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經濟法視域下的經濟自由保護制度

2018-08-19 09:26馬恒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3期
關鍵詞:經濟法市場經濟程序

摘要:經濟自由作為一種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經濟理念,是人們所期望的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允許公民自主進行經濟決策和經營的理想狀態。雖然我國經濟法對于經濟自由的保護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當前的經濟自由思想中還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國家的過度干預,經濟自由制度的不成熟,壟斷行為的猖獗等等一系列現象仍然阻礙著我國當前經濟自由的發展,本文嘗試通過對我國當前經濟自由的現狀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經濟自由、壟斷行為

一、經濟與自由

(一)經濟自由在經濟法中的體現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自由主要受經濟法和民法、商法的保障,但兩者對經濟自由的關注不同。雖然民法和商法保障個人自由,但經濟法更多地保護經濟自由,區分于一般的社會經濟參與組成人員的經濟自由。經濟法概念的核心和立法目的之一便是經濟自由,經濟自由這一原則貫穿于經濟法的始末。

中國的市場經濟由于其相對自由的貿易過程而被稱為自由經濟。然而,隨著我國日益自由的社會發展,市場經濟的自由性質有一定的風險,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但如果要有效地控制自由市場經濟,就必須依靠法律。因此,經濟法的出現是順勢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反映。在經濟法的立法過程中,專家學者們對經濟自由進行了充分的論證考量,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規定。在法律規定下,市場經濟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不可以隨意進行交易。這極大地保護了我國市場交易的安全性,為其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經濟自由與經濟法的關系

經濟法與經濟自由的關系體現在,經濟法保障與規制經濟自由,經濟自由實現經濟法的目的,二者之間相輔相成。過度的自由不是自由是放任,是泛濫更是一種變相的限制;過度的限制也無法發揮經濟自由的作用,經濟自由在受到阻礙時,國家的經濟發展便會停滯不前甚至經濟秩序將遭到極大打擊。經濟法既要賦予國家管理和干預經濟的權力,而且要限制國家管理和干預經濟的權力。

二、我國經濟法中關于經濟自由保護制度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市場機制越來越完善,經濟自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競爭在經濟自由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其他領域,情況有了明顯的變化。我國的經濟自由在各個方面都在增長。但是,經濟自由在逐步擴大的同時,也暴露了我國經濟自由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不容忽視的是,我國現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傳統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國有企業改革不夠有力,保護力度不夠,一些民營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競爭力。此外,一些早年的巨額投資,高技術含量的行業有更高的可能性。因此,盡管我國經濟自由的發展水平明顯高于以往,但仍存在不足和諸多問題。

三、我國經濟法中關于經濟自由保護制度的完善

(一)政府不應該參與市場競爭:應建立公共財政制度

放任的經濟自由不是自由,政府這只“看不見的手”應當對市場進行監管,為了有效地使用好“看得見的手”與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應當是在外部而不是從內開始,否則,市場機制將會受到極大沖擊。明確干預的對象和和干預的手段,避免為了干預而忽視市場正常秩序中的經濟往來。避免政府在經濟監管中插手各種商業利益,避免政治腐敗和權力濫用。

為了使政府職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中國的財政機制必須由“國家財政”向“公共財政”轉變,向市場提供服務,以建立相應的公共預算、公共財政收入、公共支出和金融監督體系。

(二)限制行政立法

政府對經濟自由的限制應當減少,刪除不能適應當下市場經濟的現行行政相關法律,將對經濟自由的限制減至最少。從源頭上避免不正當的干預,增加建立司法審查制度,確立立法聽證制度,保障公民和各經濟團體代表的立法參與權利,嚴格立法程序,明確法律解釋權利。出臺法律解釋規定,做到立法者解釋法律,確保立法解釋、司法解釋的法律地位,杜絕執法機構的隨意解釋。

(三)明確經濟法程序和責任體系

經濟法律法規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廣泛的自由裁量權,這就需要更加重視程序規則,其中最重要的是"任意性的限制"。程序法的工具價值在于實現程序正義。經濟法必須確立公開和透明的執行程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經濟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問題也越來越多。不難發現,現行經濟法律法規中存在許多不可起訴的現象,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經濟生活。這主要是由于現行的立法和理論,在經濟程序之外沒有獨立的經濟程序。為了彌補經濟法的不可訴缺陷,可以采取公益訴訟或設立專門的司法裁判機構等新的訴訟形式。

法律責任是法律主體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負面法律后果,也是任何法律的規范要求。經濟法律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和相關人員違反其法律經濟義務時必須承擔的負面法律后果。經濟主體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其法定的經濟義務的,對不履行或者不適當行使其職責和權利的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總之,為了保護經濟自由不受肆意破壞公共權力的影響,應當使干預合法化,干預所體現的主體、內容、程序和責任應當合法化。

(四)處理好經濟訴訟與其他訴訟的關系

違反經濟法有關規定,情節達到犯罪程度,違反刑法規定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和刑事訴訟程序追究刑事責任。如果現有的民事和行政訴訟程序有利于解決經濟法糾紛,則現有的法律規定在經濟法規定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情況下能夠提供充分的保護。如果這兩種形式的訴訟都不是解決經濟爭端的好辦法,則可以通過建立或補充新的法律程序來解決。

當然,經濟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都應當有自己的調整對象和調整范圍。只有嚴格遵守某些特定的共同的的法律原則,我們才能正確地處理案例和調整維護經濟秩序。

(五)創設專業法院或專門法庭,審理專門的經濟糾紛案件

專門法院屬于我國的統一審判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國家的審判權,專門法院是按照特定的組織體系和特定的案件范圍建立的審判機關,管轄的案件具有專門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糾紛不可避免地發生。經濟合同糾紛和經濟侵權糾紛層出不窮。人民的法律意識在不斷提高,但有時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和程序的限制,人民的訴求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這就要求國家加強立法,制定修改新的法律彌補立法不足,也要求國家適應新型案件設立專門法院解決專門案件。

四、總結

我國現行經濟法在政府干預經濟和市場自發調整經濟之間架構了一條完美的橋梁,橋梁擁有完美的結構,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構建和諧社會要求經濟社會的極大發展作為基礎,保障經濟自由便是發展經濟的最好選擇,如何在經濟自由與經濟關系尋求一個平衡點,是經濟自由和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經濟法的保護,也無法離開經濟自由的實現,隨著市場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的許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和市場的相互配合,國家應當尊重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在經濟法的范圍內極大地發揮保護和限制作用。經濟法的原則是保護經濟生活,發展經濟,因此,良好的法律是經濟自由實現的必要條件。根據前文的論述,在現有范圍內進一步完善經濟法律法規,形式與實質上保護好經濟自由,才能使我國的經濟實現最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莉.亞當.斯密的市場經濟理論[J].經濟科學,1995:75

[2]張莉莉.淺析經濟自由及其與經濟法的關系[J].理論界,2005 (4)

[3]王華東.論經濟法關于經濟自由的保護制度[J].上海交通大學,2007

作者簡介:馬恒(1994--),男,漢族,陜西人,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學。

猜你喜歡
經濟法市場經濟程序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論經濟法的憲法性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經濟法在我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分析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公安高等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