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文明建設

2018-08-14 09:42樊星
山東青年 2018年3期
關鍵詞:中心主義利益文明

樊星

摘 要:隨著工業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人們在獲得空前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全球變暖、大氣污染、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逐漸占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位置。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人類中心主義是以人類為事物的中心的學說,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舊人類中心主義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越來越不適應當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建設生態文明,因此,重新審視和研究人類中心主義與環境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人類中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一、人類中心主義概述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表達了最早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亞里士多德說“植物的存在就是為了動物的降生,其他一些動物也是為了人類而生存。馴養動物是為了便于使用和作為人們的食品,野生動物,雖非全部,但其絕大部分都是作為人的美味,為人們提供衣物以及各類器具而存在。如若自然不造殘缺不全之物,不做徒勞無益之事,那么它是為著人類而非為了所有動物?!笨梢钥闯?,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主宰一切的。從“人是萬物的尺度到“地心說”再到康德的“人是目的”,人類中心主義理論逐漸形成,人類中心主義沒有一個固定的含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但就其本質來說,是以人的利益為出發點,人的價值高于一切,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要以人類的價值為尺度。

1. 舊人類中心主義

舊人類中心主義是指以局部人的短期利益為出發點,忽略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關系的人類中心主義觀點。舊人類中心主義在產生之初,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人們還處于順應自然、迎合自然的狀態,對于自然的改造力和影響力較小。隨著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能力提高、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之后,人們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了提高,開始模仿自然,尤其是兩次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得人們從迎合自然轉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這一時期對自然的大規模的索取和掠奪嚴重破壞了生態關系,使得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斷失衡。進入20世紀后期,生態危機引起人們反思,這一時期內,雖然人類的活動行為仍然在破壞生態環境,但是已經逐漸意識到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人們從征服自然逐漸轉向保護自然。

2. 新人類中心主義

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逐漸提高,舊人類中心主義的弊端不斷浮現,不再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一部分人開始反對人類中心主義,提出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新人類中心主義在這樣的背景下應用而生。新人類中心主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的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局限于眼前的短暫利益,堅持可持續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新人類中心主義是對舊人類中心主義的超越與發展,以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堅持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統一,具有全局觀念,更加適應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3. 新舊人類中心主義的聯系與區別

新舊人類中心主義都是以人的利益為中心原則,以人的利益為主體,新人類中心主義是在不斷的質疑、批評和肯定中發展的,是對舊人類中心主義的繼承、發展、超越。舊人類中心主義以部分人的利益為主體,新人類中心主義以全部人的利益為主體,關注全人類的利益;舊人類中心主義只重視局部的、短暫的利益,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理念,新人類中心主義以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為中心,尊重人與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的、有序的認識自然、改造自然,采取改造與保護同時進行的發展理念。

二、生態文明建設概述

1. 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含義

工業革命帶給人們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態危機,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的高度,“前人種樹,后人乘涼”。1987 年,著名生態學家葉謙吉先生在中國學術界首次使用生態文明概念。葉謙吉教授從生態哲學的角度認為,所謂生態文明就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同時又保護好自然,既從自然獲利,又要把利還給自然,始終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關系。

2. 人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

生態文明建設,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人類的利益,建設一個綠色、健康的自然環境是因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人類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人類區別于其他一般動物的是人類的實踐活動,人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是一切實踐活動的主體,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靠人類單方面的作用去完成的,即是創造社會的主體,也是享受社會的主體,離開了人類的主體性,生態文明建設就毫無意義可言。

3. 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利益,在工業革命時期,由于“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使得生態危機進一步加劇,隨后,人們意識到生態危機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的巨大威脅,開始轉變對待自然的態度。1987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問題,并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相處,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思想基礎,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

三、舊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文明

1. 舊人類中心主義的局限性

舊人類中心主義常常粗暴的表現為“征服主義”、“統治主義”。首先,舊人類中心主義不能很好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生存與人的發展最根本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來源于自然。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主體與客體辯證統一,舊人類中心主義將自然作為被征服的對象,將人看做是自然的主宰,把人與自然看做是對立面,肆意的掠奪自然資源,亂砍濫發樹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粗放式開采資源能源等,忽視了主客體的辯證統一;其次,舊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中,人們只考慮自身的民族、國家、地區的利益而忽視其他民族、國家、地區的利益,肆意掠取自然資源而不顧因此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彼此之間形成惡性競爭,忽視了由此引發的生態危機;第三,舊人類中心主義在本質上表現為“物種主義”的觀念形態,認為其他所有物種都是為了人的存在而存在,將人也定義為了一般物種意義上的存在,沒有認識到沒有任何一種物種是會為了其他物種的存在而存在,以這樣的觀念來指導實踐活動是錯誤的;最后,舊人類中心主義缺乏平等的道德關懷,認為道德關懷僅屬于人類,缺乏對自然萬物同等的道德關懷,用這種非生態的人際倫理去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只會使問題加劇化。

2. 舊人類中心主義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

舊人類中心主義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人既可以建設生態文明,也可以制造生態危機,舊人類中心主義僅僅以人的短期利益為出發點,在大量改造自然、掠奪資源時只考慮到了當代人的需求,忽視了后代人的利益,不尊重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客觀規律,不利于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在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時期,舊人類中心主義作為思想理論的指導已經滯后于生產力的發展,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必然會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

四、 新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文明

1. 新人類中心主義的合理性

新人類中心主義是在對舊人類中心主義的揚棄的基礎上,結合現在的時代背景所形成的,其存在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第一,新人類中心主義在時間上具有合理性,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發展就是新事物不斷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新人類中心主義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理念,與可持續發展觀是一致的,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符合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第二,新人類中心主義在空間上具有合理性,生態危機不是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為全人類發展考慮,新人類中心主義在空間上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堅持全球共同發展的理念;第三,新人類中心主義在人類主體性上具有合理性,舊人類中心主義對于人的主體性沒有科學的界定,馬克思認為,人的主體性就是實踐性,新人類中心主義在任的主體性上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依據,從實踐活動中來理解人的主體性。實踐活動中,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主體作用于客體,客體反作用與主體,即人在實踐活動中改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后果反作用于人,人對改造自然的結果進行反思,進而保護自然。

2. 新人類中心主義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

人類中心主義作為一種反應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觀、人際觀和價值觀,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體現著人類在發展的同時處理人與自然關系,處理人與人關系的價值取向。舊人類中心主義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難再適應新時期人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難以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新人類中心主義堅持以人為主體,以人的整體的利益為中心。在發展中,堅持充分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協調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關系,并注重統籌和協調區域發展。新人類中心主義堅持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和諧,實現人類的長遠的整體的利益,這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一致的。

新人類中心主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還沒有大規模的爆發生態危機,因此沒有對生態危機進行較為詳細的、系統的研究和闡述,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態學理論。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自然和實踐的關系有著深刻的認識,在如何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給予了理論支撐。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目標,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的關系,新人類中心主義也正是因此應運而生,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適應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為解決目前的生態危機提供依據,因此,新人類中心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

結語

在生態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歷史的實踐證明,人類中心主義有其歷史局限性,但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類中心主義是一個長期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應該樹立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正確認識、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全人類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湘溶.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曉光人類中心主義合理性探析[D].長春:吉林大學,2005.

[3]范洪.論無中心的人類中心主義生態理念[D].重慶:重慶大學,2012.

[4]鄧玉蘭.論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倫理觀[D].西南大學,2010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猜你喜歡
中心主義利益文明
請文明演繹
論我國實體中心主義的非法證據排除模式
漫說文明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習近平外交思想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回應與超越探析
法益中心主義的目的解釋觀之省思
對不文明說“不”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利益鏈與新壟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