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定窯白釉鴛荷紋瓷碗

2018-08-11 09:38郭蓓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9期
關鍵詞:定窯白瓷印花

郭蓓

摘 要:瓷器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之一,談到中國陶瓷不得不提到宋代瓷器,宋時各地瓷器制作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時期,定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五大瓷窯體系更是耳熟能詳,這五大名窯在國內外陶瓷史上影響深遠。白瓷的創燒與成熟是我國古代陶瓷史上一項偉大的技術革命與進步,而定窯是五大名窯中唯一以燒造白瓷著稱的窯場,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從定窯背景、定窯白瓷創燒方法以及裝飾工藝等角度來展示這件精美的定窯白釉瓷碗。

關鍵詞:定窯;白瓷;覆燒法;印花

中國的瓷器歷史悠久,素有“世界瓷國”的稱號。宋代是我國古代瓷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那時瓷窯輩出,官私窯林立,生產的瓷器在造型、裝飾藝術以及生產規模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定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五大瓷窯體系更是聞名遐邇,而定窯是這五大名窯中唯一以燒造白瓷著稱的窯場。定窯的白釉瓷器以胎土細膩、釉色純白滋潤、瓷質精良、紋飾秀美聞名于世。文章就珍藏在南京市博物館的一件定窯白釉鴛荷紋瓷碗進行介紹。

這件瓷碗高6.5厘米,口徑16.5厘米,底徑5.8厘米。芒口,外侈,口沿鑲銀邊,斜弧腹,圈足。瓷胎為灰白色,胎薄質輕,釉色純凈,晶瑩潤澤。碗的內口沿飾一周云雷紋,紋飾規整,稠密精致。碗的內壁及內底滿飾花紋,主體紋飾為鴛荷,可見碗內壁水波紋刻畫得極具動感,水面上蓮花、荷葉隨風搖曳,兩對鴛鴦引頸相望,交相并出,嬉戲在水波之中。碗的內底漣漪微泛,兩條鮮活靈動的魚兒暢游其間,栩栩如生。該碗造型端莊,古樸典雅,胎薄質輕,釉色柔和,畫面線條流暢,構圖清新雅麗,充滿了詩情畫意,洋溢著生活情趣,獨特的韻味直入心底,堪稱宋代定窯白釉印花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說到定窯的瓷器,不得不提“竹絲刷紋”和“淚痕”,它們是定窯瓷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這件瓷碗釉色淡雅,有象牙白的質感,給人以柔潤雅致的美感。胎體修削得十分規整,外壁有修坯時留下的旋削痕,也就是俗稱的“竹絲刷紋”?!爸窠z刷紋”是制作時用竹絲刷子修理未干的坯胎時留下的痕跡,由于定窯釉較薄,所以竹絲刷紋留在器物胎體表面容易顯現出來。除此之外,瓷碗外壁還有俗稱“淚痕”的薄層垂釉痕跡,這是由于在燒制過程中釉子的流動產生了形狀多樣、顏色深淺不一的淚痕現象。

明清時期,文人士大夫將定窯與鈞窯、汝窯、官窯、哥窯并稱為宋代“五大名窯”。據史料記載,定窯是我國北宋至金代北方地區影響最大的窯廠,其燒造地點位于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瓷村。曲陽縣在宋代屬定州,故稱定窯。北宋蘇軾《試院煎茶詩》、宋邵伯溫《聞見錄》等文獻均對定窯有所記載。當時定窯除燒造白瓷外還兼燒黑釉、醬釉、綠釉、白釉黑花、醬紫或黑釉描金等諸多品種,其中又以盛產高品質的白釉印花瓷器而聞名。元代劉祁在《歸潛志》中有云“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是對定窯白瓷的高度評價。定窯創燒于唐,工藝技法上受邢窯影響,在宋代趨于成熟,形成了定窯特有的風格。到北宋時達到了鼎盛,隨著統治階層的喜好、戰爭及瓷土資源枯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定窯至元代逐漸衰落,燒造時間700余年,是北方燒造歷史最長的瓷窯之一。北宋是定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制瓷技術有許多創新和進步。北宋定窯的蓬勃發展跟它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的關系。北宋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社會的穩定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再加上政府的一些鼓勵政策,促進了瓷器手工業的發展,定窯也因此得以發展,并發展到空前繁榮時期。定窯還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窯窯址在北方的定州,這時燒制的產品稱為“北定”;宋室南遷之后,定窯工人一部分到了景德鎮,一部分到了吉州,這個時期所燒瓷器稱為“南定”。在景德鎮燒制的瓷器釉色似粉,又稱“粉定”。北宋晚期定窯曾一度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2009年河北省的考古工作者曾對定窯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帶有“官”“尚藥局”“尚食局”“東宮”等文字款識的器物殘片數十件,這正是朝廷督燒定窯瓷器的見證。

在燒造方法上,定窯瓷器主要采用正燒、掛燒、覆燒、疊燒等方法,時代特征較為明顯。其中覆燒法為北宋中后期定窯首創,本文介紹的這件瓷碗正是用覆燒法燒造而成。在覆燒法出現之前,采用的是一件匣缽裝燒一件器物入窯燒制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器坯在窯爐中不受火焰和煙灰熏染,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宋代北方窯爐較小,且窯爐的空間容量不能被充分利用。為了提高產量,覆燒法應運而生。覆燒法是以墊圈組合的匣缽取代普通匣缽,先在較厚的底圈內放置一個或兩個碗坯,其上再放一個支圈和一個碗坯,以此類推,當支圈和碗坯疊置到一定高度后入窯燒制。同樣的燃燒條件及燃燒成本,采用覆燒法可以大大節省窯位,增加產量,節約燃料,降低成本,有利于市場競爭。這種裝燒方法對北方及江南地區青白瓷窯場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促進中國制瓷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這種覆燒工藝也有其局限性。在燒制之前,為了防止器口的釉粘在窯具上,要將器口的釉旋去一圈,所以出窯后的產品口部都沒有釉,這種現象被稱為“芒口”??诓坑忻⒌拇善骷炔幻烙^,還影響其實用功能。為彌補這一缺陷給使用帶來的不便,常采用鑲金口、銀口、銅口的工藝加以裝飾。這樣既掩蓋了芒口的缺陷,又增加了美感,不僅使用方便,同時也提升了瓷器的品質檔次。

在裝飾技法上,定窯瓷器主要采用劃花、刻花和印花三種工藝。其中印花瓷器的品位最高,被視為白瓷中的佳品。五代至北宋早期主要流行劃花,北宋中期刻花較為盛行,此時印花裝飾也已悄然興起。印花技法在北宋晚期逐漸成熟并達到高峰,在宋代同類裝飾中首屈一指。據文獻記載及專家研究考證,定窯印花紋飾可能取材于定州緙絲,制瓷工匠很可能把緙絲紋樣有選擇地刻在陶范上,以致其出現之初就顯得比較成熟,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定窯白釉印花瓷器在宋瓷中極具代表性,對南北瓷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所謂印花,是指以有花紋的模具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體上印出花紋,或者用有紋樣的模具制坯,直接在坯體上留下花紋。印花的線條精秀工整,所印花紋一絲不茍,紋飾繁縟細膩。其紋飾多位于碗盤的內壁及內底,布局講求對稱,種類較多,以各種花卉為主,動物、禽鳥、水波、游魚等也占一定的比例。其中花卉紋又以牡丹、蓮花最為常見,多采用纏枝、轉枝、折枝等表現手法,禽鳥有鴛鴦、鷺鷥、雁、孔雀等,多與花卉組合。這些紋飾內涵豐富多樣,寓意既有逢吉避兇的吉祥,又有希冀美好的憧憬。這件瓷碗的印花紋飾生動、自然,所印鴛鴦、荷花、雙魚以及水波紋飾逼真地躍然于瓷器表面,顯示出宋代制瓷工匠高超的雕刻技法,是典型宋代白釉印花瓷器的代表。

這件精美的定窯白釉鴛荷紋瓷碗于1971年出土于南京江浦黃悅嶺南宋張同之夫婦墓中。張同之,字野夫,唐代詩人張籍的后人,宋代詞人張孝祥之子,曾任江南西路轉運判官等職。與他同穴合葬的為章氏,章氏是南宋文學家葉夢得的外孫女。該墓出土遺物較為豐富,除瓷器、陶器、銀器外,還有以銅鎮紙、銅筆架為代表的文房用具。出土的瓷器中,以章氏墓室出土的四件南宋定窯白瓷最為精美,一件為瓷盤,另三件為瓷碗,其中瓷盤和文章中介紹的這件瓷碗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縱觀中國陶瓷發展史,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繁榮時期。以這件精美的定窯鴛荷紋瓷碗為代表的宋代定窯印花白瓷,更是以其高超的制瓷工藝水平和自身所獨有的藝術風格,在這泱泱瓷國中彰顯出與眾不同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李國肖.定窯考略[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4).

[2]南京市博物館.江浦黃悅嶺南宋張同之夫婦墓[J].文物,1973(4).

[3]齊吉祥.宋代瓷器[J].歷史教學,1981(3).

[4]王健麗.北方白瓷概覽[J].收藏家,2016(12).

[5]呂成龍.定州花瓷天下白——定窯研究與故宮藏定窯瓷器[J].紫禁城,2012(11).

猜你喜歡
定窯白瓷印花
印花派對
德化白瓷創作的傳承與藝術創新
那年夏天
歡愉印花
簡淡疏闊 意韻悠遠
千年定窯 古老技藝重煥新生
印花游戲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印花上裝往上爬讓清新Flora裝扮整個春夏
近年來定窯研究的進展和新走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