現代與傳統、國際與民族、實用性與審美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中國的平面設計史寫下了光輝的一筆。靳埭強與其他設計大師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一直沒有放棄對平面設計作品審美性的追求。靳埭強先生本是一名畫家,他曾經認為設計與藝術是相互沖撞的,覺得設計是為商業服務,而繪畫則是個人思想的表達,因此刻意避免把繪畫相關元素放到平面設計中,認為設計與繪畫是相互排斥的,后來這種想法逐漸改變,他覺得創作應一心一意,于是繪畫與設計越走越近,慢慢地兩者歸為一體、和諧并存。靳埭強先生的個人風格體現在其與文化相關的設計作品上,其中毛筆的書法性線條、具有滲透感的水墨效果,與現代的印刷字體以及規整的幾何線條,在大量留白的空間中形成對比,彰顯了其詩情畫意的品位和情懷。靳埭強的海報為我們提供了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的優秀范例。

當代設計活動內容豐富,從衣食住行到城市規劃,從工業產品到手工藝品,都是設計活動的內容,而平面設計是設計大軍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有二維空間中非動態的設計活動都屬于平面設計的范疇。目前,平面設計的范圍已經跨越了動態界限,在多媒體設計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平面設計已經成為多個領域的主干學科。平面設計在21世紀開始朝多媒體的方向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同時它依舊保持著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只是在電腦設計的輔助之下實現了文化意識和實用功能的共同發展。對于平面設計的創新來說,準確地認清當代平面設計的現狀十分重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平面設計來說,挑戰與機遇并存。所以一直停留在單純強調平面設計的實用性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是真正的平面設計時代的來臨,也將把平面設計的藝術性追求推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平面設計是服務于大眾的視覺媒體,[3]是由實用性和藝術性交融滲透構成的,它由審美動機與表述動機引起,并由功能性和藝術性實現。平面設計處在純粹藝術和應用設計的交叉點上,兼具繪畫和設計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功能性和藝術性。

經過后現代思潮的洗禮之后,平面設計進入了一個多學科融合的時代。在這種多元化背景之下,設計不再有統一的判定標準,如今已是一個開放、融合的“大設計”時代。今天,不論是設計者還是消費者,都不再把平面設計簡單地理解為有用的設計。設計師試圖在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一個有用的設計的時候,也希望能夠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創造性、個性以及藝術品位,還希望能夠把作品的審美性也傳達給消費者,使之成為人們美好生活及文化的一部分。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現代平面設計,體會其中的兼容性、濃縮性和象征性,讓平面設計在現代設計學科中發揮其橋梁作用,為審美趣味和生活品位的提升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詹文瑤,李敏敏.現代平面設計簡史[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 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隋靜(1980—),女,山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平面設計,插圖。

猜你喜歡
平面設計后現代主義信息時代
從后現代主義傳記戲劇到元傳記:重讀《戲謔》與《歇斯底里》中的荒誕性
元藝術與后現代主義
面對信息時代 成長的孩子們
統計工作如何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
后現代主義的幻想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淺談后現代主義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