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力之源

2018-07-28 07:08李雪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關鍵詞:長存力量生命

摘 要:李白作為文學史上的一顆明星,他的很多詩歌都被選入了人教版語文教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伴隨著學生們一起成長,幾乎每個階段都會涉及到一些。下文將從李白詩歌的特色以及其詩歌在精神上對學生的影響等方面簡要分析他的詩歌之所以能夠長存于人教版語文教材的原因。

關鍵詞:力量;生命;長存

李白作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其詩雄起飄逸,而這種飄逸則是建立在詩人厚重的生命力之上的??陀^上,他的詩歌藝術成就也極高,其中藝術手段的使用對學生的寫作很有益處,在主觀上,他強大的生命力對學生三觀的塑造起著很好的引導作用。

一、詩歌——力量的創造物

客觀上來看,李白的詩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不管是在藝術手法上還是意象的使用上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所有的藝術手段在詩人的手里都是有力量的,都是情到深處語自精,下面我將從修辭和文章結構安排等角度,以部分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中所選的李白詩為例略作分析,來展現李白詩的獨特之處,即他的詩歌全是力量的創造物。

(一)修辭——情到深處語自精

他的創作動機是最單純的情感沖動,他的詩歌全是用來表達內心和自我的,而非用來無病呻吟的工具。

《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說到“他所乘坐的帆船遠去,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得見漫漫長江水流向天邊……”,如果我們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理解,不用心去體會,乍一眼看去就會將這種夸張誤認為是詩人刻意雕琢而成,不免會將它看作詩人苦吟留下的痕跡??杉偃缥覀冊O身處地,將心比心,就會發現詩人和我們現代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其實那就是詩人最自然的生活狀態,面對友人的離去,情感極為敏感的李白就是會有這樣的感受,他本身的力量就是會影響到周遭的環境,在他眼里的景就是那樣地遼闊但又夾雜著絲絲惆悵,一切都是如此地渾然天成,絲毫沒有矯揉造作的成分。

詩人所寫的就是當時的切實之感,就是生活的本身,而他自己在現實中也確實就是那樣處事的,詩中的一個個字眼就是詩人力量的寄托,整首詩都縈繞著李白的生命力。

修辭在現代社會是一種程式化的東西,但在詩人這里,就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支柱,他的所有的辭格的運用都有強大的心理能量作為支撐。

(二)結構布局——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結合

詩人將自己的情感和詩歌的結構安排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層層遞進,一點點地表達自己的人生觀,展現出了最本質的李白,都是詩人本身的生命力所致。下面就以《行路難》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詩歌開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p>

就顯示出詩人作為詩仙的獨到之處。我們直接看第一句,就會感到很茫然,為什么會將“金樽清酒”和 “玉盤珍羞”等同起來,讀下去就會發現,第二句詩人就在回答這個問題了,之所以將其等同是因為吃不下,所謂十年磨一劍,“拔劍四顧”也是詩人當時生命的表征。這兩句就直接交代了詩歌的起因,即人生無法施展,抱負無法實現。接著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毕仁沁\用比喻,將心里那種說不清的狀態說清楚,說明為什么“行路難”,即人生的各種嘗試都不順,既然前進如此不順,那就選擇退一步吧,說放棄吧,又說服不了自己,連做夢都夢見在太陽旁邊,這里以太陽暗指皇帝,借指仕途不順,難得賞識。進退兩難,借酒澆愁愁更愁。于是發出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慨嘆。最后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詩人沉浸在自己的想象的空間里,既然現實已無路可尋,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未來。

從構思表達上看,一層比一層絕望。從詩意上講,最后一句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一般人在被逼到如此絕境時要么崩潰要么揭竿而起了,而李白又給自己挖了一個通道,這也是李白詩歌的力量所在。

二、生命——力量的源泉

從主觀上看,李白的詩歌有種強大的力量,而那力量之源歸根到底就是其對生命的珍惜和看重。

都說有才難,其實處才更難,在李白這里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他滿腹才華,但又無處可施展,時間的流逝才會讓他那樣惶恐,生命之于他才會倍顯珍貴。這其作品《將進酒》中就有很好的體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暗指的是時間的流逝,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里的時間和生命有著很大的聯系,脫離了“生命”的時間只是一個空的概念,所以,在這里,李白不僅僅實在探討時間,而是將時間和萬物、生命聯系在一起的,他用了夸張,也只是因為想要強調生命的價值,即生命不可以復制,是如此的稀有和短暫?!熬灰姼咛妹麋R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也是在強調人生湍急,過得很快?!叭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也指出,“人生”是其喝酒的源頭,因為“不遇”所以只能寫詩喝酒。作者有著尋常人難有的才華和抱負,但卻從來沒有得到過充分實現,他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酒只是迷糊自己的一個工具而已,全是悲憤不得已的無奈,只有詩歌是其生命代換的通道。

于是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從這里開始情感過渡,千金散盡可以重來,而“我”的才華、生命卻是唯一、不可復制的,兩者形成反比關系,極度凸顯了自己生命的價值?!芭胙蛟着G覟闃?,會須一飲三百杯”也繼續強調了上一層意思,即和生命相比,金錢又何足為貴。在“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陳王昔時宴平樂……”中,作者說了反話,他并不是真的不愿醒,只是為自己這樣的無用武之地的“真英雄”發出慨嘆而已,而且在這里還引入了陳思王,說明作者的視線已經放出去了,在這時候詩人的眼里,其對面坐的已經不是岑夫子等人了,而是直面陳思王。最后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的“爾”就不只是岑夫子了,而是像陳思王這樣的人,大家都是這樣的相似啊。如果說一個人的才華和生命力不足以驚動我們,那么這樣一群人集中在一起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力量卻足以使我們瞠目結舌。

寫詩也是處置自己才華的一種方式,為自己立言,也為和后來人形成有效的溝通搭建了一座橋梁。學生們長期接受內涵如此豐富,生命力如此強大的詩歌的熏陶,也有利于有其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和發展。

三、力量——與詩長存

作者將生命的能量打包在作品中,突破了本來生命的限制,流芳百世,與天宇同在,與日月同輝。

作為一個詩人,李白自覺承擔起了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所謂“詩無邪”,作者雖壯志難酬但也知道詩言歌表達要適可而止,即發乎情止乎禮,溫文敦厚,有所持他認識到詩人不是倡優,也不是簡單的技術人員,而是君子,之所以成為君子,是因為有很好的情感調節能力,能找到自己的通道,并且知道自己的詩所擔負著的社會教化功能,所以不管經歷了什么,最終展現在大眾面前的仍然是那個飄逸奔放的李太白,而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正和當今時代的主流相一致,這也是他的詩歌會長期存在于教科書中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從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李白詩歌我們可以看出李白的詩歌乃力量的產物,而所有的力量都來源于他本身對生命的看重,這種珍惜生命的人生觀以及詩人在面對人生困境的時候的處事態度都是非常值得后人學習的,這是他的詩歌能夠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并長存于語文教科書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

[1] 胡亞明 嚴釗:《李白<將進酒>愁緒的引起與消釋》,《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第91-94頁。

[2] 王玲玲:《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儷人:教師》2015年第21期107-107,共2頁。

[3] 張玲杰:《李白詩歌教學研究》延安大學,2016。

[4] 岳小琴:《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詩歌編排分析》,《語文學刊》2016年第4期,第161-162頁,共2頁。

[5] 榮連山:《淺談初中語文詩歌教學與美育研究》,《中學課程資源》2017年第10期。

作者簡介

李雪,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 2015級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長存力量生命
情之所起
2021:前行,緩慢但堅定
采桑子·贊王震將軍
麥嘜力量 (一)
孤獨的力量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懷疑一切的力量
從自然中吸取力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