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博會與中國國家形象塑造

2018-07-23 08:54王月清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國家形象世博會傳統文化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科技迅速騰飛,贏得世界矚目。在新的時期,樹立與時俱進、積極向上的中國國家形象迫在眉睫。世博會是受世界矚目的國際交流盛會,世博會對于國家形象的傳播起到極大作用,是塑造和提升國家形象的難得機遇。當代世界信息高度融合,國家形象對于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視國家形象的輸出。

關鍵詞:國家形象;世博會;傳統文化;先進科技

在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世界各國交流越發頻繁的背景下,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不僅體現在經濟、軍事等“硬實力”上,也體現在文化、政治外交等“軟實力”上。國家形象作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軟實力”,依托國家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凝聚力,成為一種無形的權力資源,有效地推動國家利益的實現。

現階段,其他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但在過去,國家對軟實力輸出的重視不足,導致中國的國家形象跟不上硬實力快速發展的步伐。在新的時期,樹立與時俱進、積極向上的中國國家形象迫在眉睫。

世博會是受世界矚目的國際交流盛會,在這個融合多元文化、聚焦全球目光的溝通平臺上,世博會對于國家形象的傳播起到極大作用,是塑造和提升國家形象的難得機遇。

1 中國國家形象定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科技迅速發展,聚焦世界目光,國家形象也有了質的飛躍,世界對中國的關注越來越多,我國在國際性事務中的作用不斷提高,話語權不斷增強。

遺憾的是,我國在文化輸出和宣傳國家形象方面依然有待完善。首先缺乏適當的傳播方式,盡管“中國制造”流通到世界各地,但我國文化輸出卻遠遠不足,很多國際友人對真正的中國依然一知半解,世界各國民眾仍保留著屬于舊時代的對中國的片面印象。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悠久,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是我們擁有的寶貴財富,然而我們的文化產業嚴重缺失,對外傳播力不足,傳媒能力與他國相差甚遠,許多外媒對中國的報道往往不準確,這些都不利于塑造我國的良好國家形象。當代世界信息高度融合,國家形象對于經濟的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國家形象的輸出。

中國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雖經歷無數磨難,但憑借自身的努力不斷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其中,最值得向國際傳播和推介的就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向世界傳播一個繁榮昌盛、文明進步的新形象,是一個維護世界和平,秉持“和平發展”的友誼之邦。

世博會既能宣傳國家形象,又能傳播中華歷史文化。作為傳播載體,能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和光輝成果,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維護和平發展的理念。

2 中國國家形象與世博會的歷史變遷

2.1 晚清:沒落帝國的心酸歷程

1851年,英國倫敦首次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名為徐榮村的民間中國商人就用“榮記湖絲”奪下金銀獎,卻并沒有得到清政府的重視,甚至在當時絲綢、茶葉、折扇等精美中國制造的商品是由駐華的英國外交大使送至世博會。當時的清王朝已從康乾盛世走向沒落,閉關鎖國的大清王朝認為世界博覽會只是一場“賽奇會”,在1867年以“無物以助往”的理由拒絕參加巴黎世博會。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至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期間,只留下一些民間商人參展的零星記錄,并沒有設置獨立的中國館。

直到1876年,清政府才正式派人參加美國費城世博會,卻在當時被他國在世博會上大展中國的衰敗和落后,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形象。在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上,清政府雖第一次以官方身份正式參展,在當時日本的展會上竟出現了穿著明顯中國符號衣物的小腳女人、乞丐、娼妓、鴉片吸食者等丑陋形象,引得無數國人的憤慨。在早期世博會這面鏡子映照出的是一個屢遭侵略、主權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國家形象。

2.2 民國:收效甚微的弱國悲劇

清王朝覆滅后,民國在世博會上的努力收效甚微,1915年巴拿馬世博會是剛剛成立的中華民國參加的第一屆世博會,當時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家,僅僅展示出來一些原材料和農產品,與當時先進的歐洲各國產生明顯差距。此后,中國政治風云變幻,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使中國無法花費大量精力去參加世博會。在這些年,中國在世博會呈現出來的展品幾乎沒有變化,甚至在往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在世博會上沒有任何記錄。

2.3 新中國: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改革開放后,中國與世界的交流逐漸增多,并受邀重新參加世博會,遺憾的是,在初期,需要著力打造的國家館建筑設計方面依然缺少創新和突破,從1986年溫哥華世博會到1998年里斯本世博會,中國館采用了千篇一律的設計方式:彩飾牌樓。

中國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摸索前進,直到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是中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有利標志,這是一場規??涨暗氖?,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上海世博會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血和力量,使本屆世博會在世界人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使多年來中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國家形象在世界舞臺上呈現。

2015年,在意大利米蘭開展的世界博覽會,中國以本屆世博會最大參展國的身份,首次以自建館的形式參加海外舉辦的組冊類世博會,以藝術化的設計語言、先進的科技手段奪人眼球,得到高度贊賞。中國逐漸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不斷創新、不斷提高的國家形象由此建立。

3 如何在世博會中更好地展示國家形象

世博會是國與國相互交流的大型國際活動平臺,是傳播國家形象的良好契機。在這個世界舞臺上改變過去的弱國形象,更好地展示我國不斷崛起的國家形象成為難得的機遇。因此,如何在世博會中更好地展示我國國家形象值得深思。

3.1 傳統文化符號不能丟

首先,要精挑細選出最具我國國家形象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傳統的中國符號最能凸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茶葉、瓷器、絲綢這些展品貫穿中國參展歷程。這些代表性的展品彰顯獨特魅力,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和肯定。在清王朝和民國時期,這些展品雖然展出方式單一,但并不影響世界人民對它們的喜愛和關注。

其次,極具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龍”形象也是典型代表,華夏子孫都視自己為“龍的傳人”,龍是權威的象征,是精神文明的紐帶,中國人民一直對龍充滿敬畏之情。但由于文化差異和歷史背景不同,海外很多國家都認為龍是邪惡的化身,是兇殘的代表,清政府曾在世博會上展示清朝龍威卻屢遭挫折,甚至被誤會是挑起戰爭的邪惡力量。所以,在世博會上展示龍的形象時,要注意回避龍的負面影響,傳播龍的光明形象。

3.2 新時期展現中國新能量

更好地打造中國的民族品牌,不能只依靠簡單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要做到與時俱進。過去,我們的參展作品猶如一面鏡子,與他國當時先進的科技成果相比,映照出我們落后的民族形象,這激發了國人對西方先進科技的渴望。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科技迅猛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想要改善他國對中國的固有印象,就要抓住機遇,展出我們的各項科技成果,讓帶有現代色彩的中國元素成為展會的主流,傳播一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國家形象。在這些展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先進科技,如航天科技展品、納米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未來住宅空間要被充分展示出來。

除展品外,在展館建筑的設計上也要深入考究,展館建筑是世博會上國家形象的顯著符號。100多年來中國在世博會上展現的獨有的建筑文化聚焦了無數人的目光,但形式過于單一、設計趨于雷同也成為難題。在新時期,我們要更加注重將傳統建筑模式和現代建筑元素充分融合,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新的建筑模式,使其既具有中國文化符號,又能彰顯新型當代設計。

現代設計使我們的展示方式更具多樣性,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我國文化符號,更豐富地表達了每件展品的含義,傳播中國在新時期的國家形象。

4 結語

中國與世博會的交往歷程,是從不堪一擊的弱國走向對外開放新中國的歷程,是從貧窮衰敗走向繁榮昌盛的歷程。中國在世博會的每一個腳印都烙上了時代的印記,也凝聚著無數中國人民的心血。雖然我們也曾彷徨,也曾迷失,但我們最終擺脫了束縛,掙脫了凝重歷史的羈絆。

世博會是文化交流盛會,在今天,我們要展示出屬于中國的優秀歷史文化,彰顯中華民族魅力,傳播中國良好形象。中國在世博會上的展示,既是國家形象的宣傳,又是民族文化的傳播,世博會作為載體,充分展現了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的先進成果和當今城市的美好生活。相信未來中國人民一定會繼續創新,將世博會的主題與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和先進技術完美融合,演繹出更富新意、擁有獨特魅力的國家形象。

參考文獻:

[1] 李瑩,林功成,陳霓.大型事件對國家形象建構的影響——基于對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問卷調查[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

[2] 夏松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參加世博會的歷程及其啟示[J].當代中國史研究,2010.

[3] 薛佳.論上海世博會對中國軟實力及國家形象的提升[J].資治文摘,2010.

[4] 羅潤來.國家形象的塑造與演繹——歷屆世博會中國館回眸[J].裝飾,2010.

[5] 金丹元,周開婭. 2015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的藝術創新及其延伸思考[J].藝術百家,2015.

作者簡介:王月清(1993—),女,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傳播。

猜你喜歡
國家形象世博會傳統文化
為申辦2030世博會,釜山將全力以赴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晚清世博會參展棉紡織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會
世博會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