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業保險運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8-08-16 01:23秦凱
新商務周刊 2018年10期
關鍵詞:農民農業

文/秦凱

?

我國農業保險運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文/秦凱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本文通過對與農業保險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行學習,根據農業保險運營的現實狀況,對農業保險發展過程隱含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借鑒發達國家在農業保險方面的成功案例,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能夠推動農業保險全面發展的一些建議。

農業保險;運營問題;對策

1 農業保險綜述

1.1 定義

農業保險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遭遇的災害損失的一種補償機制。其廣義概念包括農業生產的全部環節,而且還涵蓋了務農主體的人身和財產保險;狹義定義是對種植業和養殖業遇到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時導致的損失所提供的一種保障。

1.2 類別

根據不同的保險標的,農業保險主要分為種植業保險和養殖業保險。農作物保險和林木保險是種植業保險的兩個基礎類別。農作物保險有生長期和成熟期的農作物之分,同樣的,林木保險的對象也可細分為林木和果樹。另外,牲畜家禽保險和水產養殖保險共同組成了養殖業保險。本文選擇了其廣義概念來研究農業保險。

2 農業保險運營現狀分析

2.1 中國農業保險的現狀

隨著“三農”問題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農業保險保費增加明顯,賠付率在2005年大幅下降(如下圖)。在 2007, 從農業保險收取的保費總額約為52億元人民幣, 比上年增長 612.5%,占全部財產保費的2.49% 。農業賠償總額約為27億,占全部財產保險賠款的2.83%,投??傤~超過1720億元人民幣 (中國保險2002–2010年鑒編輯部)。

圖一 農業保險賠付支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8年, 農業保險業繼續迅速增長, 并擴大到17個省份和地區,超過5億多農作物9000萬個農戶參與了該計劃,,所收取的保險費總額超過110億元人民幣, 總賠款超過70億元。投??傤~達到2400億元人民幣 (中國保險2002–2010年鑒編輯部)。2009年度累計收取保費共計人民幣134億元,賠款總額為人民幣95億元,總保險金額為人民幣3810億元。

3 我國農業保險運營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提升,農業保險的發展有廣闊的前景。但同時也存在著大量的問題阻礙了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農民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險公司的供給達不到要求,政策的支持政策還不夠完善等,都是我國農業保險目前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

雖然農民作為農業保險的利益主體,大多數農民仍然不習慣購買農業保險。他們往往心存僥幸,缺乏保險意識導致不能正確的利用保險來轉移風險。實際情況是因為農民普遍是低收入群體,他們承擔不起昂貴的保費支出。另外,在遭受巨大災害時,一國政府通常情況下都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扶持,助長了農民的依賴性,從而降低了對農業投保的需求。

3.2 農業保險缺乏法律支持和政治保障

3.2.1立法不夠完善

現行制度下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的幾種情況:1.農業保險賠付率高,虧損嚴重。2.保險公司青睞于發行可以獲取高額收益的產品,而情愿提供高管理成本和高風險的保險類型。3.農民的收入普遍偏低,以及保險意識不強。

3.2.2缺乏直接的財政補貼政策

西方國家一般會將不同的保險產品分門別類的列出來,按照不同的風險水平利用財政收入進行分類補貼。而我國因為沒有針對農業保險的專門的財政政策,只能遵循統一的政策補貼。眾所周知農業保險的盈利性低,而對保險經營主體來說,農業保險的虧空還得利用商業保險獲得的的利潤來補救,這種虧損會抑制保險經營主體代理和自營農業保險的意愿, 最終使農業保險趨于消亡。

3.2.3缺乏健全的農業再保險體制

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極端氣候事件的概率增加,各地區的防御風險逐漸暴露出來。2013年的黑龍江洪水、遼寧的旱災和海南的兩次臺風都是例證。保險公司在這些省份進行了大量的支付。為了應對巨災風險,必須健全農業再保險體制。

4 解決對策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多層次的組織和合作機制,即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管理組織制度,以便解決缺少業務主體的問題。鑒于上述研究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加快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建議如下:

4.1 激勵農業保險現實需求

為了提高農民較弱的保險意識,政府應該積極地扮演好其領導角色,調動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共同宣傳農業保險知識。通過電視廣告、舉辦講座等形式宣傳農業保險“預防優先,防治結合”的原則,強調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態度,使廣大農民對農業保險的方方面面都能相對詳盡的了解。這有助于增強農民利用農業保險轉移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刺激農民的潛在需求,并且可以有效消除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避免農民過度依靠保險或者對其心存疑慮。

4.2 建立有效的風險分散機制

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 農業保險要想可持續的發展必須有健全的風險分散機制。大概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設立專業的農業保險法律,從多方面籌集資金以及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

4.2.1推進農業保險立法

商業保險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而農業保險則是為農業提供保障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兩種保險的屬性不一,所以不能盲目的適用同一種保險法律。

因此我國農業保險目前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農業保險法律法規。表明農業保險的地位,甄別其性質,并對投保范圍以及賠償機制等各個方向都做出詳細的說明,充分發揮其法制化規范化的特點。

4.2.2多方籌集資金

根據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農業保險方面實施的政策補貼,我國可將重心放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為投保農民支付一定的保費補貼。因為農民的收入低而風險基數大,政府的財政補貼不僅可以幫其減少損失還有利于刺激農業保險的投資。然后是對保險公司和農業保險的再保險:給予保險公司財政支持,可以分攤它的成本,改善農業保險供給不足的局面。為農業再保險提供補貼,可以設立巨災保險基金,有助于應對大型農業保險損失。

4.2.3構建完備的農業再保險體系

為了進一步更好地分散風險,再保險對作物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再保險的形式不僅能夠大大降低風險,還為農業保險基金的設立提供支持和幫助,提高農戶承擔風險的能力,也能降低保險公司的風險。這樣就使得當天災發生的時候,在無法預知其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等情況下,推動我國農業保險繼續健康發展。在現階段, 建立農業再保險,通過建立農業風險基金以及其他形式,減少保險公司的損失,可以通過在國家層面上設立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構建再保險機構,發揮再保險的作用,轉移農業風險。

[1] 度國柱,李軍.農業保險[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5年.55-66.

[2] 許飛瓊.論我國的農業災害損失與農業政策保險[J].中國軟科學,2002年,第9期:6-11.

[3] 王雅鵬.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村經濟,1998年,第5期:3-5.

[4] 朱海洋,張曉麗.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兩難困境及對策[D].湖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6-8.

[5] 張曉云.外國政府農業保險補貼方式及其經驗教訓[J].財政研究,2004年,第9期:11-17.

[6] 鄧國取.中國農業巨災保險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41-46.

猜你喜歡
農民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耕牛和農民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