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與研究

2018-07-26 04:25何文勇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課堂有效性教學生活化任務驅動

何文勇

摘 要:浙江是全國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省市之一,2014年9月9日正式發布《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了把技術(含信息技術)納入學業水平測試及“7選3”的選考科目中。這意味著信息技術課不再是一門“邊緣”學科了,它和高中其他高考學科有著同等的地位,甚至更高。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在實踐中通過情境教學、任務驅動、分層教學、教學生活化等策略來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關鍵詞:新高考方案;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情境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生活化

我省是高考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方案的試點省市之一,著力彰顯選擇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利于高??茖W選拔人才、利于維護社會公平公正,是新高考方案的核心。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而言,應該充分貫徹高考新方案的理念和精神,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培養,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本文從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兩方面進行論述。

一、新高考背景下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必

要性

1.目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學課時不足。一直以來,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到高中,信息技術學科都是一門被邊緣化的學科。目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任務主要有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和《多媒體技術應用》、限定性選修模塊《算法與程序設計》,涉及三本教材,教學內容多,任務重。但目前很多學校在安排信息技術課程時,通常僅開設一年且每周課時僅為一節或者兩節,再除去期中、期末考試和節假日休息,實際教學課時大約在30~60學時左右。根據《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建議,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階段要完成三本教材的教學任務的總教學課時至少為92學時。由于教學課時的不足,造成教學內容的取舍很難,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捉襟見肘,無所適從。

(2)教師觀念沒有轉變到位。有些教師缺乏現代教育意識,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一些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電腦課,就是到計算機房上機(上網),甚至認為信息技術課是最好上的課,教學的隨意性大,有些教師上課要不就是“放羊式”地把學生安排到計算機房上機,就算上課了。還有一些教師對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把握,特別是對《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不能很好地去領會和消化,分不清楚學業水平考試和選考的范圍,照本宣科,不管考與不考,和尚念經,讓課堂變得枯燥無味,讓學生失去學習這門課的興趣。

(3)學生差異性大。我們知道,由于這門課程在初中時不列入初升高考試,再加上城區和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等,造成學生的基礎不平衡,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差異性很大;而且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也存在偏差,在他們的心里,僅僅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在計算機房上機上網,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2.新高考背景下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

新高考方案出臺前,信息技術學科都屬于邊緣性學科,特別在一些重點高中,他們的培養目標是本科以上的學生,行政部門對他們的考核也是以考上重點大學的人數來衡量,而作為三類生考試科目的信息技術學科,其重視程度顯而易見。我省新高考方案出臺后,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方案中明確把技術(包含信息技術)學科納入“7選3”的選考科目,這就使得學校領導層面不得不重視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安排以及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地位,不會再只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教師歸結為教輔類人員,而是將其視為與理化生等其他高考科目教師同等重要的位置;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48所211高校330個專業,要求選考技術科目,占36%,僅落后于理化,涉及科技與創意、金融學、法學、軟件工程、電氣通信、計算機、物理學、數學、經濟與貿易等,可以說技術(包含信息技術)學科的地位直線上升。

3.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在高考改革大背景下,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率,同時還能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促進他們人格的培養。特別是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從客觀上促進了人才選拔制度的改革,這對于實現學生的健康學習、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時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必須要結合新方案進行改革,不斷地解決目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善于用科學的理念和精神來對課堂教學進行指導,不斷地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這對于人才的培養和教學效果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新高考背景下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轉換師生角色,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實現高考新方案背景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轉換師生角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將各階段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接受能力、學習態度、知識基礎、理解能力、知識水平等因素考慮進去,深入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深入了解學生水平的基礎上來教學,把握他們的性格差異和心理動機,與他們展開交流和互動,不斷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特別是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在教學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觀念,不斷地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同時還應該為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營造健康、積極的學習環境,要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來學習,讓他們感受到信息技術的意義和實用性,這是提升他們學習興趣的重要一步。

2.實現有效導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通過有效的課程導入來實現。比如,在多媒體技術應用課程的教學中,為了能夠將學生引入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熟悉的多媒體技術入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多媒體,可以先展示給學生怪物史萊克、侏羅紀公園等視頻素材,通過文字、聲音、圖片等信息來認識多媒體的功能性特點。這樣學生就能對多媒體有最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對于后續學習多媒體的操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又如,筆者在進行Photoshop的教學時,先展示給學生一張圖片應用Photoshop處理前后的效果,然后再故意挑選了學校運動會上一張視覺不好的照片給學生,讓學生想想,如何把這個視覺效果不好的照片通過Photoshop工具進行適當的處理,善于啟發式地尋找提升照片效果的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出具體的教學內容,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一上來就給學生講解深入的知識,很難讓他們接受和理解,因此必須要通過有效的課程導入來實現。

3.創設情境教學,合理引導學生學習

實現情境教學,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比如,筆者在“會聲會影軟件制作”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了解獲取圖片、視頻、聲音等素材的方法,以及如何通過轉碼設備和網絡收集圖片、視頻、聲音等資料來制作一段視頻DIY作品,我首先展示自己做的一段DIY視頻,而這段視頻的素材內容就來自學校在迎新元旦晚會的內容,畫面里都是學生認識的很熟悉的面孔,甚至有些學生還在畫面中找到了自己,顯得很真實很親切,這樣更能讓學生充分地融入教學情境中去。學生在看完教師制作的視頻DIY作品后,必然會萌生富有創意的想法,想要獨立完成屬于自己的視頻DIY作品。教師要充分地把握住學生這個心理動機,然后趁熱打鐵,教會他們自主探究軟件如何使用。從而實現畫面內容的編輯、背景音樂和圖片的選擇和導入、視頻的修改以及合成等完整的工作流程。這樣,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地督促他們實現自己的創意想法,從而讓信息技術的教學更加“親民”,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任務驅動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開展小組合作,不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比如,筆者在信息技術基礎的字處理軟件教學中,給的一個任務就是班級小報的制作,我把全班每四位學生為一個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協作,設計制作一期圖文并茂的班級小報,內容由小組自定。這個任務一下達后,學生就很來勁,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很到位,相互之間合作也很緊密,通過一節課的時間,每個小組的作品都上交了,最后我再把每一個小組的作品一一展示,學生看著自己親手制作出來的一張張小報,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通過開展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實現,讓學生集思廣益,不斷地互相交流觀點和看法,共同完成教師規定的任務,同時又能很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去。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來說,能夠實現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操作統一起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不斷地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

5.分層多樣教學,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要想讓信息技術教學體現較強的有效性,應該不斷地了解學生的特點,通過層次化教學來提升教學效果。善于從學生的基礎素質、發展素質和創造素質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他們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比如,對于理性思維靈活、邏輯性較強的學生來說,可以重點培養他們計算機程序語言的學習,鼓勵他們去參加信息奧賽等活動,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維發展;對于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動手制作機器人等創客教育,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來實現;對于研究性較強、善于鉆研的學生來說,可以提升他們的網際協作能力,為他們提供寬闊的網絡平臺,不斷提升他們的素質和水平。

總之,實現層次化的信息技術教學,對于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不斷實現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學生的特點,多與他們進行交流,準確地判斷他們的能力和學習取向,并為他們的學習提供開放性的平臺,實現他們綜合素質的提升。特別是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這為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善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與實際結合起來,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幫助。就拿信息技術基礎這門課來說,在網站和網頁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網站的策劃和構思、網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網頁制作等內容。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求學生能夠充分地掌握這些知識,學會操作的具體方法,同時還要引導他們不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班級網站空間,通過班級網站來真實地展現本班各個學科的學習情況、展現優秀學生、班級活動等,此外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合理地設置網頁格式、網頁色調、網頁布局等。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還不夠,知識儲備不足,在網頁建設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合理解決一些問題,幫助他們順利地實現網站建設??傊?,只有實現教學的學以致用,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7.完善評價機制,激活信息技術課堂

建立合理化、科學化的評價指標,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教學評價,對于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有重要的意義。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展開評價:參與程度、互相交流情況、合作精神、理解與思考能力、個性化設計等,以此來充分地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梢酝ㄟ^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提升空間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鼓勵和認可,這樣能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信心,激活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主動性和興趣。在高考新方案改革背景下,應該將以人為本的實踐思想深入貫徹到信息技術教學中去,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快樂的人性化教學課堂中進步和成長。

在高考新方案背景下,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重要試點,改變教學觀念,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去,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課程導入、情境教學、任務驅動、層次化教學、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等方式來實現教學,同時還要合理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以此來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學科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楊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分析與提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09(6).

[2]張定貴.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策略[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20).

[3]楊玲.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3).

[4]錢柳松.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5).

?誗編輯 任 壯

猜你喜歡
課堂有效性教學生活化任務驅動
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與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微課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途徑分析
著眼課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網絡應用服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