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山印記

2018-08-01 18:06方麗芬
閩南風 2018年7期
關鍵詞:閩南巖石

方麗芬

窗外的樹木不斷向后隱去,十里之外,汽車開始上坡并持續在山谷間盤旋。左側是深不見底的山谷,它們或長或短,或寬或窄,或大或小,呈條塊狀把山脈切割成無數峰巒,并隨著汽車的移動變換著它們的樣貌。

山路又彎又窄,汽車像蝸牛在爬行,緩慢而費力。道路彎轉處,師傅總是不停地按著喇叭,以免與迎面撲下的車輛發生親密的接觸。每次交匯都是精彩的太極表演?!吧絽^的霧說來就來,如果遇上云霧,那真是伸手不見五指,你看不到山,看不到路,看不到道路中心線,只能跟著感覺走?!睅覀兩仙降睦蠋煾的恳暻胺?,熟練地操著方向盤,低聲陳述著。從他看似平靜的話語中,我卻聽出命懸一線的冰涼與心靈深處的震顫。

山腰處,師傅停車讓我們欣賞“抽象壁畫”,右側巖石像石壁拱護著蜿蜒的山路。烏灰的巖石有深褐的斑痕從上而下,像古銅色的石門銹上了隱形門簾。斑痕之間,無數細紋縱橫勾連,像丹青圣手們繪就的一幅幅抽象壁畫,經過千萬年的風吹日曬、雨打水磨,終于成就了今天的模樣。

肩負行囊的攝影師、畫家和考古學家慕名而來,他們摩挲著,叩擊著,贊嘆著;畫家們揮毫潑墨,在畫架上勾勒著;攝影師變換著捕捉的角度;考古學家則在石壁前晃動著他們的顯微鏡,這是當年的紅軍游擊隊沒有想到的事情吧?在饑寒交迫的戰爭年代,誰有心思去欣賞眼前的美景?

山路左側是一米高的水泥防護欄,憑欄而立,兩側青山綿亙,青山之間,無數山谷從四周向中心聚攏,然后拋向遠方。山谷盡頭,綠毯藍天相接,灰白的建筑群依稀浮立。仔細辨認,竟然是云霄縣城,我甚至讀出我家的位置,仿佛可以看見小區的陽臺。開了大半天的車,縣城居然近在咫尺,真是居高望遠呀。

山峰像綠毯呼吸冒泡,有灰白的巖石點綴,像綠毯繡著白花。這里風光旖旎,藍天白云與青山綠樹勾勒出開闊大氣的浩浩青山,令人神思駘蕩。在這偏遠的革命老區,人們大口地吸著清新的空氣,嗅不出遺留的硝煙,也聞不到戰爭的氣息,紅色與戰場似乎與它沾不上邊。

汽車右拐,我們打算先探訪烏山第一站——橋頭村“坪坑伏擊戰舊址”。一路草木豐茂,屋舍儼然,清渠川流,渠水清澈,藍天白云映照其間,似與水藻魚蝦嬉戲。閉眼遐思,微風吹拂,大家搜腸刮肚,設想當年戰爭的情形。

沒有斷壁殘垣,沒有蒼涼頹敗,沒有戰爭的痕跡。我們甚至懷疑,是不是歷史的誤載,然而事實早已明察,從那套《閩粵邊區三年游記戰爭史料匯編》,這里的戰事早已了然于胸,如今只是實地察看。

今日的烏山已成為著名的果蔬基地,這里海拔高,溫差大,空氣好,果蔬甘甜綿軟,又因土壤富硒,利于身體健康,發展果蔬自然占據優勢。穿過現代果蔬園區,一塊花崗巖石碑在陽光下巍然矗立,那是賴新水一九四七年題寫的“坪坑伏擊戰舊址”。

二十年來,心中的困惑揮之不去,中共閩南地委機關應該設置在薌城區芝山公園這樣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某個交通便捷風景秀美環境安靜的景區,怎么會安置于窮鄉僻壤的山洞里?我不知該向誰請教,又該如何提問,擔心這樣的問題會貽笑大方。幾次瞻仰憑吊掃墓,看到大家神色凝重,態度肅然,不好貿然發問。幾次文學采風,不是人多嘴雜,就是來去匆匆,因而一直存疑。

機緣總是垂青于有心探索的人,去年夏天,市老促協、市老區辦、市文聯聯合采訪了革命老區,在有關部門的陪同下,我得以重走紅軍路。循著崎嶇的山路,大家攀石援木,摩石叩壁,步步驚心,人人沉思。

通往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的道路有三條,紅軍古道是最艱險的一條,從石縫下弓背進入,一路傴僂穿行,有些路段巨巖壓頂,離地不足半米,大家只好摘下背包,在沒過腳踝的溪澗里跪爬前行,稍一不慎,汗濕的襯衫在巖石上一刮,就能粘上一層褐色的苔痕。

微弱的手電筒沒有穿透力,大家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中摸黑前進,步伐不敢跨大,腳板不敢重踏,生怕不小心就被溪澗里的水晶屑割破腳底。大家都希望能撿到水晶,可是又不敢怠慢,人們斂聲屏氣,仿佛一出聲就有猛獸迎面撲來。

穿過水晶洞,與秘密通道在入口處交匯,兩條道路合而為一,隨即進入一線天。幾塊巨石拔地而起,把藍天切成細縫,巖下是不足半米的小徑,穿行其間,陰涼舒爽。烏灰潮潤的崖壁布滿蒼苔,苔里綴著石橄欖,有同游者說那是養蘭的肥料,他們提袋收集著崖壁的青苔。

我們一鼓作氣,走出了一線天,回首崖壁,一塊渾圓的石頭夾于兩壁之間,看似搖搖欲墜,卻又不知保持了幾千萬年,風化的石罅中,有勁柏傲然佇立,樹冠蒼翠。

巖石之上,一塊巨巖巍然高聳,那就是紅旗巖,紅旗巖海拔1051米,在烏山山脈中并非最高,但足以傲視群峰。登高望遠,紅旗獵獵,仿佛凱歌高唱。群峰匍匐,登高望遠,大有振臂一呼而應者云集之感。

紅旗是戰爭中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標志,紅旗不倒,信念長存。在海拔1051米的巖石上護旗,該要多么強健的體魄。烏山的云雨說來就來,剛才還是烈日當空,眨眼間白云四起,隨風翻涌。大家如墜云霧,伸手不見五指,渾身涼颼颼,牙齒也咯咯響,若不是身強體壯,誰能抵御這樣的風寒?

我們慌忙下了山,循著幽暗潮濕的山洞,終于走出了秘密通道。巨石之間,土地平坦,可容數百人,這就是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平地上空無一物,看不出舊機關的痕跡,當年的遺物早已陳列于“烏山老游擊隊員之家”,寂寂的巖石上鐫刻著盧叨1991年12月舊地重游時題寫的一首詩“五十年前舉義旗,清泉洗我戰時衣。三光政策何為計?億萬農民起驚雷?!?/p>

大家登上兩塊對峙的巖石,每塊巖石都可容納百人,人們在巖石上歇息閑聊,走過崎嶇幽暗的密道,大家都有“三軍過后盡開顏”的輕松歡愉。巖石之間相距數十米,人們提高聲調才可自由交流,有說腦門被巖石劃到了,有說臂膀掛彩了,大家還齜牙咧嘴,仿佛一副受撞的痛楚之狀。

片刻小憩,大家列隊登臨盧叨墓前,憑吊革命烈士,緬懷革命先烈,聆聽當年的英雄故事。正是眼前的這位地委書記,與王漢杰組成指揮部隊,召集閩南支隊長李仲先等在這里展開了一次次的戰役。

在“坪坑伏擊戰中”,中共閩南地委機關接到群眾報告,駐水晶坪坑仔尾的省保安第二總隊第二大隊第五中隊向各保派挑夫,翌日要開到公田大隊部集中。時任中共閩南地委書記的盧叨立即召集閩南支隊支隊長李仲先等開會研究,決定在坪坑村附近利用有利地形伏擊。

雖然敵方出了點意外,以盧叨和王漢杰為首的指揮部隊還是下令吹響沖鋒號,頓時,手持土炸炮、短槍、長槍的埋伏干部從樹林里、水溝中、山坡下沖入敵群,敵人死的死,傷的傷,俘虜的俘虜。戰爭結束,閩南支隊和地委機關干部大獲全勝,還繳獲了不少軍需物品,并且無一傷亡。

大家對這樣的戰爭唏噓不已??磻T了影視戰爭,仿佛它們都那么遙遠,然而望著上坡上長眠的英杰,聆聽著阻擊戰的故事,人們仿佛經歷了一場生死搏斗,似有廝殺之聲在耳邊回蕩。祖國大地的徹底解放,正是無數的英烈,經歷無數的戰役,驅盡韃虜妖魔,護住美麗山河,守護百姓安全。

追憶往事,暢想人生,大家默默地沿著紅軍古道下了山。一個小小的山洞,就是當年的警衛哨;幾塊巖石拱立,就是當年的看守所;還有鐫刻在崖壁上的炊事房,你無法想象當年的樣貌,那么簡陋,寒風,苦雨,烈日,霜雪,毒蛇,猛獸,種種惡劣的環境,就得消耗不少體力,何況還得集中精力,關注敵人動態,隨時準備沖鋒陷陣。這些年輕的戰士,他們家里都有妻兒老小,有曾經的美好人生,有憧憬的美好未來,如今一切擱置,只是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守護這片大山。

在老游擊隊之家,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接受了紅色的洗禮。在20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中,烏山是南方一塊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結束后,黨在這里成立了云和詔縣委,組建紅軍閩南第三團、第九團、閩粵邊獨立營、閩南抗日挺進隊和閩粵贛邊區總隊等革命隊伍,建立革命根據地,在遠離黨中央的情況下,與國民黨進行了20多年的生死搏斗。

解放戰爭開始后,中共閩南地委移駐烏山,指揮閩南地區的斗爭,直至閩南解放。在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許多共產黨員、紅軍戰士和烏山人民前赴后繼,英勇奮戰,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共和國的誕生獻出寶貴的生命,其中烏山地區為革命犧牲的干部900多人,死難的老區群眾3100多人。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烏山紅旗,鑄就了歷史豐碑,鑄就了烏山之魂。

流連于美麗的烏山,徜徉在藍寶石般的天池,這里峰秀、谷幽、石奇,飛瀑懸掛,澗流穿梭,湖泊星羅,云霧繚繞,植物密布,動物穿行,這片原生態的凈土引來了無數的探險者前來挑戰,也有無數的行人由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憑吊英烈,觀光攬勝,愿英杰們永垂不朽,愿多姿多彩的烏山美景成為人們的心靈棲息地。

猜你喜歡
閩南巖石
庫克巖石
第五章 巖石小專家
真假月球巖石
吶喊
巖石背后伸出的巨爪
建設充滿“閩南味”的校園文化
閩南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