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社區農園建設的一些思考

2018-08-03 09:35裴婷婷
現代園藝 2018年15期
關鍵詞:農園城市化居民

裴婷婷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山西晉中 030801)

我國近幾十年以來,發生了飛速變化。一是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大量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城市聚集,原有城市的規模迅速擴張和膨脹,全國城市的總體格局及每個城市的外觀形象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另一方面,大量人口在城市聚集也會帶來很多環境問題;此外,由于城市社區人口異質性增強,鄰里關系變得淡薄甚至斷裂[1]。城市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雖產生了諸多問題,但也只能盡量去緩解和解決這些問題。社區農園不僅是市民從事農業耕作和休閑體驗的場地,還是城市綠地系統的一部分,它既是城市寶貴的綠色資源,又可作為城市的緊急避難場所,能夠有效緩解“城市問題”[2-3]。

社區農園與其他農業形式相比,它是一個依托于城市社會經濟和社區結構功能的綠色生態產業,以城市居民的多種需求為導向所構建的一個集農業生產、休閑娛樂、生態服務與文化教育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體系。城市社區農業活動豐富多樣,它可以是一種兼娛樂休閑、環保性質的自愿或商業活動;個人或住戶的食品生產活動;一種兼教育、康復治療、社交功能的社會活動等。

1 我國現存的主要社會問題

1.1 人口問題

城市化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農村居民點向城市居民點轉化的全過程??焖俪鞘谢瘜е鲁鞘腥丝诒┰?,不同文化、地域背景的人大量涌入城市,社區人口異質性驟增。隨著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生活日益擴大化,在城市內部,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如生活節奏加快、城市交通量增加、失業問題越來越嚴峻、犯罪率升高、公共空間日漸狹小,人際關系越來越淡薄甚至斷裂。此外,由于工作節奏快,年輕人疲于工作,社區活動居民主要為老年人和孩子,而老年人由于受教育太少或者沒有接受過教育,語言多為地方方言,很難與其他居民有效溝通和交流。與此同時,農村由于年輕人都外出工作,留守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孩子,很難進行大量和遠程的勞作,物質和精神需求也存在一些問題。

1.2 環境問題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諸多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氣候問題等。由于人口的暴增,城市交通工具擁有量大幅增加,機動車排放的尾氣目前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4];城市水資源問題也日漸顯著,而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以及景觀用水的排放也都會對地下水及居民生活用水帶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那些缺水型城市;城市化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工業城市化,由于大量工廠建立及管理措施不到位,很多工廠污染排放沒有達到規定要求,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此外,由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氣候變化也非常明顯,大則全球變暖問題,小則城市熱島問題。

1.3 資源問題

由于人口的驟增及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城市資源短缺或者不平衡問題變得更加嚴峻,如食物、淡水、能源、教育、醫療問題等。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間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國外很多大城市都出現了貧民窟,而國內的城市周邊區域、偏遠山區及災后重建區域,條件也不容樂觀。

2 國外社區農園建設動機及類型

2.1 國外社區農園建設動機

圖1 社區農園各功能使用頻率分布圖

Guitart等[5]通過統計已發表的英文論文發現,社區農園建設的主要目的大概分為10類;在統計的86篇英文文獻當中,各個功能所出現的頻率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國外社區農園的建設意圖中,社交功能和新鮮食品供應功能是最主要的;療養功能、經濟效益及教育功能其次;最后是親近和享受自然、土地以及環保功能。此外,Egli等[6]通過研究論文總結出來的樹模型也符合這一規律。

2.2 社區農園常見類型

2.2.1 體驗型。由于城市社區農園占地面積較小,主要為體驗型農園。社區農園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親自農耕、品嘗新鮮綠色食品、社區居民間交流及教育的平臺,可有效改善鄰里關系[7-9],豐富老年人的生活[10]。

2.2.2 康復型。近年來,園藝療法及康復花園建設在國內外很受重視。參與社區農園可有效降低社區犯罪率、有效地緩解病人情緒,有助于緩解心理癥狀、心理壓力以及不良情緒[11-14],并能夠有效治療慢性疾病[14]。

2.2.3 環保型。社區農園可以有效地緩解污染問題,如增加土壤的滲透系數從而減少地表徑流增加生物多樣性,園中的植物可通過固碳釋氧和降溫增濕改善周邊微氣候、還可吸附空氣顆粒物改善空氣質量,此外還可以吸附土壤重金屬污染,從而有效地提升城市健康水平[15]。

2.2.4 生產型。社區農園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新鮮綠色果蔬[16-17],幫助社區內人們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節省食物開支。同時,對于那些想吃到自己親手種植的蔬菜卻沒有地塊等必備資源的人們提供了實現愿望的機會[18]。

3 我國社區農園建設現狀

歐美國家都市農業發展較早,而我國起步較晚,且目前主要集中在休閑觀光農業、設施農業等,作為城市農業主體的社區農園涉及尚少。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農業的生態和生活功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逐步開展了一些農業活動相關的項目。如近些年在中國,社區農園由于其重要的社會及生態價值,其類似形式逐漸在國內出現,如武漢天地的城市農場項目[19]和“小毛驢市民農園”[20]。武漢天地的城市農場項目位于武漢長江二橋旁武漢天地地產,由新天地物業負責管理,共26塊菜地,每塊面積約4m2,新天地業主可申請承租,需繳納每月300~400元的管理和配送費用[19],形成了集生產、休閑、娛樂與教育一體的新型社區農園。

4 建議

社區農園具有諸多好處,歐美等國家社區農園的模式和相關研究都已經非常成熟;劉娟娟等[19]也分析了我國社區農園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此外,筆者認為還應該將新農村社區及災后重建區域納入進來。但是,在推廣和發展社區農園的同時,也需要結合社區居民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需求和社區農園的功能,不能盲目地推廣固定模式。以下分析了我國城市社區、新農村建設區以及災后重建區域社區農園建設的必要性及模式。

4.1 城市社區農園建設

城市化的結果往往導致大量人口聚集,引起各種“城市病”,這也是國際普遍存在的現象。由于工作繁忙和生活壓力大,溝通交流少,很多城市家庭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感情和信任危機。很多人進城后,希望能有塊可以供自己種植的地,既能鍛煉身體還可以生產一定量的綠色蔬菜;繼續享受自己親手種植蔬菜或花卉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幸福指數。此外,城市化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造成流動人口的犯罪率上升。因此,在城市社區居民物質條件較富足的情況下,城市社區農園建設應重點考慮其社交、體驗、療養及教育功能,進一步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最新研究發現,北京市居民對市民農園有較高的熱情,人均支付意愿為1002.62元,總支付意愿為123.01億元[21];對社區農園的景觀偏好整體低于非生產性景觀[22]。針對此種需求,具體做法是以體驗型社區農園為主,可設置多塊小面積的地塊,由社區管委會、物業或者居民自發組織管理,然后可以通過租賃或者購買等方式參與;在一定的區劃基礎上,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開展種植活動(蔬菜、果樹、花卉或盆景、藥用植物),如武漢天地的城市農場項目;此外,可發展和推廣屋頂的社區農園建設,尤其在政府負責營建和管理的經濟適用房小區推廣社區農園,是非??尚星掖笥旭砸鎇18]。

4.2 新農村社區農園建設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十年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驕人成績,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居民住房、道路、供電、給排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但是隨著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雖然很多新農村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的基礎上,也開展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來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如地方政府組織的一些義演。而由于快速城市化導致人口和資源向城市集中,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工作,留守的都是些老年人和幼齡孩子,勞動能力大大下降。此外,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每年有1.2億t生活垃圾露天隨意堆放,每年家禽糞便產生總量達25億t[23]??紤]到農村居民具有農作的習慣,有的甚至70歲以上仍然勤于耕作,而由于年齡大不能進行大量和遠程勞作,社區農園的建設迎得了契機。應有機結合體驗型和生產型,離城區近的不僅能夠體驗生活,還能給城市居民供給新鮮綠色蔬菜;離城區遠的可以供給自己吃或分享給其他居民。具體做法是以村為單位,地方政府可以集資或者通過募捐等形式將村鎮周邊的土地進行統一整理和區劃,并建設有機肥料循環處理池,然后將其劃分給留守的農戶。既可以改善目前的這種農作模式,也可以改善村風;還能改善環境質量,減少能源消耗;居民之間還可通過互贈和救濟進一步改善鄰里關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在外工作的兒女減輕負擔。

4.3 災后重建區域社區農園建設

對于經濟不發達或欠發達區域,以及由于突發事件出現暫時問題的區域,如災后重建區域;城市恢復和建設往往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是需要循序漸進、一定時間過程完成的;值此期間資源短缺問題更嚴峻,因此生產功能往往是第一位的。社區農園在美國萌芽的原因就是戰后為居民提供食物,為城市恢復和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并能夠穩定社區居民間的關系,減少了當局政府的壓力[24]。在我國災后重建區域可以適當效仿此種做法,以生產型社區農園為主。具體做法是以城市廢棄地、廢棄建筑、空閑地和社區公共綠地為主,盡可能地種植主要糧食作物和蔬菜,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改善了城市面貌和環境質量,也可提升城市居民建設和恢復家園的信心。

5 結論

通過分析我國的一些“城市問題”和國外社區農園建設的動機,以及我國社區農園建設的現狀,分析了我國城市區域、新農村社區以及災后重建區域社區農園建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對應的模式,以期能夠為我國社區農園的建設提供參考,為可持續發展建設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農園城市化居民
城市娃娃農園開發運營現狀及策略研究
石器時代的居民
石頭山變身“花果山”怒江峽谷打造智慧農園樣本
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社區農園功能與策略研究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現代農業多功能發展模式研究
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經濟學研究
中國早期城市化的動力機制
高臺居民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